主题:【原创】交易的秘密——换个角度看经济学 -- 辉汉如雨
simplyred兄说的是,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还是摆脱不了西方经济学的桎梏。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所以,即使换一种角度看西方经济学,那么只不过是西方经济学换了个马甲。不知兄台你是不是以为simplyred兄说你的说法是“庸俗”的了。
庸俗经济学其实和“庸俗”没啥关系,倒是和“经济学”关系更大。换言之,庸俗经济学也是经济学。
因为看兄台下河时间不长,所以我无法揣测兄台对经济学的造诣有多深。但愿我上面几句话的意思兄台早就洞若观火。
我经济学水平不高,若兄台有意,我倒是可以与兄台唱和一回。
我倒不认为simplyred兄说我的说法是“庸俗”的。就算说我的说法是“庸俗”的也没关系,我本来就已经声明我不懂经济学啊,呵呵
曾和朋友探讨过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小子不以为然,都是探讨客观规律的学问,需要分那么清民族特征?何以没有西方物理学东方物理学之别?精益管理脱胎于美国的工业工程,现在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也不见得日本人自号“日本式管理”。当年我们还不是强国时特在意外国的评价,现在呢?更多的是从容、自信地理性对待外界的褒贬。
我不认同西方经济学就是庸俗经济学,正如古典物理学我们也不能称之为庸俗经济学。之所以叫做西方经济学无非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先走一步,有了这样约定俗成的提法,我们也无法否认西方的先贤们在探索经济规律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就像是小朋友吹气球一样,已知的世界越大,面临的未知事物也越多。经济学在当前面临的困境也是人类在探知客观规律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由此就否定了经济学的已有成就我感觉有失偏颇。
科学是无国界的。探索某些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不是上帝预选的某个种族、某个民族、某个团体或者某个人的专利,所发现的科学理论和创造的先进技术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很高兴在河里认识了一位理性、睿智又可亲的朋友。小弟也是刚学经济学,在前言里提过了,不再罗嗦,希望能和朋友们在相互交流、理性沟通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所谓庸俗,几乎是社会科学中特有的现象,即以表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事物发展的本质,以证明现有制度的合理性为目的的社会学科。换言之,西方经济学是因为其“辩护性”才被左翼称作“庸俗经济学”的,只是众多庸俗经济学的门类之一,和民族性无关。中国也是有庸俗经济学的,只不过中国的庸俗经济学影响不大罢了。
西方经济学,其实是一个中国人发明的词汇,不科学也不严谨。但这个名词恰恰是约定俗成的,特指与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应的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说,即以新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说。虽然这么一个命名不科学,但却很实用。因为现在世界的经济学界就是一个大杂烩,说什么的都有。你如果仅以“经济学”命名,就会发现,里面说法相反的东西太多,其差异甚至超过了物理学和化学差异。但如果把这些学说细分开来,则会发现,除了少数学派的学说是有理论系统的外,很多学派仅仅是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甚至只是一个政策建议,完全不具有称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准。但学生要学、老师要教,只好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归入到一个学科里来。萨缪尔森自称为“新古典综合派”,这个名字倒是很不错的,但是有点儿长,所以我觉得还是就叫做西方经济学好了。
其实借此还可以讨论到一个有没有“东方经济学”或者“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东方经济学”或者“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本身是没有民族性的,但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探索者的思维方式则是有民族性的。远有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思想产生的不同的经济政策,近有德国李斯特学派的崛起。在我看来,只要言之成理,能形成一套系统完备、逻辑清楚的理论,所谓“东方经济学”未必不会出现。
哈哈,兄台不仅不吝解惑,还兼职善财童子呀。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我个人还是赞同中国的人口相对目前来说还是少一点好。
看到河里很多人对计划生育政策不理解。可在当时八十年代初如此紧迫的历史条件下(当时最需要解决的是粮食危机,所以我国改革从农村入手),不提出“只生一个好”的口号,随着这三十年经济条件的迅速改善,你能预料今天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这些过剩的人口抵消了其消耗的资源后都能创造财富和效益?真的只靠双手去创造?以前享受两个以上(含两个)生育待遇的人群他们的子女生产率普遍比独生子女们高?哦,你说这些人不幸生在农村啊?生活在城市接受较好教育就能有高产出?那当年何必要让城市知青下乡呢?不就是城市因人口增长过快无法提供就业岗位了么?当时的人就是笨,不懂得光挖沟再填沟再挖沟也能创造GDP哈……
到今天应该说有差不多一半的新婚夫妻是独生子女相结合了,这不就达到了有人提倡的“只生两个更好”的要求?至于对非独生子女的生育,要是不要求“只生一个好” ,我们就无法逆转传统的强大惯性,结果就是人口继续增长。尽管有朋友在理论上论证人口继续增长的理想前景论证得非常美妙,可理论上成立不等于操作上可行,万一这理论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呢?大跃进时也有科学家说,从理论上讲,亩产超万斤还是可能的,每亩土地每年所接受的太阳能折算成淀粉的能量 bala bala ……
试着对某些河友提到的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会造成的后果或者可能的失误做一下分析,不同意的朋友请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欢迎理性探讨:
1、失去人口红利,造成经济增长缓慢。
即使是当前的人口总量减少一半,我们国家还是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潜力。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过程还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相对封闭偏僻的山区移民到城市或者城镇,在接受了一定的上岗培训和有了适合的职业后,这部分人的人均产出将迅速提升。
其次,当前存在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沿海制造业工厂几乎不招收40岁以上的民工。为了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给大学生毕业生腾位置,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提前5年以上就被劝退。
第三,人的劳动观念的也会发生变化。不少经济发达地方的人现在可以说是只要干得动就几乎没有退休时间,尤其是自主创业的大小老板们,北方国企退休干部职工到南方民营企业继续发挥余热的很多,家庭作坊里近70岁的老头子和儿子媳妇一起干轻体力活的在浙江沿海很常见。相比之下,打工者家属还缺乏这样的奋斗意识,这样的场景对比在浙江沿海很常见:工业区里头发斑白的小加工厂老板拿着工具在加工,居民区里一群群年富力强的外来务工家属在搓麻将。说移民有被剥削心理不愿多干,但这些小老板何尝活得轻松呢?工人工资、设备、电费在涨,加工费率却在跌。26、27万元的加工费结账时常常是一句“零头算了吧”就成了20万元,不行?那行,先给你个10万,剩下20万等有钱了再给你。慢慢等吧,下次的生意也别指望了。可是该给工人的工钱一分也没法少,否则劳动所马上上门,结果是工钱还是得照付,工人却不再来了。
第四、人们受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更多、成本更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现在国内不少地方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始由政府买单了,相信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这样的待遇也会普及更多地方的。虽然如今大学学费高了不少,但也不能否认,有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五、今年来不少制造业企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就大量采用新设备,减少了对员工数量的需求。随着我国对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农业也在朝着机械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从业人口还有相当大的裁减空间。(如今农村土地如此紧俏,农民人口数和农业从业人口数应该差别不小吧,呵呵。俺对第三产业发展前景的思考还未明晰,不敢多掰。)
第六、在对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改造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从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转向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综合平衡。(我国这么小的人均资源量注定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我们的未来无关。),现在就已经到了转型期了。
最后、当我国摆脱了解决转移过剩人口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实施产业升级。对那些最脏最累最没效益的活咱可以很拽的说:走一边去,咱不稀罕。我们中国今天还继续保留一些高耗能、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是因为我们每年都需要解决相当数量的农业过剩人口的就业压力,不得不保留这些严重依赖外部资源的产业并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讲,过多的人口阻碍了国家的产业升级。
2、老人的抚养难题
伦理道德也是会变化的,而且变化是很快的。两百年前,无君无父大逆不道,二十年前婚前同居惹人耻笑,今天呢?回溯一下二十年前的社会伦理,想起来跟今天真的恍如隔世。
我们现在不会说,把小孩送到托儿所幼儿园就是对亲生子女没爱心。但是我们的确无法回避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把老人送康老院会给很多老人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如感觉被子女遗弃、被社会忽视等等心理问题。——咱承认,这个问题是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大挑战,但多生多育何尝不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果是后代子孙总有一天要面临同样的艰难选择。“只生两个好”在今天对独生子女已经实行了,不再赘述。
当社会普及了健康教育,人们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后,因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也会逐渐减少,这两天看到王永庆、谢晋等人都是在工作期间因年迈心肺功能衰竭而亡,而我们能看到周围的平常老人因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也只占他们生命中很小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老人几年较短的生病期间,要求多生一个人去解决这个难题,从社会整体效益上看也不经济。
养老问题在当前“只生一个好”的过渡期内也可以通过发展家政业来解决一部分。讲个小故事:我爸小加工厂里一个师傅(按书面语说就是熟练工人)因爱人临盆,要求辞工,我爸说:“我不拦你。但你在这里一个月赚近4000元,你老家请最好的保姆一个月才1000元,你自己看看是要呆在这里为老婆孩子多赚点还是回家帮不上什么忙就为了尽心意。” 久病床前无孝子,利用公共机构(包括家政公司)协助抚养老人、幼儿的效率和效益应该比家庭高,专业人员的服务也比家庭成员的效率高而且相对成本要低。目前我国的家政服务业正在迅猛发展中,这样的社会成本比起多生孩子共同分摊养老成本应该要低很多的。我国真的到了老龄化社会,也会有相当的产业基础来协助解决难题。
随着人寿命的延长,对各年龄段人的看法也不同了:以前的人均寿命才30几岁,现在35岁的人也叫青年;以前50知天命,一辈子就到头了,如今的人50岁正是事业第二春的黄金时期;70也就古稀而已,今天有啥稀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老人,更是越老越金贵,随着年纪的增加,他们累积的经验和学识也更上层楼,给社会创造的财富也更多。
何况“只生一个好”是针对当前非独生子女而言的,谁知道以后社会成员都是独生子女的后代时社会观念会怎样?也许到那时国家反而会因国民的意向生育率太低造成人口下降速度过快而适当鼓励生育也未必。
3、人口数量下降会影响国家安全
这个……
核战时代呀!
老毛子人口这么下滑还没人敢直接去占他的地盘。他的国力衰弱主要是因为他的人口总量下滑造成的么?不如归功于前苏联的沉疴难治和叶利钦被忽悠了更贴切。
也让澳大利亚(人口2000万)、加拿大(人口3200万)的人口增加到3亿看看,不就是美国的人口么,幅员也差不多。你说这样他们的国力会跟美国接近?可是前者哪里来的水和粮食?后者哪里来的煤(半年是冬天)和粮食?不变成穷国才怪。
国家安全更应寄托在社会组织结构的有机化和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上,一盘散沙式的低素质国民数量再多又有什么用?当年的清政府和印度的莫卧尔王朝就是前车之鉴。如今的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能称得上是(即便是区域的)强国大国?抗美援朝前后的中国人口数量有多大的变化?引起变化的是中国人民的社会组织形态由一盘散沙被拧成了一股绳,社会心态由事不关己变成了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社会生产率也由国民党历经八年抗战造不了一门榴弹炮变成了共产党接受苏联技术转让后一两年内就可以造出最先进的米格机。
也不必太低估中国人的智力,当人口数量下降到了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可能时,政策不会调整?只是,现在我国的人口是相对较多了还是少了?政策到了调整的时机了么?
还有朋友提到因为少数民族的人口比重上升太快可能在将来会引起国家分裂。那请问三国时的蜀国,吴国的百姓又有多少是汉人?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到哪里去了?东晋的衣冠南渡有多少遗族迁徙江东,历史上的百越族,山越族都被汉人种族灭绝了?……更何况,在汉朝之前的周人相对于商人是什么身份?秦人原籍何方?——我碰到的几个少数民族同学和朋友,在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少数民族之前,我看不出他们跟汉人的区别,他们也更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对原有民族的一些习俗也渐行渐远。
老祖母精通老家的3种(汉族)方言,老爹只能讲两种,我呢?只能讲一种了。我没住着自己的出生地,估计我的下一代不会讲我原来的方言了。老家3种方言也开始向一种强势方言融合,而这种强势方言又慢慢向普通话融合。就拿我的姓(在中国人口排名前10名)来说,老邻居称呼爷爷跟同学朋友们叫我的发音已经完全两样了。老方言的语序和发音中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信息,但我现在用方言说话只能用普通话的语序以方言的发音生硬地逐字翻译了,而且很多词语的发音跟最原始的发音完全不同了,很明显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全没了老祖母说话时带有的古韵。我也已经记不起小时候爷爷教我的用方言吟唱的童谣和类似于绕口令的那种顺口溜或俚语,这些东西已经开始被地方政府当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字或者录音的形式保存了。家乡古老的习俗也跟我这代人身上也慢慢地遗失。随着老人的逝去,很多的传统或许只能到档案馆里去寻找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又何尝不能如此理解?
再看看周围熟悉的人们:有的面目扁平,有的高鼻深目;有的皮肤白皙,有的不晒也黑;有的头发硬直,有的飘软,有的自然卷……可是他们都是汉族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汉族不会只有一个单一的种族起源的。按照我们传统的提法,也是强调以文化的认同感来确定民族的归属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在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等证件上标注民族是非常过时的做法。这些信息包括人的信用记录等完全可以利用电子信息予以隐性标注。社会宣传舆论和活动的导向更应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人,都是华夏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听说美国立法给了一部分少数族裔以升学等方面的优惠,但我不清楚美国的绿卡上是不是需要标注公民的祖籍在哪里?看过绿卡的朋友请说声。嗯,也不知道美国国会开会要不要议员穿上本民族服饰来表现民族平等?还有,美国这么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居然没有闹分裂的迹象,是移民太少了,还是其它原因呢?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美国社会的高流动性带来的种族融合,还是看到美国限制移民就以为美国担心种族分裂(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不分种族国别有多少要多少的,真TM的狡猾)。
——————————————————————————
最后,俺对俺这种无聊的行为表示忏悔。俺知道,河里是反计生的集中营,俺就算赞同计划生育也应该把话烂在肚子里,这些话抛出来俺会死得很惨的……
可是,这篇帖子也太没人气了,刚露脸时还有朋友送花或者发表评论,现在只看到点击数在上升,河友们咋都不吭声呢?不赞同我的话狠狠地砸俺、批俺、驳俺俺都没意见,觉得言之有理也帮忙煽风点火一下啊,帮俺增加点动力给大家多掰点。
这么冷清,啊哦……
死就死吧。但愿不要歪楼了,佛祖保佑,阿门。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管学院派大佬咋看,俺先存word档了,慢慢看。花。
只不过任何宏观政策都有正反两面,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根据国家战略进行调整而已。
对宏观政策简单的批评和一味吹捧都有问题。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提示:
12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10!
开疆拓土、献身边疆的事就没人干了,都一个娃,父母都想着养娃防老呢,怎么舍得小孩去偏远艰苦地区,慢慢地汉族龟缩于核心富庶之地,边疆都给增长迅速的少数民族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