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这些天重温马甲的骑兵系列,想起个问题 -- 反不重邪大将军
看马甲和司徒卡的论战,突然想到,当年国军转战千里安居台湾,带走不少金银财宝。可是毕竟是转进,人、枪、钱都带走了,可是带走了多少档案呢?
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台湾方面保有的关于民国时期的档案是不是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比不上大陆?特别是一些原始档案。
也就是说,台湾的人既看不到共军的档案,也看不到国军的档案,只能依靠个人回忆录和海外的资料。而个人回忆是有偏差的,海外资料鱼龙混杂,有些根本就是胡说。所以才造成了台湾的民国史研究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结论。
是不是这样呢?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卷帙浩繁,截止2003年,共收藏有932余个全宗,计180多万卷,排架长度达50000余米,收藏的民国时期图书资料有5余万册。馆藏档案主要有以下五部分:
一、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档案
二、民国北京政府档案
三、南京国民政府档案
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49年全国解放,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长达22年,其间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档案,其中央政府档案,除部分在全国解放前夕移往台湾外,大部分留存在大陆,我馆所藏南京国民政府档案共有600余个全宗,140万余卷。全面地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诸方面状况,是我馆馆藏档案的主体。
四、日伪(汪伪)政权档案
五、名人档案:
馆藏档案中民国政要的个人档案,如蒋介石、冯玉祥、蔡元培、张静江、丁文江、顾维钧等人档案共47个全宗,6000余卷。
没有档案就没模没样的胡扯,反正都是胡扯。
俺觉得还是看文史资料来得实在些,特别是被俘过的那些国方人物写的,他们是死而复生的过来人,比较能直面自己,不讳言真实想法。
感觉台湾那边总是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看看自己,一味悲情。越封闭、越悲情、越悲情、越封闭,恶性循环。
以前台湾经济还好,这点不明显,但是现在经济、政治、民生都不好了,这点越发明显了。
有一次在中国书店看到有全套的《中央日报》卖,N多本。不禁想到能在书店卖的应该算是比较普及的资料了,不知道台湾是不是有这些东西卖,由此想到资料的公开性和全面性。
我曾在以前的网络上看到过国民党军的校级军官说过他看到的淮海战役总结跟我们这边差不多。当然这些材料是他级别够了才能看到的,那些结论跟他当小官时看的同类材料完全不同。
不仅是官方的,民间的。通过网络,象我们西西河这样的平台,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和台湾朋友耐心、平等地交流,他们听我讲,我也听他们讲。
当然,两岸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是这类交流能顺利进行的前提。
虽然我送花了。
有关新四军的调查报告了,绝密级别,比咱们自己的总结还到位。
这样不好。
名单(后称中央军校)都没带走。后来大陆镇反、肃反都可以按图索骥。
想起《兵临城下》里面的一句台词“每一次行动,事先都有周密的计划。可是行动一开始,为什么不按计划的来?”。
总结也一样,每次都有深刻准确的总结,可是下次还是出同样的事。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就有宝啦。
换边想一想,也得叫人家活啊。
要是真的打算举起手来算了,到还好说。要是还打算撑下去,总要有个理由,有个说法。
咱们中国人不是老早以前就很明白“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大道理吗?
其实,台湾也好,韩国也好。很多网友有时认为“黎叔很生气,情况很严重。”
其实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是“以小事大”,很多暗中表达的期望抱怨和硬撑,都会以不合情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时候,也许站在“大的一方”,学会理解他们的错误表达方式携带的正确信息,至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