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楼兰高昌和侯君集 -- 兼和大嘴兄 -- 萨苏

共:💬19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楼兰高昌和侯君集 -- 兼和大嘴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高昌残存的佛塔遗址

看到大嘴兄谈的侯君集灭高昌,觉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跟上一篇。

提起高昌,我们似乎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那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浪漫古国楼兰,知道的人要多得多。从历史地位上说,高昌,其实就是楼兰的继承者。楼兰繁荣于两汉,逐渐衰亡后高昌兴起,只是楼兰依托于罗布泊,而高昌更加靠西方,其核心地域在于吐鲁番盆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控制今天新疆的东部,作为西域东段第一大国,恰好堵住了中国向西面发展和商贸的咽喉地带。

要论面积,无论楼兰还是高昌,都相当的广阔,特别是高昌,大小十七城,囊括精绝,交河等地,面积和今天的伊拉克差不多。不过都是地广人稀,楼兰虽然是“控弦之国”,有骑射之风,但“胜兵”,也就是能打仗的男子,不过数千,到高昌发展了数百年,其全国之力也不过只勉强敌得住三万唐军,实战中初战被侯君集歼灭七千部队,国王鞠智盛就要请降了。

这两代名国的所在地方都不太好,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的巴尔干,它们的东面,是文明富庶的汉唐王朝,西面或北面,又总是有强大凶悍的游牧民族,因此它们的国脉不得不朝秦暮楚,就是命中注定了。历史典籍中总是记录楼兰或者高昌藐视朝廷的不法行为,其实也有点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东方王朝强盛的时候,总会摸上中亚细亚高原玩上一把,来拓展发展空间的,谁叫高昌和楼兰正在这大门口呢?一般来说,楼兰王总是想在匈奴和汉朝之间找平衡,鞠氏高昌王则想在隋唐与突厥的两颗鸡蛋上跳舞。这个游戏不容易作,一不留神会掉脑袋,汉朝的傅介子,就是砍了楼兰王安归的脑袋威震西域,留下万里觅封侯的慷慨故事。

其实,楼兰和高昌,在国民性上是不太相同的。

楼兰,听起来很气派,实际上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弱势国家,还带一点儿被迫害狂的心理问题。从楼兰的史料看,连乡下人丢了一头牛这样的案子也要国王来审判,可见楼兰王是一个相当勤勉的国君。历代楼兰王都勤于国政,制定各种实用的法律,其中规定:“活树不准砍伐”,算是自然保护意识超前。同时,国王的称号非常奢侈,什么“盛大光明之王”,“万国崇仰之王”,就像我们今天动辄可以在皮包公司里看到“总经理”,“总董事长”一样,盛名之下,隐藏着对自己权威的不自信,这些称号之中,经常掺着一个叫做“斯同”的,害考古学家大伤脑筋,后来发现,是汉朝官职“侍中”的音译。因为地处西域东缘,汉军出白龙堆沙漠就可以到达楼兰城下。楼兰对强大的汉朝认识清楚,表面恭顺,心中忐忑。记载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叫做“沙毗人”入侵的报告,几乎连绵不断,似乎楼兰处在敌人不断的攻击之中,危在旦夕,然而,这个沙毗人,历史上居然根本不存在!研究的结果发现,竟然有沙毗人从某地入侵,国王派出一名骑士前往迎战的古怪命令。这显示所谓沙毗人入侵,不过是周围一些半开化的民族,对楼兰定居者的骚扰和掠夺罢了。如此小题大做,说明楼兰人心中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意识。

楼兰的灭亡最终既不是因为汉朝,也不是因为沙毗人的入侵,而是罗布泊的迁徙,导致水源缺失造成的。这里面人的因素肯定是有,早期楼兰重视环保,后期则重视厚葬,厚葬埋金银已经不能显示财富,干脆砍下珍贵的树木来殉葬,有的楼兰古墓可以看到三十几层原木的保护,在这个缺水,缺树的国度,这样做的破坏显然是严重的。罗布泊到七十年代还存在,当地的人叫做罗布人,清朝的时候其首领依然有“伯克”的头衔,到十九世纪末还向清朝进贡天鹅,但是其文明已经退化到石器状态,-- 顺便说一句,伯克这头衔不低,看给谁,给罗布人只是一种荣誉,给阿古柏,那就是相当于一省提督的重任了。现在因为塔里木河已经被导向博斯腾湖和大西海子水库,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今天再也看不到了,其故地是一片如铁板一样坚硬的盐碱地。今天的塔里木河,只能到一个叫做“吊死野猪的地方” ?C 好名字,容易记,我曾疑惑野猪没有脖子,怎能吊死?后来才闹明白原来那是一个土匪首领的外号。

高昌人就完全拥有不同的气质,他们向西移动了几百公里,所以对中原也就颇有了些夜郎自大的威风。看过金庸《白马啸西风》,大家可能都记得那个奇特的高昌迷宫,以及高昌人不肯就中原文书典籍的高傲。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描写,属于金先生一时嘴大。连洋座钟都砸,那是要八国联军闹中华的时候,大凡一种文化底气不足的时候,才会对其他文化拼命抵制,高昌人并没有觉得自己底气不足。鞠氏高昌到鞠文泰手里已经传了八代,一百多年,中原基本对他无暇顾及,所以鞠氏父子对中原文化相当吸收,衣冠和习惯上颇为吸收中原的优点,高昌这种善于学习的习惯不但针对中原,对于来自伊朗,印度,乃至西欧的文化,他们也同样吸收,看今天残留的高昌壁画,不乏油画般的笔触,甚至可以看到天使的画像。

还有一点可以看到高昌人的开放自信精神。高昌领地远远不局限于吐鲁番盆地,包含了古楼兰的大部分国土。其大城交河,当时居然没有城墙,精绝也是如此,这说明高昌人对于外敌的疏慢。当然,最近的敌人也要穿过几百里沙漠,高昌人的“高枕无忧”不是没有道理。他们的文化和楼兰一样,都有一种对于水的崇拜心理,交河因为有两条大河交汇而成为祭祀的场所。每到河水高涨,高昌王便要选择一位贤臣,乘马从大桥跳入河中,就此侍奉河神。高昌的河神喜欢贤臣而不是美女,比西门豹碰上那个漳河的河伯道德上好多了。

所以,想想高昌城11米厚的城墙,鞠文泰才会在唐军面前泰然自若,认为太宗不过虚张声势,然后又被侯君集的突击吓死。鞠文泰最终算是一个明白人,不过高昌人并不都是这样明白的,所以依然和侯君集战于先,大败之后才卑词请降。一般来说中原人因为好面子,对这种恭顺的投降总是宽大为怀,不过这次不灵了,唐朝不是要面子,是要把高昌当作经营中亚细亚的第一层台阶,如何肯放手?高昌的灭亡就成为必然的了。顺便说一下,中原渐渐衰落后,高昌又作为独立国家存在了很久,不过已经不是鞠氏王朝,而是从北方来的回鹘,称高昌回鹘。高昌回鹘建国数百年,奉行亲中原政策,和沙州归义军,于阗尉迟王朝并为中原在西域的三大堡垒。

最后说说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开国二十四贤之一,大嘴说他攻击高昌用精神折磨法比较变态,在《隋唐演义》里面他的形象也很个别,外号叫做“赛白猿侯君集”,类似鼓上蚤时迁那样的妙手空空儿,是秦琼在贾柳楼结义时的朋友 ?C 《隋唐演义》很有意思,预先在隋朝的时候,安排后来唐朝的名将名臣在秦琼带领下一块儿在贾柳楼喝酒,然后结拜,然后各为其主去打天下,最后重新在大唐旗下一统,这很符合中国古代下层人士谈的投机后结为异姓兄弟,一伙人决心大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图画。

真实的侯君集并没做过贼,不知道为什么给了他这个外号,难道就因为他姓侯?他要是姓归那就惨了。侯君集是唐朝重臣,作过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等职务,除了曾经征讨高昌,还曾经扫荡过吐谷浑,屯军星宿海(和一个丁零女子留下私生子一个,传到后代变成星宿老怪丁春秋 。。。 这个是老萨说梦话*^%$#@@。)

这样一代名将结局却比较悲惨,是因谋反罪被杀。其实侯君集根本不会谋反,这一点他的军事教官李靖就很清楚此案将来必翻,因此被征求证词的时候就说:侯君集向我学习兵法,不断讨教,我想我教他的已经足够对付四夷,他还要更多的学,显然是要用这些来谋反了。

一看就是胡说八道。据说文革的时候征求对邓小平的罪证,某老将军也说他视察部队,夸赞战士食堂的炒肉好吃,结果只好给他盛了来吃,算是腐败。李靖证明侯君集谋反,其逻辑大体如此。

侯君集被杀真正的原因是骄横跋扈,借助太子李承乾的威势欺压同僚。这个太子真正朽木不可雕也,还要早早弄死老爹继位,如何是身经百战唐太宗的对手。太宗废太子后,侯君集案发,群臣一词证他谋反,是因为侯君集平时得罪人太多,劣迹累累,然而太宗赏识他的战功,不忍心杀他,如果是谋反罪,太宗也无法赦免。事实上太宗这一次也的确想为他开脱,群臣不许,只好垂泪杀了。临刑,侯还在问监斩官:君集岂是谋反之人?这个冤枉和江青听到说她反毛主席感觉大概差不多,这时候罪名不过是个文字游戏而已。

后来看书,看到雍正处罚年羹尧,连贬十几级,不断下旨斥责,真实用意还是怜才不忍杀他,借这些给平时受年压迫的大臣们出气。然而年平时罪行太多,这些已经不能满足朝野对他的责难,依然杀年羹尧的上书如同雪片一般。最后,雍正只好赐年自尽,以至于后来西北再叛,没了可用的帅才。年自己作孽,想想雍正当时也没有办法。

哎,忽然发现,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完]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萨作不可不顶之
家园 皇帝,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 其实皇帝也有本难念的经!

尤其生不逢时,赶上乱世。累个半死不说,还留个祸国贻民的罪名。比如那位崇祯皇帝,看着真是可怜!

家园 萨老的史观中,从贩夫走卒到皇亲国戚,多有点点滴滴的人情。

深以为意。

家园 【原创】

老萨的帖子就是妙,的确历代的皇帝很难当的,所以有不少人就自我放弃,多了很多荒唐的皇帝

家园 如果雍正无心杀年大将军,萨兄以为雪片般的请杀年的折子会有用吗?

我觉得这只是下面的人洞察圣意而已。

雍正可不是个容易被舆论所左右的皇帝。乾纲独断,用在他身上是没有错的。

家园 兄弟这真是“揣摩圣心”了

雍正其人刻薄寡恩,刚愎自用,但是还想当个“圣君”。因此,在有道理的事情上,他极为坚持。可也正因为如此,君臣矛盾相当尖锐,这种矛盾,一味的打压也是不可能的,自专如汉武帝也不得不杀张汤以为缓和矛盾,必须有减压的方法。封建时代的臣子,特别是明清两代,不怕死的并不少,求的是“君君臣臣”的平衡体制,清朝各帝也都肯纳谏,说白了就是给予文官集团一定的地位,以保证政治体系良好运转。

说到底,君王对臣下的感情还是次要的,关键是看他的Value,要不怎么叫兔死狗烹呢?年羹尧和群臣出身不同,是雍正的家臣,但是位极人臣,专横跋扈,群臣被他压迫相当苦了,得这个机会,上书杀年羹尧的理由很充分,得到世俗和清流各派的一致支持,也是因雍正身边人物对正牌子文官集团长期的欺凌的一种反动和报复。雍正要是镇压,那真要无可用之臣了,因为他的统治基础毕竟还是这个集团,而年羹尧可杀的理由确实太多。众官可谓义正词严。大家放不过年的另一个理由是年或许忠于雍正 --否则他就不会轻身进京了-- 然而年睚龇必报,性格刻薄,如果翻案,弹劾过他的人无不自危。故此,杀不杀年羹尧,就成为大家的一个生死问题了。

雍正对年羹尧应该是有感情的,就象蒋介石对戴笠一样,有权的时候感到此为心腹大患,无权了,便会想到些年的好处。更主要的,他惩治年,无非是因为他权力过大,倒无所谓年是否横行不法。收了他的权力,便也可以放心,没必要非杀他不可。而雍正和群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深知清朝到了这个时候,重文轻武已经有了苗头,自己手中能够清廉执政的文官不少,能够独当一面的武将却屈指可数,特别是年这样的军事人才。把他留下,将来参赞军机,只要能够控制,未尝不可使用。打击年羹尧正在风头上,现在用当然不可以,将来“国难思良将”,大家六神无主的时候,启用年羹尧未必不能。

群臣也正是怕他这一手,要知道“永不翻案”之类自古以来没一个信得过的。

于是,就形成了群臣冒风险群殴年羹尧的局面。雍正保年羹尧,就要和群臣决裂,哪个轻哪个重雍正不得不考虑。

我认为,他还是想保的,他接二连三的贬斥年羹尧,直到一撸到底,还可以说是担心年死灰复燃,年已经没了任何职务以后,在接二连三的下诏骂他,用词狠辣,这就不一样了。雍正的意思,似乎在向群臣显示,我真的已经很恨年羹尧了,你们不要担心。年也一个劲儿的认罪,乞命,感觉颇有些双簧的意思。

历史上雍正其实抄家凶狠,杀人是不很多的,这方面他比较谨慎,连隆克多也没有杀。

但是群臣对他的这套技俩显然是看透了,杀年羹尧之谏不断,你不杀年羹尧,政府上下整天就都是这个话题,而且愈演愈烈。看不出这里面有雍正的指示,以年的罪行,他根本没必要阿,要杀早就杀了。

雍正还有什么办法?用年,是将来的可能,不杀他,现在就有麻烦,权衡利弊,大概就只有杀了。

好像在那儿看到过,后来岳钟琪战败,雍正还叹息过年羹尧的死,可算一个旁证。

家园 搞不懂这些狗屁文臣怎么从来都有群殴武将的癖好。

武将可能有些时候是做得不对,可这些文臣又有几个能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象武将那样亲冒矢石,千生万死?

家园 这话说得痛快

有宋以来,皇家对武将就不放心,因此所用武将多能战而无学,如岳飞,戚继光那属于凤毛麟角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官集团对武将总是比较鄙夷,当然,一些武将自己操守不佳,跋扈贪暴也咎由自取。不过,想当个好文官,基本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过得去,只要廉洁,有问题皇上也会配合你;想当个好武将,那就要真才能,因为敌人不会配合你的。所以好文官好当,好武将就难。这一点文官集团无论如何不理解,也不承认的,因此才出现明末对袁崇焕,孙传庭等名将的群起攻击现象,真要是让那些能说善辩的文官去解决国家问题,那可就。。。

可参加诸葛亮舌战群儒对大儒小儒的看法。

家园 这个分析合情合理

以雍正的能力和手腕,是完全不必杀年了,最多怕他日后不爽,也可以在临死前赐他一死。看来还是文臣看他不爽,一条心就要年的命了。

看来做人不要太绝,像郭子仪学习做官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园 看来俺们中国现在幅员辽阔,国共两党还是有贡献的

看看,楼兰这种地方千百年前还不是俺们的领土。

家园 党指挥枪呗

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 忘了谁说的了, 好象是这句.

再说了, 文人拿枪的也很有几位高手. 什么袁左曾毛. 丘八就是丘八. 就是那么个水平. 是吧?

家园 的确,这方面李光弼就应该向郭子仪学习
家园 文官政治的祸害。也是俺对宋朝相当有意见的主要原因。

文官嘛,一般以为嘴巴动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更何况武圣人都说了,这个“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怕武将夺权,又认为文治才是正道,实在是误人。

家园 明末也是这个情况。

功勋武将没几个有好下场。让人扼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