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金瓶梅》到《金刚经》-最近读书的一点感想 -- gb2312
(说明:大概一年前写的,欢迎拍砖)
最近翻了翻《金瓶梅》,没有时间仔细看,总的来说,感觉这本书还没有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
虽然,这本书被列为“禁书”或者“黄书”之列,但我也没有发现很过分的描写,估计是删节本的缘故。王国维曾经说过“词之政雅,在神不在貌”,很多好书,都是相貌猥亵,但是神采飞扬的,呵呵,要说《金瓶梅》吗,俺是没看出来,还希望高人指点。
不过有一句评语俺是深表同意的“读《金瓶梅》生怜悯心,是菩萨也。生畏惧心,是君子也。生欢喜心,是小人也,生效法心,乃禽兽尔”。
we do no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ings as we are.
人的一生,能够完成从禽兽到君子的蜕变,就很不容易了。
现在的社会,西门庆因该是很多人的偶像了,西门董事长在商界呼风唤雨,在政界也很有后台,虽然陷入了一些民事纠纷,但是法庭很快的还给了他清白。估计还会有些“优秀企业家”,“XX代表”的光环。更是光彩照人阿。
生而为人,如果一生只为了不择手段的赚更多的钱,爬上更高的位子,占有更多的女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在《金刚经》的开篇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然,有的人会说“老子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爬上更高的位子,占有更多的女人,而且不知疲倦,不只满足”...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对于那种能够彻底摆脱人生中所有高级趣味的人,即使佛祖亲临,恐怕也无法可说罢。
我们大概只能说;“您一路走好,在您漫长的追求中,最好能别抱怨,别恨谁,也别得抑郁症。最好也别做违法的事,如果您真的不择手段的发达了,翻船的时候,也别痛哭流涕,一幅受害者的模样”
佛教里讲“六道轮回”,其中有“饿鬼道”的说法,这里并不是没东西可吃,而是吃了多少都不会饱。这里面的人总处于一种匮乏和饥渴的的精神状态中,“饿鬼道”正是“贪婪”的一种暗喻。
如果人的一生总沉没在“贪婪”,“傲慢”,“嫉妒”,“愤怒”,“恐惧”等种种情绪中,大概就是所谓的轮回吧。
“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有思想的人,决不会沉没在轮回之中,到了一定阶段,总会问自己这个问题。《金刚经》正是给了我们一个提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概是《金刚经》中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话。然而,有多少人能透过这句话,看到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亦是真实不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英国人布莱克说的“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在你掌中的便是无限,那一霎那便是永劫”
其实,关于人生的任何问题,不是依着任何经典就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随着时空的推移,我们已经不可能完全复原古圣先贤们走过的道路了,能找到的,也只是一些大概的痕迹罢了。但是经典虽然源于圣贤,亦源于自性。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本无不同,所以,这终将是一条不即不离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只有今生今世,那么最保险的方法自然就是享乐主义,享乐虽然容易厌倦,但是至少也不是不爽的。至于内心的安宁……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估计大多数人也就是嘴上说说想要达到罢了,毕竟需要放弃的东西太多。有宗教信仰会有些区别,但是有时候反而会更坏,比方说我信仰基督教,于是我信上帝就能得救,至于我做什么就不管啦等等。
或许就是一种约束,不管是道德还是物质的;
或许就是一种动力;
或许就是行为的底线。
感觉无所适从的时候,想到家庭,往往会的到最后的答案。
这是我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段文字,愿与各位共勉
---------------------------------------------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找个茅棚,找个清净的地方,或者说我要闭关。闭关是享受,闭关从某一方面来讲是世界上最大的偷懒,住在里面,什么事情都不做,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修行好办。大菩萨的入世修行才难,你要在人世间做个贤妻良母或者是做个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这就不容易了。这是担负妻子儿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紧牙根有苦都不说,一切如梦如幻,于此痛苦中,一心清净,不起恶念,这才是真修行,这才是普贤菩萨的‘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修行法门。可不是吃饭把碗筷一丢,什么事情不做,跑到这里来打坐、听经。
---------------------------------------------
享乐主义没有错,呵呵,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就好。
当然,最好还是能够“自利利他”。
关于“比方说我信仰基督教,于是我信上帝就能得救,至于我做什么就不管啦等等。”
个人感觉,这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贪婪的另外一种体现。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来最近俺rp不错
这两种都联系的上,实在,无话可说了,悟,原来是这样的。
饿鬼,腹大口小,有吃也吃不饱。或者有吃的,入口即化为烟火。医院里有些病人不能吃东西,靠点滴维持,有点这个意思。可经引起我们的警惕,病从口入。病的时候,那种煎熬折磨,近乎地狱受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说到。悭贪不止,受饿鬼的果报。这种下场,是自己的贪婪带来的。印顺法师如是解释:贪的果报就是永远无法满足。其余嗔、痴等习气如果放纵,不用死了以后,今生、当下就报应,细心的可以观察得到。楼主说这就是轮回,确实如此。
有人说《红楼梦》是小乘,《金瓶梅》是大乘。我是不懂其中含义,大概的理解是《红楼梦》中尚有一方净土,能够容纳宝玉和妹妹们,虽然这净土必将毁灭,毕竟给了人一点希望。《金瓶梅》中的净土又在何方呢?
“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统治之下,一切不守法的、不道德的、没有良心人格的人,都比一般奉公守法洁身自好的人,容易生活下去。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治理下,除了极少数坚贞的人物,仍能保持他们的人品、意趣和工作理想之外,大多数人都已趋于取巧、投机、幸进、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不讲公道、强凶霸道、为劣作恶。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大家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努力的自信,失去了一切崇高的理想,结果是人的品格愈降愈低,社会的风气愈来愈坏。”
这是60年前,储安平在《观察》周刊上给国民党治下的中国社会所下的结论。这也是《金瓶梅》和《水浒》中的社会状况,或许中国历史大多是这样的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有很多悲观和失望的理由,自然而然也会产生对天堂和净土的渴望和幻想。所以,越是衰乱之世,逃入佛法中的人越多。那里有足够多的经典可以阅读,足够多的玄理可以研究。然而,只有真的发大慈悲心,才能从佛法中走出来,以出世的胸襟,做入世的事业。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坛经》
有人说;“你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老婆怀孕以前,在大街上基本看不到孕妇,等老婆怀孕了,才注意到,原来街上还是有很多孕妇的阿。
同样的,在你找到心中的净土之前,在这个尘世上是很难找到净土的。
“心境”这个词很有意思,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心随境转,随波逐流。当我们能够做到境随心转的时候,才能够“随处做主”。因为,我们的心中自有一安静而澄澈的世界。使我们在任何绝望的时代,都能体会到净土。
你找到它了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看删节版,了无趣味,于是......就《金刚经》了。我理解得对吧?
哈哈,见笑了,我现在的感觉,无论是看《金瓶梅》还是《金刚经》,那其实是一样的
最远的可能也是最近的。要说联系,两本书写了一个慈悲。要说没联系,一个在世一个出世实在也联不上。
经读多了,免不了常常去找微言大义。书看多了,也很容易明白人生中七情六欲是常态,所有的精妙都在写的人有没有看的人明白。金瓶梅的妙处在于写的全是市井人物,过着市井的生活。进进出出,明明白白。粗粗看去平淡无奇,可细细想来,不免有“这我怎么就想不到写不出”的感觉。从文字的技巧来说,金瓶梅要比红楼梦难写多了。这是画人和画神仙的不同。金瓶梅画的是人,天天见,日日有。但有一笔不当便会有人知道。红楼梦画的是神仙,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反正没做过神仙的人也不知道神仙是怎么过的。要是从古人说的文人相轻来说,金瓶梅被禁很可能是因为文人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没本事把平常日子看明白,而红楼梦大行其道则是因为文人们都想知道出将入相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不过说到底,这还是对楼主那句没仔细看很有些不以为然,有感而发的。还是好好看看金瓶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