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王文礼击落P-2V的幕后故事 -- 萨苏
大陆一共打下来3架,另外的两架是失事,这一点,绝大多数的资料都能证明这一点。
另外,北辰MM的解释已经接近真相了,但是对地形匹配的一个关键的点还没有点出来,大家再想想
是因为当时已经不装备了吗?
刚才看到眼花,好像是看到两次照明弹。心想这种事还是以大陆所说为准得好。看贴不仔细啊,拖出去...嗯..砍了!
另外我认为那时的飞机上有地形匹配导航系统,所谓地形匹配就是利用机上传感器获得的地形数据和飞行器本身储存的地形数据比较,计算误差,用结果导航。,战斧上有这种导航系统,最新的F-35上可能也有。航空领域里通常就是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GPS导航。低空飞行辅助主要是地形跟踪雷达和地形规避雷达(TF/TA),雷达高度表.军用机主要使用TF,现在比较新的雷达同时有TA/TF功能,部分民用机,直升机有TA防撞。
P-2v的续航速度300多最大速度也不过近600,也许还有个火力问题,P-2v不大不小,和二战中型轰炸机差不多
所以地面雷达都尽量往高处放。
战斗截击机出动都要比山头飞得高。
另外,早期的雷达是米波雷达(就是天线象一个个鱼骨头一样的八木天线),精度很差,几公里远的两个目标在屏幕上看在同一个点上。这种雷达在白天引导还可以,到这么近飞行员已经能看见了。黑夜里引导我、敌机的光点已经重合,飞行员还看不见敌机。
如果是现在的厘米波雷达,地面就可以告诉飞行员:敌机在你X方X百米处,高差X十米。
大陆的飞机上的雷达性能有限,无法发现并跟踪p2v,这是问题的关键,就算是螺旋桨飞机的低空性能好一点,没有雷达和地形匹配驾驶系统,使用效果也一样的
但最后都放弃了。
图-2加装了雷达和23毫米航炮,1960年11月19日的空战中,出动了4架图-2不仅没有击落P2V,而且两架坠毁,于是这种方案被废止。
图-4加装了雷达和红外瞄准具,先后20多次拦截P2V,其中多次与其颤抖达几十分钟,对其构成了一定威胁,但由于瞄准具性能不佳,一时无法有效击落敌机,最后这种方案也逐步被停止。
楼下各位一并谢过
我还在包头机场见到过。
很好的文章,怀念英雄
其中用四引擎的图-4,也就是B-29的俄国仿制品,装上红外夜视系统,利用机腹部炮塔的23mm航炮,一路追着打。因为每次开炮的炮口焰都会极大地干扰红外系统的工作,所以虽然把国军弟兄们吓得半死,不过一个都没死掉。
要是当时有B-17做目标,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无比华丽的四引擎飞机之间的战斗啊。
多铆蒸钢万岁!!!(居然我的输入法里有“多铆蒸钢”这个词组,自己佩服一个)
TG最厉害的,就是实用和实证主义。个人觉得当年老德的国土防空,用这样的“大飞机+雷达/红外+机关炮”的模式应该会更好,至少比用一大堆高射炮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