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 上海人的特点 -- 子玉
现在上海女孩子啥家务都不做的也不在少数,当然婚后可能会突然改变也说不准。
其实哪儿都有让人不怎么舒服的人,而就我们个人平时能遇到的事件数样本来说,其实当不得评论某地某类人习性的资格,而不少更是源于长期以来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误会。
我曾经看到一文章谈老外到大陆去谈生意。
老外的体会是:
广东一带的生意人,目光看得比较远,一般肯让利, 只要能把生意谈成。但是做的东西比较偷工减料。
上海的生意人,谈起来费劲, 颇为计较己方的利润,需要几个回合的谈判,才能谈成买卖, 但是一旦谈成以后,很讲信用。哪怕最后成交的时候发生变故,赔钱也愿意履约,质量和交货期都很守约。
东北的生意人,一上酒桌, 什么都好谈,也不计较价格,合同很容易签下来。可是过一段日子就反悔,然后就是变着法子要求改合同,不改就胡乱履行合同。总而言之,容易事后反悔,没有合同意识,如果大陆方本身的原因发生变故,基本不要指望大陆方肯赔钱履约。
以上不是地域贴, 只是转老外的一些看法。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点, 就是去北方很多地方做生意,签约有时候太容易了, 一上酒桌,领导一高兴就拍板, 但是真到履约的时候, 领导就不见了,很少见有领导出来担当。
生活品位要高,别的不说,饮食就可以看出来。从南到北,越向北越差(东北例外,河北和北京最差)
这就是主人翁思想的差别。没看到吗?西西河大厨格蕾丝回到上海老家,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吗?
我的第一个广东客户就是这样说的。当然,他没有讲广东部分。
他的体会是江浙一带的公司履约率很高。
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上海企业遵守合同履约率高和谈判困难是公认的,也是相辅相成。如果开始就没打算遵守合同,谈判自然用不着费劲儿了。
讲个说话不托下巴的笑话(因为公鲨是东北的,讲自己的笑话不牵扯地域歧视)。当年的上海副市长,后来的国家计委主任陈XX去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农垦局视察工作。当地负责人问:主任有什么忌口的?秘书说:没有什么,除了不吃鱼(不知是阶段性的还是终身性的)。当地负责人满口答应着:好好好,那咱们就不上鱼。结果开饭时,一连三天上顿下顿全是鱼。把个秘书郁闷的,生怕领导怪罪:连这点事都办不好。
大度而不无分寸 精密又不计较 细致且不拘泥 周到还不繁琐
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是不容易。
呵呵。北京人民无所谓,河北人民招你了?
家里很多亲戚在天津,天津的吃食质量不高价格高。
为啥敢随口答应,应为压根就没想履约。谈判前越是静静计较,说明重视。一般认为和上海人谈判最累,任何细节都要考虑到,但一旦签约,执行最容易。这好像是普遍认识。
最喜欢的就是自己打小吃的那一口。硬要比个品位高低来,容易伤感情、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