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什么时候这边也能拍出海角七号这样的片子 -- lproad

共:💬151 🌺47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刚看了我们俩, 确实赞
家园 这种片大陆确实很少拍

不过大陆没人拍这种不代表没有高水准的片子, 只是确实被有些人搞得臭大街了, 太缺乏宣传, 或者说渠道. 有时候和别人聊起来, 我都不苦口婆心的说, "其实还是有一些片看着很有感觉的, 是你接触不到而已..." 通常换来的只是一片茫然的眼神.

台湾香港倒是不缺. 其实北京乐与路, 台北朝九晚五都有这种气质 -- 当然后者正好讲的是被本片男主角的哀怨所在, 不知道台湾人会不会感觉很不同, 我看来还是挺接近的. 如果在放低一些标准, 那香港有大把大把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商业片, 如果这个也能进奥斯卡, 那王晶都该终身成就了.

感觉现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如果一不小心搞出个很成功的商业片都会高兴得

跟什么似的, 当个宝捧着, 这也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你不得不说张艺谋的英雄其实把中国电影引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句话听着好别扭啊), 如果将来有了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大片, 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这一路走下来的结果.

家园 这类型的片子地域性太强

没有在那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就很难看懂。

比如《武林外传》在大陆很火,但在台湾播的时候收视率非常低。

家园 花. 中国的东北在日据时代, 很多学校里是日语教育, 但

不能吃白米饭, 否则是经济罪, 要被抓去向鼻子里灌辣椒水.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并感谢你的RP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现在又有美化日本殖民时期历史的倾向。

投名状、集结号这样的大制作也拍不出来了,台湾电影工业只能靠生活片、爱情片啦。

据说台湾08年电影的生产连以前高峰时期的10%都不到,电影工业是江河日下。

家园 我的朋友是外省籍

他喜欢日式生活方式,也会说日语,可是他痛恨日本人,以致日本人找上门来要和他合作,都被他当面的说辞搞得下不了台,合作自然不了了之。这样一个热爱台湾的人,却在大陆扎下根,许多的热情都化作了无奈。我能够理解他,我们会共同述说梦醒后不知此身何在的感觉。

家园 佩服陈云林了

他那岁数和阅历看这种片子不打瞌睡实在是很难,能硬挺着把片子看完不说,还能“赞不绝口”,要说还是玩政治的人厉害啊。

家园 太平洋戰爭暴發後,臺灣的米都輸出到日本了

若是供出的米不夠規定,還得想辦法買黑市米應付。

除了米外,所有可以吃的都須上繳相當大的數量。

當時一些孩童因長期營養不良,病死的很多。

家园 確實是這樣,我的朋友,長輩,也有一些是這樣的人

喜愛日本的插花,與一些日用品,但從沒有忘記日本侵華與殖民時期的暴行。

家园 纪琮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好

其实这应该是一部很温馨的影片,也是台湾自己内部寻求和解的一种声音。

昨日看到的一篇评论,也转给你看看

在近年来的政经纷扰情势中,这部温馨小品能够创下近五亿元的票房,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它投射出台湾人需要爱、梦想和机会的心愿;而电影中茂伯一句「哇係国宝咧(我是国宝啦)」更成为今年度台湾最夯的流行语,只要一讲到「国宝啦!」大家就会心一笑,在幽默中冉冉升起一份「自重重人」的情怀和意识。

「流行语」来自大众流行文化,或出自广告,或出自电视,或出自电影;而一句话之所以能够成为流行语除了传媒的推波助澜,也往往反应出当时当地的社会整体氛围。几年前台湾曾流行「送你一支番仔火(指火柴),再加一桶汽油和一个鸡蛋糕(指手榴弹)」。虽然这句话是出自某部连续剧,但是这样一句带著腾腾杀气的话能够大街小巷地流传,也总有其社会背景条件;必须承认,这些年来,台湾社会是对立的,人心是浮动的,好像随时随地都处在一种「对决」的状态:你想要挑釁我,我想要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也难怪这句话一出来很快就蔚为风潮,大人小孩都朗朗上口;在一个有事没事就要「给人一支番仔火」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如何,可想而知。

「流行」,其实反映的就是社会的集体价值观,这个社会里的人怎麽想、怎麽看自己、怎麽互相对待、怎麽相处,就会让什麽样的话成为流行语。让人庆幸也安慰的是,台湾终於从「给你一支番仔火」的社会进步到「哇係国宝」的社会,这个变化或许表示台湾个社会正在慢慢摆脱了仇恨、毁灭的负面思维,而走向尊重、珍惜的正面思维。

家园 昨晚看到你的问题,比较晚了,所以没有马上回

其实也不太好回,只能说我自己的观点。

五十年的时间,没有参与其中的人或许会认为那只是历史的一页,可以快速翻阅过去,

但事实上那是许多老一辈台湾人生命里实实在在的一部份,一些观点也影响了他们的後辈。

他们之间是有一部分人习惯了日据时期的生活方式,尤其国民政府到台後也是采取相对高压的政策,相较之下,日据时代的中後期可能还相对宽松些。

光复後日语自然不用再说了,但是台语(闵南语)也同样被禁止使用,只能说普通话,直到我唸小学时,课堂上说台语的同学都会被老师处罚。

但我不认为现在的台湾存在亲日的问题,比方说金美龄这样的人,大多数台湾人对她很感冒。

对於中华文化方面的承继,事实上日据时期也并没有完全断过,中国人敬天祭祖的习俗,与敬老尊贤的观念并没有被抑制。

日本人当初为了拢络人心,还特别颁布"飨老典",主持"扬文会"。

光复後,国民党的教育更是让我们熟知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对於中国各省的介绍解说绝对比台湾省要详细。

这几年的课本比例上做了更改,但是中国的历史还是读的。

前几天在社论上看到以下的段落,个人比较认同这样的说法。

台湾人在经过"清代统治史观"、连横的"臺湾通史的汉族正统史观"、日本人的"强权史观",国民党的"正统史观",美国的 "依附理论"、臺独教义派的"臺湾中心论",闽南族群的"臺湾人400年悲情史观",外省人的"统派史观"……後,有一种身份认同上的焦虑。

也因此许多人认为要加强发扬歌仔戏、布袋戏之类的民俗技艺,一些人甚至认为这代表了一部分台湾本土文化与主体性。 (虽然实际上也是缘自内地)

前一阵子,我在一个回覆里曾贴了龙应台的两篇文章 (链接出处),那里面关於中华文化方面的探讨,我认为很中肯。

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1998年夏季,马英九当时任台北市市长,从台北亲自飞到德国法兰克福,恳请龙应台出任文化局局长。

龙应台过惯了自由作家的生活,两个儿子又还小,根本不想答应,两人在龙应台的客厅谈话後,马英九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

对著犹豫的龙应台说:「如果我没有历史感,我不会来找你。」

家园 那我也打个赌,你是2000后的
家园 石头是很不错的,不过我说的是爱情片、风光片和音乐片

不是爱情片或风光片或音乐片,是爱情片和风光片和音乐片。

家园 谢谢

我问的问题是有点大了,确实不好回答,

难为你打了这么多字.

我身边的台湾同胞不爱与我谈论这个话题,我也不好问,大家之间似乎还有隔膜.

而大陆毕竟对台湾的报道有导向,

那么对台湾的认识就会失真,

只看到其乱哄哄的表面,而内里却不清楚.

如果有机会我真希望我能到台湾去一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