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什么时候这边也能拍出海角七号这样的片子 -- lproad
..............
.....................
日据时代的台湾。
送个花
其实这部电影,楼主说不谈政治,我反倒认为,也就只有涉及政治的部分大概还值得一谈。
学习了,还真不知道“感冒”是什么意思,所以一直很纠结不敢用。“感冒”的新意思是从台湾香港引来的吧(这我还真不知道,有明白的教我),大概大陆这边把“感冒”当做“感兴趣”用了,久而久之两岸成了截然相反的意思了。还有个例子:
“痴人说梦”在成语词典上解释说,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僧迦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其原意本是:(说“梦”的是头脑清醒的聪明人,)对痴人说梦,痴人信以为真。后代人不晓得原委,用来用去就成了:痴人说梦话,胡说八道的意思了——听众是聪明人。正所谓:
爱恨一“感冒”,“说梦”两痴人
一个词有相反的意思,钱锺书老先生还专门洋洋洒洒说了一篇呢,他说黑格尔自夸德语能冥奇道妙,“Aufheben”以相反两意融于一字。钱老先生举了好多汉语的例子,还证明汉语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笑曰“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为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Aufheben”——大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用词“扬弃”,一个词既有抛弃糟粕,也有发扬精华的意义。北宸mm在台湾当然没有学过马克思,这个词不知道,咱也得意一次。我不厚道的猜想一下,这个“Aufheben”在德语里面不一定开始就有这么复杂的意思,说不定是不同地域(如“感冒”)、不同时代(如“痴人说梦”)的人应用产生了不同的意思,被黑格尔给合在一起用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最后结局,拆房的工人们明知煤窑的凶险,为了区区一两百块钱,还是无奈的做了选择。镜头的远处,是一个走钢丝的人!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的很深刻。
人们总是容易接受童话而拒绝现实
原来一直以为是不喜欢、反感的意思,结果师弟纠正说感冒是喜欢的意思。怎么也想象不出感冒和喜欢有什么瓜葛。以至于到现在也不敢轻易用。
我最近听某些大陆的主持人用“窝心”这个词,倒是MM说的那个意思,听起来那是相当的别扭!
前面大家提及的《疯狂的石头》、《我们俩》这些我都不说了,稍微再补充几部,都是没有政治色彩、描述小人物喜怒哀乐的: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甲方乙方》
《谁说我不在乎》
《活着》
《鸡犬不宁》
《向日葵》
《卡拉是条狗》
《爱情呼叫转移》
——关于《爱情呼叫转移》多说两句:好多人看这部片子都把目光集中到贯穿全片的性暗示内容,其实这个角度太过于狭窄。这方面的内容确实不少、而且也是服务影片主题的需要,但是这部片子其实是一个都市成人寓言集,它用包括性暗示在内的若干荒诞不经的情节、描述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世界,它的主题层次非常丰富、就看你把自己从哪一层代入、从而获得与之对应的、独特的感受……
先看看这些影片、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帖子是不是有道理。
审美观不同,甘拜下风了。
我说的是小人物电影的问题吗?看帖不仔细还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太隐晦了?
如果说海角就等同小人物电影,那除了黄金甲,无极之类的全都是例子,不光电影,还有很多电视剧都是反映小人物生活的,你举的还是太少了。
海角肯定是有打动台湾人内心的东西,但不仅仅是这些东西让它取得的目前的成绩,香港的票房就是个证明。
我没把它拔到政治的高度,我只是说大陆目前并没有拍出这么成功的爱情片风光片音乐片(为了避免再有人看贴不仔细,干脆标点也不加了),而我个人认为这种低成本同时又有娱乐性的模式商业电影才是我们大陆电影市场的真正出路,这是个人观点,不强求说服谁。
因为这种电影的成本低,能拍的人就会多,就可能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导演,新演员和新剧本,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真正的繁荣,我相信人才我们这边是有的,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因为舞台都让那些搞大制作的所谓N代导演给占着,您说的很对,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资源,如果追求大制作,那这些有限的资源注定只能掌握在少数几个所谓大腕导演的手中,演员也就那几张脸,剧本不是翻祖宗的老账就是象您提到的那样冲着奖去的,再不就是耍贫嘴装庸俗类型的。
但并不是成本低的电影就会有好的票房,当然也不是有了好的票房就是很艺术的电影,票房只是衡量电影成功度的一个标准,不是衡量艺术性的标准。要有好的票房(这里的票房不是指去电影院看的人数,是所有想看这部电影的人数,包括看盗版的)是要有能抓住大众心理的内容,这就是娱乐性的作用了,能娱乐到点子上就是功夫了,而海角就有这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