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特战讲座(一) ------笨.拉灯 -- 牛老大

共:💬18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特战讲座(一) ------笨.拉灯

第一篇:基础编

前言

战争,一直是国与国间解决纷争的最後手段,而自从纪元前叁千人的斯巴达人斯巴 达克斯提出了「既然战争的目的在於求胜,所以一切的手段与方法只要能导致胜利 就都是必要的」这个理念之後,任何卑劣的技术与手段就不曾间断於战场上,甚至 进而推广到国与国间在敌对情况下所引发的一切活动,彼此之间的荣誉、尊敬与敬 仰的人性光辉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仇恨、胜利与愤怒的人性灰暗面,军人不再荣 耀,战争的目的与理由都只是丑陋与贪婪的政治目的所藉以掩饰的理由与籍口。

然而,人性的光明面并非如此经不起考验的,人道主义与人本思想的源起,人们开 始认真的思考如此避免战争中黑暗的那一面,战争的形态虽然不断的随着科技与武 器的进步而改变,战争的本质却没有改变,只不过在彼此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开始 了解到要想让部队凝聚足够的向心力与战斗意志, 密集的体能 /战技训练与中心 思想灌输与教导都是一支成功的劲旅所必备的条件,随着经验的累积与实战的验证 ,这些经过训练的部队所表现的成果远较一般的部队好,而且随着该部队历史的传 承,这些受过高度训练的成员所具备的自信心、自尊心与荣誉感集结成为一股可敬 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使这些特别的单位成员可以忍受比一般部队更艰苦数倍的训练 ,达成一般部队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而其战积也一直是受到人们与注意与嫉妒,於 是与一般传统部队区分,我们将这些单位统称为特战部队,这些特战队员在平时忍 受正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训练,在战时担任更危险,更容易阵亡的任务,而所得到的 回应却绝不成正比,他们所依持的可能是别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一个信念、一句口号 或一面旗帜而已,为什麽他们要接受这样的待遇呢?无它,荣誉心,因为他们知道 他们与众不同、他们是万中选一的菁英,所以他们作别人不能也不敢作的事,将不 可能化为可能,挑战极限与探索潜能,因为他们是特战人员。

每一支特战单位都有其辉煌的历史与传承,都有一个符合其特性的别称、虽然一般 都通称其为特战部队或突击兵 (Special/Elite Force 、 Comamdo) 、但成员们可 能会更喜欢别人称他们的别名, 他们可能是活跃在山林间的猎人(Jaeger ,挪威 特战部队的别名 ) ;他们游走四方 (Ranger ,美军游骑兵与许多曾受美军技术指 导下的美国军援国特战部队亦用此名 ) 、 像海豹一样在酷寒的北冰洋中悠游自在 (SEa/Air/Land Teams , SEALs) 、如鹰般俯视大地、猊视群伦 ( 美军 101 空降 啸鹰师, 阿拉斯加雪鹰第六师 ) ,与印第安人一样的在山岳间行动如风般无声、 快速 ( 美军第七、二十五轻步兵师与第十山地师 ) ,他们的攻击力就像水晶结构 一样的无间不摧 (Delta ,叁角洲部队) 、在无人能生存的沙漠中活跃 ( 英军第 七旅, 沙漠之鼠,美军第二十四机械化步兵师 ) ,他们是勇敢的战士 (Valor 、 Worrior) 、他们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言:「其动如风、其 立如林、其掠如火、不动如山。」当然也有一些单位认为别名不重要,直接以部队 编号或番号来称呼,因为名字并不重要,知道这个代号所代表的战力才重要,所以 GSG-9 、 GIGN 、SAS 、 SBS 等这些直接以番号、部队名称而无别名的许多单位 ,也仍然都是令人闻而起敬的特战单位。

为求与一般正规部队有所区别,兹在此将本文所要介绍的特战单位定义如下:

1. 非正式纳编於标准命令与行政系统下之独立单位。

2. 单位成员选> 自愿者。

3. 直属高层单位指挥,执行高难度、高保密性与敏感性任务。

4. 单位人员高度精简、装备与後勤支援高度优先。

5. 单位装备采购、训练课程与其他经费运用上较一般单位宽裕。

6. 单位成员第二、叁种专长训练与个人本职学能要求标准较高。

当然,就以上几点并无法真正区别特战单位与传统单位之不同,但总而言之,特战 单位乃是一支受过高度训练、 专职处理特殊情况的独立组织

(Organization for Performer Special Situation/Operations,OPS),在

本系列的特战讲座中,我们 将作一个较全面性的历史、发展、装备、战术与战斗技巧的介绍,不特别针对特定 单位作介绍,但若该单位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则文中会另外注明;另,为预防有 心人士将文中所介绍之资料用作非法用途, 文中对徒手格杀技、爆破 / 诡雷与陷 阱之介绍将大幅简化,而对於我国目前军警采用的战术与装备上,本文将就己公开 者做更深一层的介绍与分析。最後,本文引用的资料除部份源自己於媒体公开发表 之论述者外,亦参考国外专门训练课程之内容、已解密之国防情报与美军特战部队 的任务归询报告、笔者个人所接受之训练、美 / 欧各国之 OPS 所采行的战术与技 巧经筛选後,并溶入东南亚国情与多次武装冲突之情况分析与评估,其中漏失之处 多所难免,尚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发展

如前所言,战争的形态随着科技与武器的进步而有所转变,本系列讲座所介绍者乃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 ~ 1945) 以後,配合现代武器与装备所发展之特种战术 ,而由於战争形态、武器、装备、观念与现实环境下等种种因素考量,在 1937以前所谓之特种作战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关於现代战争形态下之特种作战倒底源自何起,众说纷云,美国方面认为水下爆破 大队 (UDT) 算得上是特战的始姐,但英国人认为他们的特种空勤队 (SAS)与特种 小艇队 (SBS) 才够资格算是鼻祖,法国人则坚持德国占领期间, 法国地下游击队 的表现对特种作战而言才够资格自称为滥殇,俄国人则说哈萨克骑兵队的表现更是 当之无愧,更有历史学者认为, 德国 U 艇的成员才算得上是、日本的神风特攻队 更是将特战精神发到极致...... 各家说法莫衷一是, 笔者个人则认为德国的伞兵 部队完全符合 OPS 的叁种要求: 高度训练、处理特殊情况的独立、常态组织结构 ,可以视之为早期特战部队的代表。 而在 1939年 9 月 17 号入侵波兰行动中, 受过高度训练的德国伞兵第七师, 从天而降、配合着 JU-87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与 四号战车的陆空立体攻击,德国伞兵依事先分配的任务区,带着各种特别的装备, 建立空桥堡、占领交通枢纽与指挥管制中心,有效且快速的中断、瓦解波兰部队的 反抗,成功的完成了人类军事史上不可思议的成就,其中成功之处在於德国参谋本 部周密事前规划,与伞兵部队扎实的训练,以及针对此次作战所设计的各式特种装 备――例如改良自第一次大战期间用於在铁丝蛇笼中炸出一条通道的炸药条而成的 爆破包、可折叠组合的梯子、可空投的机动车辆与支援火力等等特种装备――最重 要的是在行动开始前,德国人己经就这次入侵波兰行动中伞兵部队所须占领的目标 建??物、地形、可能遭遇情形等种种情况进行了完整的沙盘推演与实兵演练,并完 全就实际作战中可能的突发情况作种种剧本外的演出,也因此,在实际的行动中,德国伞兵的伤亡率低得难以置信。但就笔者个人以为,指挥权下放、移转与成员接 替专长训练的观念才确实的阐扬了特种作战的要义:独立、机动、可变性高、人员 精简且具备多项专长、能以最少人力与代价获致最大成就。

可惜的是,由於轴心国的战败,德国被切为东西德,德国参谋本部与部队不复存在 ,相关的所有战术、装备、观念亦随之停顿,而大战後各国疯狂的复员与大众普遍 反战的心态,维持一支昂贵的特战部队似乎不怎麽划算,特种作战的发展也停滞了 一段时间,但冷战时期的到来,在共产主义的扩张与自由世界的围堵政策相冲突情 况下,全球各地纷争不断,战事连连,但战後的复员与发展经济的导向,一时之间 要足够的部队、人员、装备来应付这些冲突实有捉襟见肘之窘境,而编制小、机动 性高、人员运作灵活与高战力的特战单位成了最佳的选择,各国开始有系统的发展 各自的特战部队,这些单位也许是延续大战期间所累积的经验而加扩展的原有单位 ――美军的 UDT、AIRBORN、MARINS;英军的 SAS、SBS、沙漠之鼠、库尔喀部队; 法国殖民地部队 ( 外籍兵团的前身 )等等――,也有因应新的情势而成立的新单 位、以及各种半常态的临时性编组,但在此阶段,各国、各单位间仍是各自为政, 各行其事,特战呈现多头马车的单线发展。到了 1970 年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 跨国性的劫机、绑架与汽车炸弹恐怖行动,逼使各国之间开始联手打击恐怖行动, 军 / 警也开始进行装备、技术与观念的交流, 特战的发展开始呈现连线发展的模 式,随着时间迈入了 1980 年代,电脑、通讯与交通装备的普及化,全球快速部署 部队的观念也随着各美军驻扎地所在国位置的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模组,地球村时 代也代表了全球作战可能性的到来,特战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此时特战的发展己 经是全球性的发展了, 1944 年的 UDT( UnderwaterDemolition Teams,UDT 水下爆破大队成立於 1942 年,并於同年 11 月 20 的诺曼地登陆 战中扬名立万, 於 1962 年开始改组为现今的海豹特遣队 ) 成员也许只是一个身 强力壮,具备一般战斗技能、懂爆破的潜水夫,但今天的 SEAL 队员不但是一个叁 栖作战的高手,精通各种渗透、侦察技巧,同时也是一个野外求生、丛林、极地、 沙漠与城镇地区的战术专家,对於反劫机、人质救援、炸弹/ 诡雷侦测 / 布放等 反恐怖战斗技更是精练娴熟,他必需了解战场序列、无线电通信程序、密码、敌我 情势与各种作战情报,以及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卫星通讯器材、雷射测 距 / 标定器与各种高科技装备的操作, 还有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所应对的不同作 战形态等各种判断与领导统御知识的专家。在现今,特战成员要求愈来愈高,养成 也愈不易,因此本系列讲座将尽可能将一个完整的特战队员所应备的基本常识与入 门技巧作一有系统的介绍。

装备

一般而言,特战队员所执行的任务形态与传统部队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大部 份的传统单位所使用的制式装备都无法完全满足特战部队的任务需求,因此大部分 的特战部队除制式装备外,都还另外配备有符合任务需求的特别装备,这些装备有 些是现有装备加以改良,也有特别针对特战任务而特别设计的装备,而最多的方式 则是特战队员针对现有装备与任务需求而以手工方法修改为适合自己专用的装备。 这些特战装备可大致区分为下列几种:

服装

大体说来,特战单位的任务出勤区相当的广泛,为配合各种不同地貌、背景与色系 ,特战单位所配发的服装通常不止一套,但各国依国情、预算与任务需求而会有不 同的数量,但一般而言,通常都应至少会配发该国制式迷彩与一套深色战斗服,因 为不论是那一国的特战部队, 夜间渗透 / 作战都是训练的重点,深色战斗服即为 此而配发,但在颜色上各国观点略有不同, 德国 GSG-9 是采墨绿色系、而义大利 BLUE TEAM 则是采用深蓝色系,而最受欢迎的当然还是黑色系,但夜间任务也并非 深色服装不可,沙漠、雪地与平坦地区所使用的夜间迷彩就是以浅色系为主、另? ,夜间侦察与红外线摄温仪器与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化,更使服装的伪装要求从迷惑 人类的眼睛,进展到欺骗电子仪器的需求,迷彩战斗服从原本单纯的色块配置到抗 红外线合成技术的整合,原始的目的不变,功能却大不相同了。

迷彩服除了标准裁制者外,许多特战部队成员都会将其作个人性的修裁,除了让衣 服能更合身、更帅气外,也可能是为了个人的喜好与使用习惯而作修改,以美军现 用的战斗服 (Battle Dress Uniforms,BDU) 为例,外露式的上衣与正面四个口袋 的设计就令笔者个人不甚欣赏, 显然地,1960 年代的海豹队员与笔者的看法相似 ,所以海豹队所专用的虎斑迷彩服就改回传统的胸前两个口袋的内扎式上衣设计, 而另一些海豹们则把当时配给的初期型小迷彩的下方两个口袋拆掉,改为刚好可以 放入弹匣或其他装备的小口袋後,视个人习惯缝於手臂、後肩、胁後或者小腿的位 置,如此不但可使弹药携行量增加、减轻武装带的负荷,还可以使上衣在扎入穿着 的舒适增加,而最重要的是可使穿着的海豹在行动上多了一份灵活性,此种简单有 效的方法一直广为各特战部队所喜爱。

除制式服装外,有许多的特战部队成员喜欢 穿者连身工作服进行战斗任务,除了穿脱方便与穿着宽松自在的理由外,调配弹性 大――日间战斗服外套深色连身服就是夜间战斗装、或是潜水衣外套上一件连身服 就可从水下渗透作业立即进入战斗待命状态,而外套式的连身跳伞装则是另一个常 见的搭配――平整的外表也使行动上增加了几许方便, 而不若 BDU 战斗服外表上 那许多的扣子与口袋可能会在行动时遭外物所牵绊。

负载

个人部份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人员身上的负荷与战力的表现就己被军事学者们所 研讨,而二次大战期间全自动个人武器的普及化,在弹药的携行与士兵体能上的负 荷这个天平上开始出现倾斜,虽然同时期也发展出 X 带与 H 带等各式各样的负重 背带,但仅是将当初散装的弹药装入弹匣後放入原先的弹药带与携行盒上,手榴弹 、刺刀等装备都是以另外的携行具附挂於武装带上,行动时碰碰撞撞的,不但行动 不便,也制造许多声响,无法隐密的行动,而且这些外挂的装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 会伤害到携行者自身,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到了1950 年代,人类与战争同时进 入了喷射的超音速时代,为了提供喷射战斗机的飞行员在跳伞逃生後仍能拥有取基 本的维生装备与自卫武装、救生衣与无线电等装备,飞行员专用求生背心系统被发 展出来,而此种可携带大量装备又不会影响活动的多用途背心在越战时期亦到各方 的注目,其中绿色、网状的求生背心更是成为日後战术背心发展的要参考。但在此 同时,士兵的负载与个人防护也愈来愈受重视,防弹背心与新式防弹头盔的研发成 了各国的当务之急,例如:以色列陆军在多次战役中发现在原有的武装加穿防弹背 心会??成士兵在取用武装带上装备或更换弹匣上的不便,而这所增加的数秒之差极 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宣判, 於是以色列部队直接将弹匣袋与 ALICE 夹扣直接缝於防 弹背心外,穿上防弹背心??同时就完成武装准备,而在其他装备的搭配上也作了一 些调整,使所有的以色列士兵都能以防弹背心作最基本的穿着,以防止战斗人员这项珍贵资产的损失;而德国人则是以加宽肩带的设计来减轻腰、背的负担;瑞士的作法则是直接在战斗服上缝了许多小口袋,大小则恰巧可放入弹匣、无线电、手榴弹等战斗用品, 但除此之外, 各国的士兵负载大部份仍是以负重背带 (X、H、Y) 与 S 腰带作为个人基本的战斗配备, 而其上则依任务性质配备不同的附

加袋―― 如弹包、枪套、水壶、刺刀、..... ――然後加上一个提供除战斗外,生活上所需 装备的大背包――如换洗衣物、睡袋、口粮、备份弹药与零件...等等――加上个 人的武器便是个人最基本的战斗配备了。

但对特战部队而言,这种样板而制式的个人武装配备,仅可供部份任务需求,於是就开始有了特战装备的发展。以美国的发展为例,可分为通用与专用两个不同糸统 的发展模式,先提通用模式,基本上此种模式是将现用的装备作模组化的设计与组 合,使其可依不同需求作弹性调整, BIANCHI 公司设计的UN84/UN92 枪套可视其 为代表,这种枪套可搭配不同的组作件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全套八样的配件可 使 UN84/UN92 系统可供左右手皆可取用, 战术腿挂延板、装甲兵挂带与掖下挂带 在 S腰带负载全满时提供另一个选择, 取掉上盖後便可当便衣枪套使用, 不需 S 带可直接挂於普通腰带上,快速解脱扣更让拔枪的速度加快,完成制敌机先的要求 ,而不同色系的外表更可配合不同的服装使用,唯一的缺点是只能装佩标准规格的 手枪,通用模组本来可能都是针对单一部队或任务需求所研发的,但可能由於装备 本身的通用性或日後的改良而使许多单位都能使用,进而大量生产成为制式装备, UN84/92即是一例。 再来谈专用系统,特战部队的任务经常是空前绝後的唯一任务 ,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配备更是传统单位所没有的,因此针对这些任务性质所开 发的所有装备都算是专用系统,例如各特战部队使用的战术背心。

火力支援武器的体积受限於化学能武器的先天限制,在体积缩减上的表现不甚良好 ,但由於材料科技的进步,种种质轻高强度的材料不断的被应用於新式的各型枪械 或弹药投射系统上,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火力,弹药的携行数量与体积一直无法减少 ,相反的,火力需求的增加导致弹药的携行量不减反增,於是士兵们除了自身武器 的弹药外, 还必须分摊火力支援武器的弹药 ( 主要指的是机枪用弹药 ),另外像 是各种用途的手榴弹 ( 人员杀伤、闪光震撼、白磷燃烧、烟雾、催泪瓦斯..)、炸 药块 ( 包 )、起爆线、雷管、引爆器、绳索、抓锚钩...... 各种必备的武器与装 备也致使士兵战斗负荷愈来愈重,加上背包,支援一名士兵上战场一周战场生活的 装备总重几达体重的 3/4,在如此的负荷下士兵根本不可能灵活的运动,而机动性 一直是特战部队的生存要素,特别是在敌後或是机动载具无法支援的地点出勤,所 有的一切都仰赖士兵的双脚时,这个问题就突显出来了, 传统 Y、H 搭配 S 腰带 与各式附加包的作法不但负载有限、效率不高,且对人体有相当不良的影响,於是 多用途战术背心的出现成了必然的事。大部份的战术背心都缝置了许多的大小不同 的口袋,供使用者放入弹药与其他相关的战斗用品,早期的战术背心只是将飞行员 求生背心上的口袋加以改良而成,但到了越战中期,在海豹小组的大量使用下,原先的手工改制品功能不足,开始有了完全针对战斗需求所设计的战斗背心出现,而随着日後不断的改进,战术背心开始广为世人所知,但早期的战术背心都只是针对 弹药与次武装的携行而设计,其他相关的装备并未列入考量,而较後期的设计则针对多种不同的用途而开发出各种用途的附加包,以魔鬼毡与龟形扣加以固定,依每 次任务的不同作调配,而战术背心也开始与防弹背心、垂降背心与负重背包底垫等 系统开始整合,战术背心的用途与面貌形成多样化、随机组合的模式,但由於制作 成本高昂,只有小部份特别挑选的一般部队配发使用,战术背心仍

然是特战部队的专用品。

除了战术背心外,特种背包、垂挂带、战术枪背带、特种装备携行袋等装备也都是 属於特战部队专用的一般性特别装备,但由於其种类过於繁多,故无法一一列举, 但其大原则不变,即该装备必於某些方面特性能适用於本次任务或现所使用装备之 携行配备需求者、或是在使用上有其独到的功能者皆是,这些装备除了因为任务需 求不同而不配发一般部队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则是价格的问题;这些特别装备价格 通常也是特别的令人印象深刻, 一件战术背心的与 S 带的目的相同,但价格却可 能超过数倍,同样的, 特战部队爱用的 MP5 冲锋枪其价格可买下 3 枝的 M16 步 枪还有剩,而其特制的战斗服、多用途战斗靴等装备也都是高价的特级品,以美国 海豹小组所配备的战斗刀为例,可能是钛合金制的防磁刀,也可能是超硬度的特种 合金刀,甚至可能是陶瓷刀,这些不具磁性的刀具在其任务的执行上有其必要性, 但其价格却是十数把,甚至数十把一般潜水刀的总和,海豹六队所使用绳梯其绳钩 以钛合金制成,而其价格,这麽说吧:与一张纽约~伦敦的协和号机票钱差不多, 至於其他像是精密的高科技装备的价格更是不在话下,行文至此,相信不难了解拿 破仑口中的战争叁要素:第一是大量的金钱,第二也是钱,第叁还是钱的道理了吧 !

单位装备

除了基本的个人装备外,除了传统的通信装备与小型的火力支援武器外,渗透撤 离与任务需求的其他相关装备的分配与携带,多年以来也一直困扰着各级的指挥官 ,也为此,许多装备开始有了军用型与民用型,通讯装备即是一例,最早的战场通 讯采用有线的语音或讯号来传递命令或电报,无线电的发展则给战场指挥官开拓了 一个新的世纪,而随着电脑、光纤、雷射光与卫星科技的进步,现今所使用的卫星 通讯器在体积、耐用性、保密、操作的多方性能都是令人激赏的,而 40mm 榴弹、 班 / 排级机枪与各种小型的火箭、 导引飞弹等高杀伤力的支援装备也因科技与材 料工程学的进步随之轻量与紧致化, 同样的体积与重量, 60 迫炮也许只能提供 10 分钟不到的弹幕支援,但现今,也许是数辆装甲 / 战斗车辆、数架直升机与相 对等的可观战积,而通信的方便与空投技术的进步使得机动载具的问题大幅简化, 直升机、潜艇与高性能越野车辆的运用,更使特战部队的机动性大幅增加,也正因 精密导引与精准轰炸技术的提升,现令的特战部队己甚少执行炸毁大型目标的任务 ,而其他需大型工具或器材方能达到的任务,也尽量改由高科技的作战机器执行, 以避免损生训练不易的特战人员。现今的特战部队大部份皆针对低强度冲突的打跑 战或是敌後侦察的任务,单位共用的大型装备也许是拆成数部分交众人携行,也许 是轻量化到可由个人携行,但不论如何,大型单位装备的携行问题在特战单位是不 存在的,我们稍後会针对此问题作分析。

武器

由於特战单位的编制通常不大,经常仅有班、排的规模,而所面对的敌人规模可能 比其大上数倍以上,加上特战单位经常有牵滞性的任务,如何发扬火力并考量自身 安全与任务要求经常是特战指挥官所面临的难题,而与一般想像不同的,特战部队 所使用的武器大部份都是一般部队所用的制式装备,仅有少部份是针对特别需求而 改良或订制的,不但由於特战部队的训练较一般部队严苛且扎实,射击的精度也相 对的提高,因此同样的一把枪在普通士兵手中与特战队员手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就以美军所属的特战小组为例,说明其武装的配置。

陆军部份

美国陆军下辖数支特战部队, 规模、 特性与专长皆不同, 分别是绿扁帽(Green Berets)、游骑兵 (Ranger) 与叁角洲部队 (Delta Force), 而轻步兵山地师、空 降师与第二十四机械化步兵师等部队虽然也是威名夙着、训练精良的特种作战单位 , 但由於其属正常编制、命令体系、训练模式与任务性质上不符合 OPS 的要求, 因此我们不列入考虑,我们先来看看绿扁帽,这支以扁帽作为标记的部队是叁支特 战部队中最本土化的一支,特别是武器装备上,与印象中的特战部队不同的,除了 扁帽之外, 这支部队的配备与一般美军陆军没什麽两样,M16A2 步枪 ( 含家族中 的卡宾系列 )、M21 狙击枪、 M14 步枪、MINI 14 步枪、M203 榴弹发射器、SAW 机枪、M9 手枪与 45 手枪,连刺刀都是采用制式的 M7、M9 刺刀, 一个标准的编 制为 11 人,大约是一个加强班,总共有 2 挺 SAW、6 ~ 9 把的 M16 步枪 ( 其 中有 2 ~ 4 把加挂 M203弹枪 )、1 把狙击枪、1 ~ 3 把的 M14 或 MINI14 步 枪,每个人都配发一把手枪,其中狙击枪与步枪间的数量情况而有所调整,基本的 弹药携行量如下:M16 步枪共有两个各装 3 个 30 发弹匣的弹包加上枪上的弹匣 共 7 个× 30发= 210 发,榴弹兵则是一件榴弹背心,可携挂 20 枚 40mm 榴弹 与 1 个弹包加枪上 1 个共 4 个弹匣,MINI 14 枪与 M16 相同;M14 步枪则是 6 个 20发弹匣加上枪上一个共 140 发, 而 M21 狙击枪的弹药则不到 40 发,SAW 机枪则两盒 25 0 发备用弹链盒与枪上的一个共 750 发,手枪则为 2 个备用弹匣 与枪上的一个, 因此 M9 的携弹量为 15 × 3 = 45 发,而 45 则为 7× 3 = 21 发。 但实际出勤时,步枪兵可能会带上 4 ~ 8 个弹包,而机枪手个人的携行 量不变,但队友们可能会帮他再多带 2 ~ 4 盒弹链,大概只有狙击手与榴弹兵的 携弹量是不变的,在其中指挥官、斥堠、通信兵与医务士的弹药携行量可能会略少 於其他人,但整体而言,其火力是高於普通步兵班的。

再来谈谈游骑兵,扣除前面己提过的不表,游骑兵们似乎特别偏别爱长射程的枪支 ,因此 7.62mm 的 FAL 步枪与 5.56mm 的 FNC 步枪在游骑兵部队中并不罕见,而 许多游骑兵所使用的机枪是 M60E3 与 MININI 而非 SAW, 而与编扁帽不同的是游 骑兵中手枪的普及率并不高, 大约只有 1/2 的人员会配载,而榴弹兵与狙击手的 编制在游骑兵中则是非常态性的,这可能与其任务性质和部队传统有关,游骑兵特 别重视长程、精准的火力,因此全面性的火力压制在游骑兵的作战记录中出现不多 。 而叁角洲部队的武装配置则是较新式且符合一般的想像,包括了 MP5 冲锋枪、 H&K Mod.203 的 45 口径 USP 与 SIG SAUGERP228 手枪,这可能是因为叁角洲部 队是美军陆军唯一一支受过完整的反恐布训练的单位,包含了人质救援、近距离城 镇战斗与立体渗透等多项课程,与其他美国陆军所接受的城镇战斗训练不同的是, 其他部队是以歼灭敌为目的,而叁角洲部队则是以安全的救出人质为目的,也就是 如此,在 1996 年年底,日本驻秘鲁大使馆遭左派激进分子入侵,并挟持了包括各 国外交人员在内的数百名人质,藉以要胁??鲁总统释放其党羽时,美国方面提供的 援助竟然是一组叁角洲部队的教官这一点看来,便可知叁角洲部队在美国高层人员 心中的评价了,虽然有人会以 1980 年 4 月 24 的沙漠一号行动失败来疑问主导 的叁角洲部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特战行动,但日後的检讨报告中证明了失败的 原因并不是叁角洲部队的问题,而是指挥体系上的问题。

海军部份

提到美国海军所属的特战部队,海豹特遣队自然是首位代表了,这支越战时期令越共闻风丧胆的绿面人一直是以非正规作战专家的身份自居,所使用的装备与武器也 是五花八门,以越战期间为例,标准的美军武器是 M79 榴弹发射器、M60 机枪、 M16 步枪与 45 手枪, 当然早期还有 M14 步枪,但是海豹的武装就复杂多了,除 了制式的美军武器,还有早期的 M3 冲锋枪、 M1A1 卡宾枪、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 冲锋枪、 卤获自越共的俄制 AK47 步枪与中共制 56 式冲锋枪、雷明顿 700 型霰 弹枪、当然还有海豹队专用的 5.56mm 史东纳机枪; 另外史密斯与威生枪厂 (S & W) 专为海豹生产的 M435 型 9mm手枪 ( 上装梅塞凡林公司出品的枪口型减音器, 即着名的宝宝睡灭音枪 ) 与 15 发装弹的比利时国家兵工厂 (FN) 所生产的高威 力手枪 (Hi-Power , 9mm 口径 ) 等等族繁不及备载,时至今日, 海豹们所使用 的枪枝种类依然是相当的多样化,除了前面提到的枪械外,还增加了各式新式枪械 , 其中最着名的自然是 M9 手枪与 MP5 系列冲锋枪。 在 MP5 家族中除了常见的 A3 、 A5 、 SD2 、 SD6与 K 型外,特别针对海豹需求所生产的 MP5KA4 PDW 近 来也广为人所知,而较少为人所知的则是 MP4 冲锋枪,此型枪原为 H&K 公司依德 国海军战斗蛙人部队所提出的规格所设计,最大的特色是结构大幅简化,使用特殊 的合金制造,对低温、海水、泥沙与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操作与战备情况特别令人满 意, 外观上看来与 MP5A5 相当的相像,但枪身的外观没有那麽多的接缝与结合点 ,乍看之下像是铸造的一体成形枪身、唯一与 MP5A5 的明显不同的是异常粗大的防火帽部份。 此型枪械全球所使用的单位据称维持在个位数,是 H&K 公司的非公 开装备, 而 M9 手枪则因海豹们过度的操练 ( 每周射击 3500 发以上 )与高装药 的特种弹药双重摧残下有了结构的问题,不过在贝瑞塔原厂的加强与修正後,这个 问题己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

空军部份

直属美国空军负责特别勤务的独立作战单位有很多,但大部份皆是与战略核子吓阻 有关的单位,与地面作战有关的单位我们特举先遣地面导航部队与战斗医疗救援小 组为例向各位说明。先遣地面导航部队的任务性质与伞兵的导航组相当的类似,只 不过是伞兵导航组只需标示投落区就算把任务完成大半了,而先遣地面导航部队的 任务则复杂多了:先以垂直渗透的方式进入目的区,依任务区的类型执行先期作? ――若是单纯的荒野则是清除地面障碍与侦察周边情势、整理并标示出後续部队行 进路线;若是敌人荒废的旧机场则是检查跑道能否承受飞机的起降,并视情况修补 ,并在相关道路系统侦察、警戒;若是敌人现正使用的机场则需制服或歼敌机卫戍 部队、切断敌通讯与警报系统.... ――、建立通讯、情报与导引系统网路, 并在 我方部队 ( 直升机队或 STOL 机队 )降落时提供相关的协助与指引,在必要时甚 至必需介入战斗,提供火力与其他相关支援,掩护我方部队顺利降落并移离降落区 ,最後在任务达成後还必需完整的将全队撤出战区。由於敌方的情势未必如所预期 ,因此先遣地面导航部队的火力配置相当的惊人,除了各种轻兵器外,各种防空、 反装甲与地面支援火力投射装置的数量相当的多,另外为了作业上的需求,先遣地 面导航部队配备了大量的机动载具与工??装备以利任务的遂行,於是侦察与地面架 线小组便配备了越野机车、超轻型越野车;而地面组则是配备了各式土木工程用机 动车辆与工具,最特别的是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几乎包含了北约各国的制式装备, 枪支上, 除了 M16 、 FNC 、 FAL ,义大利 AR70 系列、瑞士 SIG550/551 步枪 ; M9、M92F、P226、P228、FN HP、COLT.45 手枪等也都是此部队常见的;另外, M249 SAW、MININI、M60 E3、 CETME 与 FN 通用机枪、 50HB 重机枪、MK19 40mm 榴弹机枪则散见於各式机动车辆上,刺针、西北风、标枪等防空飞弹与罗兰、龙式 等反装甲飞弹也都是此部队的常备火力,而最重要的是,本队所有的人员与装备全 都是可空运的 ( 包括部署与撤离 ) 但是由於任务性质相近, 许多人 ( 包括一些 资深的军事观察家 ) 都一直误以为这是属於伞兵、陆军快速部队或是全美特战指 挥中心 (USSPECWARCOM) 的直属部队,而不知这其实是美国空军的单位,而这种? 解也同样的发生在战斗医疗救援小组身上。在战争中,武器与装备的损失是必然的,但由於科技的进步,战争机器日渐精密、 复杂,而学会操作这些装备的时间也愈来愈长,精练的战斗人员成为重要的战斗资 产,武器与装备生产就有但人员的养成则非一朝一夕可成,维护战斗人员的性命与 提供医疗救援成为现代战场上的重要课题,美国尤其将本观点推展到极致,而现代 战争由於运输工具的便捷,战场的纵深极长,如何寻找定位并救出敌後受伤人员成 为一项难题,而全球作战型态的来临与现代武器的高破坏力,救援直升机经常找不 到可降落地点或是敌火猛烈无法长时期滞空进行吊载人员的动作,甚至受伤人员往 往无法行动或是无法自力救援,而敌方的狙击手与战俘猎单位等种种问题也使战斗 医疗救援小组因应趋势而成立了。战斗医疗救援小组的编组不大,通常是十人以下的小组,成员对於急救、小型战斗 、无线电通讯、导航与後送程序都有一定程度的训练基础,而其任务则是在飞行员 或特战成员在敌後跳伞或作战负伤时,由战斗医疗救援小组进入可能位置区搜寻人 员位置并对其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後,由小组人员协调友军进行後送,其间小组必须 保护伤者的安全,避免与敌接触,并将伤者运送至指定撤离点。而为了在接敌时能 给予最大的打击,小组成员的都具备高超的战斗技巧与战术观念,这因为在携带大 量的急救药品、担架与相关的救援、通讯装备後,能携带的武器弹药实在不多,因 此小组成员并不配备与携带机枪,而小口径冲锋枪的杀伤力与吓阻力无法给敌人强 大的威胁, 因此也不用, 战斗医疗救援小组大都是配备 5.56mm 的 M16 步枪与 FNC 步枪或是 7.62mm 的 FAL、G3、HK33 步枪,并配备了 HK 公司的 M49 型榴弹 发射器而非 M203 型,因为 M49型可搭配多种不同的弹药供不同用途使用, 而不 若 M203 的弹种限制仅发射弹长 6 寸以下的弹种。 另外手枪部份则是每个人都配 置一把,种类则是以欧洲的军规手枪为主流,.45 与 M9 反倒不多见。

载具

由於任务性质特殊,除了一般的交通工具与运送方式外,特战部队使用的载具也有 些不同,以飞行载具为例,除了传统的直升机运送与运输机跳伞外,滑翔翼、轻航 机与飞行伞则是特战单位经常选择的空中渗透工具,主要原因都是这些载具都是轻 型、无声与方便携行收藏的交通工具;而除了机动车辆传统的行军方式外,攀岩、 垂降则是特战部队喜受的方式;再来提到水上与水下载具,快艇、橡皮艇、气垫船 与水上摩托车等常见者带过不表,特战部队使用的特种载具包括了个人用水下推进 器、小型潜艇、水面 / 水下两用快艇与无气泡式水下呼吸器, 其中小型潜艇的大 小包括了可搭载数人的水密型、双人用的非水密型水下滑撬与个人用的鱼雷型小潜 艇,而鱼雷型潜艇更可直接由鱼雷管中游出,对潜艇而言是个相当贴心的设计。

防了非制式载具外,特战部队也经常以制式装备作非传统的组合使用,例如以直升 机空投橡皮艇与车辆、或是高空低开直接跳入水中,再水下潜泳的方式进行渗透或 行进到指定会合点,或者以高空高开的飞行伞无声滑翔方式进行空陆立体渗透,而 跳伞用载具除了军用运输机与直升机外,民航客机、轻型民航机、飞艇、热气球也 都可能成为高空透用的载具,而以直升机无安全扣具直接垂降的渗透方式也是特战 队员们所热衷的自我训练方式 ( 类似的垂降方式在我国的特战部队也有具备此项 绝技的专家,国内并将此命名为飞燕 / 雁式倒 ( 跳 )法 ) 此种方式是的最大优 点是快速,着陆後不需执行解脱扣具的动作可直接切入战斗,缺点是除了危险性高 与训练不易外,垂降高度的限制是一个问题,由於此项动作完全仰赖手臂的力量控 制,太高的距离所造成的重力加速度可能会造成操作者生理上无法挽救的损伤,一 般此种动作都限高 10 米以下的高度执行,虽然曾有记录在再更高的高度试跳成功 过,但在安全第一的考量下,10 ~15 米是一个可以令人接受且安全的高度。

其他装备

为了任务的需求,特战部队常需要相当多的周边装备来辅助完成任务的完成,以下 是一些常用的装备:

通讯

今天的特战部队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敌後孤儿,相反的,由於现今的特种作战常是多 军种联合行动与战地即时情报回覆等行动需求,通讯成了现代特种作战中相当重要 的一环,通常特战部队所使用的通讯器材可依通讯的距离区分为短中长程;短程通 话机通常被用於小组成员彼此之间联络与通讯之用,一般是使用单波旁带的步话机 ( 国内的无线电玩家称其为手扒机或简称手机 ),大部份都是使用双频以防双向通 话时产生干扰,频道常是加密的,以防溢波遭人窃听,这些机种包括了我国警方所 使用的 101/102P 无线话机、国军所使用 EM7 与美军的 LST-5 都是;中、长程通 讯器则通常是用於小队与指挥中心或陆空协调作业时使用,包含了求生无线电、中 、长程无线电通讯器与资料处理器,此类机型通常具备大功率与长距离收发的功能 ,早期的设计只能作直线的通讯,山谷、树林都可能会影响通讯,之後的设计使电 波能打到大气中的电离子层後折射,受地形的限制变少、通讯距离也变长了,但通 讯品质仍无法今人完全满意,直到现在使用卫星载波与集束电波的卫星超地平线通 讯器的出现,通计的品质才得到革命性的改善, 早期的设计可以 AN/PRC-77 型无 线电为代表,中期则可以 AN/PRC-174、AN/PRC-731 无线电机为代表,後期的代表 则有 PRC-101、PRC-104 卫星通讯器以及 PRC-90 型求生用无线电话机。而现代作 战中复杂的通讯网路与作战优先序列则是特战人员在除了使用这些复杂的机器之? ,另一项必需了解的知识,而这通常也都是敌方最急於得到的情报,因此特战人员在使用通用通讯仪器时避免暴露自身位置则是另一个必需注意的事项。

侦察

虽然在科技如此进步的时代里,许多战地情报己可经由卫星、无人侦察机与各型相 关的高科技探测器材得知敌军的动态,但敌军当然也会尽可能的作出一切防护措施 ,防止相关情报遭侦测,而在如此你来我往的势态中,由特战小组渗透、潜入敌阵 线後方侦察的模式,不但不见没落反而日趋重要,特别是在特战人员久经惯战的眼 中所筛选得取的情报更是给予战地指挥官判断的重要依据;另外,除了传统的侦察 行动外,现代的战场导引武器系统的目标物标定、人员搜索救援、敌目标物破坏、 资料??集与小型作战、伏击.... 等任务型态也都是特战部队的任务内容, 因此除 了雷射标定器之外, 夜视器、热影像仪 (IR)、前视红外线系统 (FALIR)、光纤与 光学监视系统... 等各种侦测仪器也是特种作战中相当的一环。

爆破

在特种作战中,爆破是占很大分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破坏敌装备、道路系统 ;还是在情况危急时破坏自已的装备以免遭敌人缴获,防止??密;甚或是在伏击时 预设诡雷、 或是在敌阵地制造混乱.... 几乎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想出爆破能应用 的地方。以西方国家的配备而言,人员杀伤手榴弹、白 / 黄磷烧手榴弹、40mm 高 爆榴弹、C4 塑胶炸药、黄色炸药 (TNT)、 阔刀地雷... 都是一般常见的爆破装备 ,配合各巧思与细心的安排往往能让这些原本单一功能的爆破装备成为今人匪夷所 思、防不胜防的各种诡雷,而举凡桥梁、建筑、车辆、墙壁、门窗等各式材质、大 小、厚度与面积不同的爆破所需的炸药种类、份量、形状、位置都在各级特战单位 中经过多次的实验己整理出一套系统与规则,供操作者参考使用。不过这些都是列 为机密的限阅文件,除非加入特战单位,否则很难看到相关的资料;另外,还有所谓的就地取材制成的智慧型炸弹,笔者也无法提供相关的资讯,不过多看看马盖先 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其他

除了前面提到的,特战装备的范围包含甚广,瑞士刀、多用途组合工具钳、求生刀 、登山绳、运动鞋都可能是特战装备,而各种手工改良的制式装备也往往成为特战 行动中助益大的特战装备,事实上,严格的说来根本没有特战装备的存在,特战人 员的存在,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装备的效率发挥与否是由使用者控制,而非装 备本身;好的装备自然用起来得心顺手,但那并非绝对,许多人往往「我拥有了特 种部队的装备,我就能像特战部队,或我就能成为特战部队。」这是绝对的错误, 而且要不得的想法,特战人员的养成并非一蹴可成,更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特 战人员的培育与养成的过程,我们将在稍後为各位作系列的报导。( 未完待续 )

家园 特战讲座(二)第二篇:入门篇(1)

个人部份

特战任务的成败与否端视团队合作与工作效益,个人的一时失误往往就能决定任务 的成与不成。因此个人的本职学能、战力与团体合作的契合度经常是评断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成为特战队员。也因此在特战单位内有一套独立、机动且任务导向的个人战技训练模式与标准,以下我们就来看看。

体能

在真实的世界里,并不是每个特战队员都拥有一付蓝波或是阿诺那般健美的身材,有相当比例的队员身材瘦峭到无法令人置信,但先不论他们的外表如何,要想当个特战队员首先面对的就是体能这一关,也就是俗称的 PT(Physical Training)。由 於任务需求、国情、成员素质与其他种种因素,各单位间对於 PT 的要求都有所不 同,训练内容、课程与所使用的装备都有所差异,但大体而言,全身肌力的运用、 持续力、爆发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则是各单位都同样重视的训练重点,而不用任何 器械的伏地挺身、仰卧起坐、百米折返跑与长距离长跑等课程则是各部队都大量施 予的训练课程;而像交互蹲跳等摆明整菜鸟无任何明显训练成果且容易造成永久性 机能伤害的科目则在特战部队中不常见到。在特战部队中各种训练都是为了任务所 设计的,例如垂降与攀岩的任务需用到上半身的臂、腕、握力而胸、背肌的运用则 会使伏地挺身的训练有显而易见的成果;而仰卧起坐所练出的腰力则在跳伞与游泳 用得到;长途行军与冲刺接战的动作则更彰显百米折返跑与长跑训练的用意所在, 至於其他的体能上训练用意也类似前述用途,细节上每部队都不尽相同。不过有一 点是相同的,由於特战任务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麽情况,你 所要面对的又是一幅什麽情景,单一专长并不足以应付各种可能的状况,如果你百 米成积 10 秒内,却无法以 30km/h 的持续行军 10 小时的话,你也是无法进入特 战部队??,特战部队要的是每一项都 80 分以上的通才,总平均 80 分而有单项低 於 60 分的人没有资格也不能进入特战部队,因为这样只会让你拖累大家,不但会 导致任务无法执行、失败,甚至会造成队友们不必要的伤亡,或许你会认为这不公 平,但没有人说战争是公平的,要抗议的话,请向你的敌人抗议吧!要知道军人的 职责是『保证他的敌人效命沙场』而不是: Hey!mam that's play a fair game. Okay?

智能

与一般传统观念相反的,特战人员并非都是身强力壮、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现代特战人员由於任务形态、情报资讯、装备操作与本职学能等种种要求,非但不单是四肢健全,对智力的要求也比一般所以为来得高,以海豹小组为例,在甄选时除了一般性的体能测验外,也会针对智力、反应与面对压力的临场表现,经常在一

阵累死人的体能测验後,立即来一场即时机智问答或是限时的纸上作答,籍以观查在生理负荷极的情况下是否会判断错误或影响思考能力,而最低限度要求高中同等学历智,而智力测验最少要有 115 ~ 120。 而军士官的学历虽无明文限制,但拥 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比比皆是,硕士、博士也大有人在,双学位者亦不在少数,而智 力上的要求不得低於 135。其他如轻步兵师、叁角洲部队与游骑兵等部队也部有类 似的智力要求,我国的特战部队中就笔者所知的,水下爆破大队与宪兵特勤队的要 求就较空特部与陆战队来得严格,而维安小组由於筛选方式与人员来源与军系特战 部队有些不同,无从比较,故省略之。

一支特种小组在执行任务时要考量的情况相当的多,渗透路线可能就是一条预定路线、一条备用路线与一条紧急路线,对目标的的第一执行方案与备用、紧急方案以及撤离的叁条路线就是九条路线要熟记,另外,随机性目标处理,敌情侦??分析与通讯密码的定时、跳 / 扰频与解码步骤, 本次任务代码、呼号、密码、频率与通 信时,以及紧急通讯程序等, 其中最少九种以上的频率 ( 主、备用与紧急频率各 叁 ) 而个别的任务与第二接替任务, 其中还得顾及战场序列的时程进度与指挥任 务的接替,每个单一的特种任务所要熟记的情报、数据、资料、分析研判与评估报 告可能不会少於一次大学联考所要准备的资料,而在测试时一支完备的小组可能会 在 45 天之内执行超过 15 次的任务,在此期间每次任务的形态与情报资料都不会 一样,队员们身心所承受的压力不言可喻,这也是为何每一支特种部队在基本训练 结束後,都会有地狱周之类的结业测验,其目的就在测试学员在生理与心理在遭受 极度压力下是否仍能正确无误的执行任务与保持冷静作分析评估,无法度过此关的 学员也不值得再接受更高级的训练课程,每一个完成过类似训练的特战队员都会告 诉你这是必然的,而他们也只会淡淡的告诉你所谓的地狱周「也不过就是那麽一回 事罢了。」除非亲身经历过,其中过程实不足为外人道也;圣地牙哥的美国海军水 下爆破基本训练海豹养成训练 (BBDU/S) 中心的入口看板说得好:「只有昨天是容 易过的日子 (Only the easy day was yesterday) 」。

基本战技

现代战争形能的复杂化使用单一兵种的独立运用几成不可能,而现代的特种部队也因任务形态多样化与资讯管道的畅通与各式装备器材的协助,除了没有万能的天神赐给他神奇的力量之外,现代特种战士的本领与笔者小时候所看的卡通人物与电视中的传奇人物相去不远矣, SEAL 命名是因为他们的任务陆海空叁栖作战, 而在 1962 年的当时, 世上的特战部队大都是仅具备海陆两栖的蛙人或是陆空两栖的伞 兵,但在现在,几乎任何一支特战部队都具备叁栖作战的能力,而随着奥运记录的 不断更新, 人类的体能不断在突破新的极限,百米冲刺可以跑进 9 秒 8 , 5000 米的记录向12分整压近,而新兴起的新式运动如现代叁铁、越野射击、捷兔越野赛 跑与配合各式器械如滑翔翼、飞行伞、风浪板、雷射帆船等种种自我极限挑战的运 动使得一般人对体能与极限与的想法与认知有了改变,同样的也改变了特种作战的 基本概念,以射击为例,我国目前的国军的射击除了基本的叁线叁姿与步兵的排战 斗射击外,单兵的射击并无特别的战斗训练,与 1962 年的海豹相比,国军现行的 射击训练还稍高级了一点,但那是 1962 年的海豹,现今,我国四支特战部队成员 不但个个百步穿杨 ,而且不论是攻击任务的快速移动射击、垂降射击,乘车射击与 高级战术射击操作起来都能得心应手,而如海豹与叁角洲部队更发展出极近距离反 应射击与突射,SAS 、 GIGN 与 GSG-9 也有各自的本能射击、战场反应射击与快 速精准射击等各式特种射击技术的发展,而此类技能在特种部队中被归纳的基本战 技,因为每个成员都必需精通。

除了射击之外,与一般部不同的是特战部队的格斗技与无声搏杀技巧,各部队都有一套属於自己的格斗技,例如我国除了海军陆战队的莒拳、保一维安的美式近身博击外,各单位对於空手道、柔道、跆拳、擒拿与自由搏击等武术也都有着相当程度的训练,另外,如伞兵部队的陈派太极、陆战特勤揉合泰拳、美式拳击、咏春的自由搏击以及第一警官队的十字拳、四门拳,我国的特战部所习的武术堪称世界之最 ,而比起日本空挺团的空手道、韩国叁栖特战队的跆拳、泰国眼镜蛇的泰拳与美国海豹的格斗术 ( 综合美式拳击、泰拳、摔跤、柔道与空手道的一种拳法 ), 我国 特战部队所使用之格斗技显然胜出许多,不但集各家之长,更是发扬中华文化之精 要,但笔者个人却偏爱由李小龙所提出的截拳道并经其後门人改良而成的截击道, 此种 格斗格技,入手容易、杀伤力强,且力道收发控制上甚易掌控,尤其适合已具 备武术根基者使用,但由於截击道反应快、不需准备动作、无固定招术、可见招拆 招, 因此遇强则强,遇弱益强,且在体型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更可发挥强大灵活的战 斗性能,不过由於此种格斗技霸气甚强,几无守势,每招都是进攻,且要求一击必 中,对於讲究仁道的中国人而言似非正道,也由於此种格斗技过於霸气且无一般印 象之正统形象,我国各级部队与一般民间人士习者不多,也一直未曾真正得到应得 的尊重。但在以色列伞兵部队、德国 GSG-9、挪威海军猎杀队、挪威陆军猎人小组 、义大利蓝色小组、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人质救援小组之间,此种高级格斗技一直是 这些单位之内部高级课程,并且也如高机密的装备与情报一般的不轻易示人。不过「天下之道,殊途同归」在各级单位间的格斗与搏击课程的名称、训练方式与派别或有不同,但基本道理则都是相同的,以下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入门的格斗技。在谈格斗技之前我们必需先了解人体构造中的弱点,也就是格斗技中甚为重视的攻击点 (ATtack Point,ATP),这些攻击点所在位置与中医所提及的十二大 穴相近,分别位於眼、鼻、颚、喉、肘、腕、胸、腹、膝、腰、颈与後脑等部位, 当然这些都还可再细分,如头部还可分为玉枕、人中、泥丸、太阳四大死穴,但大 体而言,能在格斗技中准确的控制并制压这几个部位的话,就算输也不至於太难看 了,我们分别就一对一空手近身缠斗中几种常见的情况作简单的入门讲解,条件为 双方身材、体力相同,如何在被制压的情况下解脱,并造成反制:

锁颈解脱法1

当被人以双手正面扼颈时,针对其手臂作反制的前提有二:若非先制造对方分神的机会,就是本身的力量必需大於对方,仅在任一前提成立的情况下,针对手臂施力作锁颈解脱才可能成立。因此以双手合拳伸於敌两手间之面前,击其鼻梁,当敌因受痛而头向後仰时,顺势化拳为掌,予敌下颚一击,趁势张臂化敌扼颈之双臂,以

手或绞、或擒、或抓、或拿敌之手臂,顺势半转锁於敌後背,同时下盘使劲,或绊、或踢、或压,制敌於地,趁势以单膝压敌背於地,完成解锁反制动作。

锁颈解脱法2

当敌位於身後以立姿、单臂锁扣或双臂绞扣咽颈部位,若想以擒拿手解锁并反制敌臂之大前提为:本身之臂、腕力须强出敌甚多方可顺利完成解脱,而在条件相等时,解锁动作有叁:

1. 过肩摔法:

当敌位於身後以手臂锁己身之颈时,直接以自己双手反手扣其腕於自颈前,同时下 身曲膝蹲身,上身前弓扭腰转跨,顺势将敌身由後背直接摔出,此同时敌腕仍受制 於我,敌被摔於己身前时,以肘腕擒拿术,制敌前臂於其後背,完成反制解锁;同 理,以双手直接向後延伸锁扣敌後颈,直接摔出亦可;但若敌上臂强而有力,无法 顺利完成反制时,可以左脚勾敌右脚,使其右下盘空虚,此时改用右脚单膝着地,趁势摔出即可,但若敌身长,无法摔出时可改用下法。

2. 反手压制法:

若敌以其右臂锁颈,则其身必位於左肩後,反之亦然,此时上身扭转右前左後,右 高左低,此时左肩趁势滑入敌右腋下,以左臂大转反压於敌右肩,同时伸出右手与 左手完成锁扣,同时用力压敌右肩於己之左肩下,将原先受制於敌右前之势转为敌 受制於己身左前下方之势,再以擒拿术绞敌臂於後背,完成反制解锁。此动作使用 时需注意使力点,压敌右肩时需用力於右肩锁骨或上臂中段,即叁角肌顶点,叁头 与二头肌隆出之中侧位置,此二处为上身最弱之两点,若无法顺利完成反压制动作 时,也可用力将敌锁骨或上臂骨直接绞断,削减其後续战力,但若敌筋强骨健或滑 力技巧高明时,则可改用下法。

3. 反手点压法:

同第二招,将左肩滑於敌右腋下後,伸左臂於敌右肩上,但改以左手手指直接覆於 敌面目,并以指尖用力施压於其双眼或鼻两侧之闻香穴,或两指反钩其鼻孔向後钓 起,使敌因吃痛而使头向後仰,手上施力亦会因此而稍减弱,趁势挺身使敌正面完 全暴露於己身左侧,此时可用右手给予其致命的一击,或以右手拿其右腕,过顶擒 拿於其後背,完成解锁反制。

当然,以上所提及者只是一些极为基本与粗浅的制压与反制压脱锁的基本招术,与 真正的格斗技仍无法相提并论的,另外,如战斗刀法、无声击杀技、特种工具格斗 技 ( 使用绞杀器、钒线等一般不常见工具 ), 以及种种摸哨、暗杀技巧也都是特 战队 员所必须学会的,不过基於种种安全与保密因素考量,这些技术都不便对外公 开, 本刊也在此持保留态度,不过大部份的队员也都是真藏不露的,要想学会这些 大概 只有加入特战部队外,别无他法了,不过格斗技也不过是特战员必须学会的一 部份 技能,下面还有许多必须学会的技能。

射击

对许多的特战队员而言,他们所必需执行的任务是没有预先设限的,只要是上面交 待下来的,你都得去完成它,其中包括了非军事要求的任务,例如报行反恐布任务 、人质救援等任务,而在都会区执行的比率也愈来愈高,也因此各部队都发展出一 套房舍战斗与都市巷战的战术,其中较为为人所知即是每个人都朗朗上口的 CQB(Close Quarter Battle),以及 CQT(Close Quarter Tactics), 但是我们今天要 讲的是更细 部的 CQS(Close Quarter Shooting),也就是近距离射击术,这也是一 般部队较少练习的 战斗射击。

与警方 SWAT 小组不的,警方的小组可能是以人质安全为第一优先,并依情况区分 为 叁级的警戒状况,而军方的单位则虽也是会考量人质的安全,但状况就只有一种 :状况一。除非有特别指示,否则任何一个经特战小组扫汤过的区域是不会有活口 留 下的,因为特战人员是不会让人有机会活着说出特战小组有关的一切的,而为了 确 保任务能顺利达成,而且完全歼灭敌人,除了出其不意的突击、团队的战术与强 大 的火力优势外,精准而快速的射击也是成功的要件之一,而在现代新式的击行动 中 ,接战时机一瞬即逝,如何提高成员在一刹那间完成敌我辨识、瞄准、射击而且 还 必须击中目标的高级射击技术,是新世代特战队员新的挑战,以下我们就以使用 的 枪枝为分别,说明快速反应射击所需的基本技巧与应注意事项。

手枪

手枪的射击法中,最广为人所知的应是伟佛射击法,此种早期的战场搜寻射击法, 由於使用双眼全开、双手持枪待射的全警戒状态,反应时间快,搜寻范围广与第一 发射击时间可缩至最短等因素,多年来一直为各级战斗人员所喜爱与采用,而也正 因如此,许多你所可能面对的敌人也可能使用同等级数的战斗射击法,因此发展出 更快、更准的射击法也一直是许多可能面临身负此种技艺敌人的部队所汲汲於追求 的,而根据统计,正常人可在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秒内完成辨识目标,而可在二分 之一到五分之一秒内完成射击瞄准预备动作,同时间内便可射出第一发子弹,即所 谓的第一反应时间,换句话说,一个全神紧张的普通人,可能在不到半秒的时间内 就可完成其本身的第一反应时间射击,那受过高度专业训练的特战小组成员呢? 一般而言,第一反应时间所射出的第一发,其命中率通常在四成以下,而特战部队 的要求是快速而精准的消灭敌人,因此为了这个要求,各特战部队在英雄所见略同 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发展出极为相近的各快速且精准的战斗射击法,其中包括了本能射击法、反应射击法与突击射击法。

本能射击法与标准的伟佛射击法相当的相近,一样是以双眼全开的战斗搜寻模式行 进,但在行进时,持枪的手腕自然放松垂下,但手臂则以平举或与心脏同高的水平 线前伸与视线成一直线,照门则维持於视线水平略下的位置,移动与上下搜寻时, 视线、手臂与枪支全都一起移动,而且将枪枝与手臂保持於水平线略低的下方,如 此的用意有二,一来不会妨碍搜索的视界,二来将枪支置於较下方的位置则在射击 时所可能击中的则是身体的部位,较头肩部份来得大,更易击中,即使击中的是非 致命性位置,但也可使敌暂时丧失行动或攻击能力,了不起再补上一枪不就得了; 使用本能射击法时,枪口平时约以45°角下垂,在遭遇情况时,由於人体的肌肉会 收缩,会使手腕与手掌部位自然用力,进而抬起枪管呈水平状态,而此时由於手臂 仍呈现原先的水平,因此整体的水平射线不会变,而且由於视线与照门一直保持一 直线,照门所对着的位置,也将因枪管抬起水平射击而成为弹着点,亦即,若以本 能射击法行进时,照门对到了某人左胸前口袋所插的钢笔,而立即举枪射击的话, 那射中的可能就是他的心脏,如果是对到了他的眼睛或鼻子的话,那这位大哥在葬 礼上的脸色可能就不太好看了。本能射击法的最大好处是在操作过程间,肌肉不会 因过份紧张而僵硬,进而影向了身体的灵活性,在未知敌情地区进行长时间搜索时 ,较不易感到疲累,而在遭遇状况时仍能保持射击的精准与速度,其最大的缺点, 使用此种射击法时,手臂的肌力、耐力与稳定性要有相当的火候,否则不易表现出 本射击法应有的水准。

反应射击法的源起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一位巡佐在一次行动中因受伤倒地而被迫发 展出来的,也有另一说法是因为电影的宣传,但笔者则偏向於相信起於牛仔所流行 的快速射击,这种原先流行於牛仔间的射击游戏是由参加者手掌向上,平托起一只 酒杯, 手臂前臂与上大臂呈垂直,参加者以快速收回手臂使酒杯自然落下 ( 不得 上抛 ,否则成积不算 ) 在酒杯落地前, 掏枪、瞄准、射击,以命中率及速度作为 评分的标 准,而由於酒杯落下的速度实在太快,几乎是在掏枪的同时便立即射击了 ,瞄准的 时间几为零,完全依直觉反应来决定开枪的时机与方向、角度,其最大的 特色就是 在射击时,枪面呈水平,而非一般的垂直状态,只不牛仔们的角度是掌心 向上,而 现代反应射击大都是掌心向下,这是因为掌心向下持枪时,上节套部份会 位於身体 内侧,较为接近人类眼睛的自然视线,相对的命中率也会提高;而反应射 击法操作 方法是这样的:手臂平伸或微曲平举於身体前,视线与枪管保持同一直线 ,枪支高 度略低於水平线,理想的位置是与持枪者的咽喉部位或与横隔膜同高,移 动时上半 身整体回旋,保持视线与枪管部份一直线,枪管所指向的部位也就是弹着 位置;本 射击法的最大好处是由於手臂与枪支都低於头部,因此整个广正面的视界 不会有任 何阻碍,在开阔地区搜索时有莫大的助益,其次是由於枪支所在位置较低 ,在射击 时所引发的硝烟不易影向到视线,对同时接战数个目标物时,转接触第二 、第叁目 标时,可免除因硝烟所导致的视线不良、敌我辨识不易与无法瞄准等问题 ,而且由 於枪管对到的就弹着点,几乎不用瞄准,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目标,而且 反应时间 短、命中率高是本击法最大的优点,而缺点有二:第一,枪支转水平面後 ,更换弹 匣时间相对的拉长了;第二,要随时保持上半身整体移动,容易造成肩、 颈、臂、 肘等部位的肌肉僵硬,长时间维持此一姿势会消耗大量的体力。

突击射击法又简称为突射,是叁种射击法中最易训练、却也是最难练成的一种,所 谓的突击射击,简单的说,就是在进行突击的同时所进行的射击,此法可广泛的适 用於各类型的攻坚、冲刺、垂降攻击或水下突击与自身移位时的火力掩护,操作起 来也很简单:快速移动,保持自身的机动性;对任何可疑的目标一律开枪撂倒,而 且不能有漏失。听起很简单对不对?的确是很简单,事实上此种射击法只有一个问 题,如何在你动,敌人也动而且可能是无法想像的混乱下还能准确的击中目标?特 战队员想出一个极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对每个目标射击两发。事实上在海豹六队 、 叁角洲部队、 GSG-9 、 SAS 与 FBI 人质救援小组中都有针对此种射击法作过 研究 ,他们所得到的共同结果是,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真正与敌人接触的时间, 一般 不会超过两秒,而在此期间内对目标射击的结果只有打中或打不中,如果打中 ,那 问题好说,如果打不中,反正你也移动位置,而他可能也被吓到而躲了起来, 对你 也不会造成威胁了,别理他就是了,下一波的队友们会解决他的。突射的要求 有叁 项,第一是气势、第二是速度、第叁才是精准,当突击队员以强力突破进行攻 击时,一时间只见到大吼大叫的突击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门而入,伴随着的 是一 阵阵点放的枪声,与一个个被撂倒的同伴,你说,你能不害怕吗? 但是突射并不是一番乱射就能交差了事,它仍然有应注意事项,首先就是精准性的 问题,突射并不要求持枪姿势与其他的繁文襦节,他不管你是左手还是右手,不管 是双手还是单手,只要能准确的击中目标即可,而在第一时间内所射击的两发子弹 中至少要有一发击中视线范围内, 随机出现的目标上的指定靶区, 那大约与一片 CD 同样大小,而且不能恋战,每一个靶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射击两发,最多不能超 过 叁发,同时保持自身的机动性,即使换弹或重新装弹时,都绝不能停止你的脚步 , 因此你在行进射击的同时还必须计算所射击的弹药数,尤其是自动手枪,千万别 射 掉最後一发再退弹匣、装新弹匣、按下节套锁、重新上膛再瞄准,这已是好几秒 以 的事了,您大哥都不知投胎几次了,要在枪膛内还有弹药时就退掉弹匣,换上装 满 弹的新弹匣,这样就可省掉重新上膛的时间了,而且整个过程中,脚步千万不可 停 下来,如果使用的是左轮枪时,最好带上两把,因为要帮左轮枪重新装弹还不如 直接掏另一把枪会比较快,突射的使用法同样可适用於冲锋枪与突击步枪上。

冲锋枪

除手枪外,冲锋枪可能是特战部队中最常见的个人武装了,为求方便起见,我们先冲锋枪定义分类为叁种:传统构型组、紧致构型组与先进构型组,并分别针对其观与体积上的不同作战术运用的解说。

先提传统构型,广义的来说,外观上看来与一般印象中相近者皆可视为是,但我们不可不提的代表是 H&K 的 MP5 家族系列, 并以 MP5A5 、 MP5SD2 与 MP5KA4 叁 型作 整单的战术运用简介。先讲 A5 ,此型使用伸缩枪托,一般都会配使战术枪背 带使用 一般是将战术枪背带扣於准星与照门下方的背带环上――但若是在特殊情况 时,也 可将前端扣於进弹槽左侧的位置,我们在谈到垂降时会说明原因――而将枪 托收起 ,而以调整好的战术枪背带向前拉紧的姿势,代替枪托以进行精准射击,在 非行动 期的战备状况时,可任由枪枝以任何姿态垂挂於身上,而在需要时可一举枪 前推, 使绕过左肩右腋的战术枪背带可与枪身形成一个稳定的叁角型,拉紧後所进 行的射 击精度当可与枪托全伸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射击精度相比拟,而且更具灵活性 , 在大体回旋与小角度调整射击的使用上也得更简便一些, 而一般的建议是使用 MP5 冲锋 枪时请将保险调到全自动位置,而以扳机来控制射击的发数,而放弃单发 与叁点放 的选择,以免临时需要时还得重开保险位置。

但战术枪背带的使用在另两型枪枝上的使用上就没那麽利便了, 首先, SD2 使用 的 固定型枪托,虽然也可配备战术枪背带使用,但在射击时由於後座力的因素,几 乎 都是以枪托为依托来进行射击,而战术枪背带的延伸与垂挂方式虽与 A5 同,但 搜索 行进与突射进行的操作则有相当的差异,使用战术枪背带的 A5 可使枪枝以平 行水平 下降至腰部,在射击时平举前推即可进行射击,而 SD 的固定式枪托底部只 能在腋下 ,大臂外侧与肩窝叁选一作为置放的位置,而在射击时则以枪托底部作轴 ,枪口作 圆弧上举到定点後进行射击,在时效与战术运用上较为不便,但由於 MP5 的精准性 高, 灭音性良好的 SD2 通常是拿来当作短程的狙击枪使用,而较少有这 方面的问题 , 而在短兵交接的情况下,装有整体性灭音器与固定枪托的 SD2 还可 当作棍棒类的 近身博击工具使用,最起码,操作刺枪术中的托击法时有东西可以撞 向敌人的鼻子 。 而 KA4 的战术运用则有所不同, 除非是含折叠枪托的 PDW 型, 否则短型的 KA4 并不 适合配备战术枪背带使用。一般常见的方式是以一条短带子直接扣住枪机後方 的一 处扣环,再套进右肩并以衣服上的肩带或 Y 带、 H 带或战术背心上的扣环固 定住, 使用时直接由下方向前拉弧型前举到定位後射击,若不用时则任其自然垂下 ,不过

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肩挂背带,此型背带原本是为了飞行员所设计的 ,为得 是能不妨碍驾控飞机又能在不幸被击落时能拥有较优势的自卫火力,此型背 带可携 挂一把 KA4 或 PDW( 含枪上的 15 发短弹匣 ) 及两个 30 发备用弹匣,使 用时也很方便, 只要将固定枪枝的扣环松开即可直接拿起枪枝进行射击,若是使用 PDW 时,可以一 截短绳绑於肩带上的固定扣环与叁角型的镂空折叠枪托上,便可在 枪枝前伸的过程 中顺势将枪托拉出,完成备射动作,一气呵成; 而不论是 KA4 或 是 PDW ,两者都是 设计双手持枪射击的, 不论背带的设计为何,都可以双手的力 量进行稳定,以利射 击精度之 提升。

而紧致构型的冲锋枪则泛指所有由手枪握把给弹的手枪型枪锋枪,最具代表性的莫 非以列 IMI 的 UZI 与美国 INGREN 的 M10/11 系列了, 而至於 BERETTA 公司的 M93R , 吾人也将其定义为紧致型冲锋枪而非手枪,除了少数的例外, 紧致型冲锋 枪通常都 采用开放式枪机的设计与保险 / 单发 / 全自动的设计而舍去了叁发点放 的设计,也就 是说此型枪枝的连发射击精准度不易控制,因此一般而言,紧致型冲 锋枪的使用通常是进行火力压制或是要求完全歼灭敌人时才会使用,在战术运用时 ,通常都是以 双手掌持,双臂前伸平举直,对目标进行点放,以求精准与机动,但 也有少数例外 ,是将紧致型冲锋枪调为单发,作为大型、高容量的手枪使用,这则 是另一种选择 。

先进构型的冲锋枪定义有点模糊,广义的来说,造型特别、设计概念前卫者皆可算 是, 可以举出的例子有 CALICO 公司的滚筒冲锋枪与 FN 的 P90 个人防卫武器, 由於 此两型的构型实在过前卫,一时之间实在无法找出适合搭配的枪背带与战术运 作方 式,但依美国某些 SWAT 小组实地测试的结果发现,滚筒冲锋枪的使用可当成 是一把 高装弹量的大型自动手枪使用, 而 P90 则至今仍未闻有些什麽单位进行测 试,不过 由於特种战术的发展并非一日可及,过份新潮的武器总是要过一阵子才会 发展出配 合的战术,不过由於 P90 的弹药规格特殊,其後续发展仍深具潜力。 ( 未完待续 )

家园 特战讲座(叁) 第二篇:入门篇(2)

个人、搭档部份

在上次的讲座中我们谈到了个人的基本动作,包括了射击与近身博击的入门基本技 功 ,今天我们来谈谈行动期间应注意的基本要领,而本次的重点放在个人与其搭档 间 ,也就是特种行动中最小、最基本的行动单位――组(unit,mate)。

个人要领

通常而言,特战行动都不鼓励个人的行动,但由於任务的多样与危险性,在伙伴阵 亡 或负伤无法继续行动,以及因地形或其他因素影响而必须独自行动的状况时有所 闻 ,个人的行动在特战行动也占相当的份量,而且在分工精细的特战作业中,个人 的 行动往往与任务的执行的成败与否有绝对的关系,因此一个好的特战队员,具备 一身 绝技是必然的,以一个入门学习的特战队员而言,要学习的东西多至不可胜数 ,而我 们可以大略的简化为行进、搜索、接战与撤离四个大项来说明之。

行进

现代的特战行动中渗透方式可约略分为空、陆、水面与水下四类, 每一类都可再细 分为各个特定的执行方式, 如高空高开、高空低开与低空低开的跳伞方式、或是跳 伞入水再以潜泳渗透的复合式等等不一而足, 但最终的行动都仍是在陆地上占绝大 部 份, 因此陆上的行进不但不是落伍的战技,相反的还是重要的战技,特战队员行 进 训练的第一课是距离, 每一个特战队员都知道自己所踏出的每一步距离,每个人 也 都知道自己在平地、上山与下山时踩出第几步的距离会刚好是一百米, 时间也都 必 需能在掌控中, 每小时与每公里的行进速度与时间都必需能在任务要求内作自身 最佳 的调适是每位特战队员都不会忘的第一课, 在一般的任务中,地图上的距离就 必需 以队员的脚来测定, 在暗夜的丛林与陌生的国度中这项技能更能彰显出其重要 性。

行进的第二课是方位断定,虽然利用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己是目前的趋势,但原 始的指北针、星象、海潮与植被判断等传统的方位判定技巧, 在特战部队中仍是重 点的训练科目, 另外,像利用日月星辰与手表指针角度、投射於地面阴影来进行经 度 与方位的判定, 也是野外求生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例如最常听见的指针 手表 方位判定法:利用阳光投射下的阴影置於时针与分针夹角的中间方位, 则十二 点所指 向的方位即是北方。 除此之外,利用地图的判读以推定方位的方式也是经常 利用的 。 而在丛林间,先以指北针定出方位,以该方位上某一点或标的物为目标前 进, 行 抵该的物後再沿同一轴线标定下一标定点,并每隔固定距离便取出指北针再 行确认 , 别忘了,距离是以你的脚步为准,所以行进时请记得默数脚步数,如此便 可确保 行进方向与距离, 但在密林遮天的丛林中所用之法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与平原 则未必 合用, 因此各种方??技术兼修有其必要性存在,最低限度,它能保证你不会 因迷路 而导玫任务生变,甚或丧失了生命。

搜索

行动中, 敌後行动与在高强度冲突的地区执行任务的机会相当多,而情报侦?? 则是特战行动另一个重点, 但无论如何,特战任务中,能不与敌触则尽量避免则是 不变的原则, 因此在整个任务进行??过程间,搜索、回避、前进、搜索、回避.... 是 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而若是无法回避时则需确认敌方人数与火力,以己方最大 的 火力优势, 尽可能的歼灭,至不济也得给其致命的一击,这会在後面的伏击与奇 袭 中详细说明,现在我们先谈搜索,并以 MP5 冲锋枪与战术枪背带为配备、惯用右 手 的尖兵谈起。 首先,先谈这个单兵的危险区,是在位於他正前方十二点到叁点钟 位 置的第一象限区,因为他是右手开枪,因此以战术枪背带配挂於身上的 MP5 枪口 自然 朝向左方, 第一反应时间内的射界是在九到十二点钟的第四象限,射手必需以 右脚向後退一步或转身面向第一象限以第一时间开火射击, 但第一反应时间己过, 射手可 能已经中弹, 而且是他所用以开枪的右侧身体为最可能被弹面,因此前进时 应是面对 最可能的危险区, 并不时的转动身体与枪口的指向,以便在第一反应时间 内进行反应 ; 在此同时,人类的习性与肢体习惯也别忘了,当人体位处广正面搜索 (0 °~ 180 ° ) ,在头部不转动的情况下,水平的搜索视野为 110 °, 凝视定 点的眼角馀光则是在70 °~ 90 °之间, 而最自然的射击方向则是十到十一点位 置, 而人类的眼睛习惯於 注视移动的物品,因此在搜索行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 的移动是否自己成了伏击 的目标?

以较传统的作法, 以侧行的方式面对最可能埋伏的方向或象限,侧行一段路之後, 暂停一阵子, 换个角度再行一段,如此反覆施为,此法的优点是行进时维持同一直 线 , 头、手、枪口指向与身体其他部份不必作大幅动作,可有效的降低暴露自身的 危险 , 但缺点是万一敌人所藏身的地点刚好是你所不注意的方位或象限,反应时间 较长, 且还击的准备时间也相对的延长。 比较安全与常见的作法是以尖兵或斥堠组 的编组方

式, 每人负责一个指定扇面,而都采用前述方法搜索行进,不但可确保各 个方位的 搜索, 而且在第一反应时间内至少有一个人会作出反应,争取其他人的反 应时效;

不过本节讨论的是个人,所以个人的、安全的行进搜索方式应该是以之字 型走位法, 以四个肩宽为基准,保持正面搜索前进的方式,分别朝向两点与十点钟 方位前行, 抵两侧基准线後,转向,朝一侧基准线斜行前进,如此,不但正面的每 一个方位都 可兼顾, 身体也不须转动,而且对各个方位的袭击反应时间也会较快, 缺点就是走的 距离会超过原先的预期,对体力是一个大挑战。

接战

虽然大部份的特战任务都不建议队员与敌正面冲突, 但作战的状况无法完全如人所 愿, 因此特战部队同样的也订定了接战叁大原则: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火力、给 敌最大伤害。 而个人的接战叁大原则是:不浪费弹药、不浪费时间与不给敌人任何 机会。 弹药是自已带的,打一发才一发,为以後的任务预留弹药是愈多愈好,而为 发扬最大火力, 装弹换弹时间愈短愈好,交战时间亦然,而为自己与队友们的生命 与任务成败着想, 对敌人仁慈对自己残忍,因此要对自己好,就别给敌人任何机会 , 全世界的特战单位,除非任务中特别指明,否则,在一般状况下,特战任务是不 留活口的, 但是,由於面对的敌人数量通常不会太少,特战人员的接战都是以单位 为主而非个人, 本节的内容也将以组为主,而个人的相关动作则会在後面的任务编 组时谈及。

一般而言, 一支特战单位都会依其火力与任务区分为几个不同的组,包括前面提及 的 尖兵组, 还有火力组、支援组与攻击组,火力组还可再细分为榴弹重火力与一般 机 枪火力组, 此类编组的火力配备各有不同,例如尖兵组配发的可能是附有灭音器 的 冲锋枪, 攻击组则以一般的突击步枪所组成,支援组则是配备特殊的装备或是定 点 支援火力 ( 如迫击炮 ) ,重火力组则是配备榴弹发射器, 一般火力组则是以通 用机枪 为主,而利用这些不同的火力编组所制定的模式即可成为接战的训练目标。

以攻击为例, 进攻一个典型的班哨或是小部队临时驻扎地时,火力组会在後方,尖 兵会先行摸近哨兵附近, 攻击组最少应分两组,从不同的方位进攻,当哨兵被清除 後, 重火力组先以榴弹攻击弹药、军械、油料或车辆集结地,首先制造爆炸与混乱 或 是针对机枪阵地、通讯室、探照灯给予第一波攻击, 降低其反击与求援的机会, 机 枪火力组於爆炸的同时扫射责任目标区内所有移动的目标, 并给予致命的一击, 攻 击组随後补进, 清除、解决所有不必要的活口,并对该地区作最初步的战场经营 , 而尖兵组与机枪组此时仍留於原地不动,静候攻击组的讯息,同时也伏击少数逃 过 前叁波攻击伺机脱逃的幸运儿, 攻击组清除确认後,尖兵组为哨兵,火力组与支 援 开入, 进行第二阶段的战场经营,或是??集情报,或是安放诡雷、或是挟目标进 行 转进、撤退, 完成後撤离交战区,前往指定地点集结或是接受下一次任务指令。 这 是一般的状况, 但在之前,任务区的观察与情报??集,各组的攻击路线与火力轴 线 、自由猎杀区与火力扇面,敌我情势的分析、比较, 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在攻 击 计划制定时便会有漏失, 而一个不完善的攻击计划不但会导致任务失败,还可会 使 全队遭歼灭,不可不察。

再谈防守, 我们同样的利用不同火力编组作分配,依地形与敌我情势的不同来决定 阵 地, 一般最常是火力口袋与交叉火网,即U、X、Y、Z型的阵地,U字的阵地 即 火力口袋, 而後叁者则是标明其火力轴线与猎杀区,而且在後叁者的阵地设计中 通 常还要预留一条路线给敌人逃脱之用, 然後再於这条预设的脱逃路线上给予敌人 最 後的一击, 而不若火力口袋的设计是将其诱入口袋内一次解决,而除了阵地的设 计 之外, 阵地的部置也是一门学问除了前面提到的火力轴线、火力涵盖扇面与责任 区 域之外, 预备计划与紧急应变计划也需预留,撤退路线与备用攻击位置的设立、 诡 雷区、装备集结区、伤患留置区与任务集结点等的位置先都需事先考量好, 而当 然 , 敌人的人数、火力与装备等情报也需事先??集,愈详尽愈有助於一个完备划的 制 定。

最我们来谈谈最不愿让人遇见, 也是最难搞定的反伏击,因为敌人已事先预备对你 伏 击了, 你不但要防守还击,还得反攻回去,最低限度也得自保已方的人员生命安 全, 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仔细的深入一想,事实上也并不会那麽的难,转换角 色来想 就简单多了, 不过由於伏击的方法与敌人的作战习性不事每次都事先预知的 , 反伏 击要成功的唯一法门就是练习,大量密集而且重复的练习,反伏击必须要整 个队的 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在遭受伏击的一刹那开始,所有人便应面对火力轴线趴 下, 第 一时间还击,并依序回报敌火力轴线与射界给队长,队长依全组人员回报情 势分析 敌我阵势, 决定反击方法与路线後通知组员开始行动,同时全组人员以最大 火力还 击、压制敌火,掩护我方的行动。 因此个人的临场反应、小组之间的配合与 支援、 领队的经验与判断都影响整个反伏击的成功与否, 而伏击安排是慎密周详, 是否予 敌有机可乘, 再再都是需考量的,不过在敌我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伏击与反 伏击的 胜负比例约为叁比一。

撤离

一般性的军事任务, 进入与撤离的方式、路线与相关事项差异不会太大,可合并说 明, 但由於特战任务的复杂性,进入与撤离的方式有时是毫不相干的,而且各种任 务的特殊性质, 也使得各种不同的撤离应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例如救援重要被俘 人质与「邀请」敌方高阶官员到家里喝茶时,除了要考量时间上的控制 ( 因为带了 一 个速度与行动都不够快速与敏捷行人随行 ) ,还要随时注意客人的生理状况,因 为许 多被俘人员可能遭受逼供与拷打, 而高阶的官员们年龄虽不一定年高德??,但 具备 多年资历者比比皆是,能否承受的运动量也是个问题; 而由於这些客人都常具 备多 年资历, 老奸巨滑者众,不但要预防他趁机脱逃,也得严加注意是否刻意暴露 特战队 的行迹让敌人的救援队发现等勾心斗角之事, 而同样道理,队中若有受伤人 员,血迹 、气味、足迹与断茎讯迹等也都得妥善处理。 而同时要注意的还有:路线 的安全与保 密性、 接送地点的安全与确认、应变计画的拟定与任务优先序列的考量 。

如果由於任务的需求或是人员因素, 部份人员需优先以特种载具先行後送,则在後 送区会以二至叁层的防御圈戒护,若是直升机落地接载,则会以二.叁防御圈 ( 最 外层 两人, 位於一点与十一点钟的位置,叁人占於内层,分占十、十二、两点钟位 置, 此种防御阵式可使人员不需移动,便能以火力涵盖整个正面 ) ,若是直升机滞 空吊载 , 则以直升机滞空点为中心,半径五十米内以环状御阵式防是常见的,但若 是地面或 水面机动载具接送的话, 除二.叁防御圈之外,一路长龙的线性防御则是 另一种常见的 , 此法好处是火力轴线不变、火力不断能发挥最大效益,缺点是两翼 的防守稍嫌薄弱 。而如果预定的敌离地点是个「热点」的话 ( 即降落区或接送点发 生接战情形 ) ,防卫 圈与阵式则需作些许调整,例如将二.叁防御圈并为半环型防 御圈, 俟人员上机後, 再以二.叁的队形分批上机,後撤时的火力空隙则由直机上 机枪补上 ( 依安全规定,人员上直升机後是不准在直升机内开火射击的,事实上, 连子弹都不准上膛,但车辆 与快艇的限制就不那麽严 ) 。

撤离时的最後注意事项便是装备的取舍, 有时为了行动的轻便,许多非必要性装备 都是可舍去的 ( 事实上与特战队员的性命比起来,各种装备都可算是非必要性的 ) , 但为了预防装备落入敌手会??漏情报 ( 如加密的无线电通话器、卫星通讯器与其 他特 种装备等 ) 丢弃前必须先彻底摧毁,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是炸掉,但有时不能暴 露位置 时, 掩埋是另一个常见的处理方式,在埋下装备後,先盖上一层薄土,再?? 上催泪瓦斯粉, 防止动物刨掘,再盖上足够的覆土,再移回植被,消除一切的人工 痕迹,才算完成。

小组要领

事实上,小组要领便是多层并重叠的个人要领,将一个人无法兼顾的地方交由第二 个人来负责便是小组的基本理念,而互相扶持与关照则是伙伴间永志不忘的信念, 就如同海豹队员间彼此常开的玩笑所说的:「我们或许不敢将汽车、现金与女友交 由 伙伴保管,但却绝对可以把彼此的命互相托付。

事实上,小组的存在是特战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因为在身处人类极限的恶劣环 境 下,当你知道在你的身旁还有一个伙伴可以相信与依靠,而且在你受伤时会照顾 你, 甚或阵亡时会带回或处理你的遗体不致受到毁损与屈辱,就如同你也会为他作 的一 般,那可能是你唯一支持你撑下去的动力,此种观念相当难解释,例如法国? 藉兵团 一般,他们不须对法国政府、法国国旗与法国的政策效忠,他们只须对外藉 兵团的 旗帜与指挥官效忠,并对自己的夥伴与连队尽职,而虽然主要的支援、後勤 与政治 背景都是法国所援助,但外藉兵团对法国事实上与道义上都不需负任何责任 ,便是 特战单位中此种独有文化的一种表现。将此种小组的观念发扬的最透彻的单位,则非美国海军的海豹特遣莫属,1962年正 式 由水下爆破大队改编而成的海豹特遣队,自成立之初即对所属队员强调泳伴的重 要 性与意义,而在前後达十年的越南任务期间,海豹队执行了数千次的任务,而只 有 二十位海豹队员阵亡,无人被俘,北越正规军与越共游击从未有人真正看过与他 们 交手海豹队员的样子,因为在北越军与游击队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绿面人出现过 的 地区只有??体,而找不到??体的人,也从未有人再见过他们,因为他们被绿面人 带走 了。虽然对美国而言,越战是一场失败的战争,但对海豹而言则有不同的意义 。除了 海豹的任务形态与精练的战技外,紧密的泳伴关系与互相扶持的精神,只怕 才是海 豹成功的??诀所在。

沟通

在现代的作战中,C4I是任务成败的关键之一,而通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 了一般的无线电话务与报务外,本节今天所要讨论的则是一般常见的基本手势与 无声 沟通技巧。

手势

使用手势的原则是简单明了、语意明确且不会引起误会,例如3必须是以大拇指扣 住 尾指,而以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竖立,而不能以拇指扣住食指而竖起中指、无名 指 与尾指,因为那是「OK」的意思,而OK同样也代表「我了解」、「是的,我会执 行 」 的意思,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直立的大拇指或点头来表示,在此原则之下,手 势则 成为一个个的单词或片语,而组合各个词与片语便成为了一句完整的句子,以 下是 一些常见的手势与组合例子:

1.观察:以食指与中指分指自己的双眼,如欲插入状,示意队友观察 、注意、搜索 敌迹都可以此手势表示。

2.聆听:手掌直立,手指并拢靠於耳朵,示意队友仔细聆听与检查耳 机都可以此手 势表示,同样意思也可直接以食指直指耳朵来表示。

3. 方向:以食指与中指合并,馀叁指合握,两指示向的方位即所标示 的方向,引导 队友前进、观察、聆听、攻击与分散行进路线皆可用此 手势表示, 同样意思亦可用 四指并拢, 拇指内扣青示之,但此手势 通常用於大量人员移动时使用,若要示意迂 回时,则以手腕与手臂的 弯曲配合指向表示。

4. 指定人员:以四指握拳,拇指直立指向本身的鼻尖或胸口即示意为自己,以单一 食指点向队友即示意标明为队友, 以重覆此一动作示 可区分各小组与队友,同样的 手势也可指明为标示攻击位置与切入点 。

5. 清除:军事任务所指的清除含意众多,手势也是,如果清除的是前 方的哨兵,则 是以手刀砍颈或食指划过项部表示, 清除铁丝网则是 以食指与中指作剪刀状,清除 高塔上的人则是以食指与中指合并指於 另一手的手掌下方与球赛中的暂停手势相似 ,清除雷并开路则以双手 手掌向外拨出,如游泳状。

6. 掩护:在接战中,要移动自置并请队友提供掩护与火力压制的手势 有二,一为低 势掩护, 移动勒将以低姿态 ( 爬、伏进时 ) 移动时 以左手握拳,右手出掌盖於左 拳上示意之,若以右手出掌覆於头部, 则表示是高姿态 ( 冲刺、跳出掩体或壕沟时 ) 或是多人进行战术移 位时所用,以火力压制敌火的手势亦可用此二者表示之。

  7.截断:左手掌心朝上,右手以手刀置於左掌上,用於当遭遇敌方小 部队,要予以 中途拦截、切断其後路与从後方切入包围皆可以此手势 示意之。

  8. 停止:前行的尖兵对後续的主力部队最常用的手势,五指并拢,手 掌直立指尖朝 上, 为部队停止前进,若是握拳则表示所有人停止动 作,而若是手掌朝下则表示所 有人保持低姿势或是立即蹲下。

  9. 找掩蔽:这种手势经常性的与前述的停止手势配合,五指并拢是停 止,而五指张 开则表示散开找掩蔽, 另外,以手指或手臂在空中划 圈亦为找掩蔽之意,而手掌向 下亦有作是找掩蔽之意, 特别是在蹲 低身体所作出此手势时,可与前所提及者作一 简单区别, 另外,以双 手交叉於身前以及双掌内屈下压也可作此解释,但此二者与 直升机降 落的地面引导手势重复,故较少用。

  10.YES/NO:最常见的通用手势,YES可用点头、竖大拇指、圈起食指 竖起其馀叁指 的OK手势表示之,NO则可以摇头、摇食指或手掌,同时 否定的手势也可表示不明白 前次所发的手势请重发一次的意思,另外 单纯摇头也可视为回答,例如观察或聆听 指定道路或方向的结果若是 一无所获便可以摇头示表示。

无声沟通

  如前所述, 组合数个手势所表意的单词, 便可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命令, FOR EXAMPLE :队长以 4 号手势指定两名组员後,以 3 号与 1 号手势指示前往右前方 小径 观察,组员点头示意了解前进观察後回报,以 2 根手指指向一点位置与一根手 指向 11点位置, 表示各有两个与一个敌人,队长再以 4 号手势再指定两人前往支 援, 以 8 号 9 号指示其馀组员停止前进并找掩蔽,并以 6 号手势指示机枪手给予 必要的火力掩护,并以 5 号手势指示除去前方哨兵,而由前後二批共四名组员前去 清除, 等这四 名队员回来後,以 OK 手势表示清除完毕,队长於是解除掩蔽手势, 全组继续前进, 整个过程都未曾开口说一句话,也未曾以无线电话通话,完全无声 、宁静。 而无声 沟通的另一个方式是使用无线电讯号,玩过无线电的知道所谓的流 水声, 若把流水 声关到最小,则无线电呈静音状态,除非有讯号或是斜波,否则是 完全无声的, 而 无线电话机若是有加密 (TONE) 则几乎不会产生斜波干扰,利用按 下发话键所产生的 流水声, 以事先约定的暗码,或是摩斯字母码的密语来进行通讯 , 此种方式不会在 环境中产生噪音,而即使讯号的溢波遭人旁收,单纯的流水号可 能会被误以为是斜 波或是静音干扰, 而即使完全收悉,反正是密语,不能解密也是 无用,这是无声沟 通的另一个常用方式。

  而美军新近研发的未来步兵装备中所包括的整合式头盔,其中包括了 GPS 接收天线 、微型摄影机以及终端数位资料投影系统, 统合过的各项战术资料、地图、队友相 对位置、任务资料与文字显示的语音资料, 经由数位资料传输链的传送,每一名士 兵的状况都可确切的交指挥官掌控, 而这极可能使得无声沟通的技术层面再进一层 ,相对的,士兵们所必需学会操作装备则再加上一项。

家园 特战讲座(四)第二篇:入门篇(3)

小组战术部份

特战部队的小组战术分工精细、弹性灵活与机动迅速等特色,一直是各级部队所欲 师 法的,然而由於人员素质、经费、装备等表面因素所致,一般部队的战术标准一 直 无法达到特战部队的水准,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特战人员坚毅的意志与旺盛的 企 图心,当一名特战人员除去身上所有高价、精密与致命的特战装备後,与一名一 般的 士兵站在一起,你仍然可以清楚的分辨出何人为特战人员,其整体散发的气势 与精 神,即所谓的战斗意志,才是特战人员最重要与珍贵的资产,而最佳的战斗意 志整 体表现就是小组的战术运用。

  在讲小组的战术之前,请先让我们对小组下个定义,一般而言,小组的常见编制应 是 6 ~ 14 个人,因为以特战的任务性质而言, 太多或太少人都会导致任务执行 的顺利与 否,而人数的多寡与战术运用的所在位置有着极大的关联,同样的前进搜 索队形, 在城填与房舍中可能 6 个人就够了,但在丛林、沙漠与雪地等地形时却 可能需要以 12 个人来组成队形方才完备,因此战术的种类与运用环境是密不可分 的,而在今天 的讲座中,所要谈的则是特种战术中,属於可控性较高的城镇战术, 也是一般民间 的 SWAT 小组最常训练的重点, 今日的战术情况为 6 个人为一组, 武器以近接战斗用 途为主,任务性质为快速检视与搜察建??物,并随时进行接战。 但为防止情报错误攻 错房间与考量人质的生理负荷 ( 例如无法承受过度警吓的心 脏病患者与老年人仕 ), 闪光震撼弹与 CS 催泪瓦斯弹都在禁用之列,而且此必需 向各位阐述一个观念,那就 是所谓的『标准战术』是不存在的,特战人员使用的战 术都是依小组默契与习惯所 发展出来的,而为因应变化万千的战场情势,只有一般 的约定成俗,不可能会有所 谓的标准战术,即便是,那也只是针对该单位而言,因 此以下所提及的各种战术,只 是笔者提出来作为范例,至於有无单位是以类似的战 术作训练,抱歉,无可奉告!

单一房舍

  我们先从单一的、封闭的房舍破门攻击谈起,先把情况定义为除了一扇门之外,没 有任何窗户的密闭房间,如此情况便可简化为左开、右开与中开的叁种门户位置, 开门方向的界定是指你面对房间时,门口与你所相对应的方位,由於一般人都是右 手射手,因此开门方位的不同与相对应战术也有所不同,我们先谈四人与六人的走 位 与相关事项。

在谈及走位前有几件事必需先说明,为方便起见,我们将所有人员以数字表示,方 便 各位办视,另外,房间的短边指的是长方形或矩型形的宽,而长边指的长,若方 间 为正方形时则以开口侧作为短边,若房间为正方形且开口在正中央则以左右侧表 示 ,了解这些定义後我们便可开始解释基本的走位与战术。

左开门(四人)

  虽然在前文我们曾提及最小的作战编组是两人一组,但为因应情势的考量则可作些 许的调整,在此即是一例,由於门开左侧,因为左侧为短边,右侧为长边,部署时 ,左侧一人,右侧叁人,攻击时,左侧第一人先进,以左脚为轴,右脚为圆周,将 原本门口左侧边墙的位置转向面对门口短边,清除短边後以剪步侧行,进入门口後 先转身对房间内部作快速检视,且对最有敌意的目标进行火力压制或直接清除障碍 後 ,冲向短边屋角的定位点作第二次也是最後的检视与目标清除,在一号人员冲向 屋角 的同时,第二号人员门口的右侧攻入,进入屋内後,立即剪步斜行,对长边 ( 也是他 的右手边 ) 进行一次快速的检视与目标清除, 并前进至长边屋角的定位点 进行第二次 与最後一次的检视与目标清除,而在二号攻入的同时,叁号与四号也随 後鱼贯进入 ,但叁与囡并无定位点,在攻入的同时,枪口、双眼与身体都保持机动 ,左右搜寻, 全程检视目标与清除,由一号进入到四号也进入的时间,一般是两秒 内, 但 99% 以 上的特战小组能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完成,而这 99% 又有 80% 以 上的小组能在 0.5 秒 内完成四人的入门动作, 而本小节所提及的动作看似繁复, 但在实际进行时可能是 5 秒内就完成了,默契, 这是小组战术要注意的第一要素 。

左开门(六人)

  六人的战术除了沿用上一节的前四人走位外,第五与第六号人员有叁种可能的选择 方 案,第一,是他们也攻进去与叁、四号一样,执行机动搜索,第二是一个人进去 , 一个人留在门口反向警戒,防止敌方伏军反攻,反而将人员全部逼进房间内,来 个?? 中捉鳖之势,第叁则是两个人都不进去,都留在门口警戒,因为就单一的密闭 房间 内,四名训练有素的特战人员便足可应付一切了,他二人便可在其他的任务上 作更专 精的任务执行,例如,房门的爆破准备、撤离时的诡雷安放、情报的??集与 人质的 紧急医疗等任务,但这并不指在房舍战斗中不需要六人的编组,在後面的小 节中我 们会有更多的说明。

中开门(四人)

  中开门的走位可应用前两节所提出的正走位与交叉走位,除 1:3 的人员门口配置 外,也 可改以 2:2 的人员配置,顺序与任务序列不变,前两名进入的队员先分占 两侧屋角的 攻击位置,後两名队员则进占房间中间分向两侧执行搜索清除的任务, 每个人的射 界与搜索角度都与周邻的队员相重叠,以确保每个角落都有搜索到,让 死角存在的机率 降到最低。

中开门(六人)

  中开门的六人战术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大致上可分为4:2、3:1:2、4: 1 :1与5:1四种,各有其特色,分别就个别战术运用解如後:

4:2

  所谓的 4:2 即指四人进屋,两人留於屋外的人员配置方式而言,走位方式是中门 两侧 各有叁人一组,攻击发起时由第一~第四号人员分别依序攻进屋内,并部署成 火力 扇面,五号六号人员则前进至门口两侧,分别朝两方警戒,完成以 4:2 的人 员配置 ,而前四名人员进攻房间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沿墙顺走的方式外,以交叉走 位的方式 前进就定位也是另一个常见的方式,交叉走位的方式是容易造成敌方的混 淆,不但人 员移动快速,不易被瞄准外;交叉移动的人影也会使敌方计算我方人数 时产生错觉 ,无法精确得知我方人数,进而对心理上先产生动摇,就方便被击倒了 ,而最大的 好处是交叉走位对队员们而言是直线前进,速度上与机动性都比沿墙顺 走的转弯方式来 得快,这也是交叉走位广受欢迎的原因。

3:1:2

  同前所述,所谓的3:1:2指的也是人员配置,只不过这次攻进屋的人数降为叁人 , 一人留於门口面向屋内提供支援与警戒,而最後两人仍然是背向屋内,面朝屋? 两 警戒,如此的作法优点在於调配弹性大,人员运用灵活,屋内我方人员的误伤率 可 降到最低,战术运用空间大;缺点则是面火力明显不足,且背对屋内的两名警戒 人员 可能会遭屋内射出的流弹所伤,面对屋内意料外的强大抵抗时,反应时间较慢 最无 法克服的问题,因此便有了第叁种的相对应战术。

4:1:1

  为补前一种战术的屋内人员与火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将人员作些许调整,进攻人员 保 留第一种的4人,而原先留於门口的两人则改以背对背的方式站立,一人面朝内 提供 屋内队友的火力支援与戒护,而另一人则仍是面朝外,警戒可能出现的反包围 ,如 此一来,不但屋内的人员火力足够,面对屋内的第五号人员也可提供整体的屋 内战术 情况报告,六号人员不但可面对外保持警戒,而由於与五号背对背相靠,遭 受流弹 击中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了许多,是这几种战术中相当周全的一种。

5:1

  最後一种的战术是应用於已知屋内会有强大抵抗或情势不明时所常采用的战术,除 了留有一名警戒人员外,其馀五人员全部攻进去,以最优势火力在最短时间内造成 最大震撼,这是优点,缺点是如此的声势即使未使用闪光震撼弹也会把人质吓得心 脏病发作,在这里需补充一点的是早在1972年,以色列伞兵突击乌干达思得德比机 场 时,在客机上格杀乌干达恐布份子时所发明的战术,即在攻击过程中,突击队员 全 程大叫「趴下!趴下!所有人员趴下!」口令,而对所有不服从此一口令而仍站 立 的人格杀勿论,虽然因此而误伤了几位平民,但所有的恐布份子也都遭当场格毙 , 此种战术一直广为各级特战与反恐布单位所采用,前不久??鲁的日本大使馆所发 生 的反恐布行动中,由??鲁军方特战部队所执行的人质救援任务也是采用此种作法 , 可见此种战术的可用性,而在特种战术中,如此单纯而实用战术一直不在少数, 这则 是与外界认知的有所差异,要知道不是所有战术都繁复到一般人无法??解的。

右开门(四人)

  右开门的走位除了与左开的走位一样的位置外,还有另一种常见的交叉走位法,即 先由 二号负责的长边与一号负责的短边互换,改由一号负责长边,二号负责短边, 这是 因为开口位於右侧,右侧的一号直行前进以左侧靠长边时,面对最可能威胁的 右侧 可以最大的火力压制,但必需是以右手持枪,剪步侧身斜行的方式前进,但若 是左手 射手时,则不需侧身只需剪步斜行即可,理由在上一讲的搜索前进中说过了 ,此处不 再重述;而除了一号与二号人员的交叉走位外,其馀两位人员的走位与任 务都不变, 时间与走位顺序都与左开相同。另外,由於单一房间的战术相当的单纯 ,右开单房走 位将省略六人组,而在其後复式房间战术走位上则省略四人组的说明 ,以六人组主。 而房间攻击战术的两大成功要件,一是速度,二是精确的走位与射 界分布,但小组之 间的默契则更是成功必备的因素,试想,在一个狭小的房间中以 真枪实弹作攻击, 敌人与队友必需在 0.1 秒的时间内分出敌我并决定射击与否, 除了绝对的记清自己与 队友的位置、射界外,队友的习惯也必需记得一清二楚,例 如有人习惯由左而右, 而有人喜欢 8 字型的搜索,而这些习惯都会影响到配合队 员的优先序列,因此队员彼 此间的习惯了解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多人、复杂 情况下的战术配合运用,例

如下面所要提到的复式房舍攻击战术。

复式房舍

  虽然面前提到了单纯的单一房舍,但事实上许多房间是彼此相通的,也有许多大房 间里是包含了另外大小不一的隔间,而这些隔间与小房间通常就隐藏着危险,如何 安全且有效率的清除且搜索这些复合式房间便成为了城镇作战科目中的一项重要课 题,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仍将复式房间定义没有窗户的封闭房间,以利本节的战 术 讲解,而包含窗户的实体房间战术,则将会在稍後较高级的篇目中作更进一步的 介 绍。

  水平复式房间(六人组) 此处所提的水平复式房舍指的是水平并排、开口相连且於门後有子门相连结的房间 ,在此种情况下,有两种较常见的进攻方式,一是以1:5的人员分配模式,留下一 人 看守入口,其馀五个人以2:3的方式分占左右翼两房;另一种则是六个人全攻进 去 ,但留下一个人在相通的房门口同时对两边警戒,现分别解释如下:

1:5模式

  由於入口有两个,所以事实上攻击前的人员配置也有完全在同一个门,或分散於两 个门的两组人员进攻模式,但不管是那一模式,原则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先攻入的 人 一定要进占屋角的位置,而後续进来的人则是以正屋中心为圆心向两侧搜索接战, 并 同时执行清除的工作,除此之外,也必需提供适当的火力支援前面走进来的队友 进占 有利的战术位置,或者是对队友一时之间不能摆平的目标适时的补上一枪,因 此在 第一种情况下,六人都在同一个入口时,一号先进入,并攻占短边的屋角,而 二号则 由另一个门攻入,进占左侧房的长边屋角,而叁号则随着一号攻入右侧房, 并进占右 侧房的长边屋角,四号人员则随着二号攻入左侧屋,但并不攻入屋角而是 占住连接两 房的门口,同时对两边提供警戒与火力支援,攻占左侧短边屋角的任务 是交由五号执 行,他是随着一起前进的,而最後的六号人员则是跟着五号的步数, 但并不进屋, 而是在两个连结的房门口与四号隔墙背对背,提供两房的撤离路线警 戒与机动支援 的任务,如此便完成了第一段的进攻。便用此种模式的好处是两间房 间与两个入口 都有两个人进行任务,但缺点是若是只有两个人的话,火力可能会过 於薄弱,而照 会不到的死角可能会多了一点,因此便有了第二种选择。

  第二种的进攻模式则是两边房门各有一组人员,同时由两个门攻入,但此时又有两 种情况,一是与前一小节相同,两侧屋内与两处入口各两人,其中有一人在屋外, 二是六个人全攻进去,但两个房间所留的总人数仍为五人,第六人留在连结的通道 口,担任警戒与机动支援的任务,前一种行动的好处是快速与火力密集,但缺点是 彼此之间的支援不够,而第二种的方式在彼此的支援性与速度虽然都顾及到了,但 是就单一的房间而言,火力以及人员的安排就略有不足了,至於这两种战术的实际 执 行方法则是这样的。

第一种情况,两边都各有一组人员,同时攻入,留一人在屋外,设右边一组为1、2 、3号;左边一组则为4、5、6号,攻击开始时,1与4号分别进占两侧的短边屋角, 2与 5号则随即进占两侧的长边屋角,而3与6号则一人进驻两房的连结通道,另一人 则移动 至相邻的房门口,此时的战术情况是两边屋子各有两名我方人员控制情况, 而两间 房间的连结通道留有一名队员机动支援,相邻的房门口则有另一人员警戒与 待命支 援,行动的时间大约在叁秒内,战术位置良好,是个理想的教科书范例,但 教科书 范例通常都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因此便有了第二种战术。

  第二种的情况是将原先留於门口警戒的人员带入屋内,使得两间房间的队员人数成 为2:3或3:2,而第六人则仍留在连结的房门口上提供机动支援,如此一来,两间 房 间内最少都可提供叁个人的火力与战术支援,平均火力相对的提高了不少,而人 员 总数却仍不变,这是战术上的一个技巧,而其他的房间则必需有其他的技巧来相 互 辉映。

六人全攻模式

  有人说攻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话用在特战队员的身上是再适合也不过了,在特战 战 术里,几乎找不到防御这个字眼,甚至於撤退这个命令在特战队员的心中的解释 往往 是「杀出另一条血路冲出去」,而举凡定点防御、掘壕据守等字眼更是不曾出 现在各 个 OPS 的命令中, 因此采用强势的全攻击型战术出现在特战单位中也就不 是什麽新 鲜事了,全攻击战术的运用方式非常多,而方法也非常简单,套句中国的 俗话,就 是「秋风扫落叶」,重点有叁:速度、火力与整体性,速度与火力不用多 谈,而所 谓的整体性则是指整个小组在行动过程间,全程保持紧密的队形,藉以发 挥最大火 力,常见的队形有一字长龙与 V 字队形 ( 一说为攻击箭头队形 ),前者 常见於美国的各 级 SWAT 单位, 而 V 字队则深受英国 SAS 与相类似训练的 OPS 单位,港片中的 SDU Special Duty Unit,特殊任务小组,即俗称的飞虎队 ) 便 经常以此种队形出现,两者的 优势都是结构密实,火力强大;缺点则是运动速率较 慢,机动性较差,但在对付中 强度的威胁时,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例如以下所要讲 的方式。

  在前例中,水平并列的房屋有两个入口与一个相连结的房门口,在此情况下,一字 长龙的攻击队形,以强势的火力与紧密的队形强力扫汤两间房间,以一个房间一个 房间的方式清扫过去,行动全程不需特别快速的行动或复杂的战术修养,只需保持 队形,发扬火力,完全将责任区内的所有目标一一清除,就可完成任务,每间房间 都以∞的路线对房内的每个角落巡视一遍,防止任何死角没被清扫到,但一字长龙 的攻 击队形中,至少需有两名使用左手射击的射手,以确保在队伍行进期间左翼能 得到足 分的火力与保护,但若是使用攻击箭头队形的话则不用考虑左右手的问题, 因为攻 击箭头队形的所有队员都是使用右手的,他们是以所有队员转身面向不同方 位前进的 封闭队形,一个六人组的攻击箭头队形是这样的:一号队员位於最前方, 担任攻击 箭头的尖端,负责队形正面十一点到一点钟方位的的安全责任区,二号与 叁号队员 则位於一号队员的五点与七点钟位置,二号队员面斜向右前方,负责一点 到叁点钟 方位的安全责任区,叁号队员则面斜向左前方,负责十一点到九点的方位 的安全责 任区,而四号队员则位於二号队员的五点钟位置,面向叁点钟方向,负责 叁点到五 点方位的安全责任区,五号队员则位於叁号队员的七点钟位置,面向九点 钟方向, 负责九点到七点钟方位的安全责任区,六号队员则与一号队员隔空背对, 面向後方 ,负责五点到七点钟方位的安全责任区,如此的一个队形便可将十二个钟 点方位的 360 °全包括在内,是一个略嫌保守却相当有效率的队形, 但是由於人 员除一号外, 皆不是正面行走,移动速率上大受影响,是其致命伤,但由於完整而 紧密的队形,谇 多人都爱用,包括装甲车队、阵地防御与开阔地前进队中都可看到 此一队形出的战术 运用,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完全的特战战术,但由於此队形在 SAS 等单位中行之多年 ,仍算是特战战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故在此亦介绍之。

垂直复式房舍――侧进侧入(六人组)

  侧进侧入垂直复式房舍第一个侧进指的是入口偏向於某一侧,而非中开,而第二个 侧入则指第一个房间到第二个房间的入口亦偏向一侧,通常与入口的侧别相反,了 解此一定义後,我们可开始讲解此一房间的走位与战术;由於入口是偏向的一边的 , 即表示所有人都必需在入口的同人边待命,当攻击发起时,一号与二号立即进占 屋 子的长短边屋角,叁号与四号则进占屋内正中心方位向两侧警戒待命,到目前为 此都 与四人组的战术相同,但此时五号与六号则必需前进第二间房间的入口,并以 极紧 密的队形黏住,到此为止为第一房间的清除动作完成,并可准备开始第二阶段 的行 动,第二阶段的行动序列与人员编号略有不同,首先行动的五号与六号,这两 人直 接进占第二间房屋中间部位,而一号则与五号六号同时行动,进占第二间房间 的短 边屋角,但由於距离较长时间相对的也较长,因此,一号的到达定位的时间事 实上是 在五号与六号定位之後的事了,而叁号与四号则随着一号的行动前进,叁号 进占第 二间房间的长边屋角,四号则留於第一与第二间房的连结入口警戒与支援, 最特别的 是二号,在第二阶段的行动中,二号不但不进入第二间房间,反而由先前 第一间房 短边的位置,冲回第一间房的入口,担任撤离路的确保与警戒,点是比较 不同的, 需特别注意。

  在这种房间的战术中,明显可看到在第二阶段中,五号与六号队员的危险性相当的 高,因此在整个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二人几乎完全不分开,而不若前面所提的战术 中,几乎都是以个人的独立行动所组合而成的小组战术,在此例中,除一、二号? ,叁、四与五、六两组人员都是以搭档的方式集体行动,在多人复式房舍战术中, 将会再出现类似的战术搭配运用与习惯,默契的重要性又再一次的被表现出来,有 意者千万不可有着独行的英雄主意心态,这样你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特战人 员的。

垂直复式房舍――中进双入(六人组)

  垂直复式房间的另一个可能是入口门开中间,但与第二间房的连结却是两侧都可通 ,我国南方传统叁合院的一进厅便大多采此种设计,在战术上的使用相当的常见, 因 此也是一个必修的重要进度;首先,两人员分别位於入口的两侧,攻击开始後, 两 组的第一位人员,也就是一号与四号,先分别进占面对入口的屋角位置,而後剩 下的 四人以两人一组的的配置,前进到第二间房的两个入口处,准备进行第二阶段 的行 动,而第二阶段的行动则是由两组人员同步行动的开始,两组人员分别由所负 责的 入口进入,并於第二间房屋的中间位置构成一个由四人组成的火力面,以连线 的火 力对屋内的可能威胁作最大的压制,在此同时,一号与四号人员也由原先的屋 角位置 前进到第二间房的两侧入口处,提供火力支援与警戒的任务,并与攻进第二 间房的四人构成一个完整的火力扇面,至此,第二阶段的攻击就算完成。事实上, 整个第 二阶段的动作就是以六人所组成的火力强压过去,以大军压境之势对屋内进 行威力 扫汤,是完全的强势与攻击意识导向的全攻击战术,完全符合特战单位的精 神与需求。

  但在此例中有几点必需提出来作讨论,第一,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提供完整火力 连线的战术,前面所提一字长龙与攻支箭头都只是一个移动的火力点,而不若本例 中的全面的、连线的与完整的火力扇面,就声势与威力而言,此例是无可比拟的; 第 二,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没有顾及撤离路线警戒与维护的战术,所有人都直接 的 参与攻击的行动,虽然就整体的行动考量上看来,不维护撤离路线的作法仍有待 商 确,但却完全符合特战单位的精神与意志,因此此种战术在特战单位中仍不乏其 拥护者,而相信以後也仍会继续存在。

垂直复式房舍――双进中入(六人组)

  与前一节所提相反的,双入口进第一间房间,而缩减为一个入口进第二个房间的战 术就简单多了,我们只要把前一节的第二阶段应用於第一间房,而把中开门的单一 房舍战术套用於第二间房便可应付此种情况,整个动的过程是这样的:两组人员分别由两个门攻入,一号、四号队员依例攻占屋角,二、六号队员则攻进第二房间的 入口位置,叁、五号队员则占驻第二房间入口两侧远端的监控位置,一面监控,一 面 对准备攻入第二间房的二、六号队员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与掩护,至此为第一阶 段 ,而当第二阶段开始时,二、六号队员一马当先,攻入第二间房间的两侧屋角, 而原先提供火力支援与掩护的叁、五号队员则随即进入第二间房间的中间位置,分 向两侧警戒与执清除任务,一号与四号队员则面临了几种可能的选择:留在原地、 攻入第二间房、进驻第二间房入口是供支援或转身出到第一间房的入口,执行撤离 路线维持与安全确认的任务,而两人之间的这数种可能的组合便有十六种可能性, 而采用那一种,就得依任务需求、现场情势、指挥官的临场判断与队员间的默契了 ,而且在此要再次重申,没有所谓的「制式特种战术」完全得依现场反应与情势判 断,如果 下次再有人提说他学会了一套「制式特种战术」,那他不是个大外行,就 是个大骗子 ,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本章所提的都还是最最基本的封闭式房舍基础战 术,原完都 停留於??平面作战的模式,高级的野战技巧与立体的空间作战战术都尚 未提到,而 就仅本章便有如此多种的组合了,其他可想而知。事实上,在特战战术 ,此类组合 式套餐是屡见不鲜的,但是先决条件是将各种可能的情况都独立出来, 将之单纯化, 并於平时模拟练习,操作熟练後,等到遭遇到情况之後,再依次逐件 的分离,完成 ,进而完成整个大项的任务,因此成为一个特战队员,需要的智力需 求可能完全超 出一般人的想像,所要学的东西更可能是说也说不完,其中可能包括 了许多印象中 应该都了解的东西,而事实上却不懂的知识与技术,如下次我们所要 讨论的进阶篇 ,队形的变换与地形队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信会给你带来一些你所 未曾想过的问 题与答案。

家园 特战讲座(五)第二篇:进阶篇(1)

小组战术部份

在看到本篇的标题时,您或许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麽同样是小组战术,为 什 麽上一期所提的入门篇,而本期所提的却是进阶篇呢?事实上,上次所提的 平面房 战术在整个特战战术中是最基本与单纯的一个科目,而对一般人而言,此 种常见於 电影与电视影集中的SWAT战术可能是最能代表特战的一部份,而今天我 们所要提的 却是真正的特战任务中,最能表现出员程度的基本战术――复杂地 形走位与小组对 应战术。

  在小组的界定上,复杂地形的小组人数与平面房舍所需的人数略有不同,房舍战 斗 只要六个人便可构成一个完善的战斗小组,但在复杂的地形中,八到十二人 的小组 编制则是比较容易使小组指挥官在人力的调度运用上有较佳的选择与弹 性,而人员 的编制与以一个无支援的敌後长程侦察小组为标准,任务性质以多 种地形混合与未 明敌情的高度危险区为侦测区,小组的编制与武器装备则如同 本讲座第一讲中所提 ,除每人随身的手枪、步枪外,整个小组的火力还包括了两 挺SAW、2~4具的M203 榴弹发射器的重火力以及狙击枪、灭音型冲锋枪等特种武 器不一,而人员的编制则 以斥堠、两个火力组、以及指挥叁种任务型态分组; 斥堠通常不会超过两人,以灭 音型冲锋枪或卡宾型步枪为基本武力,配备夜视 镜、望远镜、指北针、GPS、地图 与无线电对讲机,任务是在整个小组的前进路 线上侦侧敌情与开路、指引到正确的 方向以及地雷区路线标定等任务;而火力 则提供在交战与接敌时最大火力面的压制 与歼敌,另外,在小组转进时则提供 适当的火力掩护。每个火力组都编制为四人配 备了一挺 SAW、一到二具的M203 以及各人的步枪;而指挥的编制则是两人,即队长 与无线电手,而无线电手经 常也是参叁的参谋士官,提供队长在下达战术情势判断 时的相关建议;而除了 前述的枪枝外,通常每个队员都会配备两枚烟雾手榴弹、两 枚黄磷燃烧弹与4到 8枚的手榴弹(可能是MK2或M26的人员杀伤弹),而整个小队还可 能带上数量不一 的LAW与克雷莫人员杀伤雷(或称阔刀地雷),作为在攻击硬性点目 标、设置诡雷 与防区警戒线的设立,另外一个较不为人所知的攻击主力则是狙击手 的运用。 在一般的印象中,狙击应是针对敌方高阶指挥官,或特定人员目标所进行的人员 目 标格杀任务,但在多次的以阿冲突中,以色列狙击手们发现,除了主力战车与 碉堡 等高防护力之外的所有军事目标,即使是俄制 Mi-24雌鹿式攻击直升机的防 护装甲 ,以7.62mm的狙击步枪配合高爆穿甲弹,在二十发之内就能使其丧失作 战与飞行的 能力,相关的结构与攻击点在以军内部已整理并造册,下发攻击部 队的狙击小组参 考使用;而其他像是载重卡车,只需一击中水箱或油箱就可以让 车子无法继续行驶 ;装甲运兵车与自走炮车的外挂式辅助油箱或油桶则在穿甲弹的 射击下会引爆,而 使装甲车成为一只只的烤鸭;甚至主力战车,狙击手可以先行 以步枪引爆反应装甲 块後,再交由装甲猎杀小组来解决主力战车,或是射击通讯 天线,摧毁其通讯能力 ,单一的孤立战车其战力是大为打折的,而若是车内人员 想出来检查,那就....嘿 嘿,其他的狙击要领会在後面的狙击篇中提到,但本篇只是先让各位了解狙击手的 战术运用价值。

开阔地形

   由於特战任务遍及全球各地,因此各种地形与战术也相对发展出来,为求单纯化 起 见,本篇就先就开阔地的搜索与接战队与走位作战术运用先行讲解。在此先对 开阔 地作作一定义:举凡水平距离一公里内的垂直落差在50公尺之内的丘陵、 草原、沙 漠、岩地与高原地形都统称为开阔地形,而由於开阔地的视野辽阔, 即广且深,掩 蔽物与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也都来得少,因此队形??运用与战术机 动调配便成为一个 相当重要的课题与进度,而也就是今天所要讲的内容。

双箭攻击队形

   以任务编组的12人小组,其实又可细分为斥堠组(两人)、火力组(两组,每组四 人) 与指挥组(两人),而以这四组的排列组合便成了小组队形的基本变化,我们 先提第 一种,即所谓的双箭攻击队形,此种队形的编组是斥堠二人在前方开路 ,以左右互 相掩护的方式前进,第一火力组则在後形成第一个右斜攻击箭头前 行,指挥组人员 则紧随在第一火力组人员前进,第二火力组则垫後以左斜攻击 箭头前进,此种队形 的结构紧密,火力配置平均,对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反应 时间都很短,是运用得相 当广泛的一种队形;此外,若是将各组间的水平距离 拉开,则此队形立刻可变成广 平面的搜索队形,在开阔地形进行快速搜索时别 有效与好用,特别是在遭遇不明敌 情的兵力时,可以最短时间内进行最快速的 部署,与进行有效的歼敌,而这又有几 种可能:

侧翼包围战术

  在敌後活动的特战小组,通常是不愿意暴露本身的行踪,因此与敌方的接触是能 免 则免,但若是因任务时间要求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迫使特战人员必须接战 时,那 就得遵守叁大规则:在最短时间,以最大火力,造成敌最大伤害,而要达 到此一目 的,除了特战人员的素质、训练、装备妥善率与战斗意志外,小组战 术的运用也是 相当重要的,一般而言,单一的火力编组与敌正面对干的情势几乎 不会出现在特战 小组的战术上,在特战单位采取主动立场的攻击行动中,至少 都会有两个以上的攻 击面,这样作的用意有很多:一来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分散其火力、二来可以 混淆敌人的视听,让他们无法正确的判读我方的意图 ,叁来可以补强轻兵器所构成 的火力网纵深不足的问题,减少死角的产生,使敌 人趁乱逃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四个则是习惯使然,特战人员都是一些冷静而 明事理的人,他们喜欢以高级、迅 速而有效率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分散攻击至少 可以保证一组搞砸了并不会就让整个 任务也跟着砸锅,而最重要的,这种战术 概念的运用会使每个人都体认自己的重要 性,对小组向心力的凝聚有着不可言喻 的重要性。

  在侧翼包围战术运用上,我们先假设斥堠在发现敌踪後,立即以手势通知部队停 止 前进,并立即对敌人作了一个快速的敌情侦察後,判断我方可以吃掉,以无 线电回 报队长,队长也同意,并以手势发出指示,以单边侧翼包围,此时第二 火力组也已 从最後方调回前方,因此第一火力组与一号斥堠留於正面,担任硬 攻、虚张声势与 佯攻,视敌情、地形与现场情况而定,第二火力组则与2号斥堠 迂回到指定的侧翼 进行主攻、助攻、佯攻或战场情势观察回报,也是依敌情、地 形与现场情势作反应 ,而在作这个部署时,指挥官与通讯兵组成的指挥组是可 以不用直接介入战斗的, 留在後方的制高点作整体的战场情势分析与判断,以 及即时战术指令下达的作业, 但大部份指挥官都自动放弃这项指挥官权利,而身 先士卒的带领火力组或攻击小组 进行现场战斗,虽然这对整体的士气会带来莫 大的激励,但对指挥官而言,工作量 实在太大了。

  在侧翼攻击时要注意的一件事是所谓「面」的观念,在前面的各个讲次中,我们 一 直强调特战小组的整体性,就各个角度而言,特战人员自始至终都只是整个小 组的 一份子,是构成小组的要素之一,而不是单一的个体,特战队员的个体战 力固然不 容忽视,但整个小组的表现才是绝对的,同理,在作战时,仅具备个 人轻兵器的特 战队员单人的火力对群体性目标而言,威胁不大,即使是十个人的 步枪加起来,火 力点数还是不如一辆装甲战斗车,因此在火力的分配与整合运用 上,有了面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当时的步兵与凯 撒大帝时代的步兵,除 了武器之外,在各方面都没什麽差别,作战队形依是以 方阵为主,这种延续了千* 的队形,由於整体结构紧密,攻击与防御力都很完善 ,一直是各步兵指挥官所采用 的阵型,直到火枪的出现,当一枝火枪射倒了方 阵中的一名士兵,对整个方阵言, 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当齐射的火枪弹丸一波 波的撂倒方阵的几排士兵後,其馀的 士兵就可能开始考虑投降或落跑的相关事 宜了,因此排射与齐射的步枪兵指令所带 来的,其实就是火力扇面的概念,而 这个概念的运用也使得拿破仑几乎统一了欧洲 ,从此以後,各级军事学院的教 科书中开始有了讨论火力扇面的专着,火力扇面成 了军事论论与应用上相当重要的一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个人用全自动武器的普及与轻量化,往昔一排人才办得到 的 火力扇面,现在只需叁个步兵或一名机枪手就可以办到,火力扇面的运用与 配置开 始了革命性的改变,一些具有远见的军事专家们见识到了这个改变,包括 了早期的 特战小组创建人,而这些改变过的观念,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与调整後 ,成为现在所 使用的概念。而特战小组的火力扇面至少都会与身旁的队友有一个 以上的重覆涵盖 区,而整个小组的行动方向与序别都以小组所架构的火力扇面 作为依据,但火力扇 面并不等於是小组的面,所谓的火力扇面指的是小组的火 力涵盖与猎杀区,但小组 的面则包括了小组的行进路线、侦察与行动象限(或方 向)以及队型变换所构成的任 务区;举例来说,一个攻击箭头队是由正前方、右 斜面、左斜面与正後方的四个火 力扇面所构成的,但整个的队形所代表的却只 是面的一个攻击向量,而面的侦搜方 向、撤退路线则无法以纯攻击队形来说明 之;再者,攻击队形与U、V、X、Y等伏击 队代表的火力扇面与作战意图都有所 不同,但这些都是整个小组面的一部份,面的 定义很模糊,但对小组而言却又是 一个很具体而存在的,讲起来就相当类似电脑程 式设计中所谓的物件导向,虽 然每个程式设计师、架构工程式与系统分析师都了解 件件导向的观念,但这些 年来与笔者讨论过物件概念的电脑界菁英不下千人,笔者 从未听过有那两个人的 解释是一样的,这就与特战小组的面的概念一样,是如人饮 水,冷暖自知。

口袋包围战术

  在前面提到那麽多有关面的观念,主要的理论基础还是在於整体性,小组像是积 木 ,独立的个体看不出什麽,但组合起来就大有不同了,而且可随时作变换调 整与修 改,就如同口袋包围战术一般,口袋包围战术可以像侧翼包围一样的单 纯,也可以 如上一讲的复式房舍交叉走位一样的让人眼花撩乱,但是不论怎麽走 、怎麽变,面 的概念与架构都一直存在是不能也不会改变的事实。

  典型的口袋包围战术是以叁个火力扇面,将目标区的叁个方向包住,而分配方式 则 有许多种,最简单的配置方式是由两个火力组左右包夹,而斥堠与指挥组则 合并为 第叁组,在第叁面针对火网下逃脱的敌人进行清除确认的动作,但这种 分配法由於 第叁组的火力过份薄弱,而很少受到采用;第二种选是指挥官、通 讯兵(或作战参 谋士官)、一名斥堠与配备重火力的火力组组员一名,四人混编 为第叁组,第二名 斥堠与其他两组火力组人员分组为第一与第二攻击组,每组 四人,分占目标的左右 两翼,此种配置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火力配置的 问题,由於小组多半只配备 SAW与40榴弹发器,叁个火力扇面的火力考量需均等 ,若第叁面无机枪支援,则是 否需配备多一具榴弹发射器,或是只担任佯攻与 观察的任务,都是需考量到的。

  前面提的是均等火力分组法,当然啦,人数与火力也非都得均等才行,有时因地 形 与其他因素的限制会改采其他的配置情形,但不论是那一种的火力配置,火力 的持 续与火力的分配则是考量的重点;举例来说,若采3:3:6的人员配置时, 前两组 人员中,一定要有一名步枪手,主要是当重武器(机枪或榴弹发射器)在 装弹或其他 因素而无法射??时,步枪手在此时便可提供持续的火力,一来继续 杀敌或压制的任 务,二来也不致因此而使这个小组因失去火力而反遭敌歼灭, 而另一个主因则是小 组的整体性与欺敌的作用,但火力配置与人员分配也并非 绝对性,虽然有所谓的火 力点数计算标准,但战场上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 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队与火 力、人员的配置,还是得依现场的地形、敌我情 势分析,以及最重要的,指挥官的 临场判断。

复式斜面搜索队形

  照字面而言,此种队形就是重覆的斜面搜索队形,这种队形并不适用於大部份的 敌 後地区,事实上,即使是承平时期的演习,此种队形都嫌招摇了一点,但是 对於战 场情势的反应与小组的指挥运作上,此种队形却是个绝妙的STAND BY模 式,因为它 本身就是由数个完整的火力扇面所构成,或者说,这是由数个面的小 组所红织而成 的一个小队,而构成的面也不复杂,就是由左斜或右斜的小组斜 行队形,以组合的 方式作任意的搭配,每组最少叁人,因此了不起就是四阶的 组合二十四种,加上四 人一组叁阶的给合六种,再上二阶的组合两种,在这叁 十二种可能的组合中,我们 将以最单纯的四人叁组右斜队作攻击队形的运用讲 解。

单侧翼、双侧翼与叁面攻击法

  由於组织的特别,复式斜面队形在进行队形移转时特别的容易,侧翼包围只需指 定 某一组的面整体移转到指定的位置就行了,同时双侧翼与叁面包围攻击法也 依此类 推,小组的面移动便可达到战术位置部署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是这麽简 单似乎有些 说不过去,因此事实上这些队形移动与变换位置时,除了原先的火 力扇面与小组的 完整性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速度,也就是时间因素 。虽然以整个小组的移动方式对小组的整体性与默契而言,都有最好的理由要求不 得 拆散,但对整个小队而言,每一个斜行小组在行进时最才都保持20M以上的距 敌, 以叁个组而言,发现目标的第一组与前来支援的第叁组之间,距离拉开超过 60M是 很正常的,若是四组,则距离更可能超过百米,虽然全付武装跑完百米了 不起二十 秒,但在火线下接战二十秒,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长的时间,若是苦苦 等待六十M之 外的第叁组,跑完60M来到你身旁,得到指令後再咆60M前往敌军侧 翼,进行部署压 制时,一分钟可能早已过了,如果你指望敌人在这一分钟之内 不会有反应,那真是 天真的太离谱了,所以常见,也较正常的作法是,第一组立 即派出一人前往侧翼, 第二组人员补位後,第一组的第二人与第二组的二人前 也前进到侧翼,与第一人会 合,而第一组所留下的空缺,则由第二组剩下的两 人补位,此时并以最大火力接战 ,接战人员必需注意自已与身旁队友的弹药消耗 速率,千万不可两个人同时打光弹 匣内的子弹同时换弹匣,这会造成火力缺口 与敌人的可趁之机,记得吗?火力的持 续性,在正常的情况下,第叁波的射击 开始时,第叁组人员也该到了,便由第二组 人员接替後续的接战动作,而第一 组与第二组混编的攻击发起组,则视战场情况决 定,到底要补侧翼火力的不足、前进另一侧翼、直接前进还是就地加强火力,但这 是指在单侧翼攻击的情况下 。

  双侧翼的攻击其实就是叁面攻击的包围战术,但人员的调动则与单侧翼有很大的 不 同,首第一组四人正面接战,并决定采双侧翼包抄时,第一组两侧的两人, 立即分 别朝两翼前进,第一组留下两人火力支援,第二组人员补上後,立即分 开两组越过 第一组的两人,前往支援原先前往两翼的第一组人员,第叁组人员 补上第一组接战 位置後,立刻顶补第一组最早接战的两人,再决定是否补足两翼 火力或留於原地* 续接战。虽然这与先前所提保留小组整体性的概念有所不合 ,但为了时间的因素, 作如此的变动实有其必要性。

Y字伏击

  复式斜面队形的另一个队形变换是伏击队形,我们就以单纯的Y字伏击谈起,首 先 ,接战的第一组人员依然於两翼各派出一人,但留守的两人记得要故意示弱 ,两翼 的人员则尽量潜行,第二组则只需补上两人到两翼的位置,而剩下的两 人则以直线 垂直排於第一组留字两人的後方,并记得拉开距离与错开射界与自 由猎杀区,第叁 组人则地向两旁埋伏,整个部置OK後,先潜行到两翼的第一组 人员,此时应该已绕 到目标的後方,并配合第二组补位人员发动第二波攻击, 第二波攻击一定强、猛、 狠,立敌人想从第一组留守人员位置强力突围,而第 一组留守人员一定要故意其突 围成攻,此时第二组的留守人员与第叁组人员都 按兵不动,等两翼人员完全收整紧 口袋,将所有敌人赶到第二、二组的Y字底部 时,同时发动袭击,同一时间内歼灭 敌军,完成伏击。而Y字伏击的成功要靠的 是时机的掌握,决定部置与同步发动攻 击的命令必需确时的下达,队形势态的

部置也需长期的训练与配合,才可能完成这 精心设计的一幕。

Y字搜索队形

  世界上使用本队形最好的部是巴西的火蚁,这支举世闻名的蚂蚁雄兵由数以万巴 火 蚂蚁所组成,虽然有一派生物学说,这种开大嘴的阵势其实是蚂蚁的偷懒与 胆小所 造成的,但不管如何,此种队形的杀伤力与破坏力惊人是众所皆知的, 此种队形在 前进时就已经是叁面的包围阵形了,与敌遭遇时,连队形变换都不 用,直接前进将 敌人吃入口袋内,然後让可以敌人为他们的国家效命了,这是 指正面接战的情况; 如果是侧翼接战的话,也不难处理,若是右翼接战,则右 翼转左翼、後卫转右翼、 左翼转後卫即可;若是後方接战,则两翼撤就得了, 简单、好用、快速、有效,是 自然界所提供的恩惠其中的一项。

X字搜索队形

  基本上,X 与Y字队都是出於同样的理念,但相较於Y的简单、大胆,X则显得较 为 细致与谨慎,就字面上得知,X字队形即指两翼前後与队形中央都有人员部署 ,一 般此种队形多半应用於高危险性区域或是护送任务时使用,本队形的最大 优点就是 面面俱到,但相对的,每一面的火力都嫌单薄是其致命伤,但若应用 於人质救援、 送任务时则相当的合适。

O字搜索队形

  其实这也是一个变形的Y字队形,只是在Y字的前开口上再补上斥堠罢了,与X队 形 一样的,本队形也是面面俱到,但各方的火力则还有兼顾到,反应时的队形 变换原 则与前述相同,其实大部份的特战战术都是在一个大原则下所架构出来 的,只要了 解这个架构原则,其他都不难,但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要踏出这一步 并非易事,而 这也是特战人员的养成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未完待续)

家园 特战讲座(六)第二篇:进阶篇(2)

小组战术部份(复杂地形、特殊地形)

 不分时间、季节与地域的全球性任务, 是 OPS 独有的任务形态,为了因应各种可 能 的任务地点, 配合各种的地型所衍生的战术便成为了 OPS 的最基本的训练需求 ,为 求简单起见,本篇将就丛林、山岳、雪地与立体城镇四个大项,以每个大项一 讲的进 度,为各位作简单的讲解与介绍。

丛林地形

  在丛林地形中,其实应该再粗分为平地丛林、丘陵丛林与高山丛林,区分的标准为 海拔 250M 以下者为平地丛林,250 ~ 750M 为丘陵丛林, 750M 以上者为高山丛 林,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 750M 算不上什麽高山, 起码也得 1500M 才够格,但笔者 所采用的 标准是以北纬 20 度的北半球植被为标准,在此纬度的 750M 山地的植物 可能就已是针 / 阔叶混生的植被了, 而这套计算标准其实是以植物种作为认定准 则的,同时这套准 则也同样应用於地域,平地丛林与热带丛林的植物是相等的,丘 陵丛林则同亚热带 丛林,高山丛林则同寒带丛林,而高於寒带丛林的超高地丛林其 实已经是稀稀疏疏 的不算丛林了,我们将其归为雪地或山岳地形,不在此讨论之列 ,而以下就前叁种 地形作一简述。

平地丛林

  说到平地丛林,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一系列的越战片中那密不见天,随时会冒 出 越共伏击那些惊慌失措的美国大兵的印象吧,事实上,舍去剧情不提,大部份的 越战 片对热带丛林的描述都算正确,或者,称作热带雨林会更加的贴切,在热带雨 林中 ,最令人反感的一点就是,植物生长的也太茂盛、太有生气了,浓密到能见度 不到一 公尺的地步算是正常的,而热带雨林强盛的生命力则会使昨天才废尽九牛二 虎之力 开拓出的小径,今天又被另一丛更加浓密的不知名植物完全掩盖,在如此的 情况下 ,道路辨识就己是相当困难的了,更别提任何侦搜与队形了,至於接战、反 伏击的 战术运用,套一句笔者在美国受训期间,教官与同学间最常讲的一句话:「 Do everything you can do, and do it best. Than trust God.」 但对特战部队而言, 尽人事听天命不是他们所能忍受的,主动出击才是 OPS 的作 风, 因此对付密不见天的热带雨林,特战小组有两种反应:一是队形的分配,二是 整个小 队的行进,在小队的队形分配上,与上一讲的平坦地形不同,由於热带雨林 的植被 浓密,小组在此种地形的行进方式受限甚多,通常只有单纵队、双纵队与单 箭、双 箭队形而已,而且由於能见距离有限,为了保持视界接触队员间的间距往往 相当的近 , 通常仅是 3 ~ 5M 之间,而斥堠与主力小组的间距也甚少有超过 30M 的,在如此密 集的队形中,为防范敌人的突击,只有两条路:一、每位队员都全程 了解行进路程, 并事先约定数个集合点,若遭袭後,则以小组为单位散开,各别脱 离交战区後,再 依约定时间至指定地点会合;二、维持队形的完整与火力的不间断 ,在遇袭後以最 大火力、最短时间脱离交战区,离开火线後再行整队。当然啦!第 二种方式较符合 OPS 的精神,但在许多情况下, 第一种情况也是不得不应用的, 请回忆本讲座第一 讲所提及的特战人员智力需求,其中便提及每次任务各个队员所 需记忆的资料与情 报,其中关於路线与任务时间之情报即为此一可能而准备。 而第二种小队的行进,事实上在雨林中常用的侦察队形有下列几种,这些队形同时 可应用於黑夜、不明地区与过顶草原,事实上这些队形对於水下搜索、空中侦??与 车 载巡逻都样的有效,唯一不适用的地区是城填、都会区大楼与高落差山岳地形。

 

方格座标搜索法

  方格座标搜索法相当的简单,将任务区划分为9个方格,每一个方格为150~300?? , 为方便解释行进路线,我们定义左上角为第一格、正上为第二格、右上为第叁格 、中 左为第四、正中为第五.....右下为第九,当我们以第七格为起始点时, 先朝 上,也就是第四格、第一格,再右转到第二格,再右转朝下第五格、第八格, 左转 第九格,再左转向上朝第六、第叁格前进,当到达第叁格时,此时九个方格都 己经 进行了第一次的侦??,但这是不够的,第二次侦??便从第六格到第叁格开始, 到达 第叁格後,左朝前行,过第二格,到达第一格,再左转向下朝第四格前进,王 达第 四格後,立即再左朝前行,朝第五、第六格前进,到第六格後,再左转向下朝 第九 格,到第九格後,立即再左转前行第八格,最後停於第七格,也就是我们开始 的地 方,到此为止,我们己经将整个任务区彻底搜察两次了,此种区域搜索法由於 可将 整个任务区作完整且彻底的搜察,广受各级单位喜爱,反倒是古老的圆周搜察 法, 又称蜜蜂绕行法或同心圆搜索法,由於用同一个方位旋转前行,容易产生混乱 视差 ,而单调重复的单一方向绕行,也让人感到烦厌,近年来,己少有听闻还有单 位采 用此种搜索法了。

扇形搜索法

  事实上,扇形搜索法最早是空军单位接纳而采用的,由於此种搜索法行进路线较长 ,对靠两条腿的步兵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飞机的飞行反正都是一??两 舵 ,踢踢机轮,先飞上天的就是长机,路线长短与我何干?而且由於扇形搜索法的 空 中导航容易多了,只要依指定方位角的去、返两个方位角飞行指定时间或距离, 回到 定点後,再指定另一条方位线,不但导航容易,判断不归点也简单多了,比起 方格 搜索法九个折角,而且每个方位角的指定飞行距离与时间都不定的情况来,空 军选择 扇形搜索法的理由就不难理解了。

扇形搜索法的作法是,沿着一条主轴线两侧依来向与去向作周密搜索,一般的标准 是一个象限内划分为六条轴线,两条轴线间夹角为15°,而依主轴线各加减七度半 为 来回导航方位角,举例说明,若令主轴线为315°则去向方位角即为307.5°,回 向方位角 则为322.5°,此规则同时适用於空中与地上,但在距离上则有些出入, 空中的距离 依飞机的不归点作调整,而地上的搜索范围则制在1000M~3000M作为一 个标准,因 为太长的距离会使得折返点间的距离拉得过开,而造成搜索的死角,另 外,过长的距 离也会使得时间拉得太久,对队员的体力与精神都是一种挑战。在进 行扇形搜索法 时,要注意是时间的掌控与随时的应变,因为同样大小的任务区,使 方格座标搜索 法的时间会比扇形搜索法来得短,而扇形搜索的好处是,每次都可以 回到起始点, 对整补、情报回报与新取有着莫大的好处,但大体而言,扇形搜索法 较适用於阵防御 的外围巡逻使用,四个象限总数二十四条的搜索轴线,将可确保整 个阵地外围的安全。

河道搜索法

  在热带雨林中,河流、沼泽、密林、流沙与草原都是常见的组合,但在後四种地形 中 我们都可以应用前面所提过的队形,唯独河流地形始终未曾提及,但实际上,河 流 地的行进与搜索一直都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沿着河道走。一般来讲,沿着河道 行进 搜索时,小队的行进位置与河道的距离并无一个绝对的标准,许多的操作手册 中会 提及35~75M或25~50码的河道距离,但其实那顶多只能是个建议值而已,河 道间距应 该是将队伍保持在河道最近的掩蔽物中,但为预防近河流的地质松软,可 能会造成行 进的不方便,维持一个安全距离是应当的,这也是为何那些手册会有那 些建议值的原 因。 一般在进行河道搜索时,小组都是以一路纵队或单箭队形行进,而行进时除了对河 面的监视与搜索外,对河道周边的足迹、踩断的茎叶等讯迹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 整 个小组的匿踪与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而除了安全距离与搜寻外,在河道搜索中 一 条相当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折返与穿越点,这两个点经常是重叠的,但也有分别 的 情况会多生,此间所指的折返点与飞机的不归点略有不同,折返点指的是河道搜 索 的单边终止点,因为河道搜索应是两边都搜,而非单边,即使河道过宽无法涉水 而 过,或是无舟艇接驳时,单边折返的终止点;而穿越点指的则是涉水过河的点, 通 常考量可以穿越的地点有几个因素:浅滩、缓流区、沙洲与支流末端,最重要的 是 安全与否,威胁通常来自两个方面:大自然的与敌人的,在水中布置诡雷与导绊 索 虽是小学程度的技俩,但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放弃做这一个小小的保险,而神 奇 伟大的造物主也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愚弄人类的机会,於是在浅滩中会出现一个 大 坑,而大坑就在一颗刚冒出水一点点的大石头後面,大石头很不小心的就刚好会 附 上了一些滑滑的青苔,更不幸的是那些青苔都还一定长在你认为踩上去会站得比 较稳 的凹点内;至於一平如镜的水面下暗流、缓流区的水下旋涡、空心的沙洲与岸 边的 泥沿,也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恩惠,因此,除了对敌人的警戒之心外,对大地 的敬 畏之心也是时刻不可或缺的。 在大部份的情况下,河道搜索将会包括了主要的河道与支流,对一个以双腿为交通 工具的特战小组而言,上下流各叁公里,两岸总共十二公里的搜索距离是可以接受 ,因 为还可能会增加数倍以上的绕路、支流搜索与涉水时所消耗体能,这是在进行 河道 搜索时不得不注意的,而河道搜索时,几乎都是采单线纵队的队型行进,这主 要是 为增加对河道搜索面积的增加,与对可能威胁作出较大火力扇面而考量的,虽 然这 对可能的侧向袭击所反应的火力纵深也许不足,但在多方考量的平均条件下, 维持单 线纵队的行进方式仍是进行河道搜索一个最适合的选择。

丘陵丛林

  与前面所提及的平地丛林不同的,丘陵丛林的植被大都是多年生灌木,生长的年限 、体积与物种都与热带雨林有着相当的差异,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掩蔽物, 热带雨林的特色是植物多为阔叶林,随随便便就能靠一片叶子进行掩蔽,而在丘陵 丛林的植被中,树干细小的灌木与疏落的草堆经常是主要的地表植物,而一毛不生 的岩石、土堆、短草原与低矮灌木丛也是丘陵地形最常的景色,在这种情况下,丘 陵地的行进有几点原则要注意:

  1.绝不能行走於陵线上。

  2.随时注意身旁的掩蔽与隐蔽。

  3.身上的服装与周遭地形的反差不可过大。

  4.尽量多利用山坳、背阳面与河谷行进。

  上述几点的原因相信已不需要对各位多做何解释了,因此本讲所介绍的是在不得不 於平坦山坡地行进的队形运用,这包括了垂直纵队、水平纵队、单箭、双箭、钻石 队形与Y字队形,而由於平地丛林我们己采用了美军山地师的通用准则,在丘陵地 形 中,我们介绍的是英国特种空勤队(SAS)的基本训练课程:山岳地形之小组行进 ―― 通用部份。

重直纵队

  一百年前,地球上己知陆地的近叁分之一土地实际政治拥有着是大不列颠帝国,为 了维持着庞大的直属地与殖民地的控制权,伟大的日不落帝国训练、培养并维持着 数量可观与极具效率的军队,这支帝国军队由大名鼎鼎的海军来维持并保护海上交 通与生命线的畅通,陆军则实际负责了整个帝国的形象、治安、开拓殖民地与保护 帝国权益的精锐之师,可以说是最早期的全球部署兵力,虽然百年後的今天,皇冠 上的宝石不再耀眼,但往日的光荣、传统与技能并非就此完全的消失,相反的,在 先人的血汗所留下的经验中,英国部队是少数几个能完全吸收战斗经验的劲旅,特 别是其中的特种部队,与美国以及大部份国家的特种部队不同的,英军特种部队成 员的训练几乎全是实际的野外经验,而即使是以特戢部队的眼光看来,英军特种部 队的训练过程也显得过份的严苛,美军特种部队的训练时数是以周计的,目前最长 的基本训(注:此间所指的基本训指的是由完全不会到可以上场为止,一套完整的 训 练程,但不包括过份高级的语言、情报、爆破与渗透技巧等等高阶课程,完成基 本训 并不表示他便是完全的特战队员,但也可算是出师了)应是美空军的前进战斗 支援/地 面导航/管制/战地搜索救援小组的成员,其训练期长达48周,其中包括二 十五周的学 科课程,所谓的学科,即指学员只需坐在教室里就行了;但英军的SAS 可不这麽认同 美国佬的标准,SAS的训练时数长达60周,其中至少有二十七周是在 零下四十度的北 极圈内进行的极地训练,而就在完成极冻的训练课程後,下一阶段 却是位於赤道南太 平洋群岛进行热带丛林训练,再来又调回北风朔朔的苏格兰高地 进行越野行军与室 集的战斗训练,然後还有北海的钻油平台等着他们去爬,再用潜 艇搭载进行水下渗 透训练,在这麽密集的训练课程中,特种小组的成员还需轮调至 北爱尔兰进行驻扎 训练,一方面训练,一方面实地的执行任务,在如此的训练下, 英军特种部队训练 过程中的人员折损率与实际战损也差不了多少,但能完成训练的 英军的特种小队成 员,即使是与世界上其他最威名夙着的特战单位相比,他们也是 最自大、最骄傲、 最自负、最惹人厌与最有实力的,也就是如此,在一些观念与执 行的技巧上,英军 特战小组的那一套也许不是最新与最炫的,但却可确信是可行的 ,包括这个看似无奇 的垂直纵队。

  英军的队形模式与我们之前所曾提及的最大不同,英军不容许左手射手的个人习惯 ,英军部队的所有人都是右手射手,因此英军的队形考量与美的队形考量便不同了 ,一般的印象是英军的作风较保守,此观点在本队形中是适用的,英军的单线纵队 以八人编制的小组而言,第二、四、七位的队员会负责右翼的警戒,但他们仍使用 右 手射击,所以会一直不停的转身警戒或以侧身前行的方式进行右侧的警戒,而机 枪手 的位置则无特别指定,除了第一位――那是斥堠专属的――与最後一位,因为 小的第 一与最一位事实上都属高危险位置,不容许将机枪手如此具价值的人员置其 上,在 此有一观念需提及,英军的机枪手地位与美军有着相当的差异,简单的说, 美军的 每个成员都拥有全自动步枪,机枪手就都比较不值钱了,而英军的机枪手属 於专业人士,地位略高於步枪手,因此他们也较受保护的一群;另外,这种队形在 密林、 夜晚也都适用。

水平纵队

  水平纵队,依英军步兵手册上所言:「是非常适宜突袭敌军位置的队形。」有这句 话 笔者并不完全的认同,因为此种队形对许多情况都适合,特别是在高度警戒区的 全 面搜索时也是很适合的,与垂直队形不同的,运用此种队形时,机枪手最好是在 两 侧的位置,因为将火力部署在两侧,则不但可以提供小组的火力支援,对小组的 行 进与撤退时的火力保护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存在,而当然的,对人的包围 与 攻击也是个不错的队形选择,而在交火过程中,行进的序列是依小组的两两交替 掩 护方式前进,行进距离视下个掩蔽物的距离而定,但一般以不超过15M为则;另 外, 若是敌人位置不是在正前方,而是在小组的侧翼时,那也只需将整个小组以侧 行轴转 的方式进行转向运动就可以达到目的,因此这个队形虽然看似平凡,然其中 奥妙实 无穷也。

单箭队形

  这边所提的单箭队形与前面所提的单箭队略有不同,事实上刚好相反,前所提的单 箭队形是箭头向前,开口朝後的向前行,而此间的则是开口朝前,箭头的顶端在队 伍的最後方,而箭头的顶端也就刚好是队长的所在位置,手册上是这麽描述这个队 形的:「一个容易控制与不错的夜间移动队形,但却是(敌)射手的好靶子。」明白 的 说明了这个队的两个优点与缺点,但事实上,这个缺点是任何一个队形的共同缺 点 至目前为此,仍无任何一种队形可以保证不受敌人的袭击,只是情况的轻重而已 , 但由於各个队形各有其优点,取舍之间便考验指挥官的判断了。以种队形为例, 指 挥官位於最後的位置,所以对於小组人员的位置,整个情况的分析、判断,与即 时 指令的下达有着绝对的好处,而小组在接战後,不论是以何种方式接战或任何方 位 遇袭,都可以作出反应,特别是要进行包围作战时,由於事前即分为两组,因此 可 以立即分出另一组进行迂回包围的动作,而先前的小组则继续攻击与牵制的动作 ,对 小组而言,在不损失火力的情况下进行包围作战一直都是令人受欢迎的。

双箭队形

  这个队形在英国又被称为是大雁队形,与前所提的双箭队形也有所不同,之前所提 及的双箭队形是人数均等的两个箭形小组所组的,但在此所指的双箭队形,严格说 来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大型的单箭队形与两人所组成的备用队,就像雁群南飞时的大 人字形编队,雁群的队长与需受照顾的雁子则飞在大编队之後,一方面受到雁群的 保护,二来也因开头的雁群顶风前进,其後的雁子们便不需花费太多的体力顶风前 行,而将这个队形转换到特战队员的行进队形後,立即而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此种 队 形能对除了正後方之外的任何方向提供全面的反应与火力打击,而且能对位於後 方 的队长与通讯士(或作战士)提供完善的保护,以有效维持指挥体系的完整,另一 个简 单的好处是机枪手能位於队形的正前方,与其他人一样的明白情况,并立即作 出反 应,而不需像以往一般等待指示,或主动射击以招来敌火,但为了指挥命令的 传导 与确认,此种队形一般被认为不适用於夜间,但对付岩砾与页岩等不稳定地面 的地 形时,有相当的好处,而其他开阔、无掩蔽物的地形也同样的适用此种队形。

钻石队形

  钻石队形与之前所提及的O字攻击队形相当的相似,这种队形的最大好处,依手册 所 说,是「能在黑夜中的开阔地形,立刻而快速的提供全方位火力」而如前所述, 西 部拓荒时期所广受采用的圈状防御阵势,可视为此种队形的早期应用,而时到令 日, 大部分的阵地与防卫队都采取似的理念,但这并不表示这只是个防御队形,相 反的, 由於种队形的防御完整,它反而是一个很好的攻击与搜索队形,而此种队形 在外形上 看来与上一个队形相当的类似,只要把上一个队形的两翼收回即可成为钻 石队形, 与前者相同的,机枪手依然是布署於两翼,而指挥与通讯人员仍位於後方 接受队员 们的保护,此种队形的一个大缺点是,从空中看下来,这种队形实在是一 个非常容 易瞄准的目标,因为飞行员只需将瞄准环对准人员所组成的环就可以一次 OK了,除

此之外,这种队形的不适用於密林、过顶草原与任何阻碍队员间视线的地 形,但对 山岳与丘陵灌木区倒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Y字队形

  本队形其实称为宾士队形会较合适,因为这并不是一个Y字形,反而比较像去掉? 圈 的宾士车MARK:各以120°夹角分离的叁条主轴线,通常只有极具进取心的指挥 官会采 用此种队形,因为这是一个强势的攻击队形,而且不留活口。在此种队形中 ,指挥 官、通讯兵与机枪手将位於正中心的轴心点,控制整个队伍的动作,以此队 形活动 ,不论敌人出现在那个方向,至少都会面临其中的两个小组,而第叁个小组 将可立即 进行迂回包抄的动作,即使是被双向伏击,小组仍有一组人员位於不被袭 击的开口, 可进行反伏击与突围的准备或战术行动,要打散这种队形,唯一的方式 就击攻击中 心连结点,但不幸的是,那却正巧是整个队形中结构最扎实的地方,此 种队形,不论 用於进攻、防守、撤离与人员护送时都很适宜,但整体的默契与行动 概念都有高度的 要求,否则,任何一个疏失点,都将会导致这个完美队形的溃散与 瓦解。

高山丛林

  此间所指的高山丛林,其植被大都为针叶林之类的寒带植物,这些寒带植物或许长 得能表现生命力,有种劲拔苍凉之美,诗人、艺术家与??学家或许会对这些植物歌 颂咏吟一番,但对特战人员而言,这些树简直该死的一无是处,这些高山树木,不 是 小得无法掩蔽,就是大得看不到前面的情势,而且,虽然这些高天参木都算得上 是 枝叶茂盛,但却都长得太高了一点,对於个位米数计算身高的人体而言,提供不 了什 麽掩蔽与保护,再加上高山的空气稀薄对大脑所产生的昏迷效应,高山丛林算 得上 相常讨人嫌的地区,它不适用密林队形,因为掩蔽物不足;它也不完合适用开 阔地队 形,因为中间会有树干、石块、土堆等物品阻碍其中,而能见度不足与纵深 问题也同 样的困扰攻击与防守的双方,因为地形过於复杂,要考虑的情况过多,而 通常对付复 杂问题的答案就是将其单纯化,此定律此时便适用此地,应用於高山丛 林的复杂地 形的队形只有一个:复式之字队型。 谓复式的之字队形,就是把一路纵队的单数与双数队员分开为两路纵队,但彼此间 的间距并不拉近,换句话说,你的前後队友不是在你的左右斜前方,就是在你的左 右斜後方,这种队形的好处是,你可以清楚的只看到你的上一位与下位队友,但整 个队形仍保持完整,而且行进过程间,还可完善的利用周遭的掩蔽物来进行前进的 动作,此种队形的缺点就是面对敌人时的反应时间较长、队形的结构较松散,队形 的支援与反应都不若一般队形快速,但在高山丛林的复杂情况中,这却是无法可施 的辨法,这种队形的另一个适用地点是大楼区,但这不在本次讨论之列,关於相关 的细节,我们将在之後的章节进行讨论。(待续)

家园 特战讲座(七)第二篇:进阶篇(3)

小组战术部份(立体城填、都会大楼)

  人类文明史辨识的一项标准就是部落的集结,由於粮食、医药、建??与阶层组织等 种种的因素配合下,由家族、群集、村落、部族、城填、市集一直到了人口以百万 、千万计算的现代都会,而对OPS而言,这就表示了除了自然界所形成的种种地形 、 地貌之外,所需面对的另一个人工地形、地貌,而事实上,都会区的特种作战是 相 当高难度的,依笔者个人而言,这实应属於高级篇的课程,但由於种种的因素考 量, 在进阶篇中还是提出来研究一下,特别着重於前进与搜索的队形讲解,而将伏 击、 部署、反伏击与装甲猎杀等部份留於高级篇再作更进一层的说明,而本讲次所 谈的 内容将同时适用於特种小组的低强度地区情报侦??行进、人质救援、非强力攻 坚之 立体房舍搜索与大楼立体队形之操作等科目上。

  对於现代的都会区,有许多人的习惯称之为都市丛林,这个名称的说法主因於参天 耸立的高楼大厦有如森林中大树一般,也因此,相对於适用野外、丛林地形的野战 战术,1960年代未期开始至今,由美国与欧洲的警力针对日益娼狂的都会犯罪而开 始 制定了最初的都会区执勤通规,此举可视为现代城镇战术之起始,到了1970年代 ,国 际恐怖组织的犯罪最高峰,各国开始认真的思考在都会区内进行战斗的任需求 ,各 国军方精英份子开始针对都市的地形与特性发展出多种战术与规则,其中一项 最基 本的就是建??物之间的队形与移动,而这即将本讲所要讨论的,重点将放於街 道与 立体楼梯间的小队战术,本讲所提的内容与前面几期所提到的原则相同,不会 对太 高级、机密与??露单位情报的战术都将会被过泸掉,仅就原则与通用习惯作方 向性 的介绍。

L型街道

  L型街道是街道中最基本的一种,因L此型的街道队形与移动的要求便是最基本的城 镇战术,我们以六个配备个人基本战斗装备的特战队员来练习这次的队形与位移, 依惯例,队员将以号码代表,在本次情况中街道为直行转向右行的倒L型街道,首 先 六名队员先以叁人一伍分为两伍,第一伍叁人紧靠右侧前行,第二伍叁人紧靠左 前 行,但须注意躲於转角後的死角所隐藏的敌人,因此,第二伍的队员所处的攻击 发起 线则刚好是敌人的射击死角後,而第一伍人员则是躲於墙角後,但须小心脚步 与肢体 动不要过多或过大,以免发出声响,而另外要注意??一件事则是光与影的相 对位置 ,与飞机作战原理相反的,千万不可背光攻击,否则您老的影子则会先行告 诉敌人 您的位置与动作;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在许多电影中可看到的先以小镜 子或屈 射镜来窥视墙角後动作的作法,现在这种作法己经後少用了,原因有叁:第 一,科技 的进步,这种侦测可以利用光纤CCD、前视红外线系统、热影像感应器与 屋内预接的 摄影机来达到此一目的;第二,队员的安危,倘若在墙後真的躲了一票 敌人,看到 镜子或反光,先行发动攻势,那後果可真是不堪想像;第叁,速度太慢 ,相对於现代 高速资讯网路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事情都以超光速的速度进行,包括 作战在内,笔 者记得在差不多十年前,国内的棒球界与蓝球界在与国外队伍交手过 後,极为激赏 国外的训练与所表现的战力,相对於国内保守的守势作战,国外全攻 式的作战方法 ,便被称为「强力棒球」与「强力蓝球」,而由美国军方所带动的高 火力压制型作 战习惯,采完全攻击的作战型态,在这种强龙硬压地头蛇的情况下, 若是采用窥视 镜的内向作法,除了气势与速度对队员们的士气与心理是有很大影响 外,对整体作 战的配合与时效要求也有不良的影响。 当六名队员都就定位後,第一伍的叁名队员将先向右转,面向墙壁,背向第二伍队 员,而第二伍队员则侧身45°斜向右前方,如此的转向可使所有的队员都将直接面 对 敌人与火力射向,能使所有队员都能了解情况以便立即作判断与反应,而且人体 的 前进後退能力远比左右移动能力来得好,而这些微的差距就可能是生与死的分别 ; OK,当所有人都完成备战後,第一伍人员先行,1 号以侧行跨步或剪步侧行的方 式平 行移动到另一边而以左侧靠墙,在移动期间,始终面对攻击方、并维持枪口指 向与 视线平行,并在可能的话对敌人给予第一波的火力压制;2号队员则随着1号侧 行, 并在1号所提供的火力支援下,进占1号前的方攻击位置,观察与提供火力支援 ;第3 号则与第二伍的4号队员一起行动,但3号的行程较短,仅是侧行超过墙角後 直接向前

跨步,右侧靠墙与1、2号队员形成叁角形的火力支援的相对位置,而此时 的第二伍人 员则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前冲,这是在敌人火力较弱或时间紧迫时所 不得不采取 的方法,若是直接前冲的话,4、5、6号队员则是直接在第一伍队员的 火力支援与掩 护下,进占道路两侧的战术位置,两两相互掩护前进,采绝对火力与 强势的攻击; 但若是敌方火力过强与其他限制时,小队必须采取较保守的攻击时, 4号与5号队员 需斜行到先前敌人的火力射界中,也就是1号与3号的後方火力支援位 置,而6号队员 则补上原先1号的位置,并转身向後进行掩护与断後的支援,再以小 队的配合现场的 情势作出判断与反应。

T型街道

  T型街道是另一个常见的街型,理论上来说,T型街道只是把个L型街道叠在同一个 边 而已,但对战术运用上而言,这却给了敌人两面火力布置的机会与位置,对自己 队员 而言,这就多了双倍的危险,与四倍的小队长临场应变考验,但对大部份的城 镇而言 ,这只是一个常见的街道罢了,可能车祸量或许高了一些,但没什麽特别的 ,但一个 简单的车祸或许会夺走几名用路人的生命,但一场精心安排的就可能是整 个小队的生 命了。

以一支同样配备的六人小组,在行进T型街道时,面对T型街道的双向火力射界,两 伍人员都必须避开双向的火力射界与路口的光照区,而与前面所提的L型街道不同 的 ,这次组的人员都以背向墙的方向,面对面侧行,在此情况中,我们令第一伍的 1、 2、3号在右侧,第二伍的4、5、6号在左侧,当小队人员接到命令开始发动攻击 时, 第一组的1、2号队员立即前冲至路口的左侧口,面向左侧,为第二组人员的後 路提 供火力掩护、而在同时间内,第1、2号开始移动的同时,第二伍的4、5、6号 队员则 立刻向前冲出,进占右侧路口的有利位置,为第一伍人员的後续行进提供火 力掩护 与支援,而第3号的队员则在开始时面朝後方,保护小队的後路不会有人包 抄,而当 行动开始则以後退的方式行进到路口,上仍是以保护後路为主,但亦可视 情况对第 一伍或第二伍队友提供额外的火力支援或掩护,而确认位置行进後,在?? 情况中设 定为向右前进,则第一伍人员转向随第二伍人员朝向右侧前进,而此时的 位置便是 由第二伍人员领队,而第一伍人员随行,而第3号则负责殿後,保护後路 ,此举即古 书所云,「左军作右军、前军作後军、右军作左军、後军转前军」之意 即在此。

而由於篇幅的因素,各种不同走向与变形的T型路口之小队战术与位移,将不在赘 述 ,而操作要领则同前所述,但有一大原则是不可或忘的,即「不论何种情况,侧 翼 与後卫皆不可留空」不论行进的队形、走向、人与街道的相对位置、小组的火力 配当 与间隙等问题的考量,都将无法脱离这个大原则,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OPS 行动也 将不脱离这个原则,因为这个大原则是以无数前人的血所写的铁律,只要战 斗存在 一天,这个原则就不会被改变,切记!切记!

十字型街道

  十字路口是另一个更常见的街道型式,它可以被视为是四个L型街口所组成或是2两 个 T型街口所组成,但由於街道有四处开口,当停於街道口的同时,就是位於象限 座标 的(0,0,0)对X、Y、Z轴而言都是起始点,从好的角度去看是可以於同一点上 同时监看 4个象限的相对空间,但从OPS的角度来看,则代表了当您身处这个点上时 ,即可同时 遭受四个象限空间内的全方位向量攻击,因此十字街口对小组而言将会 一个大挑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将是速度,停留於十字路口的时间愈短, 相对暴露时间 就愈短,可能遭受的危险就越小,而要解决速度的问题,默契与战术 熟练度则是相 当重要的因素。

  当面对十字路口时,首先要决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向,直行?左转?还是右转?决 定 好走向後,我们便开始下一步的战术运用,在直行时,六人小队依惯例分两伍靠 两侧 前行,当攻击发起时,两伍六人将同时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向前冲,但第一 伍与 第二伍的队首,即1、4号必须停於路口分别面向两向路口提供最大火力压制, 掩护 其馀队友前进与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剩下的2、3、5、6号队员则直接前冲,视 情况, 於第一时间内开火清除所有敌人,并前进特定距离,方便1、4号队员补位进 来後能 有够的空间作为火力缓冲区,让两位队友更换新弹匣、补充弹药与喘口气先 ;整个 由开始到1、4号队员进入火力缓冲区为止,时间应控制於2秒内,以现代自 动武器的 弹容量来看,以全自动模式射击时,平均都可维持4秒到8秒间,而在两秒不 到的时间内,以最大火掩护队友与本身的行动,应该都可维持不间断的持续火力, 压制可能 的潜在敌人,若是有怀疑的敌人藏身方位,则更可将他们打得抬不起头来 ,进而完成 行进的战术动作。

当决定是以右行时,战术的运用则会有点复杂,同前述,两伍人分别靠两侧前行, 而第一伍人员转身面向墙左侧前行一出街口便立即进占战术位置,同时4号将前行 到 前行路口,5号则抢进左侧路口,6号则提供後路安全保证,但在第一伍人员进占 战 术位置并留下第二伍人员的火力缓冲区後,第5 号先退,第6号补缺、第4 与第6 则两 两掩护,直到全部进入战术位置,整个战术运用的重点在於第二伍的人员进位 、补 位与相配互合的火力支援与时间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延迟了半秒, 整个 的术运作就会出现空档,而这一小小的空档就是会是日後教科书上所介绍的错 误示 范。

左转的情况与右转则相同,只是卡位方向与人员别作一个左右的方向性对调,其馀 操作要领与则都相同,只不过当两侧的护卫人员前进火力缓冲区时,由於面对的方 向不同,因此回身的角度与距离也不尽一致,在进行部署前,考虑一下左右手的问题 与回旋方向也可促使战术运用更为成功。

家园 特战讲座(八) 第二篇:进阶篇(4)

小组战术部份(山岳部份)

 在前面的众多讲次中,我们曾重覆的多次阐述特战部队的一些基础原则,其中一条 便是全球部署与执勤的特性,因此各种地形与环境的作战技能是缺一不可的,除了前面几讲所提到的各种地形外,山岳地形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地形与作战地理环境, 而我们则可粗略的将地形依景观学上的不同类形,大致地将山岳地形划分为坡地、 陵线、峭壁与山谷地四个大类,并分别其大类地形中所包括的范例地形,作一个全 面的简单概??。与前例相同的,文中所举的例子无法直接套用於所有的战术情况, 指挥官的现场判断与命令下达永远是最後的决定;文中对於涉及机密、过份新颖或 ??露单位情报的战术资讯也都加以过滤、降级与改写过,以保护那些仍是现役的教 官、同学与学弟们,以及提供国外最新资讯的外藉友人们。

坡地

  在前面的讲次中我们曾提及了丘陵地形的小组战术运用与地形的配合事项,在山岳部份的坡地地形中,其实有大部份是相同的,小组的行进队形与应注意事项都相同, 但在山岳地形则加上了天候与体力的因素, 因为依前面所提到的标准,海平面750M 以下的立形归类於丘陵, 因此 750M 以上的高原、高地与山脉自然都归属於 山岳了,而当一旦超过海平面 600M 以上, 每上升 150M 温度将会下降 1 ℃,换 言之,海平面上 1500M 的高山温度将低於海平面 6 ℃,而这只是平均统计值,若 加上风、霜、雪、雨、露的自然因素;哑口、山颈的地形因素,温度差则可能超过 20 ℃,这是天候的第一考量。 天候的第二考量是雨、雪、雾、云、露等自然气候 除了会造成了行进上的问题外,能见度与声波传导的受限则是所有指挥官的梦餍, 特别是攻击方, 因为虽然大自然的气候是不分彼此的同样施予攻守双方 ( 附注一 ),但守方地形熟、阵地部置完备,而且以逸待劳, 以静制动,攻方在地形陌生, 视听纵深皆不足的情况下进入敌阵地,其优劣不言可谕,这是攻方指挥官所用考量 的第一个劣势。

附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陆战区、空战特例不在本文所讲范围内,因为那经 常是英伦叁岛天候不良到战机无法起飞,但在欧陆地区却是晴空万里、能见度无限 的好天气,如此的情况曾使欧陆盟军地面指挥官对空军产生不满,部份指挥官甚至 曾挖苦的说道:皇家空军是不是怕太阳?如此的情况也造成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空降 作战的失败――市场花园作战计划, 这个由英军第一空降师、美军第 82、第 101空降师部份与波兰空降旅所组成的空降第一军团,因後续空投支援不续与地面部队 的进攻受阻, 而被德军於荷兰安??与奈美根市反包围,几遭歼灭,整支近 4 万人 的大军, 生还者仅 2323 人, 此役不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拖过了 1943 年进入 1944 年, 至今仍为所有特战部队指挥官与成员在进行空降任务与前期规划时,时 时引以为鉴的案例。

  现场指挥官所要考量的第二个劣势是体力上的消耗,高山上除了低温外,空气的稀薄更会快速大量的消耗血液中的含氧量,血液中的血红素成份会减少,人体便会开始感到疲累,而特战部队的个人装备、迂回的行进路线与高落差的地形间行进更加 速了体力的消耗,寒冷的天候与稀薄的空气则使这情况更加雪上加霜,最直接的反 应便是人体的反应会开始变慢,与轻微的酒醉有些相像,但在军事行动中,一丝的 轻忽都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而在高山的自然环境中,寒冷、疲惫双生兄 弟一直会伴随到下山後好几天的,这也是现场指挥官两难的局面。

  但由於这些都是普遍的情况,除了训练外,别无他法克服,因此在本文并不加以说明解决之道,在坡地的战术运用才是本讲的重点,除了之前曾提过的垂直纵队、水平横队、单箭队形、双箭队形、钻石队形、Y 字队形与复式的之字队形等战术队形外,小组的行进、搜索、渗透、入侵与脱离才是真正要注意的地方,一般而言,小 组通常都会有一名以上的尖兵或斥堠,而地图与指北针在队长、副队长、作战士与 尖兵身上各会有一份,尖兵的地位在小组行进时高於所有人,即使队长也大都会听 从尖兵的建议,但相对的,尖兵的责任也仅次於队长,甚至有时会高於队长,在大 部份的单位中,整个路线是由指挥官、副座、参叁与尖兵一同拟定的,而尖兵负责 执行,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还记第一讲中提所有的特战队员都记得自己的脚步 与距离吗?你走几步是 100M 整, 上下坡时各要加减几步才刚好会是 100M?虽然 说所有的特战队员都知道,但没几个会记得,但所有的尖兵都会记得,而在行进过 程中,每隔几百公尺尖兵就会拿出地图、指北针与地形地物作比对,在确认无误後 ,尖兵会以指北针对指定方位外的明显地物作为定点前进,也许是一颗树或一个大 石头,但一定都会是一个良好的掩蔽物,因为一到达定位後,找地图看指北针确定 方位与行进方向的事将一再重覆,直到抵达目标区为止。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步骤过於烦琐,但这却是不可省略的,事实上,在部份美国的求生训练学校中,蒙眼步行再依原路反逃脱的课程一直都是训练的重头戏,也一直是所有学员最恨的科目,而教官们也从不打马虎眼,不能过关的比例高得吓人,但一旦过关则是功力大进,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而这也确实救了不少被俘後脱逃的队员。至於如何完成这个科目,其实不难,读秒、步数加上方位的组合再反推回来就可以了,原理不难,但知易行难啊!

  在坡地上另一个要注意的事是下坡,与一般想像相反的,下坡比上坡更耗体力与危险,因为身背重负後的重心原本就不稳,上坡的体力耗损累积到下时才会发生的氧 债效应与精神的松??,都使下坡充满了危机,通常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采用之字路线 迂回下山,而不是采用直线下山的路线,除非有特别紧急的状况,否则都会采用超 过直线长度数倍的之字路线,下坡路的另一个危机则是被伏击的可能,下坡途中遭 伏击,若是退回山上,则极可能被围於山顶至弹尽被伏,若是直冲突围则可能伤亡 过大,倾斜的山坡则又使迂回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指挥官们的另一个抉择 ,依手册上所说是「立即集中部队与火力,攻占有效压制位置,掩护大部脱离火线 ,迂回转进。」但笔个人却偏向沿山腰作水平移动,移到敌两翼对位角 ( 即敌 75 °与 115 °角的方位 ) 作下压式攻击,打乱敌阵线或歼敌 OK 後,朝反方向脱离 交战区,也有许多指挥官喜欢以两翼反包抄的方式来解围,但由於部队人员、火力 都必须分散,笔者个人并不建议。

  此外,由於队形的分散容易造成人员行踪的暴露,在坡地的行进队形都是采用密集的队形,如此也可保有在状况发生时,指挥官有最立即的反应可下达给所有成员。在坡地的另一件注意事项是曲射武器的攻击,在坡地上,可供运动与迂回的空间都 不足,机动的速度也不够,一旦遭曲射武器的攻击,真的是躲都没得躲,而更惨的 是,敌人可能根本就连看都看不到,而特战部队通常也不会带着足够火力曲射武器 来实行反炮战,简单的说,就是连还手的馀都没有,解决之道?没有,只有一路上 小心不要被敌人发现,尖兵不要把部队带进弹着区,或者在最不好的情况下,真的 遭曲射武器伏击时,只有继续向前推进,前进到最小射程以内时,再思反击之道。

陵线

  许多的登山社团中,向世人展示的照片中有不少是整个登山队,沿着陵线一路前行的壮举,但在大部份的特战行动中,这种作法却是相当危险的,因为突出於陵线上的一路纵队,与游乐场上的射击靶差不了多少,而且重心与风切的问题也一直都是行走於陵线上不可避免的风险,而最大的问题在於掩蔽与运动空间的欠缺到了几 乎没有的地步,因此於陵线上所能作的战术动作便相当的有限了。事实上如果没有 选择时,真的非要行走於陵线时,队形也真的只有一路纵队的唯一选择,在陵线上 遭遇 敌火射击时,卧倒是不怎麽可能的,若能让人卧倒,那也不叫陵线了,若脱离 陵线直 下滑,危险性过高,所有的手册都说是绝无其他可能的选择的最後尝试生 还的机 会只略高於不背伞包而从 12000 ??高空向下跳。 笔者个人的建议是把陵线 视为一条绳 索,以吊索突击吊桥的方式匍伏前进;或是离开敌火射击面,以双手吊 於陵线的另 一侧,双手交互攀爬过陵线,至於在陵线上以火力还击的作法,实际效 益并不大, 大部份的手册都不这麽建议,笔者的建议是若非还击不可,请先求掩蔽 ,再求发扬 火力,若实在没有掩蔽,可以自己的背包代替,但注意精密的器材与水 ??不要被打中,否则後面的行程就会很难过了。

陵线行进的另一个重点是时间窗 (Time Window) 与敌我相对方位的掌握, 一般而言,行走於陵线的时机最好是日出与日落时刻,在位於敌向阳面的高地是较好的选 择,因为人类的视觉效应会使人对此特定时刻的移动物体辨视有其困难,而即使配 合遮阳器与红外线感测器,也不容易发现到行走於陵线上的小部队,至於於夜间行 走於陵线上,即使配合夜视镜,危险性依然相当的当,因为不论那一种型式的夜视 仪器,在使用上总会有某种程度的距离感丧失,在一脚踩空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的 情况下,使用并不可靠的夜视仪器似乎有点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而且行进速率 也将会大为受限,另外,最危险的事情是,在星空的衬托下,位於陵线上的人影可 能清楚的令人想不发现都不行,而在黑夜中,一旦还火射击,那就更等於向全世界 告诉你的所在, 更会招来全世界的火力,不可不??。 在陵线的行进最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小组成员是否有必要在彼此身上绑系留绳? 在许多的情况下,陵线都是位於雪线上的,而在雪地行进时,队员间的系留绳是相 当必要的,以防冰川裂缝与浮积雪层的失足时彼此有个照应,但在陵线上的系留绳 却可能把整个小组一次拉下去,但若是没上系留绳,有人失足时连接应的时间都没 有,这又有违特战小组的同袍情谊,这又是一个两难的局面,对大多数的特战队员 而言,任务的达成有其优先顺序,但眼看夥伴失足而不救援也是不可能,这便是指 挥官的另一个抉择,一般而言,会依照人员平时的训练与当时的精神体力状况而作 出是否上系留绳的命令,而人员的调度上也会依是否能相互扶持为标准做分配,此 外,登山杖或探测棒的配合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最最基本的原则还是那句老话 ,没事少走陵线,如此才是求本之道。

峭壁

  在本讲次中,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峭壁了,配合各种不同的山岳地形,以绳索 作垂降、滑降、爬升、水平横渡等战术运用,配合顶端系留绳、单索突击吊桥、多 索突击吊桥、登山爪、O 型环、8 字环、垂降吊带、垂降胯带..... 等名目与种类 繁多且 令人眼花撩乱,目不暇给的装备与应用方式,完成令人??叹的行动,但以特 战部队 而言,最常用的装备只有一项――绳子,配合各种不同的绳结与缠绕方式, 与一付好身手,来完成那些装备所能办到的事。 一般特战小组在进行山岳任务时,都会上二~数条不等的登山绳,一般都是高张力的尼龙绳为主,这些绳子长度依任务需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以 50M(165 inch) 与150M(600 inch) 这两种长度最为常见,而不论绳索的粗细程度, 至少都必须能承 受3000Kg/6600lbs/7.84kN 的瞬间拉力,而且重量不能太重, 以免过度的增加特 战人员的体力负荷, 另外,每名特战人员身上也都会带上 15M 的紧急救援绳与一 个以上的 D 型环或 O 型环,供不同任务时配合使用。而在山岳任务中,峭壁的任 务型能可大至区分为叁种,下往上、上往下以及横向的移动,下面我们就分别的说 明一番。

下往上

  在大部份的山岳行动中,经常性的是便是面对着一堵插翅也难飞过的山壁矗立在眼前,解决之道?很简单,爬过去,但是绝大多数的特战人员都不喜欢如此的作法,因为那一来太耗时间,二来在行进过程中若遭遇敌人时是亳无反抗能力的任人打, 但是有时由於任务形态的时间要求,还是非做不可。通常攀爬还可再细分为无具攀 爬与器具攀爬,两者使用的时间无特定要求,但通常都是将小组里最有实力的队员找出来作无具攀爬,攻顶成功後,再垂下绳索供其馀队员作器具攀爬,沿绳而上, 在这里有一件事要提出来讲,就是世界上许特种小组早己放了大头皮鞋作为任务配 备,而改采高科技的轻量化多用途??作为任务配备,笔者所知最早采用此一观念的 特 战单位是德国 GSG-9,早 1970 年代早期就全面采用德国爱迪达厂 (adidas) 为 其特别设计生产的多用途轻量战斗鞋,其特殊的鞋底与鞋头高磨擦力设计与人体工 学的鞋内衬底设计,不但长时期穿着轻松舒适,对於攀爬各种地形与建??物表面也 都极为适合, 笔者个人曾想以私人身份采购一双加以收藏,但那台币 5 位数的售 价令笔者死了这条心, 另外美国的军方特战部队也改采耐吉 (nike) 与高科技 (HI-TEC) 公司的多用途运动鞋作为小组成员的配备, 其馀如西欧各国、日本、加 拿大等国也为其特战小组采购实用的足下配备,但反观国内的特战小组,在主事者 观念的进步有限下,仍旧穿着不合时宜且笨重的大皮鞋训行训练与比赛,其所消耗 的战力,与小组成员为了那双皮鞋所付出的代价 ( 鸡眼、水泡、香港脚 ) 实在是 令人生气。在下往上的攀爬中,要注意的是整个攀爬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器具有限的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安全绳结的观念,即每上某一固定距离,即於其所绳位打一个结,而使固定於身上的 D/O 型环无法通过为原则,即使是在爬行的过程中失手, 也会在掉下的同时遭绳结所拦住,不致於一次到底,登时了帐,而在爬行的过程中,为 了身手的灵便与机动性,背包与个人武装通常是不带的,而是另垂一条绳子直接拉 上,节省时间与避免危险,同时还能让人员与装备同时到达山顶,可立即整合投入 战场。最後一点要注意的是时间的控制,由於攀爬时间往往费时长久,整个小组过 的时间都须作精密的计算,谁的速度快,先上去掩护,谁殿後,是直接爬上还是以 绳吊上

,是否有无法攀爬人员,如何处理,都是考虑的要件,执行的细节与先後序 列,流 程控管,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对指挥人员而言,这又是另一个挑战与抉 择了。

上往下

  由上往下的行进,一般又可分垂降与滑降,垂降指的是位置不变,高度改变的下降动作,滑降指的是位置与高度都有改变的下降动作,但不管是那种降下动作,长绳 、短绳与 O/D 型环都是不可或缺的,长绳是下降降用的主绳, 短绳则是绑於身上 的安全绳,O/D 型环则是用於长绳与短绳的连结介面,而这有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 在垂降时,下坐垂降法是最安全与常见的,在下降之前,标准的作法是穿上垂降胯 带,以垂降胯带受身体的重量下降,但军事行动中,类似垂降胯带这种非必要性装 备是能不带就不带的,因此便以短绳在身上系上临时胯带,也就是国内陆军山训时 所戏称的丁字裤,丁字裤的绑法是这样的,先将短绳平分,由後腰绕向前脐部位後 ,打一个单结,然後右绳下绕左胯左绳下绕右胯,从後绕於两侧穿过原先绕过的绳 子,再以半圈绕过前脐,於侧边打个双平口结就可大功告成了,穿上丁字裤後,将 O/D 型环套过脐前的两条绳子,再将长绳以 S 型重复套绕於 O/D 型环上即完成垂 降准备,垂降时,以一手抓住前绳,即 O/D 型环上方的长绳, 一手抓住後绳,以 双手抓绳的力量来控制下降的速度,下降时注意身体与绳索须维持垂直的角度,每 下降一段距离就应将下降速度减低,以避免过长的时间下降,因重力加速度使得降 下速度快而无法控制,基本的垂降作法便是如此简单,但作法有限,创意无限,於 是有正面下、背面下、跳式下坐、跑式下降与头下脚上式各种花招百出,但这些都 无伤大雅,只要安全、速度快,操作简便,用什麽方法都无所谓,这是大部份的小 组会采用的方法。

另外有一种方法是更快速,更有效率的下降方法,就是无系留垂降,前面所提的垂降, 身体与主绳间至少有一个 O/D 型环来维连系与安全,但现在所提的这种方法 则是相当简单,一条绳子,此外别无长物,完全只利用人员的肢体来进行,而此种方式也有两大类,一是粗绳下降,一是细绳下降,粗绳下降一般较常应用於直升机 上,特别是大型直升机上,例如 CH-47、UH-60、BOEING 240 等大型,可於机腹开 口放下垂降粗绳的机种,此种方式与消防队员例用铁竿下滑的方式一样,但可节省 一倍以上的时间,人员所需训练较少,应用范围广泛,我国去年公开的快速反应部 队与空中装骑旅便有采用此种方式,进行人员部署;第二种细绳下降则卮险的多, 因为速度更快,其下降速度与自由落体接近,操作方式也很简单,在手上虚抓着一 条绳子直接向下跳就是了,然後在接近地面的时候,看准时机抓紧绳子,瞬间将下降速度来个紧急刹车,转眼间,人已经安全平平的站在地面上了,这种方法只有一个限制,高度不能太高,一般而言,25m 以下的高度可以进行此种垂降,25m 以上 的高度就有点过份危险了,此种垂降是相当高难度的,体力、胆识、训练、勇气与 冷静的判断缺一不可,仅有少许资深特战人员具备此种技能,而国内亦有此类人? ,但为数不多 ,如果大家记忆不差的话,在民国 86 年 (1997) 的宪兵招生宣传短 片中,即有一镜头是由两层半的楼顶向下跳而是采用此种方法的,此种跳法,在国 内又被称为是飞雁式跳法,国外则称其为自杀式跳法或疯子跳法,据了解,国内具 备此种高级技能的人数在 30 人以下,现役者不到 10 人。

  横式移动

  在国内外的野外训练、战斗营中, 单 / 多索突击桥一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科目, 而这便可视为是横式移动的代表作,当然,我们不在此浪费篇幅介绍这种大家都知 道的东西, 我们介绍的是单索横渡的操作, 所需装备与坐式垂降一样,丁字裤、 O/D 型环与主绳,若是由上往下的话呢,很简单就直接以滑缆的方式下滑下来即可 ,但若是水平或是必须略向上爬时,就会有点困难了,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操作要 领。 我们一样可大致的分为两种方式来进行水平移动,一种是上滑式,另一种是下滑式,这可两个方向来解释,一说是以绳子为标准,一说是以身体为标准,但笔者个人 以为绳子是不会动的,滑动的是人,所以本讲将以身体为标准来作说明。上滑式, 自然就是指身体在绳子上方了, 而丁字裤 O/D 型环仍是要依标准扣於主绳上,然 後全身??在主绳上,主绳的走向与人体站立时重心的主轴线一致,大约就是肚脐到 眉心的直线,再以双臂为动力来源,互相拉动牵引身体前进,但两腿的位置则有些 不一样,通常运用的比较灵活的那条腿会以脚踝与脚背勾住主绳,而另一条腿则任 其自由垂落於绳外,在移动过程中担任重心指向与平衡的作用,勾在主绳上的脚有 两个主要用途,一个是使身体与主绳略略的维持一个角度,并使下半身不会直接的 受到压迫,顺便保护男人身上的那把枪与两座弹药库,另一个用途则是在移动过程 中若身体失去平衡时可作为调整身体重心的准备,因为一只脚勾在绳子上,当整个 身体翻过来时,勾住的那只脚反而会在身体之上,此时只要利用少许的腰力,很容 易的就可以把整个身体拉上并扶正,而若是两条腿都垂於身体下方的话,那要费的 劲可就大多了,但是上滑式有一个大问题,身上不能背太多装备,因为那会使平衡 上有问题出现,因此便有了下滑式的产生。

  下滑式,顾问思义就是身体在下方的滑动方式,通常应用於身背重负时使用,操作 方式不难,将丁字裤与 O/D 型环扣於主绳後, 将身体直接吊挂於主绳下方,一样 是以双手互相拉动牵引身体前进,不同的是双脚的位置,有时是双脚交互勾挂於主 绳上,有时却是伸直并拢,垂於主绳下方,这是因行进向量的问题,若是由上往下 时,建议双脚勾着,因为那会使身体的平衡较容易,必要时也可以双脚当作刹车来 使用,但若是向上时,最好是让双脚自然垂下,如此的位置会使双手自然地向上施 力,而由於通常此时身上都身负着重装备,此时双脚下垂会让血液的循环较自然, 而身上因重负所引起的酸痛也会因此而感到轻松一点, 与抗 G 衣的原理相同,不 过记得时间的掌控,否则一下来脚一着地,可能反而会得到反效果。

山谷地

  其实山谷地的地形便是综合前面几种地形的总合,在运用上便是以前面所提的各种加以整合运用,但是在现实的世界中队员通常不会只有绳子那麽可怜,直升机、飞 行伞、滑翔翼、轻航机与高空伞等装备的调度,以及利用敌方现有的缆车、机动车 辆或其他可资用的交通工具,作更有弹性的运用,但由於特战任务质的多样化,是 否利用现有装备与敌方交通工具作运载用途?没错,还是那个老答案,依现场指挥 官的临断,如果说特战人员的养成是困难而艰幸的,那特战部队指挥官的培养与训 练则更加的困难了,这在後面的讲次中还会再次提到。

家园 特战讲座(九) 第二篇:进阶篇(5)

组战术部份(特别地形部份)

依原先的规划,本讲次应是以雪地地形为主讲重点,但由於在前面的讲次中,曾多 次提及山岳与陵线地形之战术应用,其中即包含了许多雪地地形应用要素,经多方 量,笔者决定将本讲次内容扩充为特殊地形,其中包括了雪地/冰川地形、沙漠/ 滩岸地形、沼泽/流沙地形,并为进阶篇作一个适当的收尾。

雪地/冰川地形

  唯一适合在雪地与冰川地形作行进的队形是纵队,不论是直行纵队、斜行纵队或是 水平纵队,特别忌讳以密集队形作点式移动,一般最好是以每人间隔五米以上作线 式移动,彼此之间以能互相呼应 / 支援为标准, 除了防范可能的敌人之外,浮动 雪 层与冰川裂缝是最主要的潜在敌人,队员间绑上系留绳是防范队友失足时救援的 最好 方法,另外、雪靴、冰爪、十字防坠??与前探行进的滑雪杖;可分摊体重的雪 鞋、雪 橇等装备也是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装备则是个人的墨镜,这是为了避免 雪盲与 雪地反射阳光伤害眼睛, 还有像护唇膏、防冻乳霜 / 乳液以及手套、毛袜 等个人装 备得记得带妥。而在战斗装备上,寒带 / 雪地 / 极地用枪枝防护油、防 冻剂、润滑剂 与狙击镜、望远镜、相机等光学仪器用防冻保养用品、抗冻机械与极 地用真磁罗经 一般的指北针无法适用於南北两极 ), 以及预防机械冻结无法使 用的的溶冰剂也都是 必须大量准备的,而最容易为人所忽略的则是燃料,这里所指 的燃料泛指所有能燃 烧的物体,因为冰天雪地里,最大的危险是冻死,生火取暖是 避免此道的最佳方法 ,但白雪霭霭连草都没有,烧何物取暖?油箱冰冻了怎麽办? 唯一值的安慰的是不 会渴死,水的来源不虞匮乏是可以肯定的,只要随手敲下一块 冰或抓起一团雪,就

是纯净可口的水源――只要你能让它溶化。

  在雪地与冰川地形的小队队形与战术移动与一般的开阔地形并无二致,在运用与应 变上也是与开阔地形的应用原则相同,但要注意的则是前面所提到的雪地与冰川危 机,以及环境因素,例如射击时的音爆是否会引起雪崩?使用高爆性能弹药时,建 ??物与掩体的强度能否承受冰块与大量雪块的冲击?与覆盖後是否仍能保护人员的 安全?穿甲弹、高爆弹、烧夷弹等特种弹药能否於低温环境下发挥作用?雷管、引 信、起爆剂、引爆器、无线遥控装置与接收装置是否会因低温被冰冻而失效?这些 问题都是须要考量的,甚至在丛林中掩体所使用的材料不外是泥土与树枝草叶,使 用普通的Mk2或M26手榴弹就算无法完全破坏掩体,爆炸的热能所引发的火苗 也极可能引燃掩体体的材料,而逼出敌人;但在雪地,就算使用火??放射器,也不 可能把冰块与雪块所堆积的掩体烧起来,高热溶化的水再冻结成冰所而更强化了掩 体,即使穿甲弹也无法保证能绝对有效的穿透,更遑论一般的步枪或冲锋枪子弹了 。这是雪地作战的特别考量,你也以称之为是场地规则。 雪地的另一个场地规则是更为恼人的,因为那是无绝对的规则可循,那就是距离, 由 於低温与风的因素,在雪地的距离判断经常会产生误差,其情况与海市蜃楼类似 , 而此情况即使是使用光学辅助仪器或是雷射标定仪器也无法完全的克服,而一般 士 兵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则是透过觇孔所见到的目标与实际的弹着点往往有极大的差 距, 甚至以腰射时实际的弹着与预计的弹着也有者相当的差距,而主要是因为冷空 气的 密度与高温的弹着所产生的温差,会使弹头的体积与质量产生变化,而导致自 旋不 均匀,弹道自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实际的弹着与射程,同样的现象亦困扰 着火 炮前进管制支援与空投标定,这种现象使得在雪地进行作战的特战小组在取得 外部 支援的可降到了最低,而使得绝对独立作战成为雪地作战的另一特色。 而在冰川地形,一个特色就是部队的移动速率通常都极慢,主要是地表的坚滑所造 成,若使用冰爪,则每一步都得花上好大力气去踩破冰层,若是不用冰爪,一步踏 上去,不是滑走就是摔倒,自尊心受损也就罢了,要是受伤或是装备受损那问题就 大了,日本自卫队的空挺团员在北海道进行训练时,最常使用的以传统的稻草编成 的 草绳缠绕在靴子上,不但防滑、轻便,还有保暖的功能,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耐用 ,用 不了多久就会磨损殆尽,若是长时间的任务就非得带上一大包不可,另一个问 题则 是磨损掉落的草绳会暴露了部队的行踪,因此并不是实用的战斗装备,北欧的 部份 国家士兵则喜欢以动物的皮草绑在靴子外,来增加磨擦力与保暖,但多家的专 业鞋 厂也产制了多种号称适用於雪地/冰川/极地形气候地区的特种鞋/靴,其中德 国 爱迪达所发展的一种整合田径赛用的钉鞋底、篮球鞋的气垫、网球鞋的内底与慢 跑 鞋的舒适,当然还有军用靴的耐用与登山靴的适合长时间穿着,而依惯例,这双 问 世已有数年的特种部队用靴是买不到的,这只接受国家级单位的下单制作,也接 受 特战队员的个人订制,但就是不对外发售,与美国特战部队的个人配刀一样,手 工 打造,保证举世无双,但得是特战队员才有资格下单,且售价奇昂,一把四寸长 的 折刀比一把配件完整的M-16步枪零售价还贵,而那双靴子则要两把M-16加上一付 狙击 镜或是一把HK高级步枪含完整配件、枪箱与运费加上关税後在美国的售价。

  在战术应用上,开地形适用的战术都适用於这种地形,包括了叁角方阵,这种队形 战 术是以叁个火力扇面,将面向目标区的叁个方向以两组的尖端指指住,而在进行 攻 击时转为口袋包围战术,而分配方式则有许多种,最简单的配置方式是由两个火 力 组左右包夹,而斥堠与指挥组则合并为第叁组,在第叁面针对火网下逃脱的敌人 进 行清除确认的动作,但这种分配法由於第叁组的火力过份薄弱,而很少受到采用 ; 第二种选是指挥官、通讯兵 ( 或作战参谋士官 )、一名斥堠与配备重火力的火 力组组 员一名,四人混编为第叁组,第二名斥堠与其他两组火力组人员分组为第一 与第二 攻击组,每组四人,分占目标的左右两翼,此种配置方法特别要注意的一 点是火 力配置的问题, 由於小组多半只配备 SAW 与 40 榴弹发器,叁个火力扇面 的火力考量需均等,若第叁面无机枪支援,则是否需配备多一具榴弹发射器,或是 只担任佯攻 与观察的任务,都是需考量到的。

  前面提的是均等火力分组法,当然啦,人数与火力也非不一定都得均等才行,有时 因地形与其他因素的限制会改采其他的配置情形,但不论是那一种的火力配置,火 力 的持续与火力的分配则是考量的重点; 举例来说,若采 3:3:6 的人员配置时 , 前 两组人员中,一定要有一名步枪手,主要是当重武器 ( 机枪或榴弹发射器 ) 在装弹或 其他因素而无法射??时,步枪手在此时便可提供持续的火力,一来继续杀 敌或压制 的任务,二来也不致因此而使这个小组因失去火力而反遭敌歼灭,而另一 个主因则 是小组的整体性与欺敌的作用,但火力配置与人员分配也并非绝对性,虽 然有所谓 的火力配置的标准,但战场上没有绝对,因此队形、火力、人员的配置, 进攻的优 序列、方式、还是得依现场的地形、敌我情势分析,以及指挥官的临场判 断

  另外斜面搜索队形则是另一个常用的队形,有大部份的雪地也是在山地或丘陵地上 在非平面的地形配合非线型的攻击队是最好不过了,对於战场情势的反应与小组的 指挥运作上,此种队形具备完全的优势,因为它本身就是由数个完整的火力扇面所 构 成,或者说,这是由数个面的小组所组织而成的一个小队,而构成的面也不复杂 , 就是由左斜或右斜的小组斜行队形,而在前一讲中我们便提到在雪地行进时,人 员 以斜行纵队的行进不但可相互呼应,战术运用上亦有其优势即是所指。

由於组织的特别,复式斜面队形在进行队形移转时特别的容易,侧翼包围只需指定 某一组的面整体移转到指定的位置就行了,同时双侧翼与叁面包围攻击法也依此类 推,小组的面移动便可达到战术位置部署的需求,事实上这些队形移动与变换位置 时,除了原先的火力扇面与小组的完整性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速度,也 就是时间因素。虽然以整个小组的移动方式对小组的整体性与默契而言,都有最好 的 理由要求不得拆散, 但对整个小队而言, 每一个斜行小组在行进时最才都保持 20M 以 上的距离,以叁个组而言,发现目标的第一组与前来支援的第叁组之间,距 离拉开超 过 60M 是很正常的,若是四组, 则距离更可能超过百米,虽然全付武装 跑完百米了 不起二十秒, 但在那是在平地,在雪地或冰川上,20 秒的时间可能移 动的距离还不到20 米,更别提因寒冷与缺气所造成的喘气,那可是无法摒气瞄准 射击的,因此各组间 的火力协调将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记得吗?外来支援的可行 性是相当低的,唯一 的指望是你的队友,因此,当第一组与第二组前进到侧翼,与 尖兵会合,所留下的 空缺,则由第一、二组剩人补位,此时并以最大火力接战,接 战人员必需注意自已 与身旁队友的弹药消耗速率,千万不可两个人同时打光弹匣内 的子弹同时换弹匣,这 会造成火力缺口与敌人的可趁之机,记得吗?火力的持续性 ,在正常的情况下,第 叁波的射击开始时,第叁组人员也该到了,便由第二组人员 接替後续的接战动作, 而第一组与第二组混编的攻击发起组,则视战场情况决定, 到底要补侧翼火力的不足 、前进另一侧翼、直接前进还是就地加强火力,但这是指 在单侧翼攻击的情况下。 双侧翼的攻击其实就是叁面攻击的包围战术,但人员的调动则与单侧翼有很大的不 同,若第一组四人正面接战,并决定采双侧翼包抄时,第一组、第二组人员可依情 况补上空缺,或立即分开越过第一组,前往两翼进行火力压制或支援,第叁组人员 补上第一组接战位置後, 立刻顶补最早接战的两人 ( 也就是尖兵 ),再决定是否 补足两 翼火力或留於原地继续接战。虽然这与先前所提保留小组整体性的概念有所 不合, 但为了时间的因素,作如此的变动实有其必要性。且也可保留整体的机动性 。 复式斜面队形的最大好处是运用弹性大,不论是那一组接敌,都视为第一组,如果 是 侧翼接战的话,也不难处理,若是右翼接战,则右翼转左翼、後卫转右翼、左翼 转 後卫即可;若是後方接战,则两翼撤就得了,简单、好用、快速、有效,,接战 的 第一组人员先以火力压制敌军,提供时间供两翼包抄,其馀各组则时间换空间, 包 围敌军想办法加以歼灭,就是这麽简单好用。

沙漠、滩岸地形

  在沙漠与滩岸地形最困扰一般部队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迷彩服、水资源、方向定位 与白天的避暑及夜晚的御寒装备等,而由於地质的松软,许多机动车辆的行走便有 困 难,而若是以人员步行,温度与空间的限制则又会使人员的运动受到相当的限制 , 战术的运用与选亦随之受限,但由於 1990 年的海湾战争,沙漠迷彩服的大量出 现於 媒体, 加上卫星导航的 GPS 大量配发使用,以及各种随身携行用软式水袋的 问世,保 暖、抗暑的新式纺织材料等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沙漠作战的限制减少了 不少,但 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战术方面的问题。

  由於沙漠地形的空间纵深往往极大,唯一不用考量的就是运动空间的不足,只是常 常 觉得太多空间了,因此队形与火力的集中反而成为战术取择的重点,而由於地势 的 开阔性,过份华丽复杂的队形与战术往往会造成许多无谓的困扰,所以直接、简 单 、好用的战术就足以应付沙漠地形的需求,例如水平与垂直的单路纵队以及扇形 队形。

  由於水平纵队的火力是以整个面的展开,火力的连续性与重叠性高,加上沙漠地形 通常没有什麽掩蔽物可言,通常都是以两军对恃正面交锋的硬碰硬战术,配合火力 掩 护与空对面压制性火力来运用,小组人员以队友的火力与弹幕压制的同时进驻有 利 的战术位置,再以自身的火力掩护队友继续前进,如此交叉掩护前进,直到战场 情况 达成可控制的状况为止。那何谓可控制的情况?几个大原则:人员的安全不再 受到威 胁时;敌人已完全丧失行为/攻击能力或敌对意识时;我方主力部队之进驻 与通过 无安全之考量时以及敌人已完全撤离此地区,并无留下诡雷、炸弹或其他危 及我方 人员生命安全时即可算是可控制情况,通常这也是特战部队离去的时候,因 为要特 战部队进行一般性的任务实在太委曲他们了。

  水平横队与扇形阵列的战术考量,笔者在前面讲次中曾经提及,即所谓的二、叁队 形,其最主要的观念可用奥运五圈图形来作阐述,这个上叁下二的圆圈是以彼此交 重叠的方式呈现,我们可将这五个圆的圆心视为小组人员的位置,而圆则是他们的 火力覆盖区,那麽圆兴圆的重叠地区就是完全猎杀区,单一圆所涵盖的范围不但是 个 人的火力射界,也是个人的运动区域,因为别人的火力不会射过来,但相对的这 也 是本身的危险区,因为队友能提供的支援有限,在明白相对位置後,我们可以来 谈谈 操作的要领,一个大原则是整个水平线的搬动,亦即当第一线的叁个人射击时 ,第 四与第五号则由第一、二与第二、叁号的中间通过,前进到掩蔽位置或是完全 猎杀 区的顶点,再以火力掩护第一、二、叁号队员到自己的完全猎杀区前,以区域 联防的 方式进行交替掩护,当然这是教材范本中才可能出现的状况,实际的情况完 全可能 不是那麽回事,那就得依现场情况作判断了,战术训练仅能提供状况模拟与 原则观念 ,如果只是照表操作,而敌人看的是跟你同一本操典的话,那您就真的得 为国效命沙 场了。

  扇形阵列的考与水平横队相似,但增加部份操作的弹性,事实上,扇形阵列应算是 水平横队的衍生或变型,但在队形上则有较大的变化,不过扇形阵列通常较适用於 大型的队伍与运动空间较大的地区,也适用於复杂地形及障碍物的地区,其操作要 领这样的:将水平横队的两端向前或向後沿伸、弯曲,成为ㄇ或U字型,维持队形 作线形位移以进行防御或攻击的任务,若因地形与地物的影响,也可变形沿伸为两 个 连接的扇形成为S型,但通常只有在遭受伏击时队型才可能会变成这样,在交火 时 ,扇型阵列的移动方式与水母的游动方式相当的接近,当中央部份凸出时两侧则 提 供火力掩护,中央就定位後两侧则以中央军火力作掩护,前进到另一个沿伸位置 , 当然啦,若情况许可,将队形转为火力口袋或环状包围阵式以执行歼灭任务也不 错 的,但优先的序列则不可忘了: 1.保留人员生命与装备的完善、2.执行并完 成指 定任务、3.??集一切可用的情报、4.记取经验与教训发展更新更好的战术 与观 念,这与一般任务至上的观念略有不同,但要知道一个只知为国效命的死人对 任务 与国家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而且训练一个特战人员实在不易,轻易的就牺牲 实在 不符投资报酬率,所以,如果要想成为特战人员,请先建立同进同出的观念, 电影 上那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调,在特战部队中是被禁止与鄙视的。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战术,有一个战术也必须提到,但最好用不到,那就是钻石队形 , 在平坦的沙漠中,小队中伏时,只有两个建议,逃或战,逃,不用多说,只要情 况许可,油门全开再加开 TURBO 是最好不过, 但战就多了一些手续,在沙漠地形 中在 无掩蔽的区域被包围时, 最好的反击之道就是立即建立一个 360 度的防御圈 ,再依敌 人的阵最弱之处强行突围,以钻石队形布署时建议以卧射的方式,因为请 记住我们 是在是无掩蔽的平坦沙漠地形进行反伏击,降低被弹面积是第一要务,而 队员间最 好建立起肢体上的接触,一般是腿部互相交叠的方式进行,如此的用意是 如果隔邻 的队友中弹受伤或身亡时,即使他未发声,也可依身体的接触了解有状况 发生,也同 时可专注於对敌作战而不必时刻回头关心其他队员,但由於这种战术的 使用时机通 是在任务失败边缘时的背水一战,人员的折损、任务的失败与情报的? ??等种考量 下,使用这种战术通常都是悲剧收场,但倒不一定得如此悲观,此种战 术同样适用

於回收区、集结区与降落地点,而在进行友军火力支援任务时也是一个 不错的队形 选择。 但沙漠毕竟不是好惹的,风暴、烈日、酷寒、缺水与无边无际的天地空间,对精神 与肉体都是一番折磨,而传说与神话则更加深了人员的心理负荷,在整个的小组中 ,只要有一个人发生问题就很快会感染到所有队友身上,人的心理成为了沙漠作战 中 相当重要的一环,而解决之道并非临场的应变,而有赖平时的训练与建设,在面 临 了实际状况的发生时,才不至於手忙脚乱,而对这些特战队员而言「吃苦当做吃 补」 是一个很平常的心态,笔者也记在山训时,曾对笔者所属的临时训练编制小组 主任 教官提出抗议过:「为什麽同样的科目与进度,我们这组总是要比别组做更多 、更 难的训练与操课?」教官的回答很直接而乾脆:「给你们太简单的任务是瞧不 起你们的能力,我绝不作这样的事,只管去作,咬牙撑过去,撑过去就是你的了。

  沙漠作战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装备的妥善率,特别是电子装备与枪枝武器,不但要 注意风沙、微尘的侵害是否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操作失灵,对枪枝的磨损、精准度的 误差与耐用度上都得小心的注意与维护, 以美军为例,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结束 後 的统计数字中,一项消耗量甚大的装备竟然是保险套,因为那是套住枪口防范风 沙侵 蚀枪管的最好装备,特别是轻便好用,随时可大量携行以备长时间备用的特性 更受 人喜爱,当然,那也是防水的最好材料,但使在枪口上绑了保险套,擦枪的动 作仍不 可少,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高温的问题,若直接将枪枝曝晒於烈日下,除了 高温可 能会造成炽发、枪枝变形、精度受损外,更贴身的问题是,枪技可能会烫得 无法把持 使用,更别提贴腮射击了,而枪管、枪身等金属部位更可能造成烫伤,因 应这些问题最见的应变方式是,在装备与身体接触的部份加垫一层隔热层,例如手 套与防沙布罩等 ,而也有人是以加贴隔热层的方式来处理,例如高摩擦系数的止滑 贴布、美军军规 的高附着力贴布与矽化处理过的隔热贴纸等装备,而消极的作法则 是这些装备与人 员一起放置於阴凉处,这则是更常见的作法。

  在沙漠进行派遣时,人员的挑选与训练是不能省的,作战任务区的情报收集与行前 规划,也都是相当要的,而整个沙漠任务其实便是体力与耐力的持续赛,谁能撑到 最後,谁就是胜方,而滩岸地区的战术选择与沙漠地区相当地类似,只是得多注意 到雷区、障碍、陷阱以及敌人的火网,而速度与时间的掌握则是与沙漠地区作战的 最 大不同,因为滩岸地区对於潮汐有着不可分的关联,高潮线通常也就是攻击发起 线 ,而有效利用涨潮时分进行部署的时机掌握,往往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成败,这是 与 沙漠作战最大的不同。

  由於地区性的不同,滩岸地形的战术选择也较沙漠地形多了一些,但仍然是以简单 好用的基本战术作随机应变为较佳的选择,所以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平横队、扇形 队形外,单箭、双箭与双纵队的队形都可应用於滩岸的战术需求,但当然啦,随着 战场情况的改变配合不同战术应用的原则依然不变,而比较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 滩岸作战通是在晚上或是抢摊前的探勘,因为正规的两栖作战应用正规军来执行, 而不应由特战部队来执行,所以滩岸作战通常都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而这 通常也就代表了人员的折损与任务的挫折及其困难度,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一点, 但这才是真正的特战任务,不是吗? 滩岸作战的特色就是多水,与沙漠作战刚好相反,但对装备的防护与保养要求则相 同 ,甚有过之,因为海水对金属所能造成的侵蚀与伤害可比风沙强得多,但现代的 枪 枝已进步到可出水的同时直接进行射击,而不需其他防护措施,但相对的,耗损 也相 对提高,而潜水装或湿透了的战斗服於行进所发出的声响也可能暴露了小组的 行踪 ,不得不防,另外,所有夜战与密林作战的应注意事项同样适用於滩岸作战中 ,而不 确定则是整个任务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由於牵扯甚多,笔者将於日後另 以个案 的方式说明,并以沙盘推演的模式分析各种战术与应变的得失。

 沼泽、流沙地形

  沼泽与流沙的形成主因是水,有了水生命就会出现,植物也会出现,因此沼泽与流 沙地形通常也就是树林或草原、丛林的地形,战术情况要求与战场应变原则不变, 只是得留意脚下的那块地是否有隐藏的危险,而沼泽地则需另外注意沼气,而森林 地 带的虫害如水蛭、蚂蝗与蚊孑等亦不可轻视之,而若有人不小心误入流沙,其馀 人 应以长条坚固的物体横於流沙池两端,再行救援工作,切不可以绳索或树枝由岸 边 施以援救,因那己证实是不实用的方法,而误入流沙的人员则与溺水相同,放松 全身 以平躺的方式浮於流沙表面,因流沙的比重较水大得多,因此浮於其上并不会 太难 ,但由也由於比重重的问题,吸着力相当的高,这也是为何身陷流沙人员较难 自力脱 困的原因。

  另外,身处流沙中的人员切忌慌乱的移动身体,试图以游泳的方式脱困,那可能反 而会 导致加速沉於流沙底,因为流沙是水由下往上顶,愈往下,水愈多,比重愈小 ,而 上层的比重重的沙层则会将人整个埋没,连一丝痕迹都不留,你一挣扎,身旁 的沙就 会被推开,而下方的水就会涌上来,两旁的沙则会补过来,以其本身的质量 压住向下 移动的肢体, 就像被困绑一般,然後就 bye-bye 了,这是流沙的情况, 至於沼泽,那就又有些不一样了。 身陷流沙的人,不是淹死就是渴死、饿死,而身陷沼泽则可能还得面对沼泽生物拿 你当大餐的情况,而沼泽的比重虽不若流沙那麽大,但仍旧会把人给吸住无法脱身 ,因 此沼泽地的行进与流沙地区的行进一样都得随时注意,以免平白损失了自己的 性命 。而在战术的选择上,具快速位移的运动战术是最佳的选择,但就各国部队的 经验 ,以两路纵队的平行前进方式是最佳的选择,除了战术上的考量外,万一行进 路线 遭遇到前述危机时,也方便提供救援或其他支援动作。而最主要的用意则是为 了保 险的理由,将相同的装备分配至两个组,若一组人遭遇状况而不得抛弃装备以 保全 性命时,至少另一组还有一套相同装备可确保任务确实执行的可能达成,凡事 都保 有备用应变计划也是特战部队的特色,记得本讲座第一讲的总论中所提到的吗 ,任 何一个作战计划都有一个主要执行计划、一个备用计划与临时应变计划等叁个 计划 ,而这种精神与随时应变的执行力,也正是特战人员之所以与一般部队不同的 原因。

家园 特战讲座(十)高级篇(1)――特种技艺之狙击手部份

狙击的发展与沿革

 早在17世纪初光学仪器发明的同时,狙击手的发展即已经开始了,但 历经了整整2个 世纪,狙击的发展却因枪械工艺发展缓慢而未曾展露头 角。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美国义勇军的一位夏普少校(Maj, Sharp) 以特别改造过的枪械与各种小技巧(例如将每 发圆球形的子弹都以浸透 油脂的鹿皮包住,在装弹时不但更方便,射程与精确度亦 随之提升), 带领一队独立、高机动性的枪手,以不可思议的长距离精准狙击,射杀 了多名英军高级军官,多次以极小代价挽回一场战役的局势,而从此英 文就出现了 一个新的单字――夏普的射手们(sharpshooters),意指射击 精准而又冷静沉着的射手

  为了长时间的贴腮瞄准与防止野外环境导致分心,夏普射手们在进行狙击 任务时,经 常头戴类似今日特种部队戴的面罩,因此又有一个新字为 Marksman,直译为戴面具 的人,但在英文中亦意指枪法或射击精准的人, 而这两个字在今日则由Sniper这个字 所取代,也就是狙击手。 南北战争期间,Hiram Berdan将军曾招训一个特别小组,针对射击与狙击 的精要一一 加以阐述,此举可视为美军正式训练狙击手的发源。而在第一 世界大战期间,德国 与英国的射手们在壕沟间相互狙击,也促使英军的 Hesketh Pritchard少校开办了第一 间军事狙击手学校,课程内容包括了观 察、目标搜索、斥堠与尖兵训练以及狙击与 射击技巧;成立学校的目的, 则仅是因为英军方面认为德军那边一定也有一间类似的 学校在教一样的东 西;事实上德军并无此种学校,德军的狙击是家族传统的训练与 普鲁士军 人的自尊所养成的。

  一次大战後,大部份国家因承平时期的到来而放弃了狙击艺术的发展,除 了俄国人 。当时的苏维埃领导阶层显然认为:以如此低的代价而获得极高 收益的军事投资是 值得的,於是在1930年开始训练与装备狙击手,并使每 位狙击手都获得踏实的训练。 希特勒的东线指挥官们在1940年也认同了这 种想法,於是普鲁士军事专业与家族传统 所培育的贵族射手,与农工子弟 苦练而成的苦行枪兵,在广大荒凉的俄罗斯平原展 开对决,双方互有胜负 。同一时期,大不列颠帝国在承受了敦克尔克大撤退後,痛定思痛之馀,对 部队的训 练更加不遗馀力,特别是各种基本训练(其中自然包括射击);如 此一来,英军部队中 百步穿杨的高手随手拈来,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射手。 第叁帝国党卫装甲军第9、第10 师的官兵可以证明这点:1944年9月20日前 後,配备优势火力与兵员的SS禁卫军与党 卫装甲兵,在围剿英军第1空降伞 兵师(又称红魔师)的残部时,即因英军伞兵的精准 射击,致使德军亡惨重 、推进受阻,最後出动了铁拳反装甲火箭、自动推进炮(亦称 自走炮或驱逐 战车)与火??发射器才达成任务,但那已是4天以後的事了。

  1980年??克兰群岛上的阿根廷部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且阿根廷部队使用 FAL步枪, 英军使用L1A1步枪,都是FN厂的同类产品,其差别仅在阿军的 FAL可以选择半/全自 动,而L1A1仅可半自动射击。英军的精确射击使敌人 印象深刻,给盟友的感觉也是 一样,特别是美军。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并无狙击手的编制,训练与装备亦付之厥如,美军 对付德军 狙击手的反狙击手,亦只使用M1、M1C或1903型步枪充当狙击枪 使用。到了韩战期间 ,承袭苏联老大哥的训练,北韩与中共的狙击手亦对 美军造成不少伤害与困扰,当 时进行地面战斗的美国陆军与美国海军陆战队 指挥官们,亦指派不少狙击手进行狙 击与反狙击任务,但只配备 M1D 步枪 与 M84 狙击镜(仅有2.5倍的固定倍率),装备粗劣 ,无任何训练与特别装备 支援,甚至连指挥官们对任务的指定与派遣时机都是一片 混乱。 为了改善各自为政的狙击手训练计画,以及正确的教导指挥官了解与运用 狙击手, 美国步兵训练学校於1955~1956年间於成立了美国陆军射手训练 营(USA MTU,The United States Army Marksmanship Training Unit, 简称MTU),此即为美军狙击手学校的 前身,每一位学员在受训的第一天就 被教导狙击手6大定律,此亦为该校成立的宗旨 与目的:

 1.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

 2.一个狙击手其本身必须是一级射手或特级射手。

 3.狙击手必需精确的操作特殊武器进行狙击任务。

 4.狙击手必需是受过完整战斗技能训练的士兵。

 5.任何规范不完整的教条、或不被一般世俗所接受的观念,不得被 使 用於狙击手的训练中。

 6.任何指挥官都不能在未确定或尚在准备中的情况下,派遣狙击手进 行任务。

  但不幸的,MTU计画生命并不长,主要是因美国陆军对狙击手的发展与潜力 都不了解 ,而不愿投资於其上;其次是M14步枪的问世与服役,军方高层认 为,如此设计完美 、坚固实在又射击精准的枪械足以应付所有的情况,而不 愿再发展任何狙击用兵器与 装备,并进一步的取消了所有狙击手的训练与发 展计画,美军的狙击发展到此归零 。

  到了越战期间,中共训练与支援的狙击手不但对美军指挥官造成可观的伤亡 ,更对 部队士气造成了无法估计的打击。美国陆军於是开始重新考量狙击手 对於小型部队 战术与整体局势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开始研议各阶层指挥官 调度狙击任务的权限 与时机,狙击手学校再度开张;并於1983年在格瑞那达 的Urgent Fury行动中首度展现 威力。时至今日,至少在游骑兵部队编制中 ,狙击手已是常态性的编制了(虽然已经 落後其敌人与盟友将近20年,特别 是以色列)。 在多次的中东会战中,虽然以色列最後都是胜方,但以色列人自己很清楚, 战局只 要再拖延几分钟,情势便可能改观,因此以色列人一直未曾中断地开 发更有效率的 技术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过,主要承用美系装备的以军,并 不若美军那般拥有丰富 的资源来进行作战。而自行开发战术、配合装备开创 新战果,向来是以军的专长, 其中亦包括了狙击作战。

  但讽刺的是,以军的狙击作战却是由美国人所开发的,这位Kramer是一位 美军特战 部队退伍少校,退伍後以??兵身份继续军旅生涯,并以顾问的身 份协助以色列建立开 发一套完整的狙击手与狙击接战/支援/猎杀准则。他 的理由是:以色列无法像美军一 般随时呼叫空中密接或炮兵火力支援,而 面对敌军的长程重炮、迫炮、重机枪与直 升机等超过一般步兵武器有效射 程外的接战距离遇袭时,部队如何自保? 最简单省钱又实用的办法,便是派一名有同等射程攻击能力的狙击手以狙击 枪解决那 些装备操作人员就行了,至少,遭狙击的一方会人人找掩蔽,暂时 无暇继续攻击, 友军便可利用此一时间进行调度或转移阵地;因此部队拥有 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 ,不啻是配备一支小型长程火力支援单位随行,而 .50in口径狙击枪的服役,更使得狙 击手的任务范围更加宽广,这点我们稍後 会提到,但不论如何,狙击手的存在已为 各级部队与指挥官所接受,而任务与 日俱增亦是不争的事实,自始至终不曾改变的 是,被狙杀的人都不知道自己 是怎麽死的。

装备与训练

  在谈狙击手的相关资料之前,我们需先对其装备有一番基本认识。由於各国 部队与 各级特战单位对狙击任务的要求不同,狙击手的装备各不相同,但伪 装服、狙击枪 (含狙击镜)、测距观测镜、手枪、刀子、地图、指北针、基本 维生装备是绝不可少的 ;其他如无线电、卫星通讯仪器、星光夜视镜或前视 红外线(FLIR)、雷射测距仪、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而其他步兵所配 发的野外战斗/求生用装备,则依任务及个 人喜好选用,以上指的都是公发的 制式装备。 而在个人装备上,为了长时期潜伏与维持静止姿势,大部份的狙击手们都使 用水袋 与吸管,而舍去传统水??不用。基於同样的理由,标准的口粮亦不符 需求;在出任 务期间,狙击手通常会以高能浓缩口粮作为食物及热量来源, 这种特别设计的口粮 ,可将一个人一个礼拜的热量所需,缩减到只有半个便 当盒大小,其中蛋白质与卡 路里含量极高,并添加了多种维生素与其他营养 成份;至於口味嘛,笔者曾吃过,其 外观及口感与凤梨酥差不多,只是忘了 加糖与凤梨馅,吃起来跟啃肥皂差不多,真 是难吃,但真的很有挡头,一块 5公分立方的口粮,让笔者在18小时内无丝毫饥饿感 ,其间包括6个小时全付 武装的战斗训练课程,其体力消耗可想而知。

  而服装与脚下的鞋子也需长期穿戴,必须考量防潮、保暖与舒适性,以及最 重要的在 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适用性,而这也是所有狙击用装备的共通考量。狙击手的养成相当不易,其间包括了各个不同阶段的训练科目,包括了基本 的装备 操作使用、各种静/动态射击训练、野外观察与行迹追踪、野外求生、 地图判读、情 报??集与分析解读、野外阵地的架设与伪装、进入/渗透与撤 离路线安排、诡雷架设 与反爆拆除、作战计画拟定与通讯协定...等等近20 项科目,而其彼此间的关连与互动 亦需面面顾及,最重要的,现场的临场判 断能力,我们先就几项基本的狙击手训练 科目作简单的说明与介绍,分别是 射击训练、野外观察、野外阵地架设与伪装。

射击训练

  很多人都以为狙击手只要枪射的准就够了,50年前这句话并没什麽错,但在 今日, 射击训练内容复杂的程度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枪枝的弹道会因膛线 、地心引力及 风的影响而使弹着产生误差是大家都知道的,因此步枪的表尺 与照门是可调的,以 修正这些误差;但狙击镜的倍率也会产生射??误差,而 可调倍率狙击镜更使这个问 题雪上加霜,而温差及光学偏折现象亦会造成相 关困扰,因此狙击手必需在各种不 同的天候、温度、日夜环境下,进行不同 距离的射击训练,并详实记录在DA FORM 5785-R的枪械射击记录卡上,以帮 助了解枪械的性能与误差所在,再加以修正,直到 可以接受的范围,那麽第 一阶段的射击才能告一段落,但枪枝仍要时时试射,并继续 记录、修正。 当手上的枪能随心所欲的射中静态目标後,射击动态目标是第二个进度, 而动态目 标的移动速率会因行走、跑步或所搭交通工具而有所不同,而依 目标与狙击手间的距 离、风速所取的前置量也有所不同,事实上,瞄准部 位不同前置量也会不同,而狙 击训练则会建议在何种距离的何种移动速率 下,瞄准人体的那个部位作为参考点最为 佳,再拉开距离与移动速率,推 算最恰当的前置量,这是动态射??的第一步????前 置量。 动态射??的第二步是射击时机,由於目标一直处於移动状态,前量也可能 因其停止 或加速而改变,甚至丧失了射击时机,何时射击?套句莎翁名戏 哈姆雷特中着名的 对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当 经过一阵的练习与教官的经验传授後, 练习生都会对射击时机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与体认,而动态射??的第二步的前半阶段 也算完成。

  但後半阶段才是重点,那就是弹药的选择,现代的狙击手除了传统的人员 狙杀外,非 硬性目标的破坏亦列入狙??任务内容,包含车辆的破坏、直升 机、轻型装甲车、通讯 设备与油槽、水塔等具战略意义的目标,此时弹种 的选择就益形重要了,而事前的 情报??集与前置准备则更是不可忽略。

另外,许多人员搭乘的车辆装有防弹玻璃,如何进行任务?一般的建议是 以穿甲、穿 甲燃烧、穿甲、穿甲、穿甲燃烧、穿甲的方式搭配,先以第1 发穿甲弹试图击破防弹 玻璃,并直接格杀车内人员,若第1发未能打穿, 则以第2发的穿甲燃烧弹以高温进一 步破坏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并以後 续接连2发的穿甲弹再度试图直接击杀,若仍未能 达成任务,则第5发的穿 甲燃烧弹则射向车辆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若车内目标仍能 逃过此劫而 从车辆残骸脱逃,则再补上第6发子弹;若此时仍未能达成任务,那对不 起 了,下次吧,您已经在同一个点射击6发子弹了,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不过任务虽未 能达成,弹药的选择与搭配方式相信已经能让您有些了解了 吧。

  射击训练的最後进度是打那里?这问题看似好笑,其实是个高难度的挑战 ,请问,1 个狙击手能对付1辆主力战车或攻击直升机吗?答案是肯定的, 就如同1名狙击手可以 破坏1个通讯基地或飞弹发射基地一般,只要狙击手 知道他要打的是什麽,在那里, 就有可能办到。以战车为例,狙击手可以 攻击的部位是通讯天线、车长用潜望镜、外 挂油箱与驾驶用潜望镜,但这 些都无法直接对战车造成伤害,主要是要使车内乘员必 须停车外出查看, 再加以一一收拾,此种属於软性猎杀。 另外还有一种硬性猎杀,但需搭配装甲猎杀队一同执行:首先狙击手以穿 甲燃烧弹 先行引燃战车的主动反应装甲块,待主动反应装甲块爆炸丧失防 御性後,装甲猎杀队 再以反装甲飞弹瞄准已无反应装甲块保护的区域加以 击毁。此外,也有直接以狙击 枪进行硬猎杀的,以俄制Mi-8直升机为例, 以7.62mm的半自动狙击枪射击,可以在20 发之内使其丧失作战性能,主要 是攻击旋翼轴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而其他像通讯 基地、飞弹发射基地、 弹药库、油料堆集场等地方的破坏任务执行,道理也是一样 的,等各种任 务的击毁点都能一清二楚时,射击训练才算告一段落,但切记,还是 要不 断的练习,才不至於生疏了。

在军事的狙击任务中,绝大部份是在野外的军营或基地所进行,而现代部 队军事专 业素养极高,如何有效的侦??敌情,是每位军人都应了解的,狙 击手亦然,只不过 由於任务性质的特殊,狙击手对於敌情的收集有其特殊 模式,我们分别以叁张表格 来说明,分别是DA FORM 5786-R狙击手观察记 录表、DA FORM 5787-R射距相对位置表 、DA FORM 5788-R军用座标记录图 等叁张表格。

  先谈DA FORM 5786-R狙击手观察记录表:表格相当的简单,除了姓名、 日期、时间、 观察位置与页数外,就是序别、观察时间点、观察目标区位 置、目标区环境与目标 区行动记录概要等,针对某一点或某一特定区域的 狙击任务进行前,了解目标的相 关动态与作息是有相当帮助的,同时也可 使长时间的潜伏观察因必须记录相关事项 ,而不致於太过无聊。 当对目标的作息与动态弄清楚後,接下来要了解的便是DA FORM 5787-R 射距相对位置 表。为求射击的精确与相关调整(例如狙击镜倍率、焦距等射击 诸元),对整个目标区 的有效射程内,地形地物的相对位置是否会影响射击 的弹着误差便需特别注意,例 如大型物体:岩石、树木、山丘、建??物附近 的风向会因受阻挡而改变,与开阔地 风向不同,因此针对大型物件周遭风向 修正便需特别注意;而河流、池塘等水源地 所产生的雾气对瞄准的影响,灯 光、烧燃火堆周围所产生的投影偏差,也会造成射 击时的估算误差。为求精准,所有物件的位置、相对距离以及与狙击手的距离、方位角、光源、 风向、 风偏等相关诸元,皆需事先测量OK,并记录於DA FORM 5787-R射距相对 位置表上, 以便随时查询,DA FORM 5787-R表事先已画好180°的半圆,以等 距标示不同间距, 狙击手可以等高线标明其位置,亦可直接画上物件,於不同 距离上注明其光源、风 向、风速,以及与狙击手所在位置的相对方位角与直线 距离(亦即射击距离),完成DA FORM 5787-R表後,射击准备已算完成,便可进 入第叁个的阶段DA FORM 5788-R军用 座标记录图。 DA FORM 5788-R军用座标记录图主要是配合军事地图的等高线,以图像表示 任务目标 区内重要的标的物、地形、地物与地貌,并於两侧加以文字注解说明 ,以辅助狙击 手在进行目标搜寻时,方便快速的定点搜寻,并可依此研判目标 可行进方向、预计 行进路线与脱逃路线;若是在目标的可预测路线上事先规划 ,则可使用的备用方案与整体计画便可有较宏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任务的执行 上也会多几分达成的希望。 而野外观察的重点,即在於让狙击手於整个观察过 程中培养信心、增强对目标动态 的了解以及行动计画与执行细节的设计规划上 。

野外阵地的架设与伪装

  在进行长时期的野外观察时,狙击手本身所在的位置即可视为一个小阵地, 可在未经 伪装的一块空地或自然掩蔽物的下方设立,但为求不暴露自身的位 置与方便长时期观 察,一般都会设计成一个伪装与掩蔽良好的观察阵地,不 论是装备的堆放与人员的 休息处所,都预留良好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能使 狙击手在长时期潜伏式的观察後 ,仍能保留足够的体力与精神执行任务。

  在一般的条件状况下,阵地都会采以卧姿的阵地,除利於长期观察外,方便 伪装、 不易被发现与构建过程简单容易也是原因。通常阵地的大小宽约3m, 高度大约在1m 左右;通常会有两处伪装良好的开口,一处较大的开口是供人 员进出之用,另一处 较小者则是供观察与出枪射击之用。这般大小的阵地可 以提供2名狙击人员以轮班的 方式,对目标区进行长时间的轮流监看,当1员 监看时,另1名则休息、用餐与装备 保养,而观察用开口则需以小台阶架起 ,方便狙击手以卧姿进行观察时,肘部可以 有所依托,上半身也可因此而不 致於过份劳累,以方便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另外在观察点的选择上,除了考量对目标区的监看方便外,其本身的隐密性、 周遭条 件的配合性(例如水源的取得与进出路线的安排)、与降落区的距离、 距离主要道路的 位置、下雨时阵地是否仍能保持乾燥、会不会积水、天气炎热 时能否保持凉爽、以 及最重要的????对任务完成的助益有多少,亦需注意。 不破坏周遭环境、尽量与环境溶为一体,是伪装的最高指导原则,能不使用 人工的 物体就尽量不要用,尽量使用天然的树枝、草叶、植被与岩块,最好 是利用天然的 涵洞、岩缝,空心树干与树根空间等位置。 在完成地点的选择与伪装布置完成,最入阵地开始进行观察前的最後一个动作 ,便 是在周遭撒上催泪瓦斯粉,以防止野生动物的接近,而导致暴露阵地位置 或对狙击手 造成伤害,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当然前面提到的野外求生、野外观察 与行迹追踪、 地图判读、情报??集与分析解读、进入/渗透与撤离路线安排、诡雷 架设与反爆拆除 、作战计划拟定与通讯协定等技术,亦是狙击手养成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

  为了任务执行上的考量,狙击手通常是以单兵或2人组进行孤独而漫长的 狙击任务, 在任务进行全程中,生理与心理状况的自我调适,也是狙击手 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 的一环。而这些基本训练完成之後,以数十万发射击 经验所累积的实力展现,往往 是在经过一周的埋伏与观察之後的一声枪响 ;枪响之後,还得再经过数天的长程跋 涉回到基地,转而进行另一个任务 ,而那又将是一个无限的循环恶梦。

任务型态

  狙击手的任务依性质来分,有指定猎杀、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巡逻狩猎 、非硬性装 备破坏与定点伏击几种。为求说明方便起见,我们将装备定位 於7.62mm(0.30in)半自动 狙击枪,暂不提其他口径枪械,而任务执行模式 以单兵或2人小组,依任务性质而有 所调整;装备亦依操作环境与狙击手 个人喜好而不同,以任务执行完成为考量。以 下就各种不同的任务性质 分述如下:

指定猎杀

  这是电影与小说中最常被描述的狙??手任务(事实上此种任务所占 比率并不很高),而 任务型态即将上级所指定被狙击的目标,以一切手段 终结掉,就算完成任务,而不 论是以什麽方法;以步枪远程狙击只是方法 的一种,十字弓、猎弓、吹箭、弩箭、 飞刀,甚至近身博击、格斗、刀具 、绞杀器或下毒都可以,身着伪装服,以步枪、狙 击镜的猎杀,只是一般 人对狙击手的刻板印象,不过在军事性的任务中,远离目标 的长程狙杀仍 是大多数狙击手的选择,而大多数的训练也朝此种方向来施以训练。

指定猎杀的执行方式很多种,较常被采用的方法,是狙击手潜行至目标 所在基地或 预期经过的道路上,以伏击的方式进行狙杀,而由於现代步枪 的射程几乎都超过 1000m以上,地点的选择、射界与後撤路线的安排,经常 是任务成败的关键,因此任 务目标区的先行探勘与地点选定是相当重要的 功课。虽然现代的卫星可以照到地球 的每一个角落,但在树木参天的密林 与山谷阴暗处,仍是以由人员所探勘的第一手情 报最为可靠,而大多数的 狙击手也宁可自行侦察,而不愿依靠先进的卫星科技。

指定猎杀的任务可以1人执行,亦适用於2人小组,以1人观察,1人狙击, 或者2人同 时狙击,或主射手未能成功时副手再补上一枪;当然,副射手 的枪法也必需是一流 的,并且随时维持备射与瞄准的状态下才行。

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

  在以色列与美国游骑兵部队中,狙击手是编制到班、排级等基层战斗单位 。当小队 在进行战斗巡逻任务,遭遇敌人长程火力(也许是重炮、迫炮、 重机枪或敌人的狙击 手)攻击,而又无法呼叫火力支援时,随队的狙击手 便必须立即进行敌火观察的任务 ,并立即进入有利的射击位置,以狙击步枪 格杀最大威胁敌人,并依序将敌方人员 一一狙杀,而小部队则利用敌人遭狙杀 、人人自顾不暇之际转进,而1支步枪所能发 挥的效果与长程炮兵的火力支援 一样,这便是所谓的随队观察暨火力支援。

  但这仅是随队观察任务的一部份而已,随队狙击手最重要的任务,是以 狙击手的角度 与眼光来看任务小队的所在位置,是否过於容易遭受狙击 ?并随时检查各个可能躲 着狙击手的角落,是否有敌人的狙击手潜伏? 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敌人的狙击手;另 外,狙击手同时也是路线选定与 脱逃专家,在受伏时,随队狙击手除了提供火力支 援外,也必须在可能 的情况下提供小队指挥官最佳的撤路线建议,并全程提供火力 支援与掩 护,必要时,狙击手将会单独行动,前往敌区进行狙击任务,迫使敌人 暂 缓追击小队的火力,给小队最大的空间,狙击手再依事先的协议前往 会合或自行完 成指定任务;而大部份的狙击手由於长期的眼力训练与注 意力训练,诡雷的发现与 拆除对很多狙击手而言亦非难事,虽然很少是 由狙击手进行拆弹工作,但一旦任务需要时,狙击手应可轻松胜任。

  在以色列,狙击手的任务还包括:在平时即记录各个可能潜伏地点与敌 阵地位置, 并针对阵地周遭情势进行观察、记录、判断与模拟可能状况 ,一旦状况发生变化时 ,不但本身可立即进入情况,亦可提情报供战地 指挥官作分析研判,因此狙击手同时 肩负着情报官的工作。但不论在什 麽状况下,狙击手总是依其专业训练的眼光来看 待这个世界,同时以专 业的角度判断情势的变化,永远是指挥官们了解情报的权威管 道,因为 只有狙击手才能了并知道狙击手的想法与作法,也才能知道如何去预防 与侦 测。

巡逻狩猎

  在许多情况下,战地的情势经常是扑朔迷离的,既不知人时地事物,亦不 知情势的 发展与变化;为了确保情势对我有利,猎杀敌人重要关键人员是 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而由於情报有限,任务目标指派亦会造成困扰,因此 以指定区域进行自由猎杀, 便成为有效的作战模式,以狙击小组在指定区 域内进行猎杀,往往会收到莫名的奇 效。倘若任务失败,损失的亦不过是 2名人员与其随身装备而已,可谓本轻利重之买 卖,但由於情势的变化往 往出人意表之外,巡逻狩猎任务的执行时间往往不长,最多 以2周为限, 以防任务的执行与局势的发展产生落差。

非硬性装备破坏

  前面提到,狙击手的任务往往不单纯是人员的狙杀,装备的破坏亦为重点 项目,特 别是对於机械化部队而言,非强化装甲的一般车辆,都能由7.62 mm口径的狙击枪造成 致命性的破坏,以常见的2.5ton载重车而言,直接射 击水箱、轮胎会造成车辆无法行驶, 但若直接射击油箱则会使车辆产生爆 炸,若车辆装的是油料、弹药等高易燃性物质, 则可造成更大的破坏。而若是整队的战车,当然无法以步枪解决所有的战车,但若解决部份的战车 车长亦值回 成本,要诀是须由後向前格杀车长;根据经验,在45sec内,即使 是车内乘员亦无法判 断出车长是否已经遭袭身亡,而前车更是非经呼叫,否则 3~5分钟内亦不会发现後车的 动态,而这段期间内,被收拾的车长可能已经不 只个位数了;若战车以紧闭舱盖方式 前进,狙击手亦可利用击毁通讯天线, 或击爆车外副油箱的方式逼使人员离开车体後,再一一收拾。

  对付战斗直升机亦然,击毁其光电观测器就等於击毁其耳目,而击毁其主旋翼 与尾 旋翼,则如同废其四肢,若是射击接近排气孔部位的变速齿轮箱与液压管 ,亦会造 成飞机失事坠机,不然射击火箭荚舱派龙包件,造成火箭内燃使弹药 在未脱离机身前 爆炸,亦是解决攻击直升机的方式之一。

而通讯车/基地等高精密仪器的破坏则更为简单,於电源车、泠却器、通讯天线 与精密 电路、晶片所在位置随便来上1发子弹,都可以对这些价值不菲的装备造 成致命性的 破坏;其他像是油料的堆栈点、车辆调度场与弹药堆集所等地,亦 可以步枪加以破坏 。以油料堆栈点而言,首先必须以1发包铅软弹头击穿油桶, 但不使其产生爆炸,等 油料外??得到处都是後,再以另1发高爆弹、燃烧弹或 曳光弹加以引爆,那时就会一时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破性狙击任务 的执行要诀就是,先知道要打什麽 ,再决定用何种弹药射击什麽部位,叁个条件 要素都具备的话,任务便不难达成了 。

定点伏击

  由於狙击点的所在位置考量甚多,寻之不易,一个好的狙击点不善加利用 实在是太 可惜了,於是便有了定点伏击。定点伏击的要求很简单,在有效 射距与范围内,解 决一切有价值的目标物,而在人员选择上,则有一个 狙击手们都知道的优先序列:

 1. 第一顺位是敌方狙击手,因为唯一会对狙击手造成威胁的,便是敌 方狙击手 ,敌方狙击手永远列为第一顺位。

 2.高阶指挥官。

 3.防空飞弹、反装甲飞弹操作员。

 4.重炮观测手、炮手、炮长、副炮长、机枪射手与迫炮炮长等长程攻 击武器操作员。

 5.资深士官或士官长。

 6.枪榴弹兵、爆破小组与战地工兵。

除了这些优先序列外,其馀目标与执行的先後顺序,则由狙击手自行决定, 而其判 定的标准是对我方威胁性越大者,优先顺序越高,不但是人员,装备 亦然,油料车与 弹药车的优先序列必然高於人员运输车的道理永远是不会更 改的,除非有战略上的考 量,但那已经不是狙击手的责任范围了。

通宝推:然后203,
家园 特战讲座(十一)高级篇(2)――特种技艺之尖兵部份

尖兵的发展与沿革

 SCOUT在英文中的解译可以是球探、童子军成员、道路巡逻员或是专门刺探对 手球队内情的包打听,但在军事人员的眼中,这个字只有一个解译,就是斥 堠、尖兵,早 在人类有军事行动与文明之前的生物史上,以少数的个体对目标 物(通常是当天份的 晚餐)以潜伏行进到近处,再发动致命一击後,其馀同类再 一哄而上协力制服再大啖 其??的作法,几乎已是所有猎食性的肉食动物本能, 在这些动物中,有一种动物的 种类我们称之为人。

而凭藉着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许多的智慧与经验得以表与传承下来,其中自然 包括狩 猎的技术与技巧,跟踪兽迹、无声潜行、埋伏、设陷阱等狩猎技巧让许 多的猎户得以 一家温饱,而人类的进化开始了群居时代後,族群之间的斗争, 发展而成的大型对 立,导致专职军事人员的产生,群体的互殴、斗争发展成为 两个对立集团的战争, 个人勇士的辉煌时代己然不复存在,战争成为军事艺术 的表现手法,各种与战争有 所关联的知识与技术都被独立化与专门化,而本用 以对付猎物的潜伏技巧成了侦察 敌情的最佳选择,虽然这些人对整个战事往往 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他们的地位却始 终未能真正的被肯定过,但对所有的尖兵 们来说,对他们而言,永远都是走在队伍的 最前方,永远必须对现场情势作出 立即而正确的判断,其他的就等主力部队来了再 说吧! 尖兵的发展与沿革,一直无人有办法说明从何时开始,部份的说法是有军事行 动的 记录时,尖兵便己然存在,但这个编制是何时开始有的却一直没有明确的 标示,但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大型的部队移防或是小规模的小队行进,尖兵一 直都是编制内且 必要的。

  如前所述,许多优秀的尖兵皆具备了良好与敏锐的猎人智识及技能,因此不论 是在 追击溃败中的敌部、跟纵敌部的移动或是一般的战地行进,侦察与找出诡 雷、地雷 、导绊索及各种埋伏及陷阱一直是尖兵的任务,而前进到敌阵地周遭 预备发起攻击时 ,尖兵也须以第一手的眼光观察合适的火力设置点、火力扇 面、进入与撤离路线及 备用路线,必要时还须先在预期的敌方撤离路线上安排 伏击阵势或截击路线,并提 供小队指挥官作评估与判断,因此前面提到的所有 资讯与迹象,尖兵都必需在第一 时间内作出正确而明快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与 在现代特种部队中,除了猎人的本能、智识与技术外,尖兵对於敌人的情报、 作战 习性、地形地貌的特色与植被、地上物及建物特色等资讯亦是不可或缺的 事前作业 ,身为走为在部队前第一位的尖兵,这些情报有其绝对的重要与必要 性,特别是在正 式的战区,各种陷阱、诡雷与雷区的安排是必然存在的,而尖 兵的任务要点之一,就 是千万别将部队带入这些地区,或者万一不幸己经进入 这类地区,如何清理出一条 安全通道,方便部队快速通过,这指的是地雷区或 以导索之类的高科技类、若是竹 刺剑山之类的土人陷阱,那就得想办法排除或 是使其失去效用,在这些土人类的各式 陷阱中,有许多是将诱捕大型猛兽的陷 阱改良、放大或是直接套用的,而这些陷阱通常 是非设计者或是不明原理人的 都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挑战,这也是各国特战部队中许多尖兵都是生活在较原始 生活环境的部落成员的原因之一,当然,另外也是因为这 些部落的成员不但体 力与耐力奇佳,绝非一般都市长大的饲料鸡所能比拟,另外的 主因则是因为文 化的因素,生活条件较原始的环境,其成员心理的自我建设与意志 的坚毅、以 及传统所给予的荣誉感及责任心,让这些部落成员成为特种部队指挥官的最爱 与最佳人选,其中的佼佼者与最着名的,即为大英国协下属的喀尔克山地?? 兵 团,其事迹不必在此赘述,但有一点不能不提的,在殖民地时代,非洲的部落 因资讯的不流通,与勇猛骠悍的传统,前往的帝国部队往往不能以威名震压, 而需以实力来表现,其间,某次的任务由喀尔克山地??兵团所执行,然斯役 也,血流成河 ,双方皆伤亡惨重,打到後来,英军弹尽援绝,双方进行最後的 殊死肉博战,非洲 部落以长矛、毒箭与刀棍棒斧对抗喀尔克山地??兵团的喀尔 克弯刀,喀尔克山地?? 兵团以超过1比13以上的人数劣势力敌不降,狗腿刀也在 此役发挥了惊人的战斗力, 战到最後,一个七百多个人的团,只剩不到个位数 的勇士仍然活着,而集合了十数 个部落的非洲战士也伤亡殆尽,再也无法对抗 殖民者的入侵,而从此之後,所有的 非洲部落都得知喀尔克山地??兵团的大名 与所代表的战力,大英帝国从此在非洲的 声名如日中天,因为大家实在不愿意 与喀尔克山地??兵团正面对抗。最後一定要提 的,大英帝国追赠给这个喀尔克 山地??兵团的各式勋章超过千枚,包括最高荣誉的 维多莉亚十字勋章七枚,其 中四枚是颁给士兵,这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同时 以如此多的最高荣誉颁 给最低阶士兵的记录,相信不但空前也将是最後的一次。

装备与训练

  前面提到了尖兵的主要任务,而为了执行尖兵的任务,其装备不宜过重与繁 琐,以 必要、轻便为主要原则,而配放的位置则以顺手、方便为原则,此一原 则同时适用 於大部份的特战小组成员与所有的攻坚部队成员,但通常,以美军 的编制而言,尖兵 的装备通常是个人基本武装(含手枪)与叁天份野外生存装 备、夜视镜、无线电通话器 、红外线闪频/照明灯、闪光震撼弹、地图卡(指南 针)、GPS、伪装网/迷彩膏与个人顺 手的小道具,北约成员国与较北方的西方国 家则会加上冬季装备,前苏联特种部队 与现任俄罗斯特种部队的成员则除了一 般的军事性装备外,特别偏好使用可随身携行 的铲子,铲子在他们手上就像马 盖先手上的瑞士刀与蓝波手中的求生刀一样的好用与可怕,而中国大陆的特种 部队则特别喜欢大、长且粗的竹子与树干,但不论是那个国家的特战人员,对 於绳子与刀子的喜爱则是相同的,这也几乎是所有特战小组的 的准备配备,不 过以现行的各国特战部队而言,有两项基本配备虽未明文规定,却也 几成制式 配备,那就是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仍正常操作的手表与小型工具钳或复合式 工 具组,其中手表以指针式为优先考量,夜光、防水、耐震、轻便,而且价格最 好别 太高,在越战时,绿扁帽们喜欢戴瑞士劳士力厂出品的不锈钢??式表或是 天文台系 列的不锈钢型,除了价格之外,前述的条件都还算符合,但美军後来 则全部建议派 驻越的美军改选用美军公发的陆军军表,以发条为动力,每48小 时至少需上链一次 ,塑胶外壳,压克力表面,尼龙表带,而且价格极低,成为 不错的选择,但现在的美国特种部队则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大名顶顶的SEALs 在完成了基础的SEALB/UDT训练後会发给一只帝陀厂的不锈钢潜水表,但若是 进阶到了多种混合爆破训时(我们下 一章会提到),则通常教官会建议改选用东 方表的航海家系列自动上链表,原因无他 ,该款表是少数能在多次的近距离爆 炸震波下仍能正常运作,而且计时功能仍维持 精准的手表,而Delta、Ranger、 Green Beret这些陆上的爬虫则选择了一个令人意想 不到的手表,日本CASIO厂 的G-SHOCK,而且外款的迷彩还与制服上的一致,真是炫 到家了。

  而至於工具钳或复合式工具组(Multi-Tools)则是将瑞士刀的功能更加多样与粗旷 後的军 用工具,用途极多,最主要用於野战的临时、紧急拆弹作业用途,因此 很多人又称 之为爆破钳或爆破剪,国内常见的厂牌有四家,都是美国厂,分别 是LEATHERMAN 、GERBER、SOG与马国森刀厂,而承制美军M9军规刺刀的 BUCK厂亦有生产,但国 内少见,另外,义大利的AITOR、英国的李恩菲尔德 军火厂(或译李恩野战兵工厂)所生 产配发L85/86的多用途刺刀暨野外求生工具组 亦有人将其归纳为野战工具组,而当然 啦,开山师祖的瑞士胜利刀厂 (Victorinox)自然也有相同的产品问士,以上所讲的皆为 己有民用量产问世者, 许多特别生产供特种部使用而不对外或民间使用的兵工厂所 产制的产品亦不在 少数,例如德国的BOKER厂,特别为GSG-9所产制的一系列共19种 的工具组是 笔者用尽一切管道与人情才只能见到其中四种的照片,而这己足够让笔者 愿意 用一台进口房车的价格去换取了,而在前苏联,位於莫斯科以东 1130km ,乌 拉 山脉以的 LZHEVSH 市附近的 LZHMASH 兵工厂。(笔者附注:此间工厂在 前苏联的地 位,就如同麻塞诸赛州的春田兵工厂在美国的地位一样的崇高与重 要,但苏联解体 後,该工厂亦好景不在,订单大量减少,中央经费停拨,工资 提升等经济问题,使 得这间创立於 1807 年的兵工厂改生产机械工具以图生存下 去,令人不胜唏嘘。)所 产制供苏军特种部队成员使用的多用途折刀,则是不 折不扣的暗杀武器,提到这些 工具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因为尖兵的任务之一 就是得拆除道路上的所有障碍,包 括各种炸弹与地雷,而这则是最最贴身实用 的工具,小巧实用,惠而不费。最後,相 当重要的,这些工具的材质都必须是 防磁/抗磁材料制造的,以排除引爆磁性引信,送了小命数条。

  尖兵的训练与养成课程主要可粗分为基本训与专业训两大类,每一种都各自包 括了数种不同的科目与进度,基本训练包括了PT、3M(Map reading、Memory、 Mount Training)以及个人装备及武器训练;而专业训则复杂许多,除了一般的 个人/小组战术 训练课程,野外动植物办识、野外求生、基础爆破与诡雷安装/拆 除*等必学的课程外 ,特种机动载具的操纵、各种地形的特种驾驶技术、攀岩、 滑降、无声搏杀/格斗技 、等多达数十种的选修课程,而最重要的,心智的稳定 与沉着、坚毅的个性,不过 通常在第一关的选人作业时,各组教官即己完成这 项基的过泸,因此我们将就专业 训练的方面作重点式的介绍:

个人/小组战术训练课程

  对任何一个小组而言,整体的作战划从规划到拟定,可能是参二的情报人员与 参叁的 作战参谋人员合作而成。但第一个面对现场情况并作出第一手判断的, 必定是尖兵 ,第二个才会是小队指挥官,因此,小队的尖兵对於战术方面的修 为与素养,可能 与队长或作战参谋士官一样的好,甚至可能更好,在尖兵抵到 现场的第一件事,就 是判定小组的部署位置,包括火力组的火力扇面、自由猎 杀区、进攻/撤离路线的选 定与伏击位置,并回报指挥官与作战士官作参考,通 常超过8成的机率会被采用,而 一般而言,尖兵并不直接参与攻击行动,与狙击 手及指挥官一样,在小组的攻击任务 分派中,这叁个人是最基本的预备队,而 尖兵通常会被分派於伏击路线的伏击组组 长,进行对敌残部的歼灭任务,至於 落单的、落跑的,那就是狙击手的事了。

  除了小组常用战术的熟悉与运用外,对於敌方的战术及习惯更是不能疏失,一 个标 准的敌阵地会以何种地形为最优先选择?放哨的标准是什麽、雷区及防御 阵地的位置 何在?油料/弹药/粮食及辎重的堆栈集结点何在?主要的进出道路有 那些?部队的作 息为何?通讯基台与天线座在那儿?指挥中心与重型火力驻扎 点等情报对於攻击计划 的拟定与执行而言,都是成败的关所在,也因如此,由 情报或作战参谋士官转任尖兵 的人大有人在,或者在任务进行时,全程附尖兵 行动,随时提供第一手判断也是常见 的组合方式。

野外动植物办识、野外求生

  野战与野外这个字,在英文都可以用FIELD来表达,就是说,在古时,战事都 是在野 外进行的,一直到了1944年的史达林格勒之役,才开始真正有了所谓的 城镇战斗战术 ,或称为房舍战斗,而想当然耳,野外的战斗所野外当然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连,中 国古战术的鹿角、拒马的阵势防卫;结草绊马的战术运用与 驻地周遭的防卫植物都是充 份运用野外资源的实例,时至今日,我国许多部队 的防区周遭或重点防卫区仍然大量 种植着琼麻、木棉、九重葛等多刺植物,其 效果不但优於有刺铁丝网与蛇腹型铁丝 网,还兼具环保与水土保持的特色,而 各种有毒或有刺植物也一直都是各在地部队 喜爱的防卫方式,而另外,身在野 外,各种大自然的威胁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各种蛇 蚁虫豕、漳沼疠蛊、凶禽猛 兽以及地形、地势与植物所形成的威胁是野外求生一课, 如何避免上述危险? 若是遇到了,如何解救自己或是队友?再者,在各种不同的气 候、地势与环境 在不同气候下的生存要件序列为何?像是热带雨林的体力保持、沙 漠或大陆型 气候的乾燥气候的水分补充、寒带地区的保暖与冻伤紧急医疗等课程; 动植物 的辨识课程,那可是可食用、那些是有毒的,那些是可作紧急医疗用途的野? 动 /植物,例如生吞毒蛇的胆囊或是生饮毒液对於人体的抗毒都有立即而明颢的 效用, 甚至生饮蛇血也使人体对抗各种蛇蚁虫豕的侵咬、或是漳沼疠蛊的伤害 有着相当大的 防疫效果,而嚼食那些植物的的那些部份便可有效抑制口渴或是 腹中的??饿感,而又不 致於因未进食或饮水而流失体力,这些科目都是任何一 支准备进行全球部署的部队 所必需接受的??练,因为或许当你必需使用是就是 生死存亡之际了。

陷阱、基础爆破与诡雷安装/拆除

  在第一章的基础篇中,我们曾经提到,美国的水下爆破大队与纳??德国的伞兵 部队 都可算是现代特种部队的开山始祖,而这两支部队有一项共同的任务派 遣,就是爆 破,因为这两支部队都是为正规大军之前开拔之前的先锋开路部 队,任务就是排除 敌人所设下的一切障碍,而由於时间的限制,通常都会使用 最快的方式,那就是炸掉 一切障碍物,爆破便成了特种部队的基本技艺了,而 身为小队先锋的尖兵,更要对各 种可能的诡雷安装方法及位置了解透彻,才可 能对其针对拆除的任务胜任自如,而 由於爆破/诡雷的安装、架设与拆除都是一 门专业的课程,本篇不会作深入讲解,将 在下一篇的爆破技艺作说明,我们在 此要提的是观念。

  未接受此课程的进度之前,几乎所有的人的想法都是诡雷或陷阱应该设在小路 的周遭 或正中央,当部队行进时就一定会碰到,唔,这说法只算对了一半,对 付大规模的 正规军或许可以,但对付特种部队则绝对不能用此种方法,因为他 们是专走没人走的 地方,而因反特种小组的陷阱及诡雷设置必须由特种小组安 放,或是在特种小组的指 导下由战斗工兵安放,安放的原则是可能的主道路、 备用道路及撤离路线都必需安 放,而在主要道路伏击地点的主要安置区除了一 般的考量之外,敌人小组在接战後 的反应位置(即最近的掩蔽位置)也记得一定 要安放,如此一来,当敌人遭第一波的攻 击後,依训练,一定会立即进入距离 最近的掩蔽位置,伺机进行反击,就在进入战 术位置时,则会触发第二波的诡 雷或是陷阱,造成更大的伤亡,若是敌人决定转进,那安放在撤离路线的那些 礼物,则会给对手们最後的一些小小惊奇,而最妙的一点就 是在整个过程中, 我方人员的损失将会降到最低,因为这是采被动式的防御,是敌人 的动作才会 引发,我方则完全是以逸待劳,本小而利多,是十分划算的买卖。

  为了因应这种可能的阵地陷阱,两种解决的方法,一是前面的战术中所提过 的,全攻 击型战术,即接敌时,不恋战,立即以交替掩护或履带式战术队型在 最短时间内以 最大火力突围,虽然会造成伤亡,但总比全军覆没的好,另一种 则是避开可能会有 陷阱/诡雷的路线或地区,这时就用得到前面所讲的情报了, 如果两者都作不到,或是 实在避不开,则那就是尖兵的任务了,他必须排除或 标示出安全的行进路线,或在不 得已的情况下触发陷阱或引爆诡雷,使部队得 以安全的通过,而在这里有一点比较特 别的是,尖兵并不一定非将诡雷完全拆 除,只要使其在部队通过的短时间内失效或 不被引爆就可以了,甚至在不影响 任务时间表与体力负荷许可的情况下,将诡雷拆 下来,反制安装於敌阵地周 遭,而在进行伏击时发挥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的奥妙哩。

特种机动载具的操纵、特种驾驶技术

  由於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专业用途的特种载具日益普遍,而由於各国对於军 事经 费的裁减,在有限的经费下,购置了机动载具却无法养专任驾驶之事时有 所闻,为 了因应此一情况,由现任特种小组成员挑选数位,另外施以驾驶训练 与机械常识成 为最常见的因应方式,而除了载具本身所需的机械知识与操纵方 式外,其实,特种小 组常学的是特种驾驶技术,其中包括了各种地形、天候与 环境下的各种技术,例如 ,如何在无路可走的荒郊野外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指定 地点?简单,学习越野赛车 (RALLY RACE)的技术就行了,如何以120Km/h过一 个直径不到5M的发夹弯?这时就用 得到甩尾过弯的技术了,首先以国际通用的 右打H型档位手排竞赛车为例,通常超过 100Km/h时档位都是位於5档的位置, 而在进弯前,我们通常会要求退回3档,而同时 间内左脚踏住的离合器踏板会於 踩到底退回3档後,松回一半,而右脚则以脚跟踩住 油门,脚尖踩住煞车,使车 辆的行进速度可在瞬间降低,而引擎仍保持高转速与扭力 ,同时间方向盘朝转 弯方向打,但到了车头指向转弯方向时,立即将方向盘反方向打 到相对位置, 这个动作可使车辆在四轮皆动的情况下利用加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在 地面上 以前轮的指向甩尾过弯,而行进方向仍处於可控制的模式下,而车子的速度仍 然维持在80Km/h以上,而当车身中线与出弯道路呈平行後,离合器全放、煞车 全放、油 门踏到底(左脚全放,右脚脚跟为轴,将原先踩於煞的脚尖顺时方向回 90度角,以整个 脚掌踩住油门),而方向盘则切回完先道路方向,使车体回复道 路中线位置,如此的操 作可使得原先就维持高转速的引擎可极短时间内立即释 放大量的扭力,然後只要以 直线加速的技术就行,在只要前述的动作在标准时 间内完成(1.5~3秒内,亦即过弯所 需时间),在完成过弯後,通常在3秒内,可使 车速回复到110Km/h内,而未以同等技术 或方式而却想以同等速度过弯,那结 果就是翻车一途了。

  但这是在一般的小径上才用得上的技巧,若是完全无路的荒野,如何避免车辆 失控才 是第一要务,而且要考虑的不只路面的状况,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 要考量的其 实是车辆本身的性能问题,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摩托化 的机械部队经常会 因为天候与地面的因素严重的影响行进速度,甚至无法行进 的窘境,主因除了当时 的道路状况实在太原始之外,机械性能的不佳与特种驾 驶技术的不完备亦是原因, 但车辆的性能不足仍是主因,但现代多轮机动具的 驾驶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车子的 剩馀能量太多,如何量路为主成了一个奇 特的选择题,简单的来说,如何达到人车一 体,在最适当的时候,配合地面状 况的输出能量,以求取其间的平衡值?因为以美 国的悍马车、英国的路华 (LAND ROVER)吉普车、法国雷诺四驱军用版以及日本陆自的 叁菱(FUSO)吉普 车为例,其推力比事实上都己超过1,而且都具备四轮传动的性能,前 面提到的 高速过弯技巧,虽可套用於四驱车上,但实际上的驾驶则因车型的不同而有 些 不同的驾驶技巧,而这些车辆的马力都大到在正常的路面行驶可算是一种浪 费,驾 驶这类车,不用烦恼爬不上去,要问的是如何爬上去;同理,以越野机 车进行长程侦 察巡逻也已是各国特种部队的必修课程,那麽,越野机车与技术 机车的一些技巧也是您的必修学分了,每年的陆自富士山演习,结是会有陆上 自卫队的骑士以立姿双手持 枪射击的表演,而法国人那套由美洲豹直升机上一 跃而下的镜头相信也让人难忘,但 即使都学会了前面所讲的四轮、二轮的种驾 驶技术,这仍只指的地面上的,我们还 有海上与天上的。 海上的,我们就以水上摩托车为例子来说明,水上摩托车以喷射引擎驱动水 流,推动车 身前进,在负载200Kg的情况下以35节的时速前进并非难事,但要 在近岸的机动巡逻则 又有不同,由於艇身小、质量轻,一个浪就可能人仰艇 翻,更别提水雷、浮动式栅栏 、暗礁与鱼雷网了,但是现代的水上摩托车可发 挥的性能,相信在ESPN与卫视体育台 等体育频道中的各项水上摩托车竞赛或表 演中见识过,可利用惯性与冲力在水下行进 达数十公尺之远,以躲避可能的危 险(例如敌人的扫射)而在英国,也已研发出水上/水 下双用的个人载具,而即使 在水下仍能维持十馀节的行进速度,而小型水面快艇、 水翼船与小型潜水艇的 驾驶与技术也是类似,而空中用的,我们只讲个人用的超轻 型载具,其中,动 力飞行伞、无动力滑翔翼与轻航机,一般的操纵技巧相信大家都 应该很清楚 了,在此不再重提,我们讲在情况下的驾驶技术,例如以动力飞行伞在 行进 时,遭遇晴空乱流,如何处理,首先,先关掉引擎,再来就是判定气流方向与 范围,以最安全与快速的方式钭向切出乱流区,再开动引擎,继续飞,而若是 无动 力滑翔翼则有些不同,因为飞行翼的浮力与伞翼的浮力不同,而软式的飞 行伞面可 随风因应,而以骨架构成的滑翔翼则必需考量风速与风向,是否风速 强度会达到危 及翼梁、风压对尼龙布面会不会造成撕破而破坏浮力,当上述危 险都不致对滑翔翼 造成危害时,例用乱流以斜角向下切出是较用的方法,因为 若是向上切出,您并不知 会升到多高,若是升到太高的话,低温与缺气极可能 会造成休克,而失控的滑翔翼 从高空堕落到地面时,嗯,您四散的「身体」会 使得收拾的人员非常麻烦,所以您一 定得好好的学习这些技术,以防真的用得 到的时候,顺带一提,以现代滑行比等级1 :15以上的滑翔翼而言,要在空中完 成英麦曼动作并不难,笔者曾看过一位特技人员 在6000m的高空以自由落体在 落地前完成了16个英麦曼动作,以此等的技术,要完成 空中解耦应该是不难的 事。当然,空中特种驾驶技术也包括了像是MJ-3/MH-3或是 NH-60夜鹰直升机之 类的特级飞行员,而AC-130魔龙攻击式炮艇或C-130H的超低空飞 行空投的技 术,当然也算是空中的特种飞行技术,但那不会是一般的尖兵会去学习或 使用 的,即使有,他们也会转任而成为飞行员,不再是尖兵了。

射击训练

  尖兵所需必备的射击技术与一般的特种小队队员差不多,除了一般的正规训练 外, 快射与突射也是,但为了隐密的要求考量,许多尖兵使用的是灭音枪及次 音速中空 弹头,枪音也是卡宾型或可折收的枪托,而枪上的附件,如战术枪背 带、外挂式弹 匣袋、强力手电筒、雷射标示器等装备则因尖兵的个人喜好与任 务求而选配,以不 影响或妨碍射击反应时间及精度为标准,而真正算得上是尖 兵专用的射击技术应该 是战术射击了。

  所谓的战术射击,是一种综了定点射定物,定点射移物、移动射定物与移动射 移物 的综合射击,在练习此种射击技术之前,基本的快射、突射与反应射击都 必需有一 定的火候,必需能真的达到枪人合一的境界才可能练成战术射击,而 在练习的的基 本功,则是以各种不同型式的长短枪,以每周3500~4000发的射 击密度来加以练习, 而验收成果则是在室外50M、1.5秒反应时间内以手上的武 器击中半人靶,而这个半人 靶可能以任何角度跟方位出现,而每次出现的也未 必都是敌人,可能是不值得射击的 动物或物体,也必须在反应时间内判定;而 室内则是15M(或是30码) 、1.5秒反应时间 内以手上的武器击中半人靶上的指定 位置,一般会以一张3x5寸的卡片标示,当两 者的平均成绩超过85分时,那? 有资格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大部份的射手在完成了战术射击前基本训之後,都会发展出个人专用的射击姿 势与 习惯,而战术射击的第一要求是必需击中目标,并使目标丧失战斗或行为 能力,但 不一定要致目标物於死,战术射击的练习心法是耐心与细心,以德国 H&K厂的MP系 列冲锋枪为例,大部份的使用者在都是将其射击选择钮拨到全自 动的位置,而以手 指的扣放来控制射击的发数,而射击时一定是以扣扳机的那 只手作轴心,持枪的另一 只手作圆周性运动,将枪口指向射击方向,而在进行 四种基本战术射击之前,子弹 速度,弹头到达固定距离所需时间,风偏与空气 湿度、光影与热能所造成的景像位 移等数据及资料,都必需像呼与心跳一样的 自然与顺畅,不用思考计算,枪口便会 自动指向目标位置,或是移动的前置 量,前置量的计算概念很简单,现射手於定点 ,目标物距离50M,由右至左以 15Km/h时速水平移动时,射手有两种基本的计算方式 ,一是定格法,一是追描 法,定格法,就是射手每次都将枪口指向固定距离(例如一 点钟位置、两点位 置…)而在目标物到达前先将枪口指向定点位置,并计算目标物由 前一定到次定 点所需时间,并於再次定点等待目标到来,依前两次目标行进所需时 间采前置 量射击,此为定格法;而追描法则有些类似以摄影机捕移动中物品之活动 ,以 准星或狙击镜十字中心总对准目标并锁定,依目标物的移动速率来决定枪口的 移动速率,并在目标物停留时开火射击,此法的优点是可时时掌握目标动态, 缺点 是容易暴露本身位置,而目标倘若有突发性动作时也不易掌握。

  当射手本身对於射击移动体的射击到了一定程度後,通常课程的难度会随之增 加,由 原先定点射定物、定点射移物,进为移动射定物,其操作要领与定点射 移物相同, 只是实际操作过程是反过来的,再来就是最高境界的移动射移物 了,其操作要领就 是将本身的前置射击量与目标物的前置射击量相加(或相乘, 依相对移动速率而定), 并在最速直的时间点击中目标即可,其间的进度包括从 各种不同的载具及平台上由 不同的速率移动射击不同的运动物品,除了水平的 横向运动外,垂直的纵向运动射 击也是训练的项目之一,换言之,即使是在垂 降的过程中也是有必要进行射击的,不 过有一些小技巧需注意,例如以MP5进 行此种练习时,前枪带环应是扣於弹匣插槽左 侧的扣环内,而不是扣於准星座 左侧的前扣环,因为此种的扣环方式能让枪口的移动范围变大,而枪背带本身 的操作范围变小,也不会与垂降挂具产生不必要的勾扯, 造成意外发生的可能 性。

任务型态

  尖兵的任务当然就是特种部队的任务,但由於任务执行编组的不同,通常尖兵 与小 队内的主攻队、火力、情报/通讯支援人员及破坏组人员所分派与执行的任 务事实上 是不一样的,除了为小队开路之外,尖兵的任务与小组相关种类包括 了:突击、伏 击、逆袭、渗透、破坏、扰乱、阻绝、侦察/巡逻/搜索、救援及俘 获等十种常见任务形 态,以下分别就任务性质与尖兵於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一 简要的说明:

突击

  突击者,就字面上而言,即指於敌未防备之时,针对敌基地、营区、集结点与 休息区 之人员、装备、辎车或设施所进行主动快速攻击或破坏之统称,一般泛 指所有针对快 速且主动的攻击任务,此间的尖兵其任务执行内容,主要仍以进 出敌区之开路、引 导;攻击计划之协助拟定与支援,此种任务最为常见,执行 难度依敌区地理环境与敌 反应时间之长短而定,属基本型尖兵任务。

伏击

  伏击,事先埋伏,对敌部队进行意料外攻击行动之任务总称,一般而言会安排 一个主 要伏击区、数个次要伏击区与自由猎杀区及至少一条的脱离通道,让敌 残部知有路 可逃,而不会因身陷死地而拼死力战,反而造成我方伤亡与时间的 浪费,而脱离通道 则接向另一个伏击点,以求将敌军歼灭。而尖兵在种任务中 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基本任 务外,必须转换角色,将自己身份转为被伏击的部队 尖兵,在受伏击时的反应判断脱 离路线何者为最佳,并将该路线设计些许明显 而易破解的诡雷,或一并安排少许兵 力进行压制,以引诱敌人上钩,此乃中国 兵法所云:「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若 脱离路线过於明显好走,则敌人不一 定敢走,倘若加了一些障碍,使敌必须破解障碍 ,或与预先安排的兵员交火後 方得脱身,会造就敌人有力战得脱的感觉,与心理上的 松懈,而当敌人准备集 结,进行整备的位置与时间,便是第二伏击点的最佳位置与 伏击时间,再次发 动伏击则会收到数倍之效,关於伏击,笔者个人认为最佳的例子 与描述是叁国 演义中,第五十回的曹操败走华容道,此章中诸葛亮所安排的叁重伏击 阵势, 实为千古绝响之战例,用兵之人,不可不读。而关於现代伏击战术,将另辟 专 文详述之。

  除了第一、第二伏击地点的选择与安排外,尖兵、情报士官、作战参谋士官与 小队 指挥官也必须针对敌人可能的反击战术作前置安排,特别是对手是与本身 同级的特种 部队时,其逆袭更是不可不防,尖兵必须以尖兵的角度与经验提供 各种可能发生的状 况参考,在临敌更是必须有敌的装备、训练与经验可能与我 一样好,甚至更好,誓 出全力一战,以求不败的心理建设,即使是事先得知敌 人状况不如己身,亦须有狮子 搏兔,全力以赴的准备。

逆袭

  所谓逆袭,指的是在遭伏、敌人突击或走入敌人事先安排的口袋阵式时,所发 动的突 围攻击行动,在近代军事上最着名且成功的逆袭作战当推1973年10月6 日,阿拉伯联 军对以色列所发动的第叁次以阿战争(国内一般译为十月战争或赎 罪日战争)在这次的 中东会战中,叙利亚装甲部队由戈兰高地发动奇袭,使得在 赎罪日节庆中的以色列 人措手不及(笔者注:犹太历法中的赎罪日与中国的除夕 春节相同,出门在外的游子 都必须回家团圆,叙利亚便是利用部队仅剩叁分之 一不到的人手留守时,於破晓时 分发动奇袭),以色列面临了1949年建国以来最 大危机,以色列立即紧急动员,同时 发令各前线单位:『死守待援』,不到48 小时,各增援部队陆续开达各前线,增援 并填补残破不堪、漏洞百出的以军前 线,同时利用俘获的通讯表、密码及口令,由

以色列发出假的阿拉伯联军司令 部命令,将阿军部队派往指定地点,而以军部队则 事先准备,以空袭、炮击及 伏击,瓦解了阿军的攻势,成就了一次惨痛的胜利,首 当其冲的戈兰高地步兵 旅与铁拳装甲旅平均伤亡率超过六成,某些单位的伤亡率高 达八成五,精锐的 戈兰高地步兵旅在此役中,许多连、排、班级的下级战斗单位, 甚至独立作战 至全员阵亡,除了满地的??体,没有人知道那一场场战斗进行的过程与 原因, 而在此役後,以色列国防部下令,尔後,以色列军人(含後备军人)休假,一律 将个人配枪带回家中,随时准备动员。这场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胜利,再次的 印证 了威灵顿公爵於滑铁卢之役後所说的名言:「没有什麽比战胜更可怕,除了 战败。」

  在逆袭中,尖兵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单纯的执行者,因为此时下判断的应该 是小队 指挥官,尖兵可能连提供建议的时间都没有,逆袭的操作只有叁个字 「快、准、狠 」反应要快、打点要准、下手要狠。遇袭,立即分析敌我阵势, 找出敌人的部署与 较弱的环节後,立即倾全力反击,尖兵若是在第一轮的攻势 中仍能留得性命,其主 要的任务便是执行指挥官的命令,完全相信指挥官的判 断与决定,并全力配合队友 执行命令,回复为单纯的步枪兵身份:「Don't thinking, Just do it.」。

渗透

  严格的说来,渗透并不能算是一种任务形态,充其量只能算是任务形态中的一 个环节,但由於渗透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影响到整个任务的成败,因忑我们亦渗透可分为海、陆、空叁种基本型与混合型,除了传统的陆面步行、车载;水 面快艇与空中跳伞外,近年来,水下/水面特种载具渗透,高空高开、高空低 开、低空低开或是利用滑翔翼、飞行伞等低讯迹具等高度专业渗透方式,也成 为特战圈中的新兴 模式,但不论是使用那一模式,渗透的基本要件是不变的, 那就是在不被敌人发觉的 况下,通过敌人的封锁或警戒线,而除了前述的军事 方式渗透外,特种部队亦经常 利用伪装,混充当地居民或敌部队,通过敌方哨 所检查,进而达成渗的目的,而尖 兵在渗透的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依地 形、地物与天候状况,配合人员状况找出 最适合的路线,并清除路上障碍与消 灭部队行进过的足迹或其他一切会导致敌人追踪 的痕迹,以最安静、快速而不 着痕迹的带领部队通过封锁警戒线为第一要务,最好 是在荒山野岭的黑夜进 行,不但不易被发觉,也降低了接战的机会,节省的时间与 精力则可用於其他 任务的执行与配合,是最能考验尖兵功力的任务形态。

破坏

  特战部队所进行的破坏任务可分为情报性、军事性与政治性叁种,但由於军事 是情 报的应用,政治是军事的延伸,其实是叁位一体的,但政治与情报不在本 讲座范围 ,故略去不提,只提军事部份。军事破坏可分为纵火、水淹、爆破、 射击、拆毁、 腐蚀、生化与心战破坏八大类,其中射击破坏法已於前一讲的狙 击手篇中提及,而 纵火及爆破属下一讲的范围,在此将只就水淹、拆毁、腐 蚀、生化与心战破坏作概 略的介绍。而尖兵在各个不同的破坏任务中,角色地 位亦不尽相同。

水淹

水淹:通常水淹破坏的先决考量是,有重要的城镇或基地位於水库下方,可藉 由破 坏水库而达到让该城镇或基地无法运作或丧失功能者,或是经由水淹面积 能对敌造 成重大伤害者为优先考量,水淹任务可大可小,小者可能是建物上数 十吨的水塔, 利用水塔被破坏後的水流,破坏建物内的电子器材,一般适用於 通讯中心大楼、资 讯中心大楼,谷仓、生化战剂贮所;而大者则可能是数以亿 吨计的水库,利用淹洪 或炸堤的方式,造成大量水流向下游而造成伤害,而尖 兵的任务则是找到水源的进 出口,协助爆破手安装炸药,并确认所有队员皆己 安全的撤离至安全地点,在整个 过程中配合指挥官命令与现场情势作最佳处 理。

拆毁

  拆毁:以破坏敌交通线、建物结构或阻绝我方部队前进的障碍物的任务称之, 通常 应用於无敌情顾虑,且时间充裕时,拆毁原则并不需要完全拆除,只需拆 到无法使 用,或是使用一段时间会损坏者即可,尖兵在本任务形态中,必需在 所带工具不足的 情况下,利用当地的工具或机械完成任务,并於拆毁过程中进 行警戒,防止一切可能 危害任务的情事发生。

腐蚀

  腐蚀::此间的腐蚀指是实质的物品而非心理上的,腐蚀破坏的定义颇为模糊, 一 般泛指所有可经由化学药品之腐蚀而达成破坏效果者,皆可称其为腐蚀破坏, 例如 输油管,自来水管、通讯电缆、瓦斯管路等生命线设施,而通常会应用於无 人看守 或无法看守,且无敌情顾虑之地区性,开放性设施,而施行此法时的时间 控管与腐 蚀生效时间,亦需配合小队的行程与作战序列时程表实施。尖兵的任务 则仍然是开 路、观察、警戒的基本要项。

生化

  生化:由於日内瓦公纳的约束,大部份的国家都不愿意承认本国拥有生化作战 能力 、或持有生化作战部队,但到了真实的情况中,那些不应该存在的生化战 剂就会很神 奇的自动出现,为了整体的作战利益需求,生化战有其存在的必然 性,但使用则需 谨慎小心,目前各国皆使用有区域性、扩散度低、有效时间短 、不会造成永久性伤 害的生化战剂,以加入水源、食物或空气中为主要应用方 式,配合定时器引爆或释 放出药剂以达到生化战的效果,也有另一种生化破坏 是破坏敌方拥有的生化战剂藉 以保全己方不会被生化战剂所伤害,但不管那一 种,尖兵的任务则都是开路、敌情侦 察与生化先期侦检及防御警戒四个基本任 务,但须注意的是,由於本任务态牵扯机密 过多,事前的反情报作业与执行时 的保密措施也须加倍注意,特别是行进期间的行迹保密更是相当重要,尖兵在 开路、摸哨的过程中也应时刻提醒自己安静保密的指 导原则。

心战破坏

  心战破坏:心战破坏有着两种基本的类型,心理上与实质上的,心理上的,属政 治 与情报作战范围,以谣言、宣传、广播、传单及故意走漏的情报资料为主,实 质破坏 则以装备、设施上的破坏或是暗杀、俘虏敌方重要人士,造成敌人士气的 低落,藉 以达到打击军心的效果,成就心理作战的成效。由於心战破坏的执行范 围超广,无 法以单一的例子作全面性印证,因此我们也不举例说明,但要别注意 的是,若是在 执行俘虏任务时,由於多了一个牵绊,行进速度与距离都会比原先 的进入速度来得 慢,而俘虏自然会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脱逃,或故意留下足迹, 方便敌人追击,种种 可能对尖兵的道路选择与路程安排上都是重大的考验,而针 对俘虏的体力与撤退路 线的安排及载具的接送上都是很复杂的挑战,但由於心战 破坏行动往往会影响整个 战局的平衡,时效的掌握也是一个问题,快不得,慢不 得,只有在指定的时间区间 (英文习惯称其为窗口)内完成才能收其成效,而对尖 兵而言,整个行程与时间点的掌 握就是心战破坏任务成功的要诀所在。

袭扰

  袭扰:袭是击击,扰是扰乱,扰即是利用小规模的特种部队兵力,配合欺敌手段, 对敌部队、交通线、基地、整补点之人员、装备及设施,进行连续不断的打击与 扰 乱行动,藉以牵制或分散敌军注意力,使其人困马乏,进而消耗或瘫痪敌人之 战力 ,或以此更改敌作战序列,以利我方战术运用或战略调度,或掩护我方主力 部队移 动,使战局主控权受控於我方,制敌於被动,期能於最短时间内,运用最 少兵力, 到最高的代价。一般正规作战中的袭扰包括了通讯干扰、炮击扰乱、袭 击扰乱、破 坏扰乱、暗杀绑架、狙击扰乱与心战扰乱,其中通讯与炮击属正规军 作战,狙击前 一讲提过,破坏扰乱、心战前一节有提,暗杀绑架下面会提到,我 们在此只讲袭击 扰乱部份。 对袭击扰乱的目标定义是「凡对我军事行动或局势、进展有重大妨害或影响者」,

换言之,即使是非军事作战用途之人员、装备、设施、机构亦可列为袭击扰乱之目 标 ,只要是会对我构成军事威胁者都自动成为目标名单。袭扰作战的目的是使敌分 心 ,分兵拒敌,不知攻方人员与企图,敌愈乱愈佳,我方则采打带跑,以最短时间 , 一接战,便准备退,不与敌正面或主力交锋,遇小部队能吃就吃,车队能炸多少 算多 少,公路、桥梁、铁路、电力线路能破坏多少算多少,袭扰任务对於尖兵的要 求是 ,各个攻击点的进出路线与备用线,攻击时间的掌控与行动结果的确认,以提 供指 挥人员参考。

阻绝

  阻绝:在很多的情况下,特种部队的任务是支援主力部队作为诱敌饵,或是为主力 部队开路收尾的到楣鬼,或者,更惨,为主力部队断後,以争取时间,在这时便是 所谓的阻绝任务了,执行阻绝任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与敌交战、可设陷阱/诡雷、 切 断交通线/或炸桥/或炸山洞,还是用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都可以,只要别让敌人过 去 ,爱怎麽做都行。而阻绝任务其实与袭扰任务的部份方法是相同的,甚至可以混 合 使用,效果更佳。

爆破、狙击、伏击、逆袭、袭扰都可套用於阻绝任务中,尖兵在阻绝任务的第一要务 便是将全队友安全的带离交战区,并快速的进入另一个接战区,以彻底完成阻绝任务 ,与电影所演的不同,阻绝任务不是炸一座桥或是一座山就可以交差了事的,必需评 估敌人的修复能力,在即将完工时再来一次,或是在敌人忙於修复的同时,再搞几个 大的,让敌人修不胜修,补不胜补,然後叁不五时再来突击一下,或者抢几辆後勤支 援的车辆来玩玩,顺便再把水源与食物上下点毒,就算不死也得拉肚子拉到脱肛,至 於追击我方主力部队,算了,下次吧!

侦察/巡逻/搜索

  侦察/巡逻/搜索:大部队份的特种部队都身负情报??集的责任,特别是在敌後或是敌 区 进行第一手的情报??集一直都是特部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长途巡逻过程中,一面 侦 察所有所见所闻,另一方面也收集所有相关的资料,例如当两栖侦??小组在侦察时 , 除了敌情的??集外,水文资料,滩头的承载力及高潮线等资料也须一并??集,而 陆上 的游骑兵也会在巡逻时一并??集植被、地理资讯,而尖兵的任务则与一般的任务 相同 。

救援

  救援:在敌後的任务中,被击落的飞行员或是情报人员、被俘人员经常需经由直升机 或 其他方式回到我方阵线,有时当人员无法自行抵达时,特种部队就必需展开救援 任务, 当救出指定人员後,还必需考量被救援的体力与精神状况,在安全的考量下 第一时间送 回我方阵线,尖兵的任务就是找出最快、最安全又不会太过於难走的路, 更重要的,是 必需没有敌情顾虑或能降至最低者,将人员送出为第一要务。

暗杀/绑架/俘获

  暗杀/绑架/俘获:记得第一讲的前言中提到过,「凡一切使得战争得到胜利的手段 , 都是必要的」所以暗杀/绑架对方的高官大将并不是什不道德的行为,相反的作得 好的人 还可能成为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驾驶P-38闪电式战斗机的蓝菲尔上尉与 巴伯上尉 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们两人在1943年4月18号上年9点半,击落了日本九六式 轰炸机两架 ,其中一架的乘客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而这是一次绝 对的暗杀行动, 但美国人不觉得有啥不光明的,就像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水 牛狩猎者小队的传奇 人物白羽毛一样,在越战期间,他以狙击枪成功狙杀了近两百 次(美国官方记录,据说若 连保密与未能查证的记录算进去,应该有600次了),是个标 准的刺客,但没有人怀疑过 他的军人气概,因此暗杀/绑架/俘获的特战任务,有其必要与重要性。

结言

  尖兵的任务一样是在开路与安全的带领部队进出任务区,速度与时间点的掌控是相当 重要 的,因为目标的行程与作息有其一定的时间,错过区间,下次便不知是何时, 但最重要的 则仍是撤出时,安静快速的带着人质安全脱离敌区不但是任务的成败关 键,更能衬出尖兵 的功力所在,但当然这是全体队友所协力完成的,至於尖兵与其 他队友间的合作与协调, 我们会在以後的章节提及。

家园 特战讲座(十二)高级篇(3)――特种技艺之爆破部份

在本文之前

在开始本文的写作之前,笔者与编辑人员曾经为了是否要撰写 本章而经过了多次的 讨论,不写,则整个特战讲座不免有遗珠 之憾,写,内容的尺度与深度则需多层考 量,过於肤浅则易流 於表面,过份详实,则又恐有心人士利用资讯制造问题,虽然 於现代的网际网路中关於爆破资讯并不难取得,但身为接受过 训练的人员与媒体传播 者的双重身份,笔者有义务也有责任, 对於管制爆破相关资讯的外流尽一份心力,因 此在开始本章之 前特别於此声明,本章内文中,所有关於爆破物的成份与制造 等资 讯,都将作适度的保留与资料的更动,使有心人想以本章 所撰资讯制造炸药将不可 行,亦不使其制造过程会产生任何有 害自身或他人之可能性发生。本文将针对爆破的 使用方法,任 务应用与执行细节进行说明,另,本文所提及之物理公式及应 用原则 将尽可能详实,以期各位能更真实的了解爆破的困难与 精密度。

发展、源起与新定义

讲到爆破,其最早的起源当然又得提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了, 但每次想起就会联想 後代子孙的不肖,不但科技被人追上,还 被迫忍了两百年的屈辱,唉,中国啊!中 国!何时才能再强大 呢?早在一千百年前的唐代(西元682年),中国的的大医学家 孙思邈便在「丹经」一书的『伏硫磺法』中详细的记载着将木炭 、硫磺及硝酸钾以 15:75:10 的固定比例混合後,燃烧的速度会 相当的快而且稳定,而且能产生火焰 与高热,唐代的丹士们认为 硫磺含有猛毒,着火後「易飞」,难以「擒制」,号为 药中将军 ,必须经过伏火之後,脱去黑褐二色,使其呈金黄色、朱砂色或 雪白才能 使用,以现今所使用的化学式表达,此处理过程为:

2KNo3(硝石)+2S(硫磺) →K2SO4+SO2(气体)+N2(气体)

,之後又发现如果将这些混合物装在密闭的纸筒後再加点燃, 则会发生很大的声响 ,由於声音很像将竹子放进火堆里烧之後, 竹节爆开的声音,所以这个东西就叫做 爆竹,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 的节庆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助兴道具,而那个混合物则 是一切 爆破的根本源头――黑火药。

但黑火药的发展从被发明到成为爆破用炸药之间,超过了一千叁百? 的时间,其中 有近一千年的时间,黑火药并未认真的成为军事用途, 到了十五世纪未,蒙古大军 西进,创建了人类史上空前绝後的庞大帝国 ,其版图涵盖了当时人类己知陆地的五 分之四,与全球陆地面积二分之一 ,所依恃的除了那支强悍的蒙古精锐骑兵外,另一 项利器就是火炮, 横跨中亚细亚,直逼维也纳城下,沿路所有城堡,都不敌火炮的 强大 破坏力,不但打破了封建的城堡建制,也结束欧洲的黑暗时代,开始了 文明史 的另一页。

但代炸药的发展却一直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1771年英国的 P.沃尔夫 合成出苦味酸, 原本是作为黄色染料,并不是作为炸药;1832年硝化绵 被制造出来,1846年,硝化甘 油的制造过程也被确认後,1863年,瑞典人 诺贝尔(Nobel)发现将硝化甘油经由硝化 绵吸收後,即成为一种稳定的炸药, 亦即现今的 TNT 炸药(亦称为黄色炸药),1889 年,RDX炸药(Hexogen, 国内一般直译为海扫更,而中国大陆则译为黑索今)被化

合出来,炸药的军事 用途更为确定,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可塑性炸药的特性与 无限的运用可能 ,使得炸药的发展到了另一个境界,以 RDX、HMX 作为主炸药,而 以 TNT 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粘合剂或聚合剂的成型装药混合模式亦成为主流模式 ,至今未改。

  到了现化,爆破己经由原先的军事用途进入了一般的民生用途, 采矿开路少不了, 拆屋炸船第一手,由於军方退下的爆破专? 人才日多,各种用途也一一被发现,但 爆破的方法也己经成为 一门专业的艺术了,现今的爆破己不再单纯的使用炸药,配 合 物理的使用,成为现代爆破手的必备技能,而结合场地与材料 所发挥的万用技能 更是将爆破手的形象推向最高峰,爆破手 不再是当初那种玩炸药的怪胎了。

爆破原理与训练

  爆破手的训练从化学课开始,首先学的是化学成份,所有炸药 都不脱多种化学物质 的化合或混合,那些物品混合那些物品会 成为炸药是第一课,首先要学的是化学物本身 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 ,现代所用的炸药主要是以硝基、硝酸脂基与硝氨基等酸性物 质为 主轴的所化合,可长时期安全稳定并存而不产生急速氧化作用的 各式炸药,其 中的单质炸药以 TNT(Trinitrotoluene,叁硝基甲苯,C7H5N2O6) 、HMX(Octogen, 环四甲基四硝酸,C4H8N8O8)、 PETN(Penthrite,国内一般野战单位称之为澎特尔 ,联勤等後勤生产单位则译为 奔特尔,而中国大陆则译为太安,C5H3N4O12)、 RDX (Hexogen,国内一般直译为海扫更,而中国大陆则译为黑索今,C6H6N6O6) 等四种 基本单质炸药,其中除了 TNT 可直接装药外,其他皆以 混合炸药的模式或经钝感处 理後装填使用,而由於 TNT 的性质安定, 威力强大,所有的爆破威力都以 TNT 的爆 炸威力作比较计算,而并算其 爆压、速度(m/s、ft/s)与威力(kg/cm2、lb/in2、kn/in2 ),而这也是爆破手 所用学的第二课――数学。

  由於所有的爆破能量皆以 TNT 为标准,因此炸掉同体积、同材质 的物品时,我们通 常会以「需 TNT 多少量」以说法,但事实上, 大部份的现代爆破用炸药都已不使用 纯 TNT ,而以其他体积更小威力 更大的新式炸药取代之, TNT 的威力值己经成为一 个参数值,例如 同样一公吨的 TNT 与奥克托炸药相较,奥克托就相当於 1.5 公吨的 TNT 爆炸威力,而奥克托炸药以适当比例混合 TNT ,则能比纯 TNT 多出 75% 的威力, 除了稳定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在最短时间内 释放出最大能量,轰炸广岛与长崎的那两 颗原子弹就是以这种炸药 包覆铀 235 球体,作为原子分裂能量的起爆使用,而由於体 积小, 威力大,对於有体积考量的用途,奥克托更是最佳考量之一, 例如炸弹、炮 弹与地雷等军用弹头成份,而制造简便,成本低 的优势,各国军方都大量的制造并 使用奥克托炸药、另外, 前面所提到的四种基本单质炸药以不同比例、不同组合的 混合与 化合後所产生的炸药威力也各不相同,而计算这些不同的组成与 威力时,请 别忘了一切科学之母的数学,若您在学校时成绩不好 ,数学老是鸭蛋,而还想学做 炸弹的话,唔,记得先买保险, 受益人就写我吧!

  爆破的第叁课是物理,严格的说起来是结构力学,一个军方的爆破手 ,主要的任务 就是炸掉一切妨碍物,而以最少量炸药,作最有效用? 则是任务执行时的优先考量 ,此时第一个问题是,目标物的材质与 体积为何?第二个问题是最合适的爆破点在那 里,几个? 最後才是使用何种炸药与份量多少的问题,所以像现在电视、电影中 常见 的大楼爆破工程,都是经过数次计算後所後到的最後结果, 往往工程时间的一半是 在计算工程的结构支持点与所需炸药量, 剩下的一半则是安全前制作业与实际施工 时间,而此类工程又 称之为重力爆破,因为摧毁整幢建??的事实上是地球的重力, 而非炸药,因为支撑点被破坏後,建物本身的质量与重量会压垮本身的结构 ,与直接 破整幢建物所需的炸药相比,所需的炸药量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相同的道理,将半 沉或搁浅的船只炸沉,所用的的炸药主要是施用於隔舱 与龙骨的船体支撑点上,以 产生所谓的「气泡效应」,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炸药引爆的刹那所产生的爆压,会将 船体向上托高,而水压与重力则会将 船体再次下压,如此的双重效应,加上重力加 速度与爆压加上水压等多重压力下 ,船体会受挤压、变形、隔舱变形、断裂,进而 将船体折断为数截不等, 然後永久的安息於水底,而这一切都源於引爆那一刹那所产生的气泡而起, 所以称之为「气泡效应」,相信受过水下爆破训练的蛙人同好对此 原理仍记忆犹新吧。

  爆破的第叁课其实还需再细分为各种材质的结构计算,而针对 各种可能施用於永久 性或半永久性军事用途的材质後,大致可 分为木材、铁材、混凝土/砖石建物叁大类 ,而其强度则如同 前列顺序,木材最低、铁材次之、混凝土/砖石最强,而若是 混合 建物则依主成份计算,或各半则依较强者计算,但若是 全铁皮的建物则不可能使用 炸药炸毁,此种中空式建??则以 气爆加以摧毁会是较佳的选择,以下我们就来谈谈 有关材质 的爆破相关知识。

木材爆破

  爆破的木材包括了原木与建物用木,而其基本则为圆形与方材两种外型 ,不论是树 干原木、主梁、衍木、直柱、列柱都为本节所讲范围内, 而爆破种类则又分为外部 装药与内部装药两种,一般而言,若欲使木材 倒向指定方向,则采外部装药,装药的 方向即为木材所倒的方向, 除非木材过细或风力、蛀蚀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外部装 药事实上还要 再细分为裁断装药与障碍装药,裁断装药一般指适用於大型、单一 且 独立的木材,而障碍装药则应用於受爆物周遭有其他因素可配合运用 或不需造成完 全破时使用,例如木材建物的重力爆破拆解时即应用於障碍装药; 而内部装药则应 用於各种无法使用外部裁断装药或重力爆破时使用, 内部装药要注意的事项是,当 装药过大而无法容於一孔时,则应平行的 装於两孔内,切不可以交叉或非平行装药 ,而且两平行孔间皆应装设续起 爆药包,并注意引信与雷管起爆时间,确保两装药 包能同时起爆,以达效果 ,以免造成无法裁断或倾倒於非预期方向。

  在使用木材的爆破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必需先说明,为了方便起见, 本文的公式与炸 药用量计算标准皆以军规常用料件作为标准,而军用 的 TNT 是以四分之一磅(110g, 0.11kg)的条状或1公斤(2.204lb)装的 砖状态存放,而四分之一磅缩写为 eb ,而另 一种军方常用的炸药则为 C4塑胶炸药,因此,以下所使用的计算公式都会以此标准 作为参数使用 ,下列公式则为标准的计算公式:

外部裁断装药

P=0.25 D2,其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或 方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 为:

K=D2/550

,其中K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而若是使用C4塑胶炸药时 则需先考量爆破木的大小,当圆周小 於5??5寸(16.51cm)时装药 计算公式为

P=C

,而当圆周大於5??6寸(16.76cm),小於9??3寸(28.19cm)时,

P=0.34C3

,其中的 P 表示所需的 C4 塑胶炸药量,以 lb 为单位,而 C 则代表圆周长度 ,以??为 计算单位,由於塑胶炸药的可塑性与雷管插入位置的因素考量, 一般而言,大於一磅 (0.454kg)的塑胶炸药并不容易被单一雷管与 引信一次完全引爆,而若使用一支以 上的雷管与多重点火引信, 则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因此,过大的目标通常是不会 以 塑胶炸药引爆的,另外,塑胶炸药的威力强大,使用体积过大 则会对爆破人员产 生危险(因为引线拉得过长,则可能会产生讯号 传达不良的问题),事实上,3cm3 的 C4 塑胶炸药(大约一颗臼齿大小), 就可以将一辆 2000C.C. 的小汽车炸的无法修复 ,因此爆破手在计算装药时 ,也需考量是否过量的问题,否则後果将不堪设想。

  外部障碍装药

P=0.2D2,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或方 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

K=D2/700

,其中 K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外部障碍与外部裁断装常会 混合使用,特别是多重多次爆破 时,但使用的引信、引爆时间及气压差 所产生的风速的影响则皆需考量在内。

内部装药

P=0.004 D2,其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 则为:

K=D2/3500

,其中 K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内部装药的要点在於 装药位置,是否完整的置於结构中心位 置或接近施力点或抗力点, 并注意钻孔的深度是否足够,钻孔的位置与深度也需经过 计算, 对於矿工与开路工程式师而言,「炮眼」的位置施工是否完善, 往往会影响整 个爆破工程的成功与否,因为炸药威力的稳定比起 人施工的稳定来讲,实在是好的

多了,而内部装药的体一般都不会太大, 以方便施工与引爆,另外,还有一些应注 意事项,我们会在下面说到。

铁材爆破

所谓的铁材,泛指所有的工字梁、组合梁、钢板、直径 2寸或 6公分以上的钢棒 、钢 缆、钢索、铁??等建材,而由於受炸物本身的强度甚高,所以我们也不用 考量内部装 药的问题,一律是以外部装药来考量,而且一定是裁断装药,当然, 公式也是分英 制与公制,以单一铁材的裁断装药来看,其计算公式为

P=0.375A

,其中 P 其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lb 为计算单位与木材的计算单位略有不同, 乃 是因为若以 eb 表示则求得的数值会过高,因此改以 lb 代表,而 A 则代表铁材的 横断 面积,以平方寸为计算单位,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

P=A/38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A 则代表铁材的横断面积, 以平方公 分为计算单位;而在爆破直径 2寸或 6公分以上的钢棒、钢缆、钢索、铁??时 计算公 式就改为

P=D2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 lb 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 以寸为计算单 位,此为英制,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P= D2 /14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 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以公分为计 算单位,另外,若受炸物为 圆面积构形之铁材时(如下水道的人孔盖),则计算公 式则是:

P=0.7854 D2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以公分为计算 单位。

  爆破铁材的应注意事项相当的多,首先,应注意将爆药延裁断线、 单侧设置,并将 装药最多处置於受爆材的最大断面处,以求剽最大效果 ,而若是受爆物过大,需以 对向装置时,则需注意两侧装药不可等高, 并将欲倾倒方面装药较少、较低的且起 爆时间较早,而另一处则设较多 装药、较高且起爆时较晚,以使受爆物能如预期方 向倾倒, 此举的作用主要是要使其产生剪刀效应,而利用本身的质量与受力点改变 , 进而完成裁断,与重力爆破原理类似。另外,结构接合处呈现不规则或 非完整几何 构型时,爆炸威力将会因非密闭或非完整爆压而使威力减弱, 此时要注意将装药量 提高,并利用器材或外力将炸药固定或加压於受爆物上 ,例如爆破工字型钢梁时, 装药置於内侧後,最好再以 U型物体加压於炸药上 ,使炸药完整的密合於内侧,而不 使爆炸威力由炸药与受爆的空隙中逸出 ,最後,不论是使用成型的炸药或是可塑性 炸药,都需完整的密合於受炸物上 ,可以利用油漆、胶水或接合物藉以密合,并适 当利用捆扎技术将炸药固着於 受炸物其上,而使用可塑性炸药时,则需注意炸药的 平均厚度,平均的来说, 装药量 5lb(2.27kg)以下,平均厚度不可超过 1in(2.54cm ),装药量 5~40lb(2.27kg~18.16kg)时,平均厚度为 2in(5.08cm)是较为恰当的, 但这些数据还需配合压力装药时的各种组合而有所调整,但在单一铁材的建物 ,例 如电塔、铁桥、吊桥、铁路线时,则可直接套用本节所提数据。

混凝土/砖石建物爆破 混凝土/砖石建材,泛指所有的天然岩石、石块、土堆、人造的、 砖砌建??、钢筋混 凝土结构的桥墩、桥柱、墙壁、房舍、基台等 永久与半永久性工事、建??物、结构 体,而由於成份实在有太多种 组合与强度,我们先来谈谈纯单一成份的结构物,以 英制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

P=R3KC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 lb 为单位(如 P 小於50,则药量需增加10%) ,而 R 则 代表破坏威力圈半径以??为单位,K则为物料抗力系数(表一), C则表填塞系数( 表二),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K=R3MC

,其中K表所需 TNT 药量, 以 kg 为单位(如K小於22.5,则公斤药量需增加10%),而 R 则代表破坏威力圈半径 以公尺为单位,M则为物料抗力系数(表一),C则表填塞 系数(表二), 以上的两个公式指的是单一装药,独立爆破点的使用,若是大片的 墙壁 或是数量多的桥墩等受炸物的装药计算公式则又不同。 若是在爆破大片的墙壁或是数量多的桥墩时的装药计算公式为: N=W/2R,其中N代表 装药的个数,W为目标物个数,R为威力圈计算半径 ,而半径的计算则依装药的计算 而定,若装药是以英制, 则R所代表的半径值则为??,反之则为公尺,而若在计算时 , N值产生馀数时,或非整数时,其 N值小於1 1/4时,N值为1, 大於 1/4 则增加装药 个数,若 N值大於2,而小数大於0.5时, 则 N值加1,若不足1/2时,则舍去不计算。以 公式表示时, 公式如下:1>N>1.25,则N=1,而当1.25>N>2时,N=2, 而当2>N>2.5时, N=2,2.5N>3时,N=3,以下类推。

  事实上建物的结构并不是那麽的单纯,除了单纯的混凝土外, 配合工字型钢梁、钢筋 、或各种强度不同的材料建??是正常的事, 尤其以现代的工程技术,造一座就有预 铸结合、T型接合、多重桥面 压合等一大堆名堂,更厉害的是各种不同技术建造的桥 段竟还 可以接在一起,最明颢的例子就是中山高速公路的汐止-五股段 的高架桥了 ,20km多一点的路桥,分别由四、五家不同的工程公司 以不同的造桥技术负责承包 路段、再整合在一起,由於使用的材料、 建物构型与强度皆不相同,要将其爆破势 必无法使用一种计方式就能计算, 因此,我们要提的便是专间针对桥梁的结构体所 适用的压力装药计算方式。

压力装药

压力装药是一种专门针对桥梁的T型梁柱与桥面间的接合点, 所进行爆破的计算方式 ,一般而言,此类结构都会以预力钢筋混凝土 所构成的单节结构体,下接桥柱、桥墩 、上载桥面、铁轨,了倍力桥外, 一般桥梁的施力点皆位於此处,也就是说,炸桥 要炸的就是这点最合适了, 而计算的公式则为:

P=3H2T

,其中 3为常数,P表所需 TNT 装药量,以 lb 为单位, 而H则代表T型衍的高度加上桥 面的厚度,以??为计算单位,而T为T型梁的宽度, 以??为单位计算,要注意的是, 此种装药最好用填塞法,以确保爆炸威力足够, 若无法使用填塞装药时,则装药量应 增加30%~40%佳, 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是:

K=48H2T

,其中 48 为常数,K表所需 TNT 装药量, 以公斤为单位,而 H 则代表 T 型衍的高度加 上桥面的厚度,以公尺为计算单位, 而 T 为 T 型梁的宽度,以公尺为单位计算,要注 意的是,此种装药亦最好用填塞法, 以确保爆炸威力足够,若无法使用填塞装药时, 则装药量应增加 30%~40% 佳, 但除此之外,压力装药还有要注意的许多事情。

在进行桥面爆破的压力装药操作时,需将每衍所需的装药, 装置於衍的中心线上, 所有装药均需於置车道上,并形成一直横列 於各个桥节接合处的中央,而若桥间接合 处的附盖物(或称之为椽材)、 接合缝或栏杆,会对上下串连的装药造成妨害时, 可直接将装药 设置於其上,而不必增加装药量;其次压力装药的药计算是指於 受压 情况下所产生的爆压,因此压力装药最好是采用填塞装药, 若是时间、技术或其他 因素影响而无法施行填塞装药时, 则药量最少需提高 30%~40%,以确保威力足以摧毁 受炸物, 而填塞物可以土、沙直接填塞,若情况许可,则可事先预沙土装袋, 并确 装於设置炸药处上方有10寸(25.4cm)上厚度的沙袋,以保安全, 另外,压力装药的 爆炸威力,一般可将 T 值两倍宽的桥面炸毁, 而不必加药,而若配合桥柱炸桥作业 时,则 T字梁的压力装药先炸, 再来才是桥柱、桥墩,如此的顺序,在装孳量的计算 与操作无误的情况下, 将能使受炸的桥柱完全坍塌,以使任务的执行完成。

木材爆破

爆破的木材包括了原木与建物用木,而其基本则为圆形与方材两种外型 ,不论是树 干原木、主梁、衍木、直柱、列柱都为本节所讲范围内, 而爆破种类则又分为外部 装药与内部装药两种,一般而言,若欲使木材 倒向指定方向,则采外部装药,装药的 方向即为木材所倒的方向, 除非木材过细或风力、蛀蚀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外部装 药事实上还要 再细分为裁断装药与障碍装药,裁断装药一般指适用於大型、单一 且 独立的木材,而障碍装药则应用於受爆物周遭有其他因素可配合运用 或不需造成完 全破时使用,例如木材建物的重力爆破拆解时即应用於障碍装药; 而内部装药则应 用於各种无法使用外部裁断装药或重力爆破时使用, 内部装药要注意的事项是,当 装药过大而无法容於一孔时,则应平行的 装於两孔内,切不可以交叉或非平行装药 ,而且两平行孔间皆应装设续起 爆药包,并注意引信与雷管起爆时间,确保两装药 包能同时起爆,以达效果 ,以免造成无法裁断或倾倒於非预期方向。

在使用木材的爆破计算公式之前,我们必需先说明,为了方便起见, 本文的公式与炸 药用量计算标准皆以军规常用料件作为标准,而军用 的 TNT 是以四分之一磅(110g, 0.11kg)的条状或1公斤(2.204lb)装的 砖状态存放,而四分之一磅缩写为 eb ,而另 一种军方常用的炸药则为 C4塑胶炸药,因此,以下所使用的计算公式都会以此标准 作为参数使用 ,下列公式则为标准的计算公式:

外部裁断装药

P=0.25 D2,其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或 方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 为:

K=D2/550

,其中K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而若是使用C4塑胶炸药时 则需先考量爆破木的大小,当圆周小 於5??5寸(16.51cm)时装药 计算公式为

P=C

,而当圆周大於5??6寸(16.76cm),小於9??3寸(28.19cm)时,

P=0.34C3

,其中的 P 表示所需的 C4 塑胶炸药量,以 lb 为单位,而 C 则代表圆周长度 ,以??为 计算单位,由於塑胶炸药的可塑性与雷管插入位置的因素考量, 一般而言,大於一磅 (0.454kg)的塑胶炸药并不容易被单一雷管与 引信一次完全引爆,而若使用一支以 上的雷管与多重点火引信, 则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因此,过大的目标通常是不会 以 塑胶炸药引爆的,另外,塑胶炸药的威力强大,使用体积过大 则会对爆破人员产 生危险(因为引线拉得过长,则可能会产生讯号 传达不良的问题),事实上,3cm3 的 C4 塑胶炸药(大约一颗臼齿大小), 就可以将一辆 2000C.C. 的小汽车炸的无法修复 ,因此爆破手在计算装药时 ,也需考量是否过量的问题,否则後果将不堪设想。

外部障碍装药

P=0.2D2,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D则代表圆木的半径或方 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

K=D2/700

,其中 K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外部障碍与外部裁断装常会 混合使用,特别是多重多次爆破 时,但使用的引信、引爆时间及气压差 所产生的风速的影响则皆需考量在内。

内部装药

P=0.004 D2,其中 P 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eb 为计算单位, 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以寸为计算单位, 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 则为:

K=D2/3500

,其中 K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木的半径 或方型木的短边 ,以公分为计算单位;内部装药的要点在於 装药位置,是否完整的置於结构中心位 置或接近施力点或抗力点, 并注意钻孔的深度是否足够,钻孔的位置与深度也需经过 计算, 对於矿工与开路工程式师而言,「炮眼」的位置施工是否完善, 往往会影响整 个爆破工程的成功与否,因为炸药威力的稳定比起 人施工的稳定来讲,实在是好的

多了,而内部装药的体一般都不会太大, 以方便施工与引爆,另外,还有一些应注 意事项,我们会在下面说到。

铁材爆破

所谓的铁材,泛指所有的工字梁、组合梁、钢板、直径 2寸或 6公分以上的钢棒 、钢 缆、钢索、铁??等建材,而由於受炸物本身的强度甚高,所以我们也不用 考量内部装 药的问题,一律是以外部装药来考量,而且一定是裁断装药,当然, 公式也是分英 制与公制,以单一铁材的裁断装药来看,其计算公式为

P=0.375A

,其中 P 其表示所需的 TNT 药量,以 lb 为计算单位与木材的计算单位略有不同, 乃 是因为若以 eb 表示则求得的数值会过高,因此改以 lb 代表,而 A 则代表铁材的 横断 面积,以平方寸为计算单位,此一公式为英制计算公式,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

P=A/38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A 则代表铁材的横断面积, 以平方公 分为计算单位;而在爆破直径 2寸或 6公分以上的钢棒、钢缆、钢索、铁??时 计算公 式就改为

P=D2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 lb 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 以寸为计算单 位,此为英制,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P= D2 /14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 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以公分为计 算单位,另外,若受炸物为 圆面积构形之铁材时(如下水道的人孔盖),则计算公 式则是:

P=0.7854 D2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公斤为单位,而 D 则代表圆铁材的直径,以公分为计算 单位。

爆破铁材的应注意事项相当的多,首先,应注意将爆药延裁断线、 单侧设置,并将 装药最多处置於受爆材的最大断面处,以求剽最大效果 ,而若是受爆物过大,需以 对向装置时,则需注意两侧装药不可等高, 并将欲倾倒方面装药较少、较低的且起 爆时间较早,而另一处则设较多 装药、较高且起爆时较晚,以使受爆物能如预期方 向倾倒, 此举的作用主要是要使其产生剪刀效应,而利用本身的质量与受力点改变 , 进而完成裁断,与重力爆破原理类似。另外,结构接合处呈现不规则或 非完整几何 构型时,爆炸威力将会因非密闭或非完整爆压而使威力减弱, 此时要注意将装药量 提高,并利用器材或外力将炸药固定或加压於受爆物上 ,例如爆破工字型钢梁时, 装药置於内侧後,最好再以 U型物体加压於炸药上 ,使炸药完整的密合於内侧,而不 使爆炸威力由炸药与受爆的空隙中逸出 ,最後,不论是使用成型的炸药或是可塑性 炸药,都需完整的密合於受炸物上 ,可以利用油漆、胶水或接合物藉以密合,并适 当利用捆扎技术将炸药固着於 受炸物其上,而使用可塑性炸药时,则需注意炸药的 平均厚度,平均的来说, 装药量 5lb(2.27kg)以下,平均厚度不可超过 1in(2.54cm ),装药量 5~40lb(2.27kg~18.16kg)时,平均厚度为 2in(5.08cm)是较为恰当的, 但这些数据还需配合压力装药时的各种组合而有所调整,但在单一铁材的建物 ,例 如电塔、铁桥、吊桥、铁路线时,则可直接套用本节所提数据。

混凝土/砖石建物爆破

混凝土/砖石建材,泛指所有的天然岩石、石块、土堆、人造的、 砖砌建??、钢筋混 凝土结构的桥墩、桥柱、墙壁、房舍、基台等 永久与半永久性工事、建??物、结构 体,而由於成份实在有太多种 组合与强度,我们先来谈谈纯单一成份的结构物,以 英制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

P=R3KC

,其中 P 表所需 TNT 药量,以 lb 为单位(如 P 小於50,则药量需增加10%) ,而 R 则 代表破坏威力圈半径以??为单位,K则为物料抗力系数(表一), C则表填塞系数( 表二),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为

K=R3MC

,其中K表所需 TNT 药量, 以 kg 为单位(如K小於22.5,则公斤药量需增加10%),而 R 则代表破坏威力圈半径 以公尺为单位,M则为物料抗力系数(表一),C则表填塞 系数(表二), 以上的两个公式指的是单一装药,独立爆破点的使用,若是大片的 墙壁 或是数量多的桥墩等受炸物的装药计算公式则又不同。 若是在爆破大片的墙壁或是数量多的桥墩时的装药计算公式为: N=W/2R,其中N代表 装药的个数,W为目标物个数,R为威力圈计算半径 ,而半径的计算则依装药的计算 而定,若装药是以英制, 则R所代表的半径值则为??,反之则为公尺,而若在计算时 , N值产生馀数时,或非整数时,其 N值小於1 1/4时,N值为1, 大於 1/4 则增加装药 个数,若 N值大於2,而小数大於0.5时, 则 N值加1,若不足1/2时,则舍去不计算。以 公式表示时, 公式如下:1>N>1.25,则N=1,而当1.25>N>2时,N=2, 而当2>N>2.5时, N=2,2.5N>3时,N=3,以下类推。

事实上建物的结构并不是那麽的单纯,除了单纯的混凝土外, 配合工字型钢梁、钢筋 、或各种强度不同的材料建??是正常的事, 尤其以现代的工程技术,造一座就有预 铸结合、T型接合、多重桥面 压合等一大堆名堂,更厉害的是各种不同技术建造的桥 段竟还 可以接在一起,最明颢的例子就是中山高速公路的汐止-五股段 的高架桥了 ,20km多一点的路桥,分别由四、五家不同的工程公司 以不同的造桥技术负责承包 路段、再整合在一起,由於使用的材料、 建物构型与强度皆不相同,要将其爆破势 必无法使用一种计方式就能计算, 因此,我们要提的便是专间针对桥梁的结构体所 适用的压力装药计算方式。

压力装药

压力装药是一种专门针对桥梁的T型梁柱与桥面间的接合点, 所进行爆破的计算方式 ,一般而言,此类结构都会以预力钢筋混凝土 所构成的单节结构体,下接桥柱、桥墩 、上载桥面、铁轨,了倍力桥外, 一般桥梁的施力点皆位於此处,也就是说,炸桥 要炸的就是这点最合适了, 而计算的公式则为:

P=3H2T

,其中 3为常数,P表所需 TNT 装药量,以 lb 为单位, 而H则代表T型衍的高度加上桥 面的厚度,以??为计算单位,而T为T型梁的宽度, 以??为单位计算,要注意的是, 此种装药最好用填塞法,以确保爆炸威力足够, 若无法使用填塞装药时,则装药量应 增加30%~40%佳, 而公制的计算公式则是:

K=48H2T

,其中 48 为常数,K表所需 TNT 装药量, 以公斤为单位,而 H 则代表 T 型衍的高度加 上桥面的厚度,以公尺为计算单位, 而 T 为 T 型梁的宽度,以公尺为单位计算,要注 意的是,此种装药亦最好用填塞法, 以确保爆炸威力足够,若无法使用填塞装药时, 则装药量应增加 30%~40% 佳, 但除此之外,压力装药还有要注意的许多事情。

  在进行桥面爆破的压力装药操作时,需将每衍所需的装药, 装置於衍的中心线上, 所有装药均需於置车道上,并形成一直横列 於各个桥节接合处的中央,而若桥间接合 处的附盖物(或称之为椽材)、 接合缝或栏杆,会对上下串连的装药造成妨害时, 可直接将装药 设置於其上,而不必增加装药量;其次压力装药的药计算是指於 受压 情况下所产生的爆压,因此压力装药最好是采用填塞装药, 若是时间、技术或其他 因素影响而无法施行填塞装药时, 则药量最少需提高 30%~40%,以确保威力足以摧毁 受炸物, 而填塞物可以土、沙直接填塞,若情况许可,则可事先预沙土装袋, 并确 装於设置炸药处上方有10寸(25.4cm)上厚度的沙袋,以保安全, 另外,压力装药的 爆炸威力,一般可将 T 值两倍宽的桥面炸毁, 而不必加药,而若配合桥柱炸桥作业 时,则 T字梁的压力装药先炸, 再来才是桥柱、桥墩,如此的顺序,在装孳量的计算 与操作无误的情况下, 将能使受炸的桥柱完全坍塌,以使任务的执行完成。

家园 特战讲座(十叁)第四篇:高级篇(4)--特种技艺之爆破(诡雷、陷阱部

发展与沿革

  在前面的讲次中,我们曾经提及最好的猎人通常也会是最好的尖兵,而同样的,最好的猎人也几乎都是最好的诡雷/陷阱装设高手,因为与捕捉动物的陷阱 比起来是差不多的,只是尺寸有些有些改变,而由於人类的进化,反而使嗅觉、听觉与视觉严重的退化,因此安装猎人的陷阱,往往比猎野兽的陷阱再简单一些,因此从此角度而言,动物并非完全的不如人类,至少不会自相残杀, 而理由却往往可笑的很,人类,是否真的能自称是万物之灵,有时还真有疑问哩!

  随着人类自以为的文明发展,战争形态也不断的改变与进步,说穿了,就是大规模残杀同类的技术与装备愈来愈好,猛兽的攻击,能杀死对方恐怕就已竭尽全力,而人类借助刀剑,则可以砍杀数十人仍有馀力,枪枝的发明则使致人於死的人数提升到以千百计,毒气、飞弹,则再人数提高到数万。数十万,核分裂武器则是将人数推向数百万、甚或数千万的「最高境界」迈入,然後人类再沾沾自喜的自吹自擂文明的进步,然後一群食古不化的蠹虫们(他们自称是学究) 再长篇大论的发表他们研究人之所以不同於禽兽,讲遍天下间的道理就是没人敢说出,其实就是人之所以不同於禽兽,就是因为人比禽兽更禽兽,所以才会 有文明,而这个文明却是互相屠戮而来的,更没人愿意承认战争是文明的延 续,而文明是战争的後续,人类的整个文明史,其实应说是战争史或许更为贴切一些。

  但不论如何,战争使科技与工艺发展的速度呈几何成长则是事实,各种技术、理论与装备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而最特别的,单独一路发展的,恐怕就非诡雷莫属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奇门兵器,如万人敌,风火地雷阵等名称不难想像其特别的设计与用途,而设计者的思路与奇特的外型则更是令人匪疑所思,而 这个传统至今仍然延续者,就像地雷不再只是埋在地里等人来踩,现代的地雷不但可以依声波、地表震动或热能引发,更可以从地跳出来主动攻击目标,其破坏力甚至足以击落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诡雷也不单单由导绊索引爆,而可藉由雷射光线、红光线或光电管的无形感应来引爆,而且诡雷也再是以往由炸药与废弹筒的组合,而是专门生产的专业用弹种,不过这并不表示传统的狩猎型陷阱就无用了,相反的,由於过份习惯高科技装备,乍然遇见此种老掉牙的陷 阱反而常常会手足无绰,在越战中的美军与阿富汗的苏军都可以证明此点。

陷阱

  为求方便起见,本文中所提及的诡雷皆指火药、炸药等爆炸性弹种及其安装方法,而将传统的非爆炸类的狩猎型陷阱归类为陷阱,以资区别。我们先谈陷 阱,大体而言,依目的的不同,陷阱可大致区分为捕捉型、猎杀型与伤害型叁大类,而依种类与使用区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体的原理则都是利用地形、地物、绳索、尖刺、巨石巨木等物,配合竹枝、树干的弹力与本身的重力,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加以引诱目标进入陷阱区,使其受伏的各种巧思妙计,以下就分别就不同用途加以说明之。

捕捉型

  此型的陷阱大量的使用套索、绳网与弹力支撑物(树干、竹枝等)以捕捉、并留下活口为目的,若用於军事用途时,一般皆以俘获作战为主,但在攻击前的情报??集时亦大量采用,以便由俘虏口中套问出情报用途。本类型的陷阱的设置注意要点在於伪装与触发点的固定(详见图一、图二、图叁),除了对付敌人之外,在求生课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捕获陷阱。

猎杀型

  猎杀型陷阱的主要用途在於吓阻,套句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杀鸡儆猴」,应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方式也是千变万化,削尖的木材或竹枝以弹力或重力穿透杀伤,或是以巨石、巨木的压顶而下,其至是毒液的攻击,举凡一切可致人於死或伤重不治者,皆属此类,而应用方式也可由单纯的巨物攻击(如图四)配合穿透攻击而成组合式陷阱(如图四A),而此类的陷阱虽是以玫人於死为目的,但中伏的人在一时叁刻却也未必就会死掉,但中伏之後的呻吟与惨状,不但令中伏者极度痛苦,旁观者亦於心不忍,却又无法救治,在无奈中耳闻其哀嚎,眼 见其惨状,虽有心救助却又力有不逮,心中惶恐惧畏,不知何时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使人人忧心仲仲,藉此动摇军心、瓦解其战斗意志,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特别是在断後与阻绝的任务型态中,此类陷阱最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包围作战中,故意让敌人知道已在各大小通路设下此种陷阱,也会收到心理作战之效,因此此类陷阱的另一层用途则是对敌人心理造成恐惧的心理用途。

伤害型

  在作战中受伤,不但会使受伤者丧失战力,为了救治与後送伤者,至少会有两人,因此以简单的数学来看,一人受伤,则会失去叁人的战力,而伤者的呼痛声与血肉模糊的景象对友军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则更是无法计算,是以非致命 性,但却使人丧失战力的伤害型陷阱便应运而生。本类型的陷阱与前述致命陷 阱在多方面相当类似,目的也大致相同,但伤害型陷则多了几种方式的运用,以图九的陷阱为例,一但当踩入此陷阱後四方尖刺皆会刺入脚踝上方,位置刚巧高於战斗靴的高度,而也正是人体小腿叁头肌腱的位置所在,人体的肌腱受损若不尽快加以缝合处理,则肌腱会自然收缩而致无法拉长、复原,轻者终身 长短脚,成为跛子,严重者则从此报废一肢,终身残疾,而在战场上若是受到此种伤害,伤口的感染、发炎,状况好的话,截肢处理,还可留下小命一条,否则的话,可能就是来世再见了。

  当然,各种陷阱的用法与设置技术千变万化,存乎一心,笔者在此例举一些曾出现於各战役的知名陷阱名称,读者可自行想像其构造与用途:制滑机(还可分为踏??式制滑机、挂钩式制滑机与拉??式制滑机叁种基本型)、心战门(装於被包围阵地或村落的出入必经道路口上,着重宣传与杀伤的效果)、双套分??、空中飞人、鳄鱼嘴、木箭罩、狗头斩、怪手、横扫闷棍、老虎嘴、吊网、倒挂金钩、打头针、诡桥……等,如果前述种种陷阱再配合诡雷使用话,那就愿天神保佑您的敌人,给他们一个痛快吧!

诡雷

  严格的说起来,诡雷的设置与传统雷阵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诡雷的设置更为精巧与诡诈罢了,因此在谈到各种诡雷的特种技艺之前,我们还是必须先了解各种正规的地雷(包括人员杀伤地雷、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反装甲地雷等)、道路、开阔地与城填区布雷原则与阵地防卫布雷法、小部队/大部队行进路线阻绝布雷法等战斗工兵的课程,当完成了这些基本的技术与知识後,我们才可能从中发展更上一层的诡雷设置与反制技巧。

  与爆破入门课程相同的,学习布雷的第一课是了解各种不同用途的雷体结构、 成份与动作原理,然後才能了解如何反制与拆除,而现代的工艺技术则使每颗雷体结构都精密异常,拆弹成了一门艺术,即使是同一位教官所教出的学员, 每个人的手法、习惯与爱好都不会完全相同,但他们所学的都是相同的,就好像同样的需求,不同的软体工程师却会写出完全不同的程式一样的道理,但不论再怎麽不同,要拆的物件与先後顺序还是得一样的,所以说在小异之中还是大同的道理的。还有一点要提的是,在拆弹人员的甄选上,除了基本智商的要 求外、细心与承受压力的程度都是审查的重点,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体能则是另一个训练重点,因为炸弹与诡雷的装设位置往往极为巧妙,不是要爬个半天就是得以瑜咖的姿劫维持个把钟头来进行拆弹,若是此时因为体力不继,人撑不住掉了下来,或是累得双手发抖剪错了线,那才真的冤枉哩。

人员杀伤地雷

  前面提到,现代的地雷己经不再是呆呆的被埋在地底下等人来踩,己经发展出能跳起来飞身炸人的功力了,例如在南斯拉夫-波士尼亚中一役成名的「跳跃蓓蒂」,就是在触发後会跳起至人身裤档部位後引爆,射出碎片与钢珠,虽不致於死,但由於长久以来的男具崇拜心理影响,大部份的男性战士是宁可战死 或断臂失足,也不愿那话儿受到一丁点伤害,因此以这种恐惧心理所设计的地雷所发挥的遏止效用要比实际的杀伤力来得大多了。

  而另一种不可不提的人员杀伤雷则是阔刀地雷(Claymore,又名克雷莫地雷,美军编号M18),这种定向人员杀伤雷可依装设方位与角度指定攻击方向,可以遥控引爆,也可以导绊索引爆,爆炸面积广大,安全性高,各国都广为采用。阔刀地雷的外形呈圆弧的片状,其主要成份是C4炸药与2500颗钢珠所组成,凸面平均布满钢珠,为攻击面,凹面则平铺C4炸药,为安全面,弹体下方有两组折 收式支架,每组两支,以利装设时使用,弹体上方有一个固定式照明,可於安装前先行校准预计受弹面,阔刀地雷的杀伤范围为攻击面正前方60度方位内, 2m高,50m纵深之范围皆为有效杀伤区,最大弹片飞距可达250m,除了人员外,一般车辆与装甲层较薄弱的载重车都是攻击目标,通常最理想的架设位置是在小山坡或土堤上,攻击面50m纵深,落差2.5m者为最理想位置,而装设时则以弹体与地表垂直为原则,阔刀地雷在储放与携是非备炸状态的,在体的上方 有叁处起爆管插槽,於装设後再行装设,以维安全,遥控器采电子起爆,形状像个打孔机,在弹开保险簧後,记得要连按叁下,否则电力不足以引爆,许多新手经常会忘了此点,若欲采导绊索时,使用的起爆雷管与遥控雷管是不同的,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人员杀伤雷还有另一个不得不提,却又是较为罕见的,就是棒状地雷,一般地雷通常是圆型的,必需很准确的压到感应区才会有反应,但人的脚实在不大,直接踩中的机率并不高,而若是布雷过密,使人员心生警??反而不美,因此折衷方案便是扩大受压面积,而改变原始构型则是最佳的选择,也因此原先的圆盘构型便改为长柱棒型,不但受压面积增大,破坏面积也随之增大,以往 踩到地雷或许只有那个人倒霉,但若是踩到棒状人员杀伤雷,可连左右邻兵都得为你的疏忽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对装备这些地雷的人员而言,这更是一个天大的??音,以往需埋设100个地雷的雷区,使用棒状地雷後,只需30~40个就能达到相同的密度效果,而且可预期破坏力更大,是相当理想的兵器,唯一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无法大量配发以步行或轻型载具移动的小型部队,对战部队 而言这是个严重的致命伤。

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

  大部份的军事术语中,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都被称之为大型人员杀伤雷,但这个名称并不恰当,依标准爆破值而言,2lb(0.9kg,纯TNT爆炸威力,下同) 以上的装药量才可能对人体造成致命性的伤害,20lb(9kg)以上的装药量才可能对装甲车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那麽以13lb(5.9kg)的装药量来作人员杀伤弹是否过於浪费?而且也无法对装甲车辆作有效破坏,因此者认为此种规格的雷体应重新分类为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而事实上大部份的部队对此种地雷的应用对象也如字面所述,不过由於其构造与引爆动作都与人员杀伤雷相同,只是体积大了几号,因此当初整理後勤军备分类的那群军事半文盲的预官们就这样乱七八糟的分类下去,而大家也就糊里糊涂的用了这麽些年,而在应用上,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人员杀伤雷也是经常混合使用,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但这仍不是一种标准的分类方式。

  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人员杀伤雷的最大不同除了体积之外,启动方式的不同也是特之一,人员杀伤雷绝大部份都是压发式的,而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除了压发(压力可调整,以免浪费珍贵的雷体於过於小型的目标,不符成本效益)外,松发(压一次开保险,让前轮通过,压第二次引爆,炸掉後轮)、震动 式、磁感性诱发、音响频率引发都可以套用於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上,而 前一讲所提的野战急造炸药也可以当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用,而且成本更为低廉,但是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的铺设方式则是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成效验收的重点,这点我们在下面会提到。

反装甲地雷

  反装甲地雷的适用对象包括所有装甲运兵车、战车、自走炮车、装甲战场救援 车、装甲弹补车、与飞弹发射车等配备防护装甲之车辆,当然对一般载重车辆也可适用,而由於现代冶金技术的进步,装甲防护的能力愈来愈好,即使是最薄弱的顶部与底部,也都可抵挡普通的次口径炮弹与地雷的攻击,也因此现在的反装甲地雷威力也愈来愈大,目前的反装甲地雷己达到了35lb(15.9kg)的装药量,但对於新式的主力战车而言,仍无法致其於无法动弹的地步,解决的办法是改变装药,使用质量相同,但威力更大的炸药来取代原先的装药,但由於地雷装药要求有固态存放、高稳定性、成本低廉等种种要求,可变通之选择并不多,因此装两个地雷於同一点是另一种较常见的方法,装设的法是将第一枚地雷面朝下埋放,底部朝上,放置足以涵盖整个雷体的石块与承载力之後,放下第二枚地雷,面朝上,两枚地雷是背对背相对,再加以掩盖,而若是地雷有安全插销则在掩埋前拔除,或是地雷属於可线控引爆者,则亦先将引爆线拉出呈备炸状态,以此种方式的埋设,是要在触发时,将第一枚地雷引爆,而由於面向下,爆炸力会将第一与第二枚地雷推出地面,而第二枚地雷在撞及装甲车底 後再行引爆,达到最大效果,记得前一讲的爆破篇中提到,在铁材爆破时若无填压物时,装药量需加30%,反之,填塞後的同等装药量亦即提升30%的破爆力,如此一来,爆炸力的提升相对所造成的破坏也更大了,如此做法是最简便 有效的,在各国的工兵课程中都会提及。

  与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相同,反装甲地雷的引爆方式也分使用压发式、,松发式、震动式、磁感性诱发、音响频率引发都可以套用外,无线遥控、线导引爆与导绊索也都是可应用於反装甲地雷,另外,在北约成员国中,许多国家的教令都提到以米兰反装甲飞弹藏於树後,而在道路两侧的树干绑上导绊索,以击发米兰飞弹的设置方式,教令中亦称其为反装甲地雷(Anti-Tank Mine, ATM),但这实应该算是反装甲诡雷才是,不过不管如何,这都是以击毁战车为目的的设计,都是装甲猎杀小组想出来的玩意儿,但教令提到的重点到不全是定义不明的东东,像是雷阵的布置就是蛮值得一提的。

道路布雷原则

  不论是人员或车辆,想在地面以最快速度行进,沿着现成道路行走是错不了的,而且条条道路都是点至点的连结线,生的国进行作战,更是最可靠的指标,但也因如此,在道路上埋地雷是一定会有所收获,也是大家都知道的,而 依对付对象的不同,雷阵通常也会分成反人员雷阵、反车辆(含装甲车)雷阵与混合雷阵,我们就先来谈谈反人员雷阵。

反人员雷阵

  一般部队的行进队形都有标准可依循,而特战部队的行进队形也在基础篇中提到过,但不论那一种队形,都是得沿着道路行走,我们就先谈谈四种万用阵型。

A型布置法

  本阵的布雷位与小组队形中的大雁队形是一样的,以五枚一群地雷呈A字型摆放,每边两枚,正中央顶点一枚,每枚间隔1.5m,群与群间隔5m,每群宽5m, 而若是道路宽超过5m,则另行埋设一群,但与相邻的一群则有着1~3m的落差,一般以5~10群为一组,每组间距150m,每次装设以5组为上限,一般都以一组就会招致工兵除雷,因此再多都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无浪费弹药的必要。

二、叁型布置法

  此阵式与二、叁防御阵式是一样的,队型与奥运的5圈组合是一样的,第一列叁枚,枚与枚间距1.5m,第二列两枚,间距1.5~2.5m,位置正巧是第一列的一、二与二、叁枚间空隙的中间点,第一列与第二列间隔1.5~2m,五枚一群,群与群间隔3m,五群一组,可将每群依正五边形的五边线组合,形成一组大圆盘阵 式,而或是以不完全平行的方式组合,以达完全阻绝的效果,或是由水平转垂直,形成之字型布雷阵(英语系国家则称其为C式布雷法),或者以二、叁、二的叁列组合成小型的梅花阵,是一种衍生型极多的基本阵型。

斜方阵

  本阵式的形状与美军的士官臂章极为相似,故又名「士官条码(Surgon Barcode)」,通常会以一路3~5枚由路肩斜向上每隔1.5m放置一枚,斜向封锁道路,每2、3路後改由另一侧起始,但要注意的是,若是我方人员可能会通过此路段时,则一般会於路肩留一处2m宽之通路,使人员与车辆能以S型路径通过布雷路段,当然事先得有雷区布署图才行,但也由於行经路线为S型,故又有 人称本布雷法为S型布雷法,此种布雷法最常见於布雷车所投射之雷阵,而布雷 车所投射之雷阵另一种较常见的则是圆盘式。

放射线布雷阵

  此种布雷法亦称之为X型布雷阵或投射布雷法,每组九枚,一枚为圆心,其馀八枚分为四支触角分别向45度、135度、225度与295度角射出,每枝触角两枚, 每枚间隔1.5m,也可以两组重叠在一起呈米字型,而这与航海图的同心圆投射海图极为相像,故才会有投射布雷的名称出现,而一部队在应用时经常会以半个米字型的半圆型作为布雷区,而此型雷区又被称为D型布雷区,在许多的场合皆可应用此阵型,你们还会再见到它的。

反车辆(含装车辆)雷阵

  车辆行走於道路的位置并不难知道,就是轮距罢了,反车辆的布雷阵的要点通常是复原道路的原状上,特别是人工处理过的柏油路、石板路,由於在复原时必需加压,要如何加压而不触发地雷便成为最大的问题,而新旧材料不同颜色也是需加以克服的问题,但若排除这些问题,在原始道路或是受损道路上不需 考虑前述问题的道路上,一航最常选择的布雷法多是二、叁布雷法,以垂直的方式铺设於两侧轮距线上,或是以X型的四处顶角位於轮轴线内,而舍去触角 中间的那枚地雷,而在路正中再埋设一枚,以防车辆不行走轮轴线而行驶其他道路面上时的备用雷,另外,以平行布雷法埋设於轮轴线内的阵式,一举炸两个前轮的做法也是常见,而反车辆的雷阵,通常以2组一群,以防止雷体失效时 有第二组备用,而群与群之间距则以1000~1500m为标准,因为道路一但前导 车受袭,後续车辆劫必受阻,而在排除期间,扫雷小组必将出动清扫前方道路,故意将距离拉开,可松懈敌人的警戒,并使扫雷小组过份劳累而失误,而 当然啦,聪明的你一定会问如果後续车辆驶离道路从无路地区行进怎麽办?别 忘了,军用车辆通常都具备某种程度的越野功能,而这就是我们即下面将要提到的。

开阔地布雷原则

  此处所指的开阔地,泛指所有适合车辆运动的平坦地、草原与小丘陵地,而对象则包括人员与车辆,但不论是人员或是车辆,雷区的布署都以广正面,多层重叠为大原则,而对付人员与车辆的原则则些略略;的不同,先谈人员的;人员的平面地形行进以水平单线,多层阻挡,而在路口与重点通道则使用道路布雷阵型的任一种都行,但一般以圆盘阵式或放射线阵式为主要选择,人员开阔地地形的重点在於山坡丘陵地的布雷,一般步兵的习惯与教令都要求部队必须取得制高点,因此一定是有楼就上、有山就爬,因此在丘陵地周遭部署地雷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成效,一般的选择是使用阔刀地雷,因为阔刀地雷的攻击面有50m纵深,2m高。60度广的扇面,装设时以弹体与地表垂直为原则,面对山坡下方落差2.5m者为最理想位置,而攻击距离则以雷体的有效距离为准,,不过此种方式不容易引爆,只有以电子短路板装设於攻击区,当受压後造成短路以脉冲电流引爆雷体,但此法容易遭大自然界中的静电、雷击、风霜雪雨露而 引爆,因此此法仅适用於乾燥地区的短时间布置,而不适宜作长时间的被动设置,不过另一个选择则是以人为起爆器加以引爆,但由於引爆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转进或预防第二波攻击皆是考虑要点,因此将阔刀地雷以触发式引信,配合复杂架设的导绊索便成为最佳的选择,但由於触发式引信极为敏感,因此不论是那一种的阔刀地雷架设方式都不适合长时间备用,只能依预期敌人来临前架设是需注意的一点。

  与人员相同的,反车辆的雷阵在开阔地形时也是以丘陵为重点,但不同的是车 辆是以不上丘陵为原则,特别是战车,由於战车在向上时,正前方与下方的视野会遭受自身车体的阻挡而无法看清前方状况,而且战车巨大的车身位处陵线时则更是完美的标靶,因此大部份的战车野战教令中都一再告诫不得上丘陵或 位处陵线,因此战车组员在遭遇丘陵地时皆会沿着丘陵地前进,一方面不会暴露自身,另一方面也可藉丘陵地形掩护车体,因此,反(装甲)车辆雷阵就应沿着丘陵地底部的等高线垂直布雷,每线雷宽6m,以交叉横阻的方式布放,整个雷阵呈方形,而长宽比以5:3为最佳比例,实际的构形则依现场的地形而有所 调整,但是由於作战概念的转变,现代的装甲部队甚少单独行动,一般皆会协同步兵作战或拥有专属的装骑兵,因此在埋设反(装甲)车辆地雷时,反人员地雷也需同步埋设,而比例则是一枚反战车雷配一组(五枚)人员杀伤雷,人员杀伤雷以D型部署,反战车雷则装於半圆的顶部,将其连线就像一只香槟酒杯,不过这可是高爆炸性的酒杯,所以说酒是穿肠毒药一点也不错,这种酒还是少碰为妙喔。

城镇区布雷原则

  城镇地区的布雷原则与开阔地的布雷原则相同,先找到相关的教令或野战作业准则,然後再反其道而行便是了,不过与丘陵地的布雷原则相同,在建??物转 角处是布雷重点,而其他所有可作为掩蔽物的周遭道路也都是布雷的重点区域,主要的各种布雷阵则依道路布雷原则施行,不过在城镇地区的布雷大部份则属於人员杀伤的诡雷,而种类则有许多的诡异设计,我们在下面会再提及。

阵地防卫布雷法

  此处所指的阵地是野外屯驻阵地,空旷、孤立且无险可守,一般此种阵地都是易攻难守之地,但为了某些战略上的要求(例如沙漠中的绿洲,或交通线枢钮),仍然必需派兵驻守,因此仍有布雷防守的必要,以一般的教令而言,攻击方一定是先以长程火炮或空中支援火力先行炸射,俟阵地反击火力减弱後,再以步战协同作业攻至城下,再以步兵配合战斗工兵做攻城的最後短兵相接,因此布雷的原则就反其道而行,在长程火炮的射程先布置(装甲)车辆雷阵,先行破坏火炮,而位置当然就选攻击阵地的最佳射击位置,这是远程布雷;再来在阵地外围的战车炮、自走炮等装甲战斗车辆承载火炮的射程线布置数道不等的反(装甲)车辆雷阵,每线前後差距不宜大过500m,而由阵地防守线最外层算起,向外推1500m开始以酒杯配套方式,密集布放人员伤雷与反(装甲)车辆雷阵,一举??灭进犯的装甲战斗车与步兵,另外在最外层防守前方的150m内则以带刺铁丝网、各式陷阱、阔刀地雷、导绊索牵扯杀伤性手榴弹,或是一枚手榴弹配3~5枚黄??燃烧弹的组合做为被动防御工具,另前上一讲提到野战急造炸药、炸弹、烧夷弹、燃烧筒与各式急造炸弹都能在此时派上用场,然後在防线内则准备好火??发射器(这个是可以自己动手DIY的)、重机枪(弹链的组合可以 改为穿甲弹、曳光弹、高爆弹、燃烧弹与一般弹的组合,视库存弹药而定,此种组合的最大好是对什麽目标都可以打,不必换弹链,也不考虑合用与否,卯起来打就对了)、迫击炮、榴弹枪与个人轻兵器,当这些都完成後,剩下的就是等那一刻的到来了,不过由於此种作战模式,对攻守双方的人员、武器、装备、时间、金钱与士气的耗损都是相当惊人的,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就提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攻城作战一般较少采用,不过一经使用,绝对是可歌可泣的,君不见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步兵战功,不都发生在攻击的奋不顾生与舍己忘我的死守不退吗?

  由於阵地属空地中的一点,又无险可守,整个阵地的周遭360度都是防守重点,一般以米字型防御布雷法最常采用,而中心点就是阵地本身,将外层防卫点连 成就是布雷的基准线,而纵深则如前所述,但若是时间许可,截断进犯敌军的交通线,使其无法派兵前来攻击则是斧底抽薪之妙计,而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在行进路线上布雷。

部队行进路线阻绝布雷法

  部队的行进路线并一定是道路,而布雷的地质也未必是土质,因此布雷的技术与难度都增加了不少,而雷区大小与位置的选择则挑战指挥官的战术素养,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选择的条件在叁千多年前的军事学家孙子便已说明的相当的清楚了,孙子兵法上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 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雷区的选择就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这四点上,首先设计有利条件,或使其他条件都不复存在,非选不可,而 在行进路线上利用时机制造混乱的情势,这并不难,把一个大规模的部队引到一个狭小的集结处,本身的部队调动就够调度人员吐血了,其情况怎是一个乱字了得,但由於大军集结,防御势必强盛,此我我方只适合准备,而不应行动,否则无异以卵击石,当条件都符合後,再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使敌人继续进入陷阱之中,那我们就成功一半了。

  成功要件的另一半则是雷区的阵势,由於对象是部队,雷区的形状取舍於敌军的队形,广敌以广正面行进,则雷区自然是横条型,或以纵队前进,则自然是以道路两侧与中央部位做平行埋设为最佳的选择,而若是敌人沿着山区做迂回前进,则布雷基准线则以等高线做依据,但山谷溪流等低处则不适合埋设地雷,以免因潮湿而使炸药失效,而适合在水里架设导绊索,於两侧乾燥处以阔刀地雷做立式地雷的设置,而雷区的间距则视地形而作调整,而若能配合伏击部队则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能以小博大,以最小代价收最大成效,这也是特战部队成立的目的。

诡雷

  所谓的诡雷,就是在敌人最想像不到的地方设置,让敌人在最无防备的时候受到伤害的陷阱,但由於使用的是高爆性材料,故称为诡雷,最简单的诡雷就是利用一枚拔除安全插销的手榴弹,而以其他会令敌人感兴趣的物体置於压板上,等敌人一拿开上压的物体,轰!愿他的灵魂安息。在越战时期,越共便经常在美军的??体上装设诡雷,而当经过的其他美军想帮同僚收??时,他们的家人不欠就会收到一纸通知,说明令郎己为了国家与人类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光荣的为国捐躯了,导致後来,美军发现路上有同僚??体时不是前往收??,而 是先以步枪扫射一轮,确定无诡雷後才会前往收??,如此的做法虽然使被人体诡雷伤害的人员大幅减少,但对第一线战斗人员的士气却产生严重的打击,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死後还要被同僚扫射的对象,士兵们开始畏缩,战势开始一倒,最後终於输了越战。

  但诡雷的设计倒不一定是立即杀伤,也有那种碰了没事,用过才知道的诡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东线的德军发现苏大兵们很喜欢使用虏获的德制装备,甚至有时在防线後彻时来不及带走的木棍式手榴弹,会从自己的背後飞过来攻 击自己,因此德军就故意做了许多起爆引信超短的手榴弹,普通的在拉出底部护盖的同时,会拉动连在护盖上的引绳,而引绳则连着一颗玻璃珠,当玻璃珠被拉动时,珠体表面的涂料与内管壁会因摩擦而产生火花(原理与材料都与安全火柴相同)点燃引信,由引信烧至起爆药的时间大约是3~5秒,而这些改装过的手榴弹起爆时间都不足一秒,其至是取消引信,直接点燃起爆药,使这些手榴弹一拉就爆,再於各种情况下让苏军检去这些手榴弹,让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日耳曼工艺技术比起斯拉夫人的又如何;而同理在越战时期,美军的绿扁帽与海豹特种部队,也将俘获的中共56式步枪弹加以改造後,再送回去,这些改造过的枪弹虽一的用途就是膛炸,不但让那群越共吃足了苦头,还用力的向中共 抗议,为什麽拿这些制造不的东西给越共用,为此,这两个社会主义爱好者的革命同志还着实互相不爽了好一阵子。

  诡雷的设计通常都在最平常、最不起眼的东西上动手脚,例如,当人一走进漆黑的房间,第一件事便是去找电灯开关,因此将灯泡拆下,沿着玻璃与铜圈接合处切开,在玻璃球体内装满炸药,再装上铜圈,装回灯座,一打开开关,通电後所造成的火花就可引燃炸药,好啦,一个诡雷就这麽完成了,简单易学,方便好用;不过大部份的诡雷还是以导绊索的应用为最大宗,而这中间则仍有 一门学问,首先是导绊索位置的设定,低绊索的水平高度有两个最合适的高度,距地面5cm或15cm,因为现代的士兵大都穿着长统战斗皮靴,5cm的高度会接触的位置正是鞋头的位置,而一般的战斗靴鞋头皆有某种程度的强化或硬化处理,而且大部份的鞋头与脚指间皆会有空隙,皮鞋头的微小碰触,比较不会直接传达到脚部或被查觉到,而15cm的高度则是靴筒开口高度与打绑腿的位置,靴筒开口位置都会加缝一层边以强化整体强度,而前方则有鞋带孔与鞋带,加上绑腿、两层裤管与长时期行军的重量及磨擦,全身上下最不想也不会 有感觉的部位大概就是这儿了,别说一条细线,就怕连踢到石头都懒得叫痛了,这时人疲马乏,正是触雷的最好地点,但导绊索一般不是钓鱼线就是细钢丝,两种都会反光,因此在装好诡雷与导绊索後,记得要做去光处理,一般的做法是以口红型伪装膏置於其上,而以另一只手的手指置於导绊索之下,上下同时加压,将伪装膏均匀的涂於线上,再抹去过多的伪装膏就算完成了,不过仍容易遭雨水、露水而暴露目标是要注意的一点。

  另一种诡雷则复杂许多,那就是反诡雷,这种诡雷的特色就是放着不管也许没 事,一但动手去拆就会炸掉,最简单的设计就是张力释放装置,前面我们所提的导绊索大都是采张力装置,两者都是使用强力弹簧隔开两极,不同的是张力装置是以插销的型态固定弹簧,一旦拉开就会使弹簧将两极弹在一起,但此法只要剪断导绊索,则插销仍可处於安全位置,而张力释放装置则是直接以导绊索拉住弹簧,若是直接剪断导绊索则会使弹簧释放,造成爆炸,而若是不剪断,则此诡雷仍处於备炸状态也实在是令人烦恼,这便是安装者与拆弹者之间的斗力了,至於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到底鹿死谁手,那就真的不一定了。

  前面提到,人员杀伤雷的装药量至少需2lb(0.9kg),但如此的装药量,作为为人员杀死弹是绝对足够,但要把人炸得受伤不死,那可就得看运气了,但身为诡雷,作为心理上的威吓绝对比把人炸死来得重要,所以装药量的适度调整是诡雷设计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形状的选择.

家园 [结论]西西河18以上60以下男性网友注意了~~给俺背熟了它.有用
家园 老大,牛.

没想到和里还有这个,是不是某组织的资料备份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