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苗丽楠与经济危机,一个无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简记 -- 马前卒
啥时资本能主动地涌向农业,资本就真的过剩了。
在下半年出口形势全面恶化之前,就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被央行提高准备金率逼死了。
国家出资或者法律政策引导,扩大职业教育体系我也是双手赞成 实际上目前熟练技术工人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严格的劳动保障制度非常必要,劳工一旦伤残 ,对劳工本人,对社会都代价太大,远不是野蛮生产野蛮施工降低的那点成本可以抵消的。
最低工资制度人为抬高用工成本则不好。扩大失业而已。
至于经济周期带来的失业问题,那只能靠社会保障制度托底。
至于那些幻想者怎末“根本改变”一下社会制度,中国的劳动者马上就日子好过了那就是扯淡了。中国毛时代的56,61,67年几次失业大潮不用说,南斯拉夫工人当家做主人决定重大决策并民主选举选举厂长和经理的经济制度下,照样高失业高通膨。苏联资本很缺乏的20,30年代照样有失业,有卖淫.60,70年代是不失业了,不过即使苏联那么好的自然资源条件,苏联依然生活水平低下,通胀横行(票证和排队购物都是通胀的一种形式)旷工横行,人均寿命连续十几年缩短,国家财政破产····
中国的非熟练劳动者工资待遇要大幅上升,还是得等城市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才行。另外一条路就是开头说的扩大职业教育体系,让非熟练工转化为熟练工同时有助于争夺国际市场。最后,不管是非熟练工还是熟练工,要工作都必须有配套的资本····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才是。
就是唯意志论 唯思想论 实际上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要警惕的话,还是先去管管右派们吧!成天吵吵啥子“利益最大化”了.《劳动合同法》是错误的了.宪章了的,若有暴力革命必是因他们而起。至于极左倒不必太担心,只要还能吃上饭,没几个人会提着脑袋去革命的(当然,随着绝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揭竿而起的临界线也许会比“饿不死”要高一点).
“制度完善和制度变革”的动力在哪?一个“公务员财产公开”都迟迟不能通过;针对《劳动合同法》的反方意见一大堆,这些是为什么?
从多年来5%-10%的GDP被贸易顺差所占据而言,总体过剩、中期过剩这个判断是没有问题的。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也就这么高。以别的现象作为依据来判断总体上是过剩还是不足是过于强调短期或局部因素了。
我倾向于认为是由于工资过低,既造成了劳动力成本的不可持续的低(实际上对于许多工人劳动力报酬无法养老,也与培养和发挥本身及后代的潜力不符合,后者从社会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也造成了需求不足。
需求和工资在今天的中国打了个死结。这个死结是可以解开的。
这就是你的逻辑吗?
反反冒进这个问题老早在前面拍laska那个菜鸟的时候就写的很清楚清楚了。
什么反反冒进,好笑,是不是你看的资料太少不太懂?
反冒进的背景是56年财政不均衡,出现赤字,另一方面制定计划过于保守,国务院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主要依据美国、日本、等西方一些先进国家近四十年的农业产量平均速度制定的,忽视了这些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超高速发展,而在中期后期速度才减慢。结果56年经济大发展比55年经济增长翻了一倍还多,财政赤字是有所得。57年一抓所谓反冒进经济就掉下来。后来周总理自己都承认错误,57年时把56年从冒进定为跃进。
另外我发现你的逻辑真是出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55年底老毛提出的农业四十条,才把粮食产量提高到四五八。58年刘少奇就叫陈伯达在范县搞出了亩产2万斤的样板。58年邓小平到贵州视察,带头瞎指挥,搞什么“少种多收”,“一亩地要产一千八百斤”,胡吹“五百万亩坡地砍掉四百万亩,每亩达四前景,后年真可以不种田了”。还有赵紫阳陶铸几个搞得密植亩产超千斤之类的狗屁试点。这些都在你这顶这反反冒进的帽子中和谐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大跃进,吹五风即整了人民群众,又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像活跃在大跃进第一线的万里,紫阳同志,都先后在后来的小岗村惨案,和更后来的88中大显身手,亲身实践了小平同志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最高指示。
太把邪教分子当回事,未免就等而下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