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就达雅兄的备战经济说几句,兼及改革三十年(窘给大家道歉) -- 葡萄
当时开会的时候,大家看着计划,愁眉苦脸,因为觉得所以的计划都可以达到,只是粮食总产量这一项,大家都没有数。就是农民不踩你,你怎样干都没辙。结果万里就说,我有这么一个法子,就把三自一包抗出来。当时,大家全部呆在那里,后来老邓就说,你试一试吧,出了事情你就抗了。
后来有意思的是,只有农业达到了目标,其他没有一样达标。这是我从一位与会者那里听来的。
一些数据各个不同派别拿出来的一比较,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还是阖棺之后再说吧,不然看数字就是一头雾水。
至少到06年,他们还设想剪中国的羊毛,在经,政,军几方面都做了剧本安排,但是剧情爱中国的舞台上,却没有按照预想的演。
套用一句台词: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
这接下来一幕,却是导演、演员和观众都一起上台了。
如果能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清楚地解释稻谷小麦增产如何能弥补煤电钢达不到计划产量的失误。就不会拘泥于各种派别“制造出”的数据。
现在数据都看不清的话,二十年后更不靠谱。
如果葡萄真正接触过规划计划,就知道其中的搞笑之出了。通过多方面信息源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土共就是那么干的。。。
PS:我的一刚转正同事,目前最轻松的一项工作是调年度计划,四舍五入单位是百万。
然后写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找资料,或者说去发现资料。此时此刻的一些事情,都不知道往后面的人会怎么评价,想起建国这几十年,应是这个国家还年轻,还长不大。不过你说的四舍五入我不知道,倒是接触过某发达省份的经济熟悉修改,有数据是直接后面加0的,为的只是不能落后在其他省后面。数据有问题,但是,增长的业绩却不是虚的,里面的道道估计只有你我百年后别人当传奇来看。现在么,继续看就是了。
自1792-1946年的所有统计数据 每一年的 每一国的 都有3-4种 以至7-8种之多
每一种都能自洽 却和别的完全对不起来
好像是不同平行宇宙发生的事情一样
以至于历史年鉴派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牛 还是连10%都没梳理清楚
中国人啊 “把账目盘清楚”的本事没引进好 ”把造假造的比真的还像真的”的本事,到引进的快的要命。
我看中国这种数据 越往后越会更加让人云里雾里
我说的是订预算和计划数字。无论是当年的骡马大会,还是现在“超级计算机”订立计划,中高层决策的依据往往简单的不可思议。这种情况下寻根溯源,反而会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
个人感觉,分析中国经济,从中下层执行时的变通方法入手,比从计划和数据入手,更为翔实完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对策比政策更理性,更符合经济学。
听母亲谈到缩减2千万城市入口的决定。当时她工作过的两间学校就是因为这个决定停办的,为的就是把学生送回乡下。
大概四五年之前吧,我从工行取钱到建行还贷,因数额较大,特地找了个与建行正号对面的工行取。当时我捧了一堆钱吓丝丝、抖索索地终于跑到对面建行(其实就十步路),心刚定了一点,结果被建行的柜员说是有假币,当时就懵了。当然事情结果还是比较圆满的。我找来工行的经理,拿出取款凭条说明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掉包等种种理由后(这时充分体现了大额取存时找贴近的银行的优越性来了),他当场就拿出一百元给我,还给我道了欠。呵呵!不过后来我就知道可以用打汇票转账的形式了,虽要花点小钱,但毕竟好过一堆钱拿出送进时的紧张了!
TG玩壮士断腕是溜溜转的。
我父亲当时在农校,据他说,农校管吃管住,算是城里人了,对他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简直是天堂。后来把他裁了,劝他回去读高中。当时他是灰流流的回去的,没想到因祸得福,后来考上大学了,而农校在他走后一个月就因为压缩停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