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秋兴》之三 -- 九霄环珮

共:💬26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秋兴》之三

作者:杜甫

(3)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第二首写的是日暮到月升之间的景致和感想,第三首紧接上篇,以清晨起笔。第二首在尾联借助月景刻画了时间上的移动感,第三首的首联则抛出一个冷清寂寥的静态的画面——“千家山郭静朝晖”的意思是山城中的千家万户在清晨的阳光之中显得冷清而寂寥。

接下来第二句“日日江楼坐翠微”的意思则需要推敲。首句中关键的字眼是第五字“静”,此字在这里用于描述一个状态,在语法上起谓语作用,“千家山郭”是主语,“朝晖”意思是“在清晨的阳光之中”,也就是起到一个状语的作用。如果我们把首联两句看作是一个对仗关系,则第二句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江楼每天都坐落在翠微之中。这样的解释在语法上很通畅,和首句也很完美地形成对仗关系,可是在语义上让人感到别扭。此处关键在于“坐”的主语是谁?表面上看应该是江楼!但是“江楼每天都坐落在翠微之中”这样的语句有个毛病,毛病在于每天(日日)一词显得多余!如果作者要表达这个意思,倒不如来个五言“江楼坐翠微”更为精当(只要江楼不倒,自然是天天都坐在那里的)。所以首联在形式上仿佛构成一个对仗关系,但在内容上不适合作如是解。

一个比较广泛被采纳的解释是,坐的主语是作者本人——“我”,则第二句的意思是我每天来到江楼坐在翠微之中,这样的理解在语义上就比较自然了,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里的句法是比较特别的。如果是传统的句法,似乎可以这样写“身在江楼坐翠微”,这样在理解上减少了歧义,但是显得不够精炼,在七个字的空间内减少了信息量。

此外,翠微一词值得玩味,这个例子能够说明汉语在表达微妙意义上的能力。《尔雅·释山》有“未及上,翠微。” 意思是山上没有达到山顶的山腰处叫作翠微。这个解释点中了要害,但还没有解释为什么山腰叫作翠微。翠,意思就是翠绿色,代表植被丰茂;微,则与云雾有观,因为云雾的存在使得景象变得缥缈模糊起来。相似的用法李白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翠微常常就是这样和云雾联系在一起,比如李白还有“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司马光有“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毛泽东有“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至于山腰上为什么云雾多,这个似乎是个自然现象,大概因为植被茂盛则水汽蒸发多,山腰处则水汽不容易移散,所以汇集成白云装点山色。

“坐翠微”高妙之笔,但这对于杜甫来说也许是信手拈来。对于诗歌来说,“坐江楼”不是诗,“坐翠微”才是诗。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古文中在一个地方连续住宿两夜叫作“信”,这在《诗经》就有出处的。汎,即泛,意思就是泛舟,《诗经》有“汎汎扬舟”。渔人的生活习性在柳宗元的《渔翁》可窥一斑:“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可见渔人似乎一般是在某个地方过个夜就离开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杜甫观察到的渔人连宿两夜还在作者眼前转来转去;作者能够断定渔人连宿两夜,也说明作者确实是天天在楼上视察楼下,这一点也是颔联和首联具有承接关系的佐证。

故,这里意思是依然如故。燕子秋天本来是应当迁徙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去的,作者却看见燕子仍然在眼前飞来飞去。飞飞叠用,有几个前例,如梁张率《长相思》有“望云去去远,望鸟飞飞灭”。

许多人认为作者描述的这两件不是那么正常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渔人和燕子都是应归而未归,这也是作者本人的比照——要知道作者此时客居夔州府已有两年了,而社会和个人的命运决定了他无法回到他希望回到的地方——长安。接下来两联作者就把诗意转向了他思念的长安。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对于《诗经》的理解十分透彻,受到汉元帝的赞赏。有一年,长安发生日蚀、地震等自然灾害,匡衡趁机上书向皇帝提了若干合理化建议:“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匡衡是幸运的,他的奏疏得到皇帝的接纳并被升官。杜甫曾经在担任左拾遗期间因房琯获罪一事上书“指教”过唐肃宗,却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反而堵死了自己政坛之路——至少在肃宗朝是这样的。匡衡抗疏功名薄,意思就是说,作者回忆自己曾经象匡衡那样上书指教皇帝,功名之路却越走越窄。

刘向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在汉元帝时期,刘向因为反对宦官先后被下狱和免为庶人,到了成帝时期,获得任用,并在石渠这个地方讲论五经。杜甫在这里援用刘向传经的事迹,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与刘向有相似的遭遇,并曾经希望能象刘向那样能够东山再起,事实上到了代宗当朝,杜甫应该是有过想法的,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而如今自己羁留在凄冷的秋江,每天在江楼上观看渔人和燕子的活动——个中滋味,不难体会。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同学少年,意思是少年时的同学。不贱,即不再贫贱了。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这些都是豪门之家所居之地。《论语》有:“乘肥马、衣轻裘”。尾联表达了诗人的落寞,但透彻地理解需要深入此诗整体的章法。而对此诗章法的把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的含义。

自,笔者倾向于理解为“依旧”,与上文中“还”、“故”相近。作为参照,“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自”可作为另一个比较肯定地解释为“依旧”的例子。“自”的字义对于尾联的理解关系很大。当解释为“依旧”时,尾句表达了某种“世道不变”的意味——尽管五陵豪门宅第的主人可能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却是没有改变的,即“轻衣肥马”以点带面形容的状况。

如果说“五陵裘马自轻肥”说的是一种“不变”,则“同学少年多不贱”说了某种变化——少年同学不再贫贱了,好比是原来都是一个穷山沟出来的,别的人现在都飞黄腾达了,就剩下自己还是原来的老面貌,此中落寞的滋味也是不难体会的。这样看来,尾联两句的句法模式和“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是十分相似的,都在两句分别的“变”与“不变”之间形成张力。

再回过头来看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在仕途的失败,但言外之意是世道的变化——不再是匡衡、刘向所处的世道。从“变”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颈联带有一种“不该变而变”的意味;再看颔联,则可以体会出一种“该变却未变”的意味。渔人本当离去的却未离去;燕子本当绝迹的却依然飞飞。颔联影射作者本当离开客居之地而未去,同时也形成了“该变却未变”的张力。诗人进谏忠言本当象匡衡那样获得功名,现实当中却事与愿违,刘向的典故反映的也是这个意味。这就是一种“不该变(所谓仁政)而遭到改变”的内涵,同样具有两种对立的意念形成的张力。

这首诗在极具张力的结构中渗透出诗人异乎寻常的落寞。这,就是本首诗章法上的宏旨!在八首诗的上下文中进一步分析和看待这首诗的结构将在后文专门阐述。

待续!

关键词(Tags): #九霄诗话#杜甫#秋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九霄兄有无意向从“诗史”角度烤烤老杜这八首诗?
家园 俺也是边走边瞧,也不知道能走多远:-)

俺对历史了解无多,但理解这组诗又不得不涉及到一些历史,还是走着瞧吧。我首先得把这些诗句的意思搞清楚。

家园 有没有人对这个“自轻肥“的“自“字别有看法?

我把自姑且解释为“自然“,但并不太满意。

家园 有点看法

这个自字似乎不应该解释成自然,按照我的理解,

这个字几乎没有实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自飘零水自流

我自横刀向天笑

等例。

主+自+谓----主体+性状,行为

因为其他主体没有这样的形状和行为,所以当前主体

可以加一自字。

但这仅仅是来源,

在实践中,自字仅仅强调语气,并不包含与其他主体比较的意图。

这一点对于理解某些诗词比较重要,如

花自飘零水自流

理解成

花在飘呀飘,水在流呀流

就胜过

花在飘自己的,水在流自己的。

家园 老杜据说以格律严谨著称,

但我看过去这头一联好像有点不那么严谨,不知您怎么看。送花

家园 我对诗词格律不熟悉,还是请

九霄,江城,嘉木等行家谈吧。

家园 抱歉,当时您在那页的最下面,我本想回给楼主的,

结果回在您这儿了,后来在楼主那儿回同样的帖,就把您这个删了,结果又把新发的帖删了。谢谢您的回复。

家园 老杜据说以格律严谨著称,

但我看过去这头一联好像有点不那么严谨,不知您怎么看。送花

家园 没有啥不顺的地方啊

此诗尾联的标准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老杜此句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裘马”又作“衣马”,您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再看看?注:“学”是入声。

老杜是很注意原则的,此联上半句第一字用了平声,第三字用了仄声,尽管无伤大雅,但他在下半句第一字就改用仄声,第三字就用平声,正好互相对应,依然给补救上了。在这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还是相等的。

家园 好,大老来了,谢谢回复,送花

不过我说的是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我尤其不喜欢千家对日日,请教。

家园 不好意思

一开始我看您回在丁兄的贴子下,想当然地以为就是说尾联呢。

但论平仄,首联更没有问题,“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此句的范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郭”是入声。

至于千家对日日的问题,律诗首联并不要求一定得对仗,不对仗、半对仗都是可以的。

家园 帖子是回错地方了,不过歪打正着,得到您的回帖,花

不过两个叠字总有点别扭。谢谢回复!

家园 讨论一下

江城兄说了平仄的问题。我主要说一下“日日”,以前也有人看着“日日”不爽,就说原诗应该是“百处”,百处江楼不就和千家山郭对起来了吗?(从字义上是对应的)一方面,首联无需对仗,另一方面,从诗意上说,日日有意境,百处破了意境。

我发现很难找到一个词可以替代日日。这个日日和前一篇中的“每依”有类似之神韵。诗人每当傍晚依照北斗遥望长安的同时,天天早上却凭楼望江(梦想与现实之对比)——篇与篇之间存在这样的潜藏的联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