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34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家园 坐在美国书斋里说农村问题是不行的

近十几年粮食产量停滞不前的原因是粮食产量已经基本满足需求,增加投入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是负数(比如丰收年价格下跌,粮食售了还不顶农用物资和租用收割机等费用反而亏了)。所以投入不足。劳动力经营种植业比较收益低,青壮年出门务工,老弱种懒人田或者干脆抛荒 而不是所谓的水利失修 这个是俺见过几个省几十个村子的经验

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讲,粮食方面要加强的也是战略储备制度,控制抛荒面积,而不是大力去提高粮食产量。

你的推理和结论基本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扯淡 以其坐在北美扯淡 何不回国一趟调查百把个村庄呢?

家园 建议润树同学在乱搞线性回归以前

用google搜索一下“卖粮难”关键字。

家园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可怜~
家园 那是包产到户的遗老遗少发出了最后的吼声~
家园 花,

就借你的宝地评论几句

农村问题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和回报分配问题。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如果投入农业回报高就会成为农田,如果投入特种农业回报高就会成为特种养殖场,如果投入工业回报高就会成为工业用地,如果投入房地产回报高就会成为住房用地等等。这种土地的有效配置(流转),都必须建立在土地私有(至少是使用权专有)的基础上,利益多方平等互利自愿的讨价还价上才可以。

所以,所有权和地租问题是农村问题的关键。林毅夫原来在台湾时就是在台大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学水利的, 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是承前启后的大师级的贡献。现在看到一些对PRODUCTIVITY研究一窍不通的人在搞TFP,真是教人不知所谓。

现在又开始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始唱赞歌,是农业经济规模到临界点的表现,解决方案就是让土地使用权通过合法自愿交易集中到农业企业家手中产生更大效益, 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恢复人民公社就跟前一段要搞工会一样,形成组织通过集体行动来寻租,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能寻租当然欢喜,排斥在外的或在组织底层当炮灰的当然愁,所以不是效率提高的王道。美国工会领袖刘易斯讲过,对于工人,他们最终的利益来自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靠搞组织来促进效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事于愿违。

今年回国正赶上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陈年往事又翻出来了。

其中一段就是:薛暮桥在1978年接见外宾时就已经公开承认人民公社集体农庄其实就是农奴制。我在国内的老师是和薛暮桥黄达等人一辈的老经济学家,他也非常郑重地说过,人民公社集体农庄就是对农民进行剥削,开始是利用工农业剪刀差,后来就是直接夺取产权来取得对农业产品的支配权,用来支持重工业发展。

这一点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东西,大家从合作化的进程的速度就可以看到用强权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加快了合作化的进程。党中央原来预计在十五年内完成农业合作化,但1955年后就进入高潮。1954年还只有2%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1955年增加到14.2%,1956年底猛增到96%,其中高级社占88%,1956年底新成立的合作社,大多还只是挂一块招牌,还没有进行集体生产和分配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实际上在1957年就完成了。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第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爱中国,尤其是爱社会主义中国,就是要让国家强大人民幸福。夺取人家的土地来搞合作制,人民不情不愿就玩专政玩强权,一年制度上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结果两三年就把自己玩死了。

还是那句话,做学术还是做人,都要实事求是。

家园 “最后”的闪亮登场

我说过希望你理性地参加本文全程的讨论,而你中间却消失了好大一段,现在总算“最后”现身。从你前后几个跟贴来看,虽然东拉西扯地说了一通,却对本文的主题,细节和数据分析等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反驳,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有鉴于此,为了让你有所发挥,让我来反过来向你提问吧:

1. 你说“增加投入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是负数(比如丰收年价格下跌,粮食售了还不顶农用物资和租用收割机等费用反而亏了)。所以投入不足。”如果你愿意对自己说的话负责,那就请以具体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证明,是哪些投入导致了这种边际效应的递减甚至负数,希望不要拿什么你从几个省,几十个村子的农民那里听来的这样的话来搪塞。

2. 我在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中国的粮食总产在1998年达到5.1亿吨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于2003年降到了4.3亿吨,降幅达15%,给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个变化趋势主要是由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你说的抛荒不过是播种面积下降的原因之一罢了。同时,我也指出农田水利建设的停滞和倒退造成了80年代后受灾面积的上升,并对由此而造成的粮食减产作了定量分析计算。而你说“劳动力经营种植业比较收益低,青壮年出门务工,老弱种懒人田或者干脆抛荒 而不是所谓的水利失修 这个是俺见过几个省几十个村子的经验”。你是否在说分田到户有没有造成水利失修,受灾面积百分比上升有没有造成粮食减产?你的根据是什么?

3. 你说“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讲,粮食方面要加强的也是战略储备制度,控制抛荒面积,而不是大力去提高粮食产量。”请问,控制抛荒面积如果不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那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4.3亿吨提高到5亿吨是怎么回事?你如果指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那么你认为通过重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来减少因自然灾害而带来的粮食损失,从而挤出一部分耕地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所用是不值得做的,而且会带来粮食产量边际效应递减或为负数吗?

4. 你在下面一个跟贴标题里指责我乱搞线性回归,依据是什么?

如果你能对这些问题认真负责地回答,我也许可以继续和你讨论下去,否则,只好对你说拜拜了。

家园 农田水利建设的停滞和倒退?哪里来的胡说

中国的灌溉系数由78年的0.44上升到0.46,知道这啥意思吗?

1979年中国堤防总长度 16.5万公里 2007年 28.38万公里

1979年中国水库8.6万个,库容4k亿立方 2007年 8.5万个 6k亿立方 水电发电量翻了8倍。

1979年中国灌溉地7.3亿亩 2007年8.67亿(改造节水型灌溉地3.4亿)

1979年中国机井220万眼 2007年461万

当然那些从来没有认真在农村待过的人只知道78年前那些人力挖的渠道废弃,不知道有了防渗处理并加盖的渠道。只知道水井没用了,不知道有个自来水还用水井干嘛。

你知不知道70年代开始华北西北进入干旱期,从72年开始,黄河就有断流了,中国有那样多的可灌溉地来新开发吗?有那样多的水来浪费吗?农业部还想大量开发新的灌溉地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地和水啊。现在农村灌溉地更多的是改造为节水型灌溉地,30年就改造了3.5亿亩啊。

花,
家园 呵呵 义务加班

美国工会领袖刘易斯讲过,对于工人,他们最终的利益来自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靠搞组织来促进效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事于愿违。

劳动竞赛 义务加班

说白了 就是在没有提高效率的情况下,用少付劳动报酬的方法,提高产出。短期可以,长期是以损害工人利益为代价的。

印象里面,50年代以色列的基布兹集体农场后来也萎缩了。

家园 我很赞同你用数据说话

同时也希望你能花时间读一读本文第三章的内容以及众多网友的讨论,然后再查一查1977-1990年的灌溉面积变化趋势。你如果认为靠打那些井就能抗旱防灾,那就查查70年代的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百分比,并与分田单干后的相同数据进行一下比较。我得到的结果是,70年代只有30%,而此后二十几年是52%。希望你能理解这个差别对于粮食产量意味着什么。

花,
家园 说的太棒啦!
家园 说得好!
家园 大实话!
家园 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费这劲干嘛,看看北朝鲜就知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