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34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识。送花!
家园 那个0.3也有问题,

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期,在某些水量丰沛的地区,是没有节水的必要的,浪费了也就浪费了,不浪费也没地方用,每公顷的灌溉用水量肯定多。

家园 土地集约化的关键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工作机会

鼓励城市有知识有抱负地人向农村流动
农村/农业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农村人口已经迫切希望向城市转移,知识青年不可能主动去上山下乡的。

政治和技术下乡,向农民传授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开拓他们地视野
我不认为目前的三农问题是农民视野狭窄造成的,农民迫切需要的是非农产业领域的工作机会,或者农业领域的就业机会(要能挣钱)。有知识/有视野的农民仍然会在非农产业寻找机会,因为农业生产不需要太多人,除非出现劳动力密集型的“血汗农业”(正如前段时间被腾笼换鸟的“血汗工厂”)。

感觉欧美地医疗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主席地赤脚医生值得借鉴
欧美的医疗体系就是赤脚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就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赤脚医生”。每个家庭医生都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就像生产队的赤脚医生一样,什么都看,不行就把病人转去看专科医生。

土地集约化的关键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否则就是重复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只要农民能充分就业,我认为医疗和社会保障自然会逐步铺开的。

家园 现在正是大规模让进城农民转身份的好时机,

虽然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有几千万进城农民回乡,但显然有更多进城农民留了下来,这些进程农民虽然还没有市民身份,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但他们还是顶住金融风暴在城里站住了脚,完全说明他们的工作岗位不是泡沫,不必担心他们会大规模失业,因此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尽快逐步把他们的身份转为市民,给他们相应的社会保障,用他们的宅基地复垦换在城里的住房,这样也会很好的刺激消费,比那些家电下乡、消费券一类的措施合理的多。

家园 仿佛记得你对林毅夫的那几篇文章十分推崇

因此一直在期待你对本文的回应。但你作如此理解,让我无语。我觉得这一章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就不再画蛇添足。

另外你在murongke跟贴下的跟贴,有些话太过分了,特别是呼应murongke的农奴制一说,我会另写文章评论。

花,
家园 我觉得老虎有误会

解决方案就是让土地使用权通过合法自愿交易集中到农业企业家手中产生更大效益
结合老虎的另外一个回贴http://www.ccthere.com/alist/2013590

现在那些卖地的农民生活都有保障

我觉得老虎的解决方案就是“卖地”(如理解有误,请多包涵)。这招对城市附近的农村或许是可以的,但是对广大远离城市的农业用地而言,这个办法就是重复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别的不说,郊区的农民卖地之后,即使靠出租房子,也能保持比较好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就近就业。但是广大远离城市的农村居民没有这样的幸运,卖地收入很难和郊区土地相比,花掉就没有了。如果社会不能给农民提供工作机会,哪怕是血汗工厂的工作机会,我认为还是保持目前的土地制度比较稳当。

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我也认为重新走人民公社的老路行不通,所以主张维持现状。润树的文章讨论问题之一是“包产到户”是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始唱赞歌”。根据我在农村的生活经验,粮食产量提高主要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包产到户”虽然也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像宣传的那样,完全靠“包产到户”带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否则不就是我们曾经嘲笑过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嘛。

具体可参见我以前的帖子,不有赘述。

家园 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我不反对土地集约化,

我反对土地兼并。

一个是生产资料的使用权集中

一个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强权霸占

真是说点子上了,

可以和秦晖的观点对比 比较。

家园 说实在话:地方上最怕这种事情:搞典型 数指标

大呼隆

还是 不折腾好。

真怕拍脑袋的京官啊。

家园 开什么玩笑

如果我说你和罗化生没区别你感觉怎么样?润树花了那么多的篇幅反驳林,您居然视之不见,居然来个什么“你讲的和林没区别”,您太搞笑了,偶真是很佩服你的幽默感。

老兄,还是心平气和地完整阅读了润树兄的文章再说吧,特别是2.4节。

润树:【原创】2.4 林毅夫的谬误

林毅夫那玩艺叫“玩弄”公式!

花,
家园 您最厉害的就是春秋笔法。
家园 小虎写的你读懂了没有?

还是心平气和地完整阅读了小虎的文章再说吧。

你们在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解释,由于都没有直接证据,所以用的都是反证法。

你的TFP图中也同样显示TFP在1963年后没有大幅回升,证明了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不是由于短期的自然灾害而是制度变迁所致。

花,
家园 简评一下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如果投入农业回报高就会成为农田,如果投入特种农业回报高就会成为特种养殖场,如果投入工业回报高就会成为工业用地,如果投入房地产回报高就会成为住房用地等等。这种土地的有效配置(流转),都必须建立在土地私有(至少是使用权专有)的基础上,利益多方平等互利自愿的讨价还价上才可以。

私有还是集体所有,这个问题太大,暂且不论。

所以,所有权和地租问题是农村问题的关键。林毅夫原来在台湾时就是在台大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学水利的, 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是承前启后的大师级的贡献。

林毅夫原来是学水利的,能说明他在这个“所有权和地租问题”上的研究是大师级贡献?

我不晓得谁给林毅夫封的这个帽子,我看来“大师”是个比较搞笑的外号。好吧,林毅夫是大师,所以林毅夫都是正确的?不太可能吧。

现在看到一些对PRODUTIVITY研究一窍不通的人在搞TFP,真是教人不知所谓。

首先拜托您不必夹英文术语来显示你的学问,还全大写,至少拼对了先。你是说润树对PRODUTIVITY研究一窍不通?有话直说。

现在又开始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始唱赞歌,是农业经济规模到临界点的表现,解决方案就是让土地使用权通过合法自愿交易集中到农业企业家手中产生更大效益, 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恢复人民公社就跟前一段要搞工会一样,形成组织通过集体行动来寻租,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能寻租当然欢喜,排斥在外的或在组织底层当炮灰的当然愁,所以不是效率提高的王道。美国工会领袖刘易斯讲过,对于工人,他们最终的利益来自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靠搞组织来促进效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事于愿违。

谁再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始唱赞歌”?至少我看见润树对历史采取的是实事求是客观的态度,既不一味地赞美,也不一味地抹黑。谁要“恢复”人民公社?谁要“走人民公社的老路”?承认大跃进存在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承认人民公社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并不是说要“恢复”大跃进,并不是说要“恢复”人民公社,这个道理很难懂吗?

其中一段就是:薛暮桥在1978年接见外宾时就已经公开承认人民公社集体农庄其实就是农奴制。我在国内的老师是和薛暮桥黄达等人一辈的老经济学家,他也非常郑重地说过,人民公社集体农庄就是对农民进行剥削,开始是利用工农业剪刀差,后来就是直接夺取产权来取得对农业产品的支配权,用来支持重工业发展。

你老师和薛暮桥黄达说的就一定正确?“非常郑重”?这么严肃,你吓着我了。

这一点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东西,大家从合作化的进程的速度就可以看到用强权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看起来你和农民兄弟真是心贴心啊,你是李昌平、温铁军,还是在国内炒股买房买地的小虎啊?

“盖棺定论”这种词语属于文字暴力,充狠的表现,其实很无力。

爱中国,尤其是爱社会主义中国,就是要让国家强大人民幸福。

多么绝对正确!多么无可辩驳!多么伟光正!可惜啊,是废话。

夺取人家的土地来搞合作制,人民不情不愿就玩专政玩强权,一年制度上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结果两三年就把自己玩死了。

这话太政治了,咱回避回避。

还是那句话,做学术还是做人,都要实事求是。

又一次绝对正确、无可辩驳、伟光正!

请问,这世界有谁会说自己不实事求是吗?有吗?

实事求是地说,我,九霄环佩,是最最实事求是的。

家园 形势逼人,大学生都白菜化鸟。

农村/农业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农村人口已经迫切希望向城市转移,知识青年不可能主动去上山下乡的。

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国家给予一定滴鼓励和帮助,关键在于自己。谁说农业没有就业机会?农林牧渔,修路盖桥小水电都需要劳动力。再有农机具维修等。中国城市化是大方向,但现阶段,不可能消化大部分农村人口。另外,城市不允许出现拉美印度式滴贫民窟是和谐社会滴重要组成部分。我所在滴城市,就有一部分农民通过宅基地转换成为市民,但他们一没有工作,二不会创业,三把换来滴钱除了住房以外,都投资股票债券,最后几乎全部赔光,这是科学发展吗?

欧美的医疗体系就是赤脚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就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赤脚医生”。每个家庭医生都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就像生产队的赤脚医生一样,什么都看,不行就把病人转去看专科医生。

家庭医生与赤脚医生一样?开玩笑呐?西方医疗体系滴两大弊端:一个是医生费用,一个是药品以及医疗器械费用。而这两个正验证了虎兄对欧美精英社会滴那种深层次判断。而赤脚医生走滴正是那条大众式滴发展道路,因为是注重预防。

家园 财政负担太重。

三十年以内农村和农业仍然是重点和基础,都往城市流动,谁去发展?

城市化发展不好,就拖累了农村。

这个因果关系颠倒鸟。应该是农村发展不好,城市化根本不可能。拉美、印度滴贫民窟就是验证。

家园 赤脚医生适合于当时,不能解决现在尖锐问题

我感觉医疗成本上升很快,结果却上升缓慢。刚开始搞点简单的医疗,效果就会特别显著。讲讲卫生、打打疫苗、注意消毒、再来点抗生素,人均寿命显著上升。但现在不可能这么简单了,农民不会满足于这个。类似赤脚医生其实还有,农村私人诊所,费用低廉,一般情况很受农民欢迎。但真有大病,还得去大医院,造成因病返贫的,都是大病,赤脚医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修改一下,加一段:我不是反对搞赤脚医生,但对赤脚医生报的希望别太大。有这个制度,因病返贫还得发生,人均寿命也不会显著上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