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解放军首次步坦协同作战——献给我不是马甲 -- oboeman

共:💬55 🌺16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解放军首次步坦协同作战——献给我不是马甲

鉴于河友前辈我不是马甲提到解放军(虽然日文用词“中共军”似乎更确切)首次步坦协同作战,我正好手头保留着两年前的稿件(发表于《兵器》2007年3月号),谨献此帖。我自己这边没有经过编辑们精加工的最终稿,所以这里都是当时自己的文字,不通顺处还望见谅。顺便向国内的河友推销一下《兵器》2008/09年增刊,那一大坨介绍法国雷诺FT-17坦克的文章凝聚了我的心血。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80

以下文段的来源是我对日军坦克系列研究的第一个成果——97式中型坦克车族,战史部分第九章“余烬尚炽——星星之火”,该章第一部分是一点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使用97式/97改坦克的情况,第二部分就是“人民的军队”。文中“97式”指97式中型坦克基型车(三菱的“Chi-Ha”),“97改”在日文里是“新炮塔Chi-Ha”,受诺门罕一战的刺激而诞生,简而言之是改装了现代化的炮塔,从57毫米短管炮升级为47毫米长管炮,战斗力与二战德军的III号G型大致相当,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赖以抗击美军坦克的中坚,最后是在占守岛对抗苏军(嘿嘿,想想日军只能靠顶多相当于德军III号G型的坦克对抗美军M4谢尔曼——想想1942年北非阿拉曼吧——以及,1945年的苏军)。

北京军博的“功臣号”(驾驶员董来福)就是97改,北京丰台坦克博物馆则还有97式。国内的《坦克装甲车辆》(很久很久以前~~~)、《国际展望》和《军事历史》杂志都曾介绍过解放军坦克部队的起家,我这部分的研究就主要基于这三家的资料,毕竟这些事情解放军方面的记述很详尽(所以除了整合资料外,我顶多加点自己的见解,并在准确辨识坦克型号上作点自己的贡献),若找不到当时参与的原日军人员回日本后的回忆文字,那就不可能有什么准确的外文资料了。很抱歉手头没有现成的杂志,没法提供具体是哪期。以下的介绍是截至1947年解放军第一个战车团成立前。之后的相关情况,若有感兴趣的河友要求,我会继续发帖。

必须注意的是:英文和日文(显然是参考了英文说法)资料都称中共坦克部队是在苏军移交的日军装备基础上成立的。这个错误说法完全是外人臆测。顺便说句,欧美似乎很习惯把苏联和中共方面看成是本质和目标大同小异的“同志加兄弟”,但从党赖以发展强大的群众基础开始直到后来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苏联和中共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区别。欧美很多人对中国政治成见强烈,第一当然在于不够了解甚至是被误导,第二就是看了Communist的名头就惯性的拿原来苏联的妖魔化印象套上去形成的误解。说多了。

开始正题前还有一点信息给大家分享:日本PANZER杂志1991年10月号里“中国的国共内战所使用的日本战车”一文指明,其所用的所有图片资料来自长城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六册。我有幸托在京长辈买到后发现,这本照片集里各方面的珍贵照片都不少。其图注说明有关坦克的内容非常宝贵,纠正了英、日文资料里一些几乎无法发现的错误,但图注实在都太简单了。我计划自己完成对其中所有重武器型号的考证,坦克和飞机没问题,火炮有些麻烦,不过从照片上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居然还有过德制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时,还是很开心的——这炮显然缴获自国军,抗战前的少量进口,到1949年转手还状态不错,简直奇迹。

打住胡扯,开始正题。

和我军其他常规兵种一样,装甲兵也是从搜缴装备开始迈向现代化的,而“种子”成员的培养则始于全面抗战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先从留苏人员中选派骨干到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技术班学习;抗战初期即明确提出组建现代化机械兵团的任务。36年6月1日在延安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摩托学校,刘鼎为校长,主要开设装甲和航空两个专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特种兵知识,培养技术骨干。3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云到新疆与盛世才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撤消红四方面军西路军番号,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新疆总支队,主要任务是便学习特种兵技术。总支队一大队第4排为装甲排,学习装甲车、火炮、轻重机枪技战术。这三个行动为装甲兵部队的筹建储备了关键人才:最突出的两位是首任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留苏)和副司令员林彬(延安摩托学校毕业)。

1945年9月,苏军从60万关东军处收缴到700多门火炮,100多辆坦克,却未移交任何日军技术兵器给东北民主联军等中共部队,显然出于国际政治的私利,并非自己留用所需。延安炮校从陕甘宁边区开赴东北前,校长朱瑞在大队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在东北边境地区和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日寇遗弃了大批的火炮和坦克、装甲车,我们炮兵部队必须乘此机会壮大起来,并着手建立人民的坦克部队,实现人民军队多年来的愿望。” 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接见11月中抵达东北的延安炮校时指出:自己动手,武装自己。11月1日,中央军委电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彭真并炮兵学校校长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要他们派出得力干部接收保管日军在沈阳的技术兵种学校,并注意搜集飞机、坦克和大炮。东北人民自治军立即给所属单位发电,要求训练大批汽车司机、坦克手,并随时听候调用。遵照指示,各单位迅速派出人员在沈阳及东北其它地区搜集日军遗弃的坦克装甲车辆和油料器材。朱瑞则指定曾在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技术班学习的孙三、刘大祥专事收集日军遗弃坦克。

11月中旬,在沈阳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厂)侦察敌特活动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干部高克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坦克,随即向自治军副司令员吕正操汇报,并主动要求带人去收缴坦克。吕副司令员同意后高克便带领几名战士进厂,冲破敌伪人员的盘查和封锁,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开出了2辆坦克。几天后,他们在沈阳又搜集到装甲车和牵引车各2辆和1辆汽车,组织日伪技术人员将车辆全部修复,临时组成一个装甲车队。11月13日辽北省政府电告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在四平发现坦克。司令部干部霍舒亭奉命带一批技术工人前往四平东哈福山区,在辽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两天两夜搜集到4辆坦克、1辆汽车、6车皮坦克器材和油料,由铁路输送到西安(今吉林省辽源市)。

面对国民党的大举进军,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于11月底撤离沈阳,并命令坦克向通化地区转移。装甲车队于28日离开沈阳,至小轿子屯时发生故障,留用的原日伪人员借机破坏大部分车辆后逃散。高克为确保仅存的一辆坦克,只得停留当地,积极联络上级和兄弟部队。朱瑞校长得知高克被困后,立即派遣刘大祥带领一个警卫排前来接应,高克得以将最早得到的那辆坦克安全带到炮校驻地——沈阳东郊的马家湾子。

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炮校设一个坦克大队以培养建设装甲兵的专业“种子”。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遂命各部将搜缴的车辆、器材、油料和技术人员集中到炮校统一调配使用。45年12月1日,东北坦克大队在延安炮校驻地正式成立,孙三任大队长,毛鹏云任政委,高克、霍舒亭、刘大祥任副大队长;全队30余人,1辆97改中型坦克(四平的坦克未能运到)。第一支人民的坦克部队就此诞生,“老头坦克”的传奇也就此开始。

当月,部队移驻吉林省通化县。为确保四平所获不被破坏,彭真和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罗荣桓于4日致电吉林军区副司令员万毅:“由四平运至西安之4辆坦克,望设法用火车运至通化。”吉林军区遂令保安第3旅派人护送。霍舒亭率领的车队于12月中旬顺利到达通化编入坦克大队。与此同时,在抚顺、铁岭一带又搜集到柴油、汽油、机油等300余桶,也运到通化集中。这些都成为我军装甲兵发展壮大的初步物质基础。

1946年2月3日通化发生暴乱,留在坦克大队的部分日伪人员企图开出坦克参加,幸被及时发现并制止。此事让炮校上下充分意识到由革命战斗骨干掌握技术的迫切必要。30多名学员随即抽调至坦克大队学习技术,并发展修理工人参加革命,迅速建立起可靠的技术队伍。此时,全大队已有80余人,5辆坦克,8台履带式牵引车和22辆汽车,经技战术训练已形成战斗力。5月,坦克大队移驻黑龙江省宁安;7月移驻东安,接收西满军区移交的9辆坦克、2辆汽车和牡丹江军区移交的6辆坦克后,改称战车大队,辖3个坦克队、汽车队、警卫连、材料库和修理厂,全队400余人,20余辆日制坦克,10台牵引车,30辆装甲车和汽车。虽然条件艰苦,器材短缺,情况多变,人员分散,教材教员均难保障,全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战备整训,学技术,练战术。

46年4月初,吉辽军区部队及第7师包围长春时,发现孟家屯有一批苏军撤离时炸毁的日式坦克,大小约80辆。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吉辽军区司令员周保中,特请曾在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班学习过的蒋泽民前来检视。蒋泽民带着10名解放过来的坦克修理工和汽车驾驶员反复查找,从破烂堆里挑出2辆未全毁的坦克,苦干七八个昼夜后于12日修复1辆,随即又在解放人员的指引下,挖出4挺坦克机枪、4件57炮身及所需弹药。14日凌晨,蒋泽民带着修好的97式和4名乘员由孟家屯开到长春东郊的二道河子,先配合步兵进攻宋家洼子,但不久即因枪炮故障被迫撤返检修;15点恢复进攻,4炮摧毁4个暗堡,顺利歼敌。15日上午,周保中司令员派蒋泽民驾坦克前往辽吉军区副司令员陈光和曹里怀的临时指挥所送信。当时他们正指挥围攻并受挫。下午,蒋泽民按曹里怀命令驾驶坦克引导步兵冲击,以抵近射击摧毁敌炮台后,加大油门猛冲撞开边墙,使我军步兵顺利突入。16日另1修复的坦克和运送炮弹、柴油的汽车也到达。两辆97式继续掩护步兵向守敌进攻,以猛烈的炮击消灭敌火力点,打破坚固建筑物的掩护。此次长春攻坚作战是人民军队的坦克初次亮相,极大的促进了最终胜利,成为我军装甲兵作战的光辉起点。从此战中获得的步坦协同、城市攻坚中的坦克运用经验弥足珍贵。考虑到97式不怎么“人性化”的设计,正是严格训练和艰苦奋斗的一贯作风才会产生如此出色的表现,也充分印证此前培养又红又专的技术骨干之举的英明。令人扼腕的是,部队撤出长春向北转移时没有铁路运输,坦克油料接济不上,遂不得不拆下机枪,将坦克烧毁。

大家所熟知的《林海雪原》故事中没有真坦克,但谢文东的“地下先遣军”确实给战车大队当了陪练。按“拿学校当部队,变部队为学校,边训练边参加战斗,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高克副大队长率4辆97改协助剿匪。6月3日13时歼灭绥阳匪部的战斗打响,高克决定以2辆坦克正面进攻,另2辆侧翼迂回,配合步兵突破当面之敌攻占县城。迂回的坦克与步兵交替掩护前进,配合正面进攻以钳形攻势迅速拿下敌高地山炮阵地,并“热烈迎接”乘火车来的援敌,绥阳城内残匪连夜逃遁。5日,高克率14名坦克手和2辆坦克南下东宁,沿途仍迅速消灭敌机枪火力。虽奔袭一天,但马不停蹄发起夜袭,掩护步兵攻克敌指挥部和县城,缴获汽车10辆,并力挫敌反扑。虽然和大兵团作战相比,这些都只算小胜,但对新生的坦克部队无疑是上佳的锻炼机会,也让“步兵老大哥”们了解到坦克的作用,鼓舞了士气。

鉴于坦克在东满剿匪作战中的表现,“东总”11月21日特将战车大队从东安调到德惠,协助第5师(配属火炮12门)围歼孤军深入的1营新一军及其协从地方武装。刘亚楼参谋长专程到东安视察,了解训练情况并观看坦克的战术演习。战前,林彪司令员还专门会见了战车大队指战员。7辆坦克协同步兵主力进攻靠山屯,3辆坦克支援15团3营歼灭其外围据点田家粉房460余名守敌。3辆坦克在进攻陷入僵局时赶到,孙三大队长带领全体乘员查看地形后命令:展开时2号车居中、1、3号分列右左。23日18时战斗打响,3车迅速冲向目标。3号车先冲到围墙下,撞塌大门旁对步兵威胁最大的一个碉堡;但因是夜间,倒车时不慎掉进水坑。1号车跟进途中也掉进了水坑,两车遂在原地坚持以炮火支援步兵进攻。守敌见状集中火力射击2号车及随行步兵。2号车因紧靠墙根,难以发扬火力,而步兵又被高墙上的机枪压制。孙三在此关键时刻命令2号车撞开大门,并用机枪阻挡企图堵缺之敌,使步兵得以突近,消灭所有明碉暗堡。

47年2月21日,北满部队二下江南,进攻长春、吉林以北之敌。为了确保战斗顺利,战车大队再次领命,以1中队4辆坦克配属一营步兵攻打德惠东南望河堡的国民党新1军1加强连。27日18时,进攻开始, 4辆坦克成一线纵队前进,按行军顺序1号车为小侦察坦克(94式“豆战车”),2、3号为97式,4号为97改。行至一座桥时,1号车顺利通过,而2号车登上桥头就轧爆了反坦克地雷炸断履带。3号车遂绕过桥头开到左边河滩,查清2号车伤情后,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它拖到隐蔽处,旋即绕道前进。此时4号车已从桥侧绕上前去。1号车冲到坡上用机枪扫射敌人,受到战防炮集中攻击,幸而灵巧未受大伤。4号“大”坦克开上来后,守军急忙调转火力,车前后弹如雨下,炮手靳志熟练操炮压制敌人,15分钟内开30炮,打哑敌战防炮并摧毁进攻正面的3个地堡。战斗中,该车被击中致装甲板裂开,驾驶员受伤,其余乘员也挨震不轻,仍奋勇作战。要换作西方军队,早就弃车了。而后4号车与1号车分别带步兵打进屯内,3号车带2步兵班突击,在一约300米的开阔地遭敌人猛烈火力的阻截。步兵跟进时离坦克较远,伤亡很大,到达屯边时,2个班30多人只剩1个。最后3号车喊话劝降未果,遂开炮将地堡群揭盖,那名战士则绕到侧面用冲锋枪封锁出口,迫使40多残敌缴械。从此战可看出,97式坦克弹药基数大,在支援步兵作战时也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2月28日6纵在火炮和坦克支援下攻打德惠,是我军在东北第一次向国民党中央军进行正规攻城战,也是我军建军以来首次进行诸兵种协同作战,因大意轻敌和缺乏经验而失利。战前只知道要在开阔地带用坦克进攻,但所选的城东郊恰是敌军重兵布防之处(可能知道共军有坦克)。步兵与坦克联络不畅,坦克不知道步兵冲锋的情况,步兵也不知道如何跟在坦克后面冲击,冲锋发起后步坦脱节,坦克对步兵的掩护作用被削弱,对坦克本身也不利。更令人费解的是在攻占玄家店、李家店后,才发现一小型机场,而坦克掉进其外围防护沟里,不仅没有发挥作用,还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拖坦克出来。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都缺乏现代化合成作战的知识,不熟悉较大口径的火炮及坦克的技战术性能,这完全能够谅解,但如此疏忽侦察工作实在不该。这对于我军步兵和战车队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教训。6月和11月战车大队受命参加四平攻坚战和哈达湾之战,但因局势变化均未与敌交手。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难得抢到一个沙发

花!

家园 谢支持
家园 还好,不用站着。
家园 送花后,再等新文!!
家园 谢谢好文章,还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见着有份!

元宵好!

家园 "八百辆坦克,六百架飞机“

发现孟家屯有一批苏军撤离时炸毁的日式坦克,大小约80辆

国军粉丝们一提起“战略转进”就拿这句话做借口...

估计“八百辆坦克”原型就是这个吧...

家园 面红耳赤中

能把标题后面那部分去掉吗?

兄弟一定整理一下蒋泽民和那辆坦克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整个包子。

家园 得宝也需要协同作战哪!!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可惜协同不够,这一爆的威力太小。。。

家园 原来是你小子干的!

雷诺FT-17坦克

家园 多谢支持!才意识到元宵都过了呢
家园 或许是从“八百壮士”顺口借用的夸张?另外有一点确实想请教

八百辆,我天~~~~~~

粗略估算一下1945年停战时中国战场上的坦克总数吧——关东军简单点就算150辆吧,关内日军以战车第三师团残部为主加各步、骑兵部队配属(包括豆战车)顶多200,境内国军残余(尚能确认的是抗战前从意大利进口的CV-33超轻和1938年苏援T-26)撑死50,国军远征军顶多100,不算苏军,总共顶多五百。

关东军原先的坦克主力大多被调去太平洋守岛了,留下的基本全被苏军破坏;关内日军坦克自然全被国军接收。内战时国军美制坦克则都是远征军带回来的。

苏联当时没怎么把土八路放在眼里,而且不可能从物质上积极支持早就跟苏联一手遮天的共产国际不对路的中共,当然不会把缴来的装备给土八路。即便中共“皈依”,苏联要支持起来那肯定是原装苏联坦克——看北朝鲜军即知;在欧洲也从不拿缴获装备配发给苏联扶植的武装,比如波兰人民军。

但有一点很想请麦帅及其他前辈指教一下,为啥苏军没把缴获的关东军坦克抄走回炉(只运回去了几辆作展品),而是就地破坏呢?1945年在欧洲和在中国的苏军几乎什么都抢,日本的装甲钢质量再不济,有句话叫“苍蝇也是肉”嘛。难道是因为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没有钢铁厂,要把这些坦克回炉就得运好长的路,运力不够,经济上也不划算?或者还因为在欧洲收缴的德国坦克太多了,一下子废钢铁过剩?

家园 前辈太客气了,难得碰到我稍有专长又跟您有点交集的话题

面临硕士毕业找工作,一直非常忙,很久很久没发帖,这次完全是应景而动,当然要有特别的题献。

但我身在大西洋西岸,根本没法查阅国内战史资料,还在国内时也从没有去过任何相关的图书馆做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所以即便想蒸这样的包子都完全手足无措。

一直很佩服您对抗战和内战具体史实的考证、澄清和丰富展示。在人民的坦克英雄这一块,我这个顶多在坦克技术细节上提供点支持的后辈热切期待您的新作。

家园 多谢支持,万望提供批评建议

很难得在《兵器》上发表文章,主要因为我以写科研论文,搞“决定版”的精神对待选定的主题,贪多求全,结果总是把篇幅弄得很冗长,给编辑部那边造成诸多不便。

老兄作为读者,有意见尽管提啊,热切欢迎;想了解什么坦克,也不妨作为未来选题建议告诉我,先谢啦。

家园 略作答

一、“关东军800辆坦克”一说,最早应该出自远东苏军战前的情报推测,后来被华西列夫斯基回忆录引述,再后来就写进了《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其实关东军投降后、苏军自己的战果统计清楚得很,统共着东北日军就三百多辆各型坦克。

二、苏军确实准备把缴获的关东军武器运回国当炼钢原料,但是东北局作了很多工作,搞到了不少在露天堆场随意码放、乍一看锈迹斑斑形同废铁的武器;比较有名的,比如说何长工在海拉尔铁路货场,胡搅蛮缠、撒泼骂娘抢回来的那批破烂,不过那一次主要是各式枪支和火炮、似乎没有坦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