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杨迪笔下的邓华将军 (之一) -- 史文恭
九连长田长寿被俘后,不仅被杀害,杀害前还被逼着游街,这种做法,反证了当时镇反的必要性啊。
这是43军的总结,因此作者所站的角度是整个军,而要上报的对象是兵团或更高级别的领导机关,因此总结中提到的任何一个下级单位的问题,都代表着军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在说某个下级单位的问题。
具体到白沙门岛问题,43军的总结中将这两个连的损失称之为“造成了我军历史上少有的污点”应该说定性过于严重,明显有拔高的问题。我想可能是在全国已经解放的背景下,作为主力的43军在一次战斗中成建制损失两个很好的连,而且有部分人被俘并被敌军宣传,觉得影响不好,因此才会如此严格地批评自己。
至于误登白沙门岛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从而支援了主力的登陆,可能由于战役刚刚结束,43军还没有掌握当时详细的敌军情况,因此对整个事件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是仅从孤立事件的角度来做出的判断。类似的事情如辽沈战役中的营口问题,当时中央军委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东野在总结中也做了严格的自我批评,而现在战史对这个问题已经看的不那么重了。
可是这属于歪打正着啊,不是李作鹏事先计划的,不能以此证明他就正确。况且43军第一梯队兵力够了,还有兵力够了的打法。
这是李作鹏1950年6月10日在四十三军团以上军事会议做的总结报告。
相比这本书中四十军和四十三军的总结,感觉四十军的总结应该不是当时做的,可能是后来写军史时做的。
但林总硬是在部队开拔之际,用邓华临时代替了黄永胜,据杨迪的回忆,他专门为邓黄二人的对调询问邓华上将的政委,赖传珠上将,赖告诉杨迪说:“四野首长(显然就是林总)认为黄永胜打仗不如邓华,黄还爱玩,从各方面比较,邓比黄强。”-------要知道四野总共才整编了四个兵团,显然,邓华已经把另一位出任中央军委机动兵团的黄上将比下去了,他在四野诸将中的地位如何,这应该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吧。
1、国军没炸这300条船,是因为我军区区一个高炮团掩护的缘故吗?我们这个炮团新组建,不说作战能力有限,就是齐装满编的高炮团又能掩护多大一块面积?那么多部队,那么多准备工作,需要掩护的地方很多,区区一个高炮团顾不过来。何况在未与国空军交过手,未能以实际战绩震慑对手的情况下,国军空军会因为你共军新来一个高炮团就不来炸船了?船只对于双方是什么意义,想必国军也一样清楚。
还是因为国军空军在岛上的力量薄弱,韩部得到船后分散隐蔽措施做得好?
2、李作鹏受领作战任务,到海边看地形,了解情况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能作为其积极主动的证据。
史兄能否具体说说同样是准备工作,43军做到了什么地步?而人家40军做到了什么地步?
史兄所引之言,不但八股味浓,而且对于不熟悉那段军史,战史的人来说可能会误导,以为43军才是解决海南的主力。
这八股之言看来不能作为证据。说什么敌军武器装备优于我军?优在何处?咱们胜利之师,装备齐全精良,国军是败军溃军,地方保安团队升编,何来装备优于我军。
至于歼敌大部,更是八股,岛上国军十万余,我军战果三万余,怎么 算也算不上大部
尤其是组织训练时取得了实效后再推广到43军的。
但准备工作仅仅是改装土炮艇吗?船只编组航渡,应急预案处置,突发情况处理 ,平常合练,培养自己的船工,等 等 方面,缺一不可。并不是照猫画虎改造完就算准备完了的。
红四出身的将领普遍强悍于红一,红二出身的将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1.根据杨迪的回忆录。‘高射炮兵第一团,所装备是国民党军的美式高射炮。...当我高射炮兵部署后,敌机飞来时,高射炮团曾给敌以猛烈的射击,敌机就再也不敢低飞,更不敢接近沿海了。”
2,43军本来就是渡海作战的主力啊,原来四野包围桂系的时候,本来就打算让43军独立解放海南的,只是因为后来考虑金门之战的教训,林总加了40军,还让41军两个师备战啊。
3,“什么敌军武器装备优于我军?优在何处?”这个是特指43军登陆时,3个半团(登陆两个团+之前偷渡的一个半团和琼崖纵队部分)抗击敌五个师围攻时,这几个登陆的部队,您可以想见,用渔船登陆的,其重装备当然劣于敌守备部队了。至于兵力对比,就更不用说了。
4,歼敌大部,根据杨迪书引用,1962年广州军区编写《海南战役》(审修稿),海南战役共歼敌51148人,毙伤5679人,俘敌24885人,敌投降1584人,敌淹死1000人,收容溃敌18000人。杨迪特地指出,四野战史没有将收容溃敌人数记入,所以说歼敌3.3万人。
5,至于李作鹏的准备工作,您可以参考下面小成兄的43军战役总结。
1、根本原因还是海南国空军力量弱,按说福建高炮力量比雷州半岛强吧?而且五十年代也没少打下国军飞机,可直到58年空军大规模入闽前,福建上空一直是台空军的训练场。
2、原定的主力在事实上成了非主力,海南之役40军的作用及战功远大于43军,这一点无异议吧?
3、兵力对比未必劣到哪里去。不能只比较番号,要比较实际兵力。对方五个师的番号也并不意味着这五个师的兵力全压到43军登陆部队头上了。战线就那么长,再多的兵力也展不开。渡海登陆,迫击炮,掷弹筒,重机枪还是带了的,只是军属炮兵无法第一波上岛而已。以一线步兵火力而论,我们并不劣。守岛国军是残破之师,溃败之师,重炮之类早扔在了大陆,岛上亦无多少。且薛岳沿海岸一线防御,在滩头一线抗登陆,为数不多的重火炮自然要对付滩头,能有多少重火炮机动去围攻我登陆部队?
已经占领阵地的重炮兵要收拢,转进,再选择合适炮兵阵地,一则需要时间,二则需要良好的地形和上级指挥的统筹。这为数不多的重炮兵也不是哪个师级部队随便就能调得动,呼唤火力支援就能心想事成的。以海南之役的情况看,国军方面的指挥,通讯,战场态势的把握是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我军登陆部队与围攻之敌相比,武器装备上并不吃亏,部队的满员程度也不是国军所能相比的。
4、战果数据尚待理清,直到九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仍是三万三的数字。
5、李作鹏的准备工作根本无法和韩先楚的准备工作相比
那里面有一些具体的材料很值得一看,谢谢忘情兄指出。
好像是段苏德 网上有有关这个的文章
我军是木办法3.3人的
给教头挑错是件很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