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些小故事 引子 -- 萨苏

共:💬417 🌺269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托张先生的福,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今天RP爆发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原创】五.仿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和法国的技术交流胎死腹中之后,进行微型电子计算机(当时统称台式机)研究的“长城工程”也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危险。

不干行不行?

答案是 -- 不行。从民用的角度讲,急需计算机的企事业单位不在少数,但现有大型机的费用让他们无力问津;从军用的角度讲,假如北疆的边防雷达站需要计算机帮助计算某个不明飞行物的轨迹,现有大型机的数量不足,使用条件也无法满足需要。

至于从国外进口微机,有钱都没地方儿花 – 那个时候科研单位连研制的样机都进不来,更不要说为军用民用成批进口了。

迫在眉睫,白天批斗晚上干活,也得干。

雷达站这个是真有其事,事实上当时要测定的是苏联穿越我国东北上空的间谍气球。长城203定型的时候,为了确认其能够在北疆使用,军方有一个要求是零下XX度条件下要能连续工作X个小时(还有一个要求是零上XX度下有同样的连续工作时间,那是为了在海南岛使用提出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要半夜才能回来,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处理这个问题。

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没有设计思路。按照原有大型机的方式搞,也未必搞不出来,但明摆着是落后的,恐龙再小巧也是恐龙,一样逃不过白垩纪的大灾难,技术指标肯定也达不到要求。他们手中也有一些国外公开发表的论文,虽然无法窥视其核心技术,但从掌握的技术材料来看,当时国外的微机并不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明显已经另辟蹊径。认识到这一点,院里为“长城工程”制订的计划是 -- 先仿制,再改进。

仿制的对象,最初选定了气象局使用的英制计算机,因为“无可替换”而被迫放弃。山穷水尽之时忽然听说本所另一个科室曾进口了一台意大利计算机,目的是完成某个科研任务,现在任务完成,机器也就成了闲置设备。

说起这台机器还有点儿来历。它是意大利奥里沃地公司的产品。这个公司也是欧洲计算机研制的先驱之一,但由于计算机研制投入的资金过多,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公司到六十年代前期已经濒临破产。由奥里沃地的情况也可看出计算机的确是一个虽然高产出,也需要高投入的行业。正是由于资金短缺,奥里沃地的老板与当时对西方敌意深重的中国做起了买卖,并巧妙地帮助中国摆脱了巴统组织(对,那个时代就有巴统组织,连名儿都如假包换)对这笔交易的质疑。这台计算机就是这笔交易的一部分。

简直是瞌睡送来个枕头阿!

萨爹他们理直气壮地跟所里提了申请,小心翼翼地把这台机器弄了回来,临走,还不忘告诉人家 – 这可不是借阿。

废话,拿来就大卸八块儿给凌迟了,当然不是借,借了就没准备还。好在兄弟部门都对他们表示理解,

尽管如此,拿了一台样机就想仿制计算机,还是有如天方夜谭。

这仿制,倒是我们的长项,在国门没有打开的日子里,大到驱逐舰,小到气门芯,中国科研人员算是把仿制的本事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空军的歼-7战斗机就是仿制的,按照苏联卖给咱们的米格21全尺寸测绘,一个部件都不改地仿,工作原理并没有完全搞明白居然就给仿成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仿制成功的歼-7第一个型号 – 歼七-J,虽然它还不完善,但代表了中国正式拥有自行制造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能力,不知底细的潜在对手因此受到的威慑,就是歼-7的价值

不过,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1961年刘亚楼与苏联签订了引进米格21的合同,毕竟获得了部分技术材料,特别是材料强度和加工工艺部分的资料,否则,单凭外观你怎么能判断某一个部件的强度要求,和它用什么样的热处理工艺呢?同样的一个连接件,用不同的材料,那机械性能可能大相径庭。即便如此,由于米格21早期型号设计上的固有缺陷,仿造成功的歼-7还曾经发生过多次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说来,还是仿制的过程过于仓促了,如果能够吃透它的设计,或许这些血的代价,并非不能避免。

七十年代,我们曾经通过北非某国拿到了苏联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23(记得好像是第一代米格15对F-86,一代半米格19对F-100,二代米格21对F-104,三代米格23对F-4,不过F-104和F-4好像差距并不大)但最终对它没有仿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技术材料,其变后掠翼的盒梁加工工艺我们并不掌握,没法在不超重的条件下制造出同样强度的设备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看完米格-23的飞行表演(当时北非某国是配了飞行员和维修工程师来的)和座舱布局,空七师的某位老总大为怀疑,认为这东西名不副实,硬说拿歼-6就能把它打下来。

这话说出来可是有点儿大逆不道,因为米格-23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种变后掠翼战斗机,空中机翼换个角度就能获得完全不同的气动性能,而且无论火控还是续航力,都远在歼-7之上,你。。。能用歼-6就把它打下来?!

幸好当时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中将也是个懂业务的,知道米格-23翅膀变个形状要飞行员七个动作以后,也对它是不是象期待的那样先进半信半疑 – 想想曹司令员用湖南话说 – “七个?作完了怕不让后面的给打成筛子了?”

于是组织了七次空中对抗 – 那个年代没有飞行模拟器,要比划就得真刀真枪的来。

第一次, 打了个平手,以后每次都是中国飞行员把对方“打下来”,那位北非飞行员快赶上有九条命的猫了。

无独有偶,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典范F-4鬼怪式,在越南战场上,也屡次被第二代战斗机米格-21打下来。

说起来窍门也没什么,第一空七师是解放军的“空中近卫军”,首都卫戍师,飞行员都是八大金刚这个级别的,实战能力不是飞行表演出身的北非飞行员可比,第二抓住米格-23机身大,目标大,动作反应慢的弱点,专门靠近了缠斗,面对一打起来就撒石灰,揪辫子的小个子歼-6,米格23如何不败?

结果。。。自然对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仿制的那一派,造成了重大的心理伤害和动力伤害。

这些是在机场听地面车辆部一位老大讲的,这位科长到民航前是空七师的一个领航主任,和曹司令员一起吃过大锅饭的角色。

如果和法国作技术合作,那中科院仿制微型计算机的过程大约也就和仿造歼-7差不多,现在用意大利的,手头只有用户手册,根本没有技术材料,这仿制的难度可就太大了。

不说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根本就不是测绘这一类手段能解决的,单说这台机器就此一台,谁也不敢把每一个部件都砸开看看,就足以让人抓狂了。

没有技术资料,怎么仿?

幸好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老六室的室主任夏启胜先生。

[待续]

家园 沉宝,第三花,不容易啊
家园 现在的硬盘也还一直有这个名字。

不过SSD硬盘不是温彻斯特式的。

温盘原理是让磁盘盘片高速旋转,产生的气压差能够保证轻质的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一点。

最早素18摸的专利

说到磁芯恐惧症。。貌似偶的研究生导师也有。。偶这一代就没那感觉了。

原来浙大这么有钱?VAX和PDP11这种妖孽级别的都有?PDP11如果维护的好的话,现在还可以拿来当服务器用(存储什么的额外配,支持LAN网卡,用NAS就够了)

另:萨大的老爷子碰上的是ROM编程?这个说老实话真是很吓人的。ROM写进去就擦不掉了,而且估计当时价钱很贵,写废一块好比挖肉一块。

家园 给个链接?
家园 如果没记错的话

磁芯存储器的读也是破坏读,就是每读一次,里面的数据就会变化,0会给读成1,然后还要写回去。这个倒是一直继承下来了,现在的DRAM也是这样。

家园 这就是被某些人高调讴歌, 试图招魂的伟大的文革

一叹.

这样的人在西西河还相当不少

家园 来的挺晚,不过还有板凳
家园 找不到了

sigh

家园 萨大哥,青云机械厂什么时候登台?

这个,这个,仿制总要过工艺流程这一关吧?我们革命群众可都盼着呢。:)

家园 好象是这样的。

  穿过一个磁环的读、写线垂直交叉,磁环与读、写线都成45度角。写线通过电流时对读线没影响,但对磁环磁性方向可能有影响。如果写线电流使磁环磁性方向翻转,读线就会有个输出信号,不能翻转就无输出信号。

家园 巴统

1950年代就存在了,美帝领头,有一个什么协议

家园 花。这跟绣花似的啊

个人觉得刘谦手还是慢。

家园 这活家父当年也干过

不过他说的比较恐怖,要是有错,整个纸带都得重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