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课题,是政府、众多大学、研究机构鼎力研究的

劳动部早就为这个话题留好充足的退路。

你讲只是政协委员的提案,我无话可说。

这一切的原点只有1个:养老问题

家园 劳动部?

那不是财政部,负担农民养老?一年要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有个谱么。你可以自己算算。中国的财政有那么多钱么。在可见的年份内,财政能负担么?可能会给些毛毛雨。但是负担?呵呵,不是那么简单。靠地方财政?大城市正在搞,比如北京,上海。其他人口大省,公务员工资还头疼呢,教师工资还发不起呢,养老,一笑而过吧。

家园 江西的人口指标就是热衷于谈人均GDP,是不是

养老问题,国家不是不管,是管不了,有心无力,明白?

江西广大山区义务教育还要靠您这样的专家操心。

家园 胡兄

关于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请参见

终身副教授:学区房要多加小心

这个选择在小学的时候就要面对了,你根本没机会知道孩子中谁的发展潜力大一些的条件下就要做出这个选择。

说到BT学校就联想到私立学校,胡兄,你还真是如我所推断的那样,对于空泛的东西关注了太多,而没有去关注细节;看到中国人口密度,却没看到用来平摊人口密度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不毛之地。事实上私立学校反而是不看学区只看人民币的。只要交得起钱,别说来自不同学区,哪怕你来自外星的也一样上学。

养孩子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么?还是多了解了解吧。毕竟,养不教,父之过

干吗非要和每个孩子一个个谈?不能大家一块谈吗?

即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大道理,你要一起谈也要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力都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吧?记得十年以前有个电影,关于鸦片战争的,最后的结尾是鸦片战争失败了,某皇帝(王爷?)悲愤地(?)带着儿子们(?)在祖宗牌位前一次一次地磕头。镜头从跪在最前面的父亲扫过,长子、次子、三子……身高越来越低,年龄越来越小,镜头扫过了四五岁的一脸懵懂也跟着父兄们磕头的孩子,在他的后面,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跪在蒲团上,睡得很香。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四五岁的哥哥似懂非懂的事情,他完全理解不能。祖宗社稷是个虾米东西,能拿来吃还是能枕着睡?

假如胡兄没看过这个电影,那么请问,所谓因材施教,胡兄是怎么理解的?即使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内外向之分,有急缓之别,还有粗细之类,这决定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刀切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必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个别谈话。更别说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说长子女上幼儿园,碰到异性小朋友说“喜欢”“做老公/老婆”,胡兄想来不会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也顺带给可能还在襁褓中的次子女谈谈怎么处理异性关系吧?

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私立学校?我高中上的是公立学校,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怀疑私立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成不成正比。如果说这BT学校是公立学校,那整个城市不会只有这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吧?太原市至少有两家高中是旗鼓相当的,即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太原市第五中学。

我很想问问你:即使你做不到给孩子你看起来最优的条件,难道成才的可能就会大幅下降吗?一对开饭馆的华人,供养4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胡兄,我所知道的,芜湖市有三所重点小学,二所省重点中学,一所市重点中学。我自己是先后从其中一所重点小学和一所重点中学毕业的。其中,我小学不是重点班,重点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上了省重点中学,个别去了市重点;我们班大半同学去了省重点,少部分去了市重点,还有一些去了其他非重点中学;到了中学,我因为入学考试时英语满分进入省重点中的英语实验班,三年后中考,我们班的各科总平均分全市第一,甩开另一个省重点的重点班高达5分。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初二的时候,一个我的小学同学,毕业时候去了非重点中学,据说学习发奋,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妈妈看他孺子可教,找关系通路子把他送到我们班来想着如果能后发先至也很不错。但结果是残酷的,那个同学跟不上我们的学习进度,不得不在一个学期之后再调到非重点班,才勉强挂车尾。中考考场上,我见到从其他中学来考试的小学同学,但开学时却没有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到了高中,我们全年级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的同学,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上海的华师大二附中,上海的市重点,其地位也相当于我们省重点了。但级别相同不意味着教育水平相同,在我们这里,每学期七门功课她能甩年纪第二名五十分,在华师二附中,她也不过落个中游,当然这部分是因为上海和芜湖教材的不同。

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过程,就是一路看着外校的同学们起三更睡半夜要赶上我们学习进度和深度尚且不得的过程。

胡兄,看你的自我描述,你可能是从非重点的初中进入重点高中的。当然也有可能太原市师资力量分布比较均衡,重点非重点没有太大差别?竞争有多么激烈,你一定是知道;但淘汰率有多高,安然通过竞争的你可能没有注意。其中个人努力和天赋固然相关,但师资力量起到的力量也未可小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PS,重点小学是划学区的,我家离学校直线距离500米。学区之外,本校教职工子女可入学,(外)孙子女累计只能有一人入学。

开饭馆的华人培养出四个名牌大学生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但之所以成为美谈,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不是经常发生的。此外我提请胡兄注意,二十几年前能去美国并留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人夫妇,在国内很大可能上也并非泛泛之辈;而开饭馆,则是为四个名牌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证。

还有那个老问题:你这么重视满足孩子的愿望,那如果他想开飞机怎么办?

胡兄练达,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老是绕圈呢。孩子可以提出愿望,但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对孩子成长真正有利的愿望,什么是不合理的、孩子异想天开的愿望,这完全是父母的责任啊!孩子想要开飞机,完全可以告诉他,开飞机需要执照,还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如果孩子想要开飞机,需要达到abcdefg项要求,并勉励孩子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对于之前胡兄提到的孩子要买个什么仪仗队的,家长难道分辨不出来,做到之后对孩子除了满足一时好奇心之外没有益处?连这么简单的判断都看不出来,这家长有什么资格做家长?如果家长判断孩子要求学钢琴、学乐器、学这个那个也是不合理、无益处的要求,自然也可以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疏解。只不过,我希望我拿钢琴做例子没有产生“要满足孩子学高价而不实用艺术类科目”的误导。事实上,学什么不需要投入呢?我看到过有人说跑步,跑步就不消耗跑鞋了么?没耐克阿迪达斯不要紧,双星李宁的专业跑鞋总该有吧?

关于你的最后一段,胡兄,我希望你不要传染到一些人品不良猥琐男的作风,把话题扯到未婚女性不适合讨论或发表意见的方面来争得上风。我未婚未育是我的私事,我自己在意即可,不劳你淡吃萝卜咸操心。继续纠缠此事,我只能认为你不配及不敢不能和我讨论正经问题,只能拿出猥琐男嘴脸来恶心认真讨论的河友我。

家园 可不是,养老终究是个问题嘛

延长退休那是劳动部主导研究的事情,难道不是?政协委员提案了,还联署呢。

财政没钱,农民的养老财政负担不起,需要靠计生委“去操心呢”。

市民的养老,财政不支,消磨未来好舒服。

家园 逐一回复

劳动部表态:外链出处

提案连署:外链出处

市民的养老是每年都有养老保险,要交钱的。期望您对必要的客观知识有一定了解再说吧。

太短的贴我就不回复您了。下次把数据,观点表达清楚,我再跟您讨论吧。忒耽误时间 。

家园 希望你明白,我没有追求任何先进的理念

我不喜欢老人院,但去不去并不完全可以由自己取决。形式比人强,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命运给你开个小玩笑,你的一生就可以被完全改变。

“所谓社会养老就是让别人的儿子来养你”?可笑,如果自己不作养老安排,交纳养老保险,规划理财,谁的儿子会来养你?如果你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上,农耕社会比较适合你,可惜时代很难开倒车了,你出生晚了。

“你不养后代就是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也许周总理不是这么想的。

家园 苏中农村的情况也一样。

我家是江苏中部的,离长江50公里,整个行政村全部都是一个家族的,大概有1000户左右。

根据我这次回去跟家里人闲聊得知,走出农村在城市的安家青年大概在1/2左右。年龄在25-30的,要么没有结婚,要么只有一个小孩子,没有二胎的。这个人群中27岁下的基本没有结婚的。

在小城市(我们地级市,县级市)打工的大概在1/3左右,我统计的数据为25-30年龄间的男青年为126人,未婚67,结婚没有孩子的为25,结婚一个孩子的为32,二胎为2(该二人一位29,一位30)。

剩下的就是在老家附近乡镇生活(家乡公务员,开小厂的,小手工业主等等),数据比上两个人群要好,体现在同年龄段结婚的多了(没有受到高房价的影响),有小孩子的数目也增多了但是同样二胎是很少。

反正情况就是我这个年龄段的(80-85)基本一个孩子,二胎已经很少了。三胎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啦。

看了楼下兄弟的话,说农民剩余劳动力的话,至少在我们县(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已经是个空话。我们那里基本都是50-60的老人在种,甚至是70岁的,我可以说现在我们县没有45岁下的在家里种地的。

家园 可惜的是,建国60年了,我们的人口在60年的时间里,不

实际上,在300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占据了世界人口数量的第一名,可是,300年里,我们还没在中国找到一个爱迪生,瓦特,法啦第,牛顿,波尔。。。比尔。盖茨。。。。

也没有什么英特尔,微软,谷歌。。。。。

综上所述,你们的理论只能是谬论,错误!

“100个人里有一个发明天才,10000个人里有100个 murongke 2009-03-19 22:22:27

而发明和技术是可以共享的。

哪个社会发展快一目了然。 ”

胡兄
家园 最好是好的敌人

记得十年以前有个电影,关于鸦片战争的,最后的结尾是鸦片战争失败了,某皇帝(王爷?)悲愤地(?)带着儿子们(?)在祖宗牌位前一次一次地磕头。镜头从跪在最前面的父亲扫过,长子、次子、三子……身高越来越低,年龄越来越小,镜头扫过了四五岁的一脸懵懂也跟着父兄们磕头的孩子,在他的后面,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跪在蒲团上,睡得很香。

这部电影说不定我还看过,就是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吧?

所谓因材施教,胡兄是怎么理解的?即使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内外向之分,有急缓之别,还有粗细之类,这决定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刀切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必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个别谈话。更别说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说长子女上幼儿园,碰到异性小朋友说“喜欢”“做老公/老婆”,胡兄想来不会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也顺带给可能还在襁褓中的次子女谈谈怎么处理异性关系吧?

我特别赞赏孔子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个别谈话肯定是要有的,我想这没有人会否认。我只是说,不可能所有的都是个别谈话,这一点也不会有人否认吧?比如说全家出去散步,或者旅游,或者去游乐场,或者串门。还会出现大的带小的的情况。所以带N个孩子消耗的时间精力必然小于带1个孩子的N倍。

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过程,就是一路看着外校的同学们起三更睡半夜要赶上我们学习进度和深度尚且不得的过程。

我考高中的时候,不在实中的招生区,不过实中有一个数学优势班是全市招生,我就是这样上的实中。不知现在的高中招生是什么样的制度?

关于学校的重要性,我一直有个怀疑:是学校重要还是智商重要?你给出的例子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学校学到的东西相差很大,二是上好学校的原本就是比较聪明的。如果是智商重要,我想我对孩子还是应该有信心的。其实呢,即使孩子不太聪明,他同样可以拥有幸福的一生啊。李政道的儿子们曾经问父亲:“如果我们真的很笨,你希望我们怎么办?”李政道的回答是:“当牧师。”

所以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应该是多高?这就涉及到这个问题:

我希望你不要传染到一些人品不良猥琐男的作风,把话题扯到未婚女性不适合讨论或发表意见的方面来争得上风。我未婚未育是我的私事,我自己在意即可,不劳你淡吃萝卜咸操心。

首先向你道歉,请多包涵。我的本意是,最好是好的敌人,这点考虑对于上述问题是很重要的。人很容易有一种精益求精的倾向,但孩子这样东西呢,总得先生出来才有精益求精的对象。其实看看历史,父子两代都是牛人的很少,其中子牛人是父牛人特别教育出来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少之又少的例子可以举司马谈和司马迁、詹姆士·穆勒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也许还有杨家将。反过来,老子英雄儿混蛋和儿子好汉父平常的不知凡几。所以真没必要太夸大父母在孩子培养中的作用,首先还是靠他们自己。也不必对他们寄予太高的期望,能快快乐乐过一生就挺好。毛姆的《刀锋》是以维特根斯坦为原型的,像他那样大隐隐于市也没什么不好。多生几个,每一个得到的机会不一定比只生一个的少多少,说不定还多一些(集体精神、家庭和睦),成才的几率却是只生一个的几倍,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为了追求完美,导致一个都没来得及生,那不就更亏了?

如果真的很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我看就更应该多生。就当为家族积攒人品,一代不牛再传一代。在不怎么牺牲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数量,多个候选人出牛人的机会总比一个候选人的大。如果传着传着就绝种了,还有什么指望?

家园 你咋不看3000年呢?

在15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在大多数领域里是领先的。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是“体制问题”,这是人多不能弥补的。但在实现现代化以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当然是人多的社会有优势,所以美国的创造力比人口更多的欧盟强。

家园 ……不想说很过分的话;自降身份不值得。

是学校重要还是智商重要

然则孟母为何三迁?我重复一次

师资力量起到的力量也未可小觑

还有学风校纪等等。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认为,孩子学习不出色虽然可惜,但可以接受。但如果人品有问题,比如那谁谁,那父母真是要悔之晚矣了!杨宽先生对此必然深有感触。

所以带N个孩子消耗的时间精力必然小于带1个孩子的N倍。

小多少?N-1也是小,N-0.001,也是小啊。玩可以大带小,学习呢?玩的时间多还是学习的时间多?上海这里家长要检查孩子作业并签字的。长子可以服其劳么?

再说,请问我什么时候讨论过有人“为了追求完美,一个都没来得及生?”我起过讨论追求完美的话题么?又是什么时候说到生孩子时间的话题?我不知道你怎么脑内补完的,我向来的观点是,在家庭范围内,能给一个孩子提供最好的公办资源就要一个,能同时给两个孩子提供的话就要两个,和时间有个毛关系?

你能自圆其说把话题扯到“完美”“时间”上的用心么?

家园 我来自圆其说一下

首先请mm息怒!

按我的理解啊,你没有用过完美这个词,不过你提的意见如弹钢琴、选学校等给人的感觉就是追求完美。我的意思是从权衡的角度看来这样不是最优解。当然这是见仁见智了,再怎么交流,各人还是按照各人的想法去干。关于生孩子的时间,是我发散思维了,我向毛主席保证,绝对不是你提起的。你既然不想谈,我就再也不提了,并向你道歉。好不好?希望大家求同存异,和气生财。

家园 举手

我报家门可以一直报到××村的。

我们那里,年轻人是不会在家务农的。年轻人要是在家种地,合家连带亲戚都要给别人看不起。

像我们这样读书出来的自然在城市上班。技校或者学手艺出来的自然有门路找相对高工资的打工。真正连个手艺都不学的,就跑出去做个服务员的很罕见。以至于我小时候看见电视新闻说农民工出门找不到工作会很诧异:在我老家都是联系好打工地方谈好工资再出门的。

这样带来一个不好就是,和土地打交道的活计没人干了。哪怕在家务农有上十万一年的收入(托福于长承包制,这个数目还是有可能的),当时为了面子和里子(里子可能更偏向大学生了,主要是将来找对象和孩子教育),年轻人是宁可在外做一份月薪三千的工也不会回家的。

家园 加拿大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

实际退休年龄是60岁,55岁开始退休的话可以享受退休金(退得越早,拿得越少),大多数人在60岁以前就退休了,典型退休年龄是58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