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就是给一些人找恶心来了 -- 柳叶刀
老兄不要在意,看免费马戏表演而已。
文革里的派系对文革都有不同回忆。像柳叶刀这种稀里糊涂的回忆完全是不知所云。向他说他堂叔67帮造反派头子跑路被打死,时候对立面就是当权派的刘邓陶之流的支持者,现在跳出来诉苦说他们不好,是不是有点搞笑呢。
那些死去的人,无论是什么作为,本质上都是文革的受害者。时代的悲剧而已。
如果老兄反感我那个“强词夺理”,那么我收回,并道歉。下面再说说我对第一个问题的想法。
第一,那篇文章只比较了80-98年这个阶段中,中国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增长幅度,却没有比较66-76年这个阶段的。假如在这个阶段中,中等收入国家的增幅也很大,那么,文革在人均预期寿命这一技术指标上优于80-98阶段的结论就不成立或遭到弱化。
其二,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我们公司先后裁过两次人了,前后加在一起裁掉的人是公司员工总数的6%,有一种普遍的wishful thinking是:如果每个人都接受6%的pay cut, 那6%的同事就不会落到被裁的命运。
可见,社会成员乐于承担较小损失以避免部分同类遭到悲惨命运。
假如您有异议,我们不妨开一个投票贴,让河友来投票,在以下两个社会环境中做个二选一:
(1) 社会环境A,人均预期寿命73岁,但每年有0.1% (千分之一)的人被迫害致死或在武斗中死亡;
(2) 社会环境B,人均预期寿命70岁,没有A中那种0.1%的横死率。
看看河友们选哪个。
第三,一个人对活到70岁还是73岁这样一个差距更为计较呢,还是对衣食住行质量很低 与 衣食住行质量较高这样一个差距更为计较呢?请注意,这里面,前一个问题是70岁与73岁的差距,不是40岁与43岁的差距 --- 不同的年龄段,对于人们的取舍意义决然不同。
---------------
再笼统地说三点:
1. 人均预期寿命的确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能机械化地看待和运用这个指标。diminishing return effect 不可不察。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一定数值后,这个指标的意义会大打折扣。你在20年中让一个社会的人均预期寿命从55岁长到65岁,这个意义极其重大,但你在20年中让一个社会从70岁长到80岁,这个意义就没有前者那么大。
2. 您不是毛左,我也不是毛黑。我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的推崇,河里老人心里都有数。
3. 对改革开放时代 与 文革十年 的比较,应该是全方位的、整体的比较。拿局部得失进行比较,很容易失之偏颇。更遑论拿A时代比较拿得出手的方面来打压B时代不够理想的方面了。所以您让我尝试就这个问题为改革辩护,我认为这种局部的比较,合理性比较差。
连东南西北还没摸清呢。
和这里说的老马丁:04-11-09 购物日的刮票
看上去恰恰相反,但其实是一回事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不爽可以投诉。
要谈资格问题,我有说资格问题吗?他有发言权利我就没有跟帖批判的权利了吗~
个说个的,有什么啦。
吃饱了没事干嘛~
叽叽歪歪什么呀
人的忍耐力是很强的,假如没有饥荒战乱直接死亡的话,可能熬过一段苦日子之后到了好日子却撑不下去了,记忆里好像岳飞传里就有围城被救后喝粥都被撑死的
也许80年代死亡的一批蒋筑英们也是这样
就好像一年最热的不是夏至,一天最热的不是中午
1,你第一个argue是合理的。如果66-76年间,中国人均寿命增长速度也同样落后于对照组,那么我们可以说,“文革”在这一指标上并无优越。于是问题就成为,66-76年间人均寿命增长情况的具体数据。目前我并未找到这一数据,我会去找的,如果你找到了请告诉我。
但是,目前对你这一argue明显不利的是,整个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均寿命增长还是相当快的。官方《人民日报》1981年2月15日报道
而并没有资料表明,66-76年间速度明显降下来了。
2,你其他的论述,都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无法找到象“人均寿命”这样的硬指标。于是最多可以说服你自己,但是不能说服其他人。因为对方可以argue说,我就是觉得活得长重要啊,吃海鲜住豪宅开汽车都没啥啊。所以所谓“全面的比较”,基本是一个空话,或者说,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遮羞布。因为对不同的人来说,各个局部的权重是不同的。人其实是挺没理性的,一件东西没得到的时候常常会说:“让我怎么怎么一下死也心甘”,可是真得到了就不怎么当回事,这时候上帝要是出现要他兑现诺言死去,估计没有一个会认赌服输的,是吧。
能用硬指标解决问题的时候别用投票啥的。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学理工科把脑袋学坏了。
还叽叽歪歪什么呀,真以为你是文革小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