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1) -- 忘情
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比如有人喜欢说中国人两弹一星都能搞,为啥不能搞火车和大飞机。但两弹一星和神舟成功了,不说明中华之星和运十就会成功。因为虽然他们都是中国人研制,但是中国人和中国人还不一样呢,至少从忘情的文章我看出中华之星的研究团队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又比如你说的汽车,奇瑞是民族工业,但是他产品不是空手变出来的。最初它用的那些配件都是哪里来的?是从那些合资公司的配套厂搞来的吧?有了这些配套厂,中国汽车的路才能走的容易点。目前的中国铁路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条件?
类比是思考问题的好方法,但一定要明白区别地做类别。
能否给个链接?我非常想看看那些专业级的回复。
在京沪线上,最繁忙的是京津段和沪宁段。我的乘车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上海发往北京的车,到了南京以后,会空不少。如果在京津地区和沪宁地区多修支线,京沪线的压力将会减轻不少。
京沪线原有的夕发朝至非常好,火车上睡一晚,省了住旅馆的钱,如果京沪线的运行时间节省到只有5个小时,那就比较尴尬,上午出发,到了北京已经下午,办不了事,得第二天办,乘车+办事也要2天的时间,跟低速火车一样的效果。
所以,修高铁这个“迫切性”在京沪线上不是那么明显。
另外再多说几句,文科有文科的好处,比如,接触的知识面广,能说会道等等。但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常言道,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听来的东西不一定都可靠。现在国内有些文科生,不到实践一线去,躲在书斋里搞所谓的“研究”,从网上搜刮一大通所谓的“资料”,得出很多莫名其妙的结论,这是很可怕的。
我也申明自己学文科的。 你说的那些汽车什么的, 我也没有接触, 都是道听途说。 我只说说自己工作接触到的事情。
我以前在广东的劳动保护用品企业工作, 卖一些防尘口罩、防穿刺手套和安全鞋、防护眼镜。 有2个感受, 1是,我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外资合资企业,大部分国有企业要订货也是只订最便宜不订最好(唯一例外是石化企业,他们不算这些小东西的成本)。也许他们考虑的成本问题比那些外资企业更多,企业负担更重。但是,我总是相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给自己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也应该是“利其器”的一部分吧。2是,我销售的产品本身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市场的,可是质量差距很多时候比价格差距更明显。按说织个手套,生产个眼镜也不是什么太高科技,可是那些外国品牌的东西,技术总是在不断提高,而国内的那些民营也好,国有也好, 也还是苦苦追赶,现在也还没赶上。难道这个也要政府牵头,技术上搞重点突破?想来你也会觉得这样有点可笑了吧?
话说到你说的飞机也好,汽车火车也好,我觉得作为民用工业产品有自己发展规律,对于中国这样后发国家来说只有老老实实遵守这些规律,老老实实搞技术积累,想大跃进是不可能的。
另外, 就我留学在法国汽车企业看到的情景,从技术更新,产业工人的培养,市场销售和金融服务都有自己成熟的一套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2,3十年内就搞出来的, 也花了至少百年的磕磕碰碰才发展出来的。 它们的确有国家的照顾保护, 可是企业自己扎扎实实地发展更是关键。
火车飞机都是大型民用产品,是牵动整个中国的工业系统的。 全面自己解决是不可能的。只能抓关键的技术突破,例如飞机可以是先抓发动机的研制突破, 然后是航电系统等等。
阿根廷不是给英国攻击核潜艇搞的很惨。
零件?英国还有很主导的Eurofighter呢,
还有半壁江山的大客发动机。以美国1/5
的人口,比例更小的产值,搞到这样已经
不错了。无论海陆空,英国还是一直比法
国水平高些的。
其实作为一个路过打酱油的我刚开始看这贴的时候也觉得挺有趣的。可是看到完我真感觉有点烦。
烦什么?
说中华之星烂泥扶不上墙,那一帮搞这个项目的全是烂人,不思进取,混吃等死,那你铁道部有没有失查失职的责任?砸了钱进去没结果,我要是投资方我也得有个说法吧?噢,花了钱最后说我们花了钱证明中国搞不成,您玩躲猫猫哪!
原文的逻辑是因为它烂,所以我们引进了、成功了、大家皆大欢喜了。拜托,你拿一3岁小孩和20岁
小伙比十项全能,你这不是老头儿劈叉么!
再顺着您的意思说,铁道部给这烂什么星机会了但它没抓住,这就是可以停掉它另起炉灶大肆引进合资的理由吗?别人家能养个一二十年或上百年你怎么就不能养呢?
其实道理都明白,真照您的思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干,刚开始引进也没关系。可是,验证他们是否能够脚踏实地地发展民族铁路工业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估计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以本人的经验判断,真对不起,我真不看好他们。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就烦有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得了便宜还要卖乖。你要说我就要图个各方利益最大化走个捷径什么的把中华之星砍了,我啥话也不说;你要偏说我砍这烂星星是因为它真烂真活该被砍,对不起,请您把我问的问题讲清楚再说。
最后这段话不是冲着您说的。
是我写了一大堆问题
你看我已经快有了,你给不给,你不给我就自己搞了。当然你要给我就不自己搞了。
而且,很明显主管部门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和思路,某任拍板说干,某任拍板说引,没有一个连续性的养。
铁路的战略性,要等到别人把所有关键技术都捏到自己手里时才看得出来,在此之前,还够铁道部玩上好几十年的。
指望不成熟的产品侃价,骗骗自己可以,骗行家,没戏。
不过自己走一下研发途径,至少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可能的问题是什么,技术的关键指标都有哪一些,都是什么。
否则,连要买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