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如何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定量宽松 -1 -- 老广
看看发达国家的生育率
我们能比他们在社会保障上做的更好么
还有一个前面没有提的隐含的问题,我们的耕地,我们的物质供应能力不会随着货币的自然增长而获得理所当然的成长的。
所以我才说,靠经济与财政手段是解决不了老龄化的问题的。而所有现在的任何手段都不过是在拖延,拖延到新的伴随新技术革命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组织方式能否解决现代社会各种问题的尝试告一段落之后。
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会归人类的本能去解决了。现在中国在积极应对未来的方式方法本质就是两手都要准备,两手准备都积极而又彻底。
联系我前面所说的,作者追赶者的中国。不仅在实际物质条件的制约下,很难通过简单的内部财政与经济手段去启动我们由庞大人口所构成的超巨型社会转型,必须物质供应。(2003年朋友参加过一个海外归国学者的讨论会,上面提到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因大量消耗各种物质而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抵制。从某种意义上说,2008的藏独事件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引起反应,实际也是这种结论的一个注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以中产与劳工阶级为反抗为表现,以发达国家内部妥协为结果,通过全球化建立起来的金字塔结构:既发达国家以外的人供养发达国家享乐与消费来实现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到时候谁来供养13亿中国人。
而且,即使我们自身通过各种努力,在最理想状态解决了,在物质能源以及土地上的束缚与制约,使通过财政与经济刺激手段有着必要的基础,并使这些手段的目的可以有效达成。这里我们看看,西方社会到那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当然的认为,解决了养老问题,就可以消除老龄化问题么?
在两个马克思的时代,崛起了今天我们很多人倚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但是,就在中产阶级社会崛起的同时,建立在严密社会化分工体系之上的科层社会体制。但是,纯粹服务于资本增殖与扩张的社会组织形式本身与人自身的生活习性与习惯是不相适应的。套用通俗的话说,我们的身体的进化还没有从石器时代中脱离出来。
其实就是那个奠定社会学基础,创建科层社会理论的马克思韦伯本人,其生活与其意识本身就充满有人格分裂色彩的特征。早在1900年,韦伯就和当时社会知识精英阶层的激进主义分子有着积极的接触与联系。这样的联系不仅包括他本人在大学时代受彻底的自由主义思潮团体组织引导,而且他自己也通过积极的方式帮助这些团体在税收、兵役、以及其他各种民事与刑事问题上帮助这些激进主义者逃脱法律的束缚。而他的人格分裂就在于,他是这个社会体制的缔造者同时又是这样一个社会的抵制者。而这样的激进主义,发展在二战之后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人熟悉的运性解放主义通过吸毒和对自我肉体摧残方式来反抗社会的嬉皮士风潮。
实际点说,无论在今天的中国的什么城市。存在着很多放纵的各种派对。而且,这样的派对随着城市生活越来越充斥物质供应而开始被人效仿与日益年轻化。其实,我们可以从所谓90后现象中可以去看这样变化的各种成因里做这样一个判断。在我们学习与模仿西方文明的时候,我们在不可避免的进入他们社会模式的缺陷与矛盾之中。而这样的矛盾与缺陷之一就是,在极度的追求物欲与追求享乐主义下的少子化现象与社会老龄化现象。实际点说,看看我们今天的发达城市,这样的问题已经是一种存在的现实而不是理论上的假设。再进一步说,在一些社会当前基本条件不改变的现实下,我们国家追逐富裕生活尤其个人物质不断丰富为目标的社会生活方式本身,是无可避免造就老龄化与少子化的。
法国以前的办法是移民。
日本的方法是自动化。
国家最近几年在机器人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
因为事情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这次经济危机的最后结果就是所有大国结结实实干一架,实实在在消灭掉过剩的产能和人口。
中国会不断的委屈求全,避免一开始就卷入战争,但最后人家还是会找上门来,留给解放军的时间不多了。
真正的、完全的以科学为价值观的人,才是适应资本发展乃至引领资本发展的现代人,反过来,资本发展也会促进科学的发展、把人类带到更广阔的空间。因此,中国要做两点:
1、帮助大量的本国人改造成真正的现代人;
2、帮助大量的外国人(例如尼泊尔和印度的)改造成真正的现代人。
第1点是根本,第2点是任务、是制造后备军(这意味着绝对要打破现在的民族主义,那是束缚)。
老广所说的事情要做,但要根据第1、2点来做。
因为移民并没有被改造成真正的现代人——其实法国本国人绝大多数也不是真正的现代人。法国只是给自己加上了更多的包袱。
日本也没有前途,因为他们的大部分国民也不是真正的现代人——包括大部分中坚门阀,并且,这些门阀只是也只能骑墙。
必定是违反人的生活习惯与生存规律的
葡萄,你也想到了?!
从《我对历史的认识》的结论可以推出一些让现在的人不寒而栗的结果,可是,那必定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虽然我在推出来时也有些无法接受,但是,后来想想,别说几百年前、就是几十年前的人都无法接受我们现在的一些生活方式,因此,没什么的。
满有感慨的
觉得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非常类似
尤其是当德国中产在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德国统一与德国崛起后的幻灭,在德国崛起的同时结合民族主义的强权主义抬头的奇怪结合,造就了在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互背离的大师。同样你可以从今天的中国所谓主流声音,或者在西西河以及各个论坛在讨论现实问题的态度,都可以看出这样带有人格分裂色彩的各种言论。
记得韦伯的好友兼同事恩斯特.特洛尔奇这样描述他们身处的时代:德国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奇怪的矛盾体....从这一面看,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和高尚的理想主义遗风;而从另一面看,是一种几近犬儒主义的现实主义,对任何理想与道德都漠不关心。但是,人首先看到的是把这两种因素令人惊异的结合在一起的倾向,既把浪漫变的粗野和把犬儒主义浪漫化。
你只要把上述语言中的德国换成中国,基本就是中国现实主义特征里的矛盾与思想分裂的缩写。
我不指望中国走在朝未来前进的道路上的不犯错,我只希望我们不犯当年法国在1800年,德国在1900年,日本在1930年时候犯过的错误就可以了。那样实在是太愚蠢了。
中国人的气质和德国和日本还是有差别的。
其实,把浪漫主义和犬儒主义结合起来,就能理解为何纳粹可以前一分钟杀人,后一分钟演奏巴赫的协奏曲,看似矛盾的东西在一个人身上完美的集合起来了。
中国的确也有浪漫主义和犬儒主义,不过浪漫主义偏于空想和发泄,希特勒式的人物(以及身边的一群人)我认为在中国不容易出现。
不要说一些农村,就连大城市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和城市的繁华不相对称的地方。
这句话对不对,不对,以下就免谈了,80年代为何要坚定走市场化的道路?如您所说纯粹服务于资本的社会违反人的生活习惯与生存规律的,我为邓公有遗憾的一点,不过TG不走市场化怎么走向世界?
还要向楼主请教,谢谢!
现在的社保基金,用句不好听的话说,谁知道那些官老爷拿我的钱干什么了。周围的人对用社保养老毫无信心,遑论增加消费信心。个人的想法,政府要花钱促进内需就要花在明处,老百姓要能攥在手上才心安。前几年政府的信用透支过度了。
还有,中国也要完善自己的金融市场,没有机构投资者恐怕很难稳定。
第三就是美国社会安全已经是个失败的例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中国更是一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