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绝不可行(好吧这其实是吐槽) -- 思考得人
你的全部举例都说明中国和外国不一样
中国政府是BOSS 银行是提款机 政府钱不够了就问银行要
外国政府是提款机 大银行们才是BOSS 银行钱不够了就问政府要
主从关系是相反的
既然是相反的 当然是要和有决定权的外国大银行去谈 至于那些国外政府的认同 有意义么?
“当国外政府认同人民币时,他们自然会加快人民币结算网点”这是啥?典型的中国思维硬套外国
还有矿 油 那些单位 但他们好歹还有护矿队
变电站最惨 经常被明偷暗抢
外地不清楚,北京有结算中心,支票类最快当天,最晚第二天入帐。跨地区好像是走影像,到帐时间不定,一般3天以上。魔都到陪都,当然是电汇快,最快30分钟以内,非要走支票,根据北京/天津模式,估计也是影像了。印象里有某地区建立结算中心的新闻,忘了是哪个三角了。
人行每季度有结算报告(还是每年?)应该有相关说明。中国结算系统还算发展的不错了,05年人行的大额实时网OK,加急电汇只要在国内一般10分钟内到帐。小额支付网06年运营,全年7*24小时开通,除了本来的小于2万的电子汇款业务,承载的支票影像、代收代付等其他业务也给公司提供了方便。
很多都是绕着矛盾走,试图用增量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本质问题。可是,中国光靠找几个增长点解决问题时候已经过去了。
他说的事是,挖坑竖电线杆,结果,前面挖坑,后面就有当地农民霸着坑要钱,否则就不让你竖电线杆。还有别的,不过我已经记不清了。
你不要把他当企业看 把他当作衙门看 那就一切疑问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要这样漫长的传递过程?
技术上来说其实根本不需要逐层传递但实际上就是这样
为什么 因为和衙门的行政公文流程保持一致
一模一样的层级传递 绝无差别 追究责任简单明了
各级政府衙门和银行各分行支行对应关系也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就是这样
银行间同业市场应该是可以很快的直达的进行票据交互的,问题是干嘛要快?银行是衙门啊,不是企业,可靠无责的需求远大于快捷低成本的需求
这实际上反映了市场交换所仰赖的信用评估体系、内部权责和风险控制体系、资本管制和资金控制都是全面性的空白
因为是衙门,谁都知道要做,但谁都不作,反正现有的衙门式系统还能凑合着用,那就继续凑合。
我们的银行间同业市场理论上来说是和国外一样的,但实际上只能大额同城交易。
因为每一笔都要你签字我签字,集体负责也集体不负责。
中国的进出口,上万亿美元,其中中资银行才多少?几百亿。而且绝大部分是进出口银行做的。四大行有这个业务却实际上不开展。
(中国90%以上的进出口所需的金融业务是由花旗、汇丰、德意志这样的国际大银行提供的。这一点又和“没有国际货币结算网络做支持,外国公司收到人民币除了马上换成美元就没有别的出路,于是依然不得不要求收美元”构成了闭合循环走不出来。)
那个名为土共的温室太完善了,所以干嘛要做有风险的市场行为呢,只要按部就班的做衙门运作,就可以旱涝保收了嘛。四大行是二政府,不是企业,尽管中央是努力希望四大行变成企业的,但是没有用。因为政府自己是衙门,他的任何努力希望四大行变成企业的方式最后仍然以衙门的方式体现,于是只会加强四大行的衙门人性属性。
更何况中国是官办经济这一点陈经说的一点没错。地方政府也天然的要控制银行的地方支行,银行的各支行也天然的是从属于各自的地方政府而不是从属于一个统一的银行。
工行和建行不能信息互通,工行天津分行和北京分行,还是不可能
一个分行下属的两个支行,彼此决无合作可能
要想合作,要分行开专门的会议
至少协商3周
土共其实也很为难,他想在温室开一条缝,让外面的大老虎伸个小指头进来逗弄一下中国这些衙门银行,让四大行在主场地利中学会大老虎的本事,好出去和大老虎抢地盘。可偏偏四大行巍然不动。
然者又不敢把缝开大点,害怕大老虎手伸进来容易踢出去难。
别的行业都可以重玩,金融命脉没有重玩的机会的。
这次国际化,又何尝不是希望趁着大老虎生重病的机会伸手试探试探试下水深呢?
可我们的中央未免太乐观或者说太抓狂到不知所措了
内功一点没练好就想出去试水,步子迈的太大是要吃大亏的
PS 在体制内解决的办法我想不出来 唯一的办法是反向并购。也就是划拉出中投的钱砸个几百亿上千亿下去买一家不大不小的外国银行。然后反过来让这个新平台把四大行收购重组。
“至于英镑霸权?拜托那是拿破仑战争以后的事情了也恰恰是因为英国吞并了法国海外网点处于全球独大的状态”我想问问英国吞并法国海外网点靠银行比人家厉害计算制度好啊还是战争中胜了法国啊?
“美国1920年代可以把德国经济玩弄于股掌之上 不就是因为他的全球金融系统质与量都具有压倒性优势么?”美国资本在德国纳粹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美国资本起了重大作用是因为美国早就工业总产值全球第一了,积攒了大量资本资本过剩需要有地方来投资,是因为美国银行结算网点全球覆盖?
打开潘盒子的后果是啥?
到现在还是京津沪穗和内地像两个国家一样
你要是从某个内地城市到另外一个内地城市
各种汇票、信用证等等票据的流通在外国是很庞大的
花旗汇丰摩根德意志这样的银行开出的票据流通量都是几万亿美元/欧元以上的。
大家早就是普遍的使用票汇了 而且可以背书流转
中国呢 还是现金、电汇为主
要是光靠财政 别说七次反法同盟 英国政府早就财政崩溃了
英国政府可以不断从遍布全球的金融网络中融资 不断重建和重新拼凑反法同盟
法国呢 想发债都没法去发售 因为没有网点
战争只能靠掠夺 然后激起从西班牙到德意志无数被掠夺国家人民起义
反过来的 借债越多 债主就越不希望英国失败 英国胜利了 大家开心
而英国的银行也在英国政府的融资中构建出他在全球金融中的霸主地位
积攒了大量资本资本过剩需要有地方来投资?德国战前没有剩余资本么?想借都借不出去,是仅仅因为殖民地少么?
英法的资本输出只不过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投资在各自殖民地罢了
其余的资本哪里去了?投资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了
我这就且去读书,补补知识。
当时除了欧洲英国去哪融资?拉美?美国?非洲?还是印度中国?历史对这个问题往往是指出英国政府信用度高导致英国和欧洲各国买他的国债,而拿破仑继承的法国大革命督政府信用太差,加上法国资本家对这家伙不信任,导致他不弄国债吧?不过欧洲或者说外资占英国国债比例多少?思考有材料吗?
其实拿破仑要断绝欧洲大陆买英国国债不是不可能,法国有人注意到过这个问题的,问题这个对法国银行打击也很厉害的。
你说的是技术上的问题,不明战略上的问题。土共这套东西是同国内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他没有改的必要性,也没有改的紧迫感,自然雷打不动。
打铁还得自身硬,关键还是自身的实力问题。
海洋上是英国的天下,法国的海外贸易依赖英国军舰,只能使用英国人的金融体系,不然看看西班牙人殖民贸易如何被英国海盗蚕食的。
每天使用的飞机就有24架(型号不知道)
一种在途货币的中国式途径.
这里说个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怎么看:在中国曾经实行的三金工程从概念和制度设计都是来自美国.但是,具体实践上中国的三金工程的建设时间却还要早于美国,不知道你怎么看.
银行在我看,其传统与习惯往往对这个银行的行为是有决定意义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银行,就不难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所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实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系统嫁接过来.这些银行,从一开始就不是有自主与独立经营意识的银行.即使在国有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后,银行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意志以及和各个部委之间的瓜葛尤其是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的各种所谓习惯与传统,注定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政府这个才财团旗帜下的各个金融分支机构:中国商业银行,不仅从意志上无法独立,实际在现实中也不可能独立.换句话说,要现在的国有银行去为人民币国际化冲锋陷阵,不仅不是他们的意愿,而且也他们的行为准则里也没有这个义务.
作为补充,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个方向.而且,从现在起,金融已经成为现在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部分来做规划与安排,而不是象从前那样仅仅作为一个主要的国家经济辅助手段来决策.而这个相关论证与实验的样本,不是放在国内,更不是放在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