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心理这点事---为什么是我到为什么不是我之癌症篇 -- 柚子
现在得癌症的人比例比早年要多了起来。据说:一,现在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精神压力加大,特别是都市人;二;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 三,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性;四,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设施的普及,早期癌症的确诊率提高。
对于癌症患者,大家一般会发现几类:
一种,从开始得知到结束,都很颓废,整个人都处于不合作,状态;
一种,从一开始就开始和癌症斗争,乐观积极的去利用剩下时间内做自己以前希望做的事情;
一种,从开始怨天尤人,到寻医找药,之后分化为上面两类;
一种,认为自己的生命中想要的想得到的都有了,平和的处理完自己的后事。
一般来说,面对患者,要先注意下面几个他们要面临和已经面临的问题:
癌症等于死亡通知书,自然会有恐惧,接下来是愤怒(为什么是我?)
1.身体疼痛感,一些感知觉的消退,行为能力下降,这些带来自己自主权降低,时间变长,空间变小的问题
2.情感的脆弱,这时候对家人和亲近的健康人会产生以往没有的依恋,嫉妒等感觉,从而导致行为上会有过分挑剔,指责等负面态度出现
3.经济担忧,带来自己是废物,没有价值等消极情绪。
我们面对患者,要做到:
1.帮助解决第一个“为什么是我”的问题,让他们领悟到”为什么不是我”,改变以往可能存在的不健康生活习惯
2从为什么不是我,到为什么我还要继续活着,对家人,朋友,社会的意义,找出他存在的价值
3通过远程工具和电子设备,或者社区活动帮助拓展他们的空间
4。家人回应方式的协调,看到他的积极点予以关注和回应,有些消极点忽视
5.时间控制,积极对应表,关注病以外的话题和参与效果。
想到同学的公公癌症晚期,求生意志特别强烈。之前时,特别顽固的一个强势老头,等生病了,象个孩子一样,恨不得全家人都放下工作,放下一切来宠着他才行。
有时,会想到底在这个里面到底谁更可怜一些
难过啊
心理这点事-- “为什么是我”到“为什么不是我”--癌症患者亲友篇
“人这一辈子,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无论这个人生前的心态是释然的,还是不舍得,在葬礼上,亲友的哭声其实都是他们对逝者的感情释放。
比较患者本人,直系亲属在很大程度上要更早的遭遇到心理难题。例如:如何将病情透露给患者本人。大部分家属采取渐进法,逐步逐步慢慢讲,该方法针对比较乐观开朗的,年龄教长者,比较适用。但是对一些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猜疑自己有病的,要注意不要时间太长。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依赖和过度索求,使家属围绕患者为中心,几乎没有个人喘息的情况,这时候,因为可能想到患者有可能有限的时间,所以自己要满足他的希望,让他快乐,高兴。其实过度的满足实际上加剧患者的心理依赖,而家属精神负担也会过重,收到压抑。
建议,可以给自己列出一些底线,就是哪些事情是不能迁就的,和医生咨询,那些活动是患者可以自己独立做到的,那些是需要有人陪伴才能完成的,鼓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并给予精神奖励,安排患者做些小事情(如日记等),让周围的人也能快乐, 让患者体会到给予的快乐等同于索取的快乐。
在患者离开以后,对于特定关系人(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父母)要做一定的心理疏导。特别是那些因为患者长期完全放弃自己其他社交生活的亲属,帮助他们设计新的生活计划。下面是个例子:张某,女,45岁,离异和母亲居住,母亲在3年前发现肺癌晚期,辞职全职照顾母亲。2008年初母亲离世。之后半年张某一直处于哀痛状态,几乎足不出户。提起母亲过世就痛哭。张某的在过去的3中,完全以母亲的生活为中心,在母亲逝世后,生活规律完全打乱,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做的,能做的。经过咨询后,张某到社区居委会,定期帮助空巢老人,并且参加社区舞蹈课程。目前已度过心理难关。
对于朋友,患者引起一定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年龄,生活状态相似的朋友的情绪变化,有些人会对自己以往生活怀疑甚至否定,作出突然之举,对于这种情况要理解和疏导。而对于那些出现反复就医的,要及时就诊(看心理科)。
总结一下:对于患者家属,能做到的除了物质和经济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支持。做到后者,需要自身心理的健康。爱和帮助是要有度的,过度的帮助不仅让患者有了控制他人的欲望产生依赖心理和他罪归因,更是对自己心理的透支。所以有条件的话,家属一定要参加癌症俱乐部家属互助会活动,学习如何和患者沟通。
特别是新闻上说在北京地区,癌症已经是死亡的第一杀手了。
我一个远房表叔,30多岁正当壮年的时候查出鼻咽癌,可能还是发现得早,治好了,到现在已经活了15年左右,而且红光满面,大有越活越年轻的趋势!
另一个比较不幸,晚期的结肠癌,医生说只有三个月了,这个阿姨硬是活了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