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京是一个坎儿 -- 萨苏

共:💬754 🌺2210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南京是一个坎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京,南京》海报

《南京,南京》已经上线若干日子了,要让我评论一下这部片子仍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真正去看过这部影片。有趣的是坊间对这部片子的评论观点迥然不一,有认为陆川是民族主义的爱国者(或者说他是愤青)的,也有认为陆川是汉奸(或者说他是敢于直面历史的丑陋)的,观点完全对立。

而完全对立的观点,用词却同样激烈,彰显自己的论点是何等的无以辩驳。

结论难道真的有那样绝对么?

想起了萨的一位同事,他找了个热情如火又当过团委书记的女朋友,结果我这位颇有些散漫毛病的朋友就不断享受忽而被当作白马王子,忽而被当作癞蛤蟆的神奇待遇。

其实现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同样一件事,也会同时遭到左倾典型和右倾典型的评价。

想知道日本人怎么想的,只要看一个日本人,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想知道中国人怎么想的,你就是访问九十个中国人,也没法有百分之一的把握。

每个人有了自己的思维,是中国人在精神世界真正向蓝蚂蚁时代的告别,这其实是好事情。当然,只有我的观点是对的,不免是带了时代的浮躁,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慢慢洗去。

只是苦了夹在中间的陆川。

这时候倒是有一分钟对这位导演产生了若干的同情。

然而下一分钟萨又赶紧把这种同情收起来,因为刚看到一个更新的评论,评价陆川无论被爱还是被骂其结果都会给《南京,南京》带来人气,按照从受益者中找嫌疑人的警界通则,这样尖锐矛盾的评论,或许正是陆导背后的操纵。。。

于是,同情也不大敢了。

天,我该信什么?我能信什么?

还是抛开影片本身,说说南京吧。尤其是1937年12月的那个南京。

1937年的南京,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耻辱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因为那场大屠杀的存在。实际上,世界战争史上大屠杀的情景曾多次出现。例如,迦太基城破的时候,城中二十五万人(一说六十万人),除了五万名年轻女性被卖作奴隶以外,其余全部被杀。

但是,迦太基人是无需为此而感到羞耻的。因为即便在破城之后,迦太基人还同罗马人展开了六天六夜的巷战,战死者达八万五千人。即便是无力作战的迦太基女性,也纷纷剪下自己的发辫,作为战士的弓弦,来进行最后的抵抗。

所以,迦太基的城破,历史的评价是 – “悲壮”。

南京的陷落,则远没有这样悲壮,南京战役从11月19日开始,到12月13日城破,满打满算,只有二十五天。12月12日日军攻占中山门,仅仅一天就控制了整个南京。日军记载,在幕府山中的近万名中国散兵,几乎没有抵抗就被日军缴械。而大屠杀中,那样多的中国青壮年,大多数就如同绵羊一样被拉出去宰杀。

于是,我们一直面临着一个无言的指责 – 这是一个怯懦的民族。我也看到对《南京,南京》的一个评论,认为影片中描述的中国人的抵抗,是臆造和不够真实的。

其实,以我对南京战役的研究,在日方的记载中,中国人在南京城破以后,的确曾经有过相当顽强的抵抗。

日军屠杀最力的步兵第三十六联队,其军官宿舍曾被一名中国人闯入,这个借助夜暗进入日军营地的中国人先后杀掉日军尉官十一名。

在南京安全区设立后,曾有数百名中国官兵自动组织起来,乘夜在市区武装暴动,一度攻陷原国民政府铁道部。根据日方简单的记载,这批英勇的中国军人属于教导总队残部。

直到南京陷落半个多月后,1938年的元旦,仍有中国残兵据守原苏联大使馆顽强抵抗,最后整个大使馆被焚毁。

在今后拍摄类似题材的影片前,我认为导演应该找机会阅读一下日本方面的材料,例如松冈环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在其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对再现当时的真实景象或有极大帮助。

从这些记录看来,中国人并不是一个缺乏勇气和血性的民族。

但是,在下关,在鱼雷营,被排着队屠杀的,也是曾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

在我所看到的史料中,一个微妙的事实是,中国人在南京陷落后,最没有抵抗意志的,恰好是刚刚城破的12月中旬,当时,大批中国残兵甚至抛弃武器和服装,试图逃入安全区,他们丢弃在安全区外的军服,正给日军进入安全区搜索杀戮提供了极好的借口。而在大屠杀发生后,抵抗的事件骤然增加,虽然这时候在南京的中国军民,无论从装备还是从组织角度,进行抵抗的能力都比城破时差很多。

另一个值得回味的历史瞬间,是南京城外最后的阵地雨花台,这里的守军有两个师,88师师长孙元良兵败逃入妓院藏身,87师师长沈发藻更过分,仗还在打这位长官已经抛弃部下化装逃跑了。

87师和88师,是中国陆军当时的两个全德械样板师,最优秀的部队,主官居然如此怯战,可让时人齿冷。

然而,如果细看历史,大家就会发现,沈发藻和孙元良,在庙行和罗店战场上曾在前线冒死督战,也是堪称好汉子的人物。怎么到了南京就不行了?

真的是到了南京就不行了。

如果不理解南京战役的前后情形,就无法理解南京战役的兵败如山倒。

南京战役实际是和淞沪战役紧紧相连的一战,在南京未能守住阵地的官兵,70%是从上海撤退下来的部队,其余则是临时补充的壮丁。这些部队大多在淞沪战场上已经经过了三个月的血战。在淞沪战役的战场上的中国守军,在11月9日开始撤退,11月19日,日本上海派遣军不顾日政府预先划定的作战区域,开始向南京进军。

所以,从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根本来不及喘息,南京战役就开始了。

按照日方资料,淞沪战役,中国先后出动军队60万,日军出动25万,而且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系各部队几乎全部参战,可说是中日两军主力在抗战前期最大的一次硬碰硬的大血战。

结果是不必隐讳的,国力的差距不是官兵们依靠爱国精神可以弥补的。淞沪战役的失败,已经预示了南京战役的结局 – 以疲惫惊恐的残军,根本不可能守住南京。

我始终怀疑,部署南京的防御,是中方“裱糊”出的一个空架子而已。因为根据日本方面的档案,根据日本军部11月7日给“中支派遣军”的临参命第一百三十八号命令,限定了日军在华东作战的范围不的越出芜湖苏州一线。如果中国方面了解日军这一命令而做出防守南京的态势,确有可能与日军在芜湖苏州一线实现对峙 –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 – 仍然期望着把这场战争限制于局部。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对日情报工作已经有一定的成就,获得这样的信息是存在可能的。

即便没有获得这个情报,11月26日,德国大使陶德曼还在向蒋介石转达日本对于双方议和的的“广田条件” – 这个条件没有承认满洲国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华北自治,所以白崇禧看了当时就反应“那还打什么呢?”

似乎,战争有在此时嘎然而止的可能。

然而,11月19日苏州沦陷,同一天日军“中支方面军”立即开始了对南京的进攻,根本无视限制作战区域的命令。如果这时候中国方面还对日本政府控制军队有一丝期待的话,那么24日,看到对南京的作战进展顺利,日军大本营随即补发了取消作战区域限制的命令,则彻底打消了中国方面的幻想。12月2日,陶德曼表示广田的条件已经是过去时了 – 能战方能言和,以中国的军力,当时已经没有这个本钱。

南京城下,9万中国军队和12万日军的会战随即开始,无论装备,士气,补给,训练和指挥,双方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连续四个月的恶战,不是弟兄们不抵抗,不是官兵们不英勇,拼到最后,连首都都拼丢了,怎么办?那么多袍泽战死沙场,还是一败再败。这样悬殊的实力,再打还有什么意义?在南京城破之后,经过的中国官兵陷入无力也无心再战,任人宰割的状态,就和奔跑中脱力了的人一样正常。

美国人约瑟夫曾经拍过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片子,中文翻译做《南京梦魇》,我想如果用这个词来形容南京守军当时的状态,也是非常贴切的。

日本曾有老兵回忆在八一五后,在东北的日军也陷入同样的幻灭状态,如同行尸走肉,即便被集体枪决也没人有心力反抗。

南京是一个坎。

在南京之前,虽然宣传上喊得响,在国民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和日军的一战可在较短时间打出结果的念头。甚至寄希望于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调停。

在南京以前,双方的战斗是胜负之战。

在南京以后,特别是南京发生的暴行(这些暴行日本也承认在1938年初就在欧美的报刊中得到了广泛的报道),让中国军民认识到,这场战争不但不可能在短期结束,而且是中国的生死之战!

这是真正的国战,连投降都不可能 -- 战败了不仅是割地赔款,而且是亡国灭种。傀儡的满洲国太遥远,血腥的南京才真正让中国腹地的人们感到了灭国的危险和痛苦。

如同南京此后的抵抗从谷底回升,败退中的中国军队,也重新恢复了战斗的意志 – 那已经不是想在短期内战胜日军的意志,而是依靠中国人的坚韧,维护这个国家生存的意志。

这就是生死之战的含义。

正是南京,让中国的抗日战略真正转向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主力,除了重建的中央军以外,更多的是用土造麻花手榴弹的川军,连鞋子都没有的黔军,身背大刀的西北军。。。 就是这些杂牌子军队,在漫长的战线上死死地拖住了日军的脚步。实际上南京之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的装备,训练比淞沪战争时期都要有所下降。如果说淞沪战争时期,是一支准近代化军队和一支近代化军队在战斗,此后,就是一支近乎中世纪的军队依靠数量和牺牲抵抗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可是中国人最终顶下来了,没有象无数历史中的文明古国一样灭亡于更加现代化的敌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张自忠将军殉国前的遗书,将军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实际的战场上根本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投降也是死,南京这道坎,断了求和的路,我们已经没有和平可以期待。

走过南京,中国人终于明白,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了拼死一战,我们别无选择。

这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要一直打到我们的敌人先倒下去,或者,一直打到我们变成第二个迦太基,但中国人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会与你讲和!

我们唯一的胜算,就是面对如此野蛮的敌人,文明与我们同在。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用近乎宗教的虔诚相信 -- 人类的社会,文明终将战胜野蛮。

我们,最终顶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用南京的代价换来的唯一所得。

[完]

关键词(Tags): #南京#陆川元宝推荐:一直在看,今昔,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
家园 呜呜……偶是看到最后才意识到还有沙发可抢的,结果

只有板凳鸟!

家园 喜欢老萨的文章。

奉上鲜花一朵

家园 人类的社会,文明终将战胜野蛮。

送花

家园 写的太煽情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有为国军的无能和混乱开脱之嫌疑
家园 被杀醒了,没有人再抱幻想了
家园 送花并请问

请问一下萨大,日本国内媒体和舆论对这部电影有没有什么评论?

家园 我只看到他们是中国人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吧。

家园 花先,有一点跟萨大商榷,

同样一个民族,同样的工业基础,37年的南京,51年的铁原,让小巴想起了那个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和一只绵羊带着一群狮子的故事。。。

家园 所以你比较软弱啊

你写的东西很好看,不过我总觉得阳刚之气少点

家园 也许对普通中国人来说,

不抵抗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但对于那些党国统治者来说,反正日本也不可能让党国亡党灭国,只要日本人别太过分,那么保存实力,拖以待变是最好的应变之道,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1941年12月底珍珠港偷袭后,才追随英美对日宣战?难道1937年--1942年之间中日真的是西线无战事?

吉鸿昌将军也是1934年被党国自己执行死刑的,不知道当蒋某人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也许只是一句话:娘希匹。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家园 怎么才有阳刚之气?
家园 纯属感觉,无法解释

可能我水平不够不足以表达清楚

我买了小萨的《国破山河在》和《菊与刀》,读完大体感觉如此

支持购买正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