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我记忆中的88前后(一) -- 忘情
“那样的吃喝对我们这样的穷学生来说不说经常吧,1、2个礼拜来一次也不是什么难事,基本上每个人出5块钱可以吃的蛮不错的了”。下馆子在当时绝对是高消费。中等城市1989年大学本科毕业转正后工资是88元/月,“1、 2个礼拜来一次”算每月3次15元,每月要拿出17%,考虑到那时的基尼系数,比例绝对不低。如果是穷学生,5元钱可是更大的一笔财了。“也不是什么难事”?佩服!
我记得我家咸盐是托人从盐场带回来的,一麻袋。
长健短万11块一包,红塔山7块一包,中华最贵,18块一包,良友、希尔顿7块一包。
当时,我们在上海人民广场静坐,尽管没有下馆子,但是吃的是蟮丝面,当时最贵的一种面,在学校餐厅里要一块多一碗,在外面饭店大概要2块左右一碗,而同时期的大排面是9毛一碗。
这些都是上海市民捐献的,是实物,不是我们用捐款购买的,上海人民太热情了,我也不是领头的学生,只是去凑热闹,也享受到了这个待遇,好多同学口袋里一包长健或短万。但是我们这样的情况在人民广场上不是普遍情况,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这个待遇,有的区域、时段静坐的同学也只能啃啃面包,喝喝凉水而已。
至于香港人,那个时候象打了兴奋剂一样,上蹿下跳,甚至有言论要废除中英联合声明,香港永远留在英国的殖民地版图里,那些明星个个以为机会来了,不用移民也可以永远做大英子民了,他们在某个大广场上举办了空前规模的集会、表演,现在再来看那些明星,个个争先恐后地献媚,成龙、梁朝伟表现的奴颜卑膝绝对是本色表演,都不带演技派的任何技巧的。
请你去查查那年毕业未转正的本科生的工资单再来发言好吗?查了以后再看看是该佩服别人呢?还是别人佩服你。
谢谢。
试用期82元/月,转正后88元/月。6月份去包村,每天2元补助,按22天/月算,是一笔大钱!所以印象深刻。
我第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66元,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个你肯定跟我一样,除非你在上海等大城市或电力系统,会比我高,各种补贴34元,一共一百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第二个月,工资单还是100元,但是奖金可以拿一半,20多块吧,第三个月拿75%奖金,第四个月开始拿全奖,50块左右吧。因为那时候在车间实习,有时候要翻中、夜班,中、夜班补贴有20多块---30多块。我因为是科室里的编制,这个收入水平是全厂技术人员中最低的,我一个同学分在车间,他的奖金比我高出一倍多,第二年开始,也就是有助工职称开始,他的年收入差不多是我的2倍。
别说火柴了,油盐酱醋啥都买,通货膨胀啊,那时候是没CPI这一说,不过通胀率应该是两位数,钱放在银行就是一天不如一天,MM还不知道吧,当时银行存款还有定期存款保值贴补这一说,随物价波动的,就可以知道当时物价的变化有多剧烈了。
公布录像是6月5号以后的事情了,期间有半个月的时间,在这半个月当中有小规模的绝食,但不是吾尔开希他们。
至于捐款的事情,封从德有个文章交代过捐款的使用情况,你可以翻墙出去看看。
通信费用就是一封信8分(外埠)、4分(本埠),没有长途电话费用,没有泡网吧的费用,看电影的话,校内5毛一场,录像一元一场,其他业余活动也没啥了。
那时候的恩格尔系数高,现在的恩格尔系数低。
那时候,咬牙尝了一顿KFC,在延安路外滩的东风饭店里吃的,那个KFC是中国第二家,上海第一家,我吃的是3块鸡套餐,13块多,吃的我心疼。
NND,13块多,我都可以买2斤三黄鸡吃了。
我跟忘情的区别多了去了,但是根本的不在这里。
并没有说他没绝食,到了你这里,好嘛,变成了“头头们”都“不干(绝食)”了。
当年俺只有在用弹弓打鸟时才翻墙,现在也翻不动了。
这件事情上各自保留观点吧。
江财和华东交大太远,闹腾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