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回国杂记:小ABC在国内感受中国民俗文化 -- 肖盈盈
在美国出生成长的中国孩子(ABC)回到国内,可能和咱们刚出国时差不多,也会有类似于CULTURE SHOCK的感受吧。俺家目前最懂事的小朋友, 诞生于我们在美国读学位时的艰苦岁月。在国外,他和我们一起经历过拿学位办身份安家置业的全部过程。平时,我们除了让小家伙上中文学校,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他灌输些中国文化。虽然如此,在这次回国探亲访友游玩度假之余,俺家的这个小ABC对中国还是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1.中国人吃饭时为什么爱烟酒呢?
因为我们有许多年没回国了,回去后,自然少不了要和亲朋好友们聚会叙旧。“吃”应该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在聚会时大家自然少不了要大吃大喝。在美国,一般的家庭聚会相对要简单些,聚会或是家庭自助餐为主的PARTY,或是中餐馆里的素食小酌。而国内的情形则大不相同。在孩子们的眼里,最典型的不同就是在满桌的宴席上,大人们总会有喝不完的酒,吸不完的烟和说不完的话。有一次,俺家的小ABC在聚会时对我悄悄说了句:“中国人爱喝酒,爱打嗝。打嗝时,他们不说EXCUSE ME”。哈哈,童言无忌啊。另外,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很少见过国内那么多的海鲜食品,更不用说用鸡冠鹿腿等烹制的美食了。“吃”好像成了小ABC们在中国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好在国内有美国的快餐食品,偶而我们可以用麦当劳和肯德鸡填饱他的小肚皮。
2.横过马路左右看?
在美国,人们在横过马路时,一般是车子要先停下来,等到行人通过人行道后,车子再继续前行。在美国生活若干年来,就连我们成人,也都习惯了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国内,我们去过大大小小的城市有十来个,在每个城市,我们在横过马路时,一家人总是会很紧张。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没遇到过哪位司机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每次需要横过马路时,我们只好紧紧拉着孩子的小手,等着绝对安全时,才会匆匆走过马路对面。“行人要让车先通行”,也许这是国内的习惯和风俗吧,回国后我们已经慢慢开始适应了。
3.看不懂的英文
在国内的高速公路,商场和加油站,我们经常会看到中英文对照的路标和说明。每次看到英文,俺家已会识字的小ABC总会很兴奋。对他们来说,英文可是ABC们的母语啊。可是,每次读完各种路标和说明以后,他总是要问我上面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高速公路上有过这么一行字:“Thank you for your welcome.”。因为孩子看不懂与之对应的中文“谢谢您的光临”,我只好用“THANK YOU FOR COMING”来简单代替。还有,在商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 “Mind your bag”(请注意自己的钱包),这几个字也难坏了俺家的小ABC,他实在是想不出是什么意思。他能猜出的一段英文,就是加油站的“No naked fire.”
除了上述所列的几件事,孩子对高速公路边休息区的蹲坑式厕所,有逃避和不适的心理。此外,在称呼姑叔姨舅等亲戚时,他的脸上也常会有困惑的表情,搞不清这一大帮人的亲属关系。第一次见奶奶时,他在机械地重复我们让他说的话以后,和我说了句:“她怎么会是MILK MILK呢”。我晕!恨不得给他一巴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童言无忌啊
有时候在家里吃完饭打个饱嗝还要遭到儿子的一番教育,要说“excuse me"。
奶奶是milk milk...
这并不是你们平时对他中文灌输不够,而是没法灌输。
我还没明白,那Mind your bag有啥错,是正规场合使用了informal形式?你儿子能明白No naked fire,说明他的脑筋已经开始中国式思维了,那Milk milk的疑问则正好反映了我们一些人开始学语言时的“直译”方式。
关键是孩子不懂为什么在中国要防小偷,就连我都快忘了有小偷。另外,国内的身上带CASH比较多,孩子也不太懂。
笑晕。
笑过之后想象大伙儿都是早晚要过这一关,唉,老铁这个西西河的意义更出来了。
这个翻译更绝: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不过,象这些问题平时跟小孩聊天的时候应该多跟他/她交流,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小孩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如果父母不用心,自然小孩就很容易闹出这些困惑了。
在国内从来没注意过标牌上的英文,习惯性地只看中文。
去年我师姐的小孩一个人回国,打电话回来说“爷爷奶奶说得不是中国话”。原来在这里我们都和他说普通话,他爷爷奶奶说了一辈子方言,改说普通话这味道怎么都不对。
大人出来久了,回去也这样。
有朋友刚接太太出来时,太座直抱怨老公出国出傻了,回国时连过个马路都不会。过两年她自个儿回去,敢情也是这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