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同桌的你 -- 萨苏
这本是看了外务府行走网友一篇《中国外交官的战争经历》http://www.cchere.com/article/226479 心中的一点感触,整理在这里吧。
当年萨的生活里,和外交部也有过一点点擦肩而过的经历。
萨的老窝离外交部不远,小的时候我们保姆佟大妈总是推着我在外交部门口遛弯儿,因为那儿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小孩子看着国徽高悬,各路诸侯的小车儿进进出出很有意思也就不闹 -- 可也有惹祸的时候,比如小家伙儿内急上来,佟大妈曾想把我举起来对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门作一方便,让站岗解放军三步并作两步上来给制止了。这种地方的哨兵都特文明,要是换了这次制止球迷闹事的警察,老萨今天兴许就见不着诸位了。
上小学,学校和外交部隔两个胡同,和外交部机关的宿舍只隔一个胡同,所以班里居然有五六个孩子是外交官子弟,上学总是一个路队走来。其中有个学习委员家是南京的,两只大眼睛,文文静静,说出话来婉转动听,和北京的卷舌头音完全不同。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儿让童年的萨心头鹿撞。两小无猜,一来二去竟以人家男朋友自居起来。
不久老师也知道了,找来小萨谈话,小萨告诉老师我们那不是谈恋爱,我们二十年以后才谈恋爱呢。弄得一屋子老师都笑。
那时候是一九七八年,我上小学二年级。
有一天课间老师忽然把这女孩儿叫了出去,她当时正转过头和我说话,见老师来叫,便起来走出去,刚才谈天的笑容未收,大眼睛里带着一点儿疑问的表情。。。
上课了,老师告诉我们,宁的父亲牺牲在非洲了。
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宁在我们的教室里出现,我没有到她家去过,那一缕担心,就自此深深的隐藏在了我的心里,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释怀。三年级的时候我转学到中关村,走之前,我曾经久久的站在外交部宿舍门前的小胡同里,只盼望宁的身影在那门前闪过。
永远不能忘的,是她那谈天的笑容未收,大眼睛里带着一点儿疑问的表情。。。
写到此处,童年一点旧事,又仿佛在眼前。
补充:我和宁的交往有一件特殊的事情,那就是当时萨虽然学习不费力气却绝不肯下功夫写作业,家长和老师通气,便每天检查我写作业了没有,而萨应对的方式是大肆篡改老师所留作业的内容,以达到少写的目的。一来二去老师用了绝招,让学习委员的宁每天看我记的作业内容,在上面签一个字,以免萨捣鬼。想想也就是那时小孩子没有自尊心的概念,只觉得好玩儿,这要是现在放在西方某国,也该是“侵犯人权”的概念了。不过萨还是有机可乘,因为萨很快就学会了模仿宁的签字。。。
相信这样一段经历在同龄人中是绝无仅有,所以,宁如果今天在网上,或许可以凭了这一段描述,认出我这大头细胳膊的“男朋友”来,假如那样,让萨说一句隔了二十多年的话:
---------- 保 重 ------------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为啥俺写不出感人的文字来???我写的统统是技术贴。
好文章不是用眼来看,要用心来读。
人到一定年龄时常怀旧,并非是衰老的表现,实是觉得这生活乃是这生命的表现,所有的记忆都是给自己生活的注释。
经常和太太提起,老了以后,要把自己所有呆过的地方再走一遍,太太只一笑置之,是啊,物去人非,往事是不能再现的,只能是回忆。
肯定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吃多了,忒早熟了吧!
时隔多年,见到我的小学老师,还依然提起此事,颇以我当时泰然自若的态度为笑,我那时候倒是觉得纯出天然,挺理直气壮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学校原来是座庙,看来是当年这里面的和尚圈得久了,留下些凡心给学生们吧。
以后教育小孩子要这样,不好好读书是吧?看看你萨伯伯的下场,学生不好好做作业,就得回家卖红薯。。。
北京空气环境糟糕,是不是因为你这样的小脏孩儿太多给污染的?难怪李文要在北京开骂...
一进庙门是不是有个小楼?
我们二年级还玩拜堂成亲呢,不过没有老萨那么多感情,俺的媳妇是抓到谁就是谁。
后来一对玩得最出色的居然玩到初中同居了。
在以前的老使馆区。
团中央的子弟,外交部的子弟,还有公安部,高法,总参大院的。还有卫戍区的,他们的宿舍楼在团中央的后面。大家或在一个学校读书,或常在一块儿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