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音乐乐事 (序) -- 胡丹青
当然是new england clam chowder!manhattan的居然放番茄酱是酸的,在纽约喝过两次,大大滴不喜欢。
不过你还说中了,我见过至少3个chowder冠军,而且似乎还都是连任n界的,分别在Newport, Seattle和San Francisco。每一个口味都不一样,却是一样地美味。到一个地方就打听local favorite clam chowder几乎成了我的习惯。
不就是世界么。不过我应该想到NYC不是美国。
还是要看运气。这年头人口流动性太大了,local的馆子也是走马灯似的。
manhattan 和 new england 对我来说是一时瑜亮啊。饿了饿了。
前面两个虽然也不错, 可是远在海角天涯的就只能流口水了.
我现在也发现在广播里听古典很不错, 话不多却句句到位, 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曲目若是自己怎么也不会听到...... 汗一下, 这两点好像你都讲过了, 完全是同义反复 : )
如果没有这样的古典电台, 出门听古典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许多作品尤其是大型编制的, 一二三四乐章听下来需要很认真的情绪投入, 否则享受有限. 一个symphony里面的largo听下来会把人郁闷到睡着; 有的录音一会儿特响, 一会儿特轻. 如果拿这个开车听, 恐怕会把人吓到出车祸. 毕竟不是什么播放器都想foobar2000那样, 可以replay gain scan的.
foobar2000我一直在用, 不过可能因为器材很差, 感觉kernal streaming比direct sound没有什么差别. 前者的主要好处应该是延迟较低吧. foobar2000是很好用, 就是换一次皮肤太麻烦, 要覆盖一堆东西.
这个可以叫做“再现部”。
我也是离开波士顿以后开再尤其体会到WGBH的好的。现在正听着呢,正现场直播星期天下午的tanglewood,james levine指挥莫扎特最后三首交响曲。
开车时听音乐是不容易。车上的音效不错,可是外面的背景声也不低(除非是开雷克萨斯的主)。我也是这样,听慢乐章就要人工replay gain,之后还要小心“爆棚”效果,如果是现场录音一结束的掌声也要赶紧把音量压低。
还是在家坐在电脑前面听音乐的时间多,我觉得把电脑做为音乐回放中心是一个趋势,处理无损高比特率格式的优势明显,而关键是外接一个高品质的DA转换器。这个时候kernal streaming就很重要了,不然windows会自说自话把音乐的stream和其他系统提示混音,有时候过分到先降比特率再混音再升比特率,这个过程电脑来做质量可以很糟糕。现在在vista下面kernal streaming升级到WASAPI,更加独立,windows几乎完全管不到音乐回放,音量控制也屏蔽掉,其他系统一律不准发声,非常干净。而且我是用的外置DA,所以电脑只负责往外传bits,时码一对齐就完美了。
n久都没有看到过宝了,多谢楼主好文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之前回马大帖时我曾提到过这样一个说法,简单的不一定容易,复杂的却可能不难。这个道理以音乐为例应该如何说呢?
音乐作品里有不少是托电影的福出了名,而其中有一部更是以“最难的钢琴作品”而著名,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出自电影Shine。
拉三的这个“最难”不是公认的,因为难易各人自有取向,我这里只能认可这是最复杂的钢琴作品之一。复杂比较好认定,音多得应付不过来恨不得多一双手,而听起来也不敢确定是一双手十个指头弹得出来的,那就是相当复杂了。谱子拿过来一看,不识谱的人也不免敬畏三分,密密麻麻上蹿下跳的小蝌蚪,谱子一共就五根线贯通的线,黑乎乎的一片片几乎都盖得看不出背后的线了,这识谱是不是要花老鼻子力气!
----------------- 插播回忆 -----------------
话说小时候学琴时,年纪小性子急,做数学题都经常点错小数点,识谱就别提了:一眼看个大概,知道是上行或者是下行,和声是肥还是瘦,然后经常是随性发挥(尤其是夏天天热的时候),觉得接下来那个音“应该”是这个就当是这个了,反正我耳朵听听都挺顺的。跑到老师那边,我一边弹她就一边拿着支红笔跟着在谱子上一个圈一个圈,把错音都圈出来(因为第二遍错的那些音还不一样,所以她基本红笔不离手)。上完课谱子拿回家,谱线上高高低低那些红圈好似水泡泡往上浮。那识谱就更难了。
---------------- 回忆毕 -----------------
那为什么说复杂却不能说难呢?拉三怎么就不难呢?因为“完整地弹完一个作品”和“弹好一个作品”是两码事。从不会弹到弹完拉三是一件比较累人的事情,但比起有些曲子,弹好拉三还真算不上是最难的。像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这么多音符,只要按照谱子把每个音都摁到了(当然还要准时和及时),谨遵谱子上面清楚标记的轻响提示,那肯定是大气势啊。熟练了以后速度再微微加快一点,就更加气势逼人了。要是来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抡圆了砸琴,那就是在和琴弦的极限搏斗了,好似弹不断琴弦就没弹好拉赫玛尼诺夫一样。所以我说累人,但不是最难。
-------------- 插播回忆2(别走开,马上回来) -----------------
当年家长让小孩练琴的理由有的是这样的:手大,适合弹琴。当时家长心里真有这样的标准,手越大琴弹得越好。这个可以量的:手往最大里撑,看可以够得着琴键上几个键。如果大拇指在Do上小拇指能弹到高八度的Do,那手的跨度就是八度。八度是最起码的,因为弹平行八度的机会太多了,十度十一度那才算是手大的,左右那两个音都是要按住的哦。小时候还有更恐怖的故事,说是有同龄小孩琴弹得挺好就是手小,家长就带他去做手术,虎口(大拇指食指之间)那边划一刀,把手“变大”。听这样的故事小孩是会有心理障碍的,不过八十年代这个词还没有发明呢。其实现在懂了想想也不太现实。手大手指长也不是没有坏处,换指就没那么灵活。一般公认的是,练琴练得好的手都比较厚,比较肥大,还听说过某钢琴家的轶事,当然是外国人,手指粗到会卡在两个黑键之间的间隙里,所以都要弹外面的那部分白键,那多麻烦啊。
这个手我们已经可以称为“熊掌”了,进出两个黑键之间一般都不是个问题啊。
手最重要的就是灵活性和各个手指独立运动的能力,此所以指头的功夫都需要童子功,手长成了就难练了。这里出个测试:大拇指称1指,谱子上指法标“1”,小拇指称5指。现在来试试,2、3指合拢,4、5指合拢,然后试着让合拢的4、5指远离2、3指,能自由开合吗?
然后试一下3、4指合拢,2指和5指能自由活动吗?
附加题:一双手10个指头,可是谱子上有11个音的和弦怎么办?也就是要有11个键同时按下去。
那个谁说用鼻子的,我当年错的和你一样,所以不要试了,鼻子红了也没用。(提示:此法亦可搞定12个音的和弦,谁有两个鼻子的?)回答对者按西河规矩奖小红花。
------------ 回忆又毕 -----------------
那简单的怎么就难了呢?我来举这么个例子理科的同学比较好理解:一个曲子有1000个音,错两个混在里面是不是谁都很难听出来?的确,没有人弹拉三是以不错音为目的的,再说音乐也不是体操,错音不扣分。那要是有个简单的曲子就20个音,错两个,还能听吗?我估计要不及格。有人说,就20个音要出个错也挺难的,出错概率低嘛。那这么想,是弹好1000个音的曲子容易还是弹好20个音的曲子容易呢?如果你相信我,就尽量回避20个音的曲子,弹好那个肯定要难多了,我宁可多花点功夫练成1000个音的那个,因为那是早晚的事情。
难在哪里?我再打个比方,国画里让我感叹的作品除了“清明上河图”,更多的是那些留白惊人的那种,比如八大山人的一石、一鸟或一叶。
留白难啊,那个白不是空白,都是有“气场”撑着的,而那延展无所不在的气场,就来自于那看似随意的寥寥几笔。一样的道理,独独那几个音,个个的处理都要花了不得的心思。一般轻响吧,太单调;加一点变化,又怕支离破碎,到底就这几个音,什么变化都是离散的,感觉唐突。一串音连起来容易,三个音连成一句旋律就要功夫了。每一个音下去之前我保管都要教人头痛,轻一点响一点的那个度太难了,而多少就在一毫之差。相比之下,要是给我1000个音,加上肥大和弦的烘托,做出一点情绪来是顺流直下的轻松。20个音不但要出旋律,更要把整个场子撑满,带着乐思还要不停地向前走。
20个音,最难的是哪个?这个简单,第一个音。关于这第一个音巴伦博伊姆两年前在BBC做过一个讲座。道理也简单,第一音之前,只有寂静,本音就要来破这个“静”字,你说难不难?这么一想,难怪有些人坐在琴凳上超过一刻钟,听得人都快要打瞌睡,听到的还是只有寂静。手提起来又放下,提起又放下,这个音下去可就再无补救,太轻太响太长都由他去了,想来想去怎么着都是错,唉。也有潇洒的,掌声还没结束屁股还没落在琴凳上手指已经下去了!怪不得,艺高人胆大,乘“寂静”还没站稳时就下手,高。
偏偏,那些单音的作品竟有如此摄人的美。语言不得不在此终结,让音乐开始。
[FLASH]http://www.youtube.com/v/JsqeZgEWoIg[/FLASH]
J.S Bach: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5 in f, BWV 1056 (Glenn Gould)
倾听3:33开始的Largo。一个词,sublime。
[FLASH]http://www.youtube.com/v/uX-9bsVUDUk[/FLASH]
Haskil plays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V 466 with Klemperer
此乐章也是电影Amadeus结尾时过字幕时用的音乐。这个电影我最喜欢得不得了,音乐用得极好。
[FLASH]http://www.youtube.com/v/koN9m0ltRFY[/FLASH]
加一个莫扎特,刚才的是KV466,这个是KV467。Dinu Lipatti又是我最中意的钢琴家之一。
Dinu Lipatti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1 Mov 2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U0fDcr_QqY[/FLASH]
Martha Argerich plays Chopin sonata n°2-3 (funeral march)
2:10起,无与伦比的超脱,看得空啊,却教听的人心。。。,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
我猜用食指的根部还能砸下去一个键。胡兄您这帖有点损,我练了半天手指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难受得说不出来。以前玩过一个游戏,把手指头搅到一块让对方识别。有时候不但能把对手,还能把自己的蒙住:比如想动中指却是无名指在摇动。我想就是神经和肌肉吧,还是能训练出来的,只是达不到童子功的水平。
我手指头功夫不如你,但脚趾头上的功夫你不如我
动耳朵我不行。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小时候调皮的时候没想到练动耳朵长大了就困难了?
我小时候就琢磨着,为什么人不能想动什么就动什么(如果天天都有两个小时以上因头痛十个手指头该如何放而难受,自然会这么想,不然我就不要费这些许时间了)?当然是自己身上的部件咯。比如耳朵,又如我可以闭右眼睁左眼,但反之不行,所以军训时打枪发觉还是左手扣更加顺眼。还有,心脏一直跳,我也没让他这么一下一下跳啊,为甚肚子里的部件就不能自控一定要自动呢?
只不过是 Goldberg Variations
以前Bach好像只是一种音乐游戏一样,躲猫猫,这里出来一下,那里又有一个,或者搭积木,层层叠叠,搭得好老师就表扬。
听过Gould,醍醐灌顶,这个是听完Gould的人最常用的一个感受形容词了。玩游戏玩出境界来了,小孩子也听懂了。
他的Goldberg Variations,你更喜欢哪个,1955年的还是1981年的?1955年比较和我的口味,可能是先入为主,但是得承认1981年的那种弹法实在是太难了,难在控制力和张力。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mrr3BMyqq0[/FLASH]
1955年的Gould plays Goldberg
[FLASH]http://www.youtube.com/v/g7LWANJFHEs[/FLASH]
1981年的Gould plays Goldberg
这又可以延展开说到,弹慢比弹快难多了,而轻的乐段比响的部分更难处理。
因为手头没有唱片封面, 去查了一下, 我的应该是1959年在Salzburg的Live
正在听你这个1981版本, 太神奇了!
----我军训时打枪全部脱靶
我小时候练出动左手大拇指的一个绝技,结果左手大拇指怎么都翘不直了。我的脚趾头自己会动,我每次大笑,我的脚趾头就自己上下像打拍子似的动,我以前不知道,有一天和阿壳看电视,阿壳发现的。然后他发现可以从我的脚趾头来推测我的情绪,比如上下打拍子似的动,说明我很开心,在笑;脚趾头并拢使劲往里抠,我一般在焦虑或生闷气;脚趾头打开,4、5趾上下动,我一般在想事情........有一阵子,我一有什么情绪,他就低头去看我的脚丫子,真是学理工的,没办法
你说得那个动手指头,我都没问题。
我手指蛮长的,一双手伸出来,非常像鸡爪。手暴大,比一般男生的手都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