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共早期军事人物一知半解谈 -- 逸云三洲
终归有个好老弟,不过也不算抬他太过分的。
"张老的革命经历,关乎中共两代核心的成败".
当年在武汉被中共猎了头的,除了叶张两位将级参座,还有一个高规格武人,那便是时任国民革命军十五军的副军长耿丹。说起来这位耿先生可是个文武通吃的全才,早在清末上陆中时,便和同学刘文岛玩秘密结社,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文岛日后在保定军校为替蒋校长(老萨喜欢的那个呵,别混了)出头,极尽呼风唤雨之能,遭陆军部打了出头鸟后,由蒋百里报送去了日本;耿先生呐,武昌首义,本来已当上了军政府的禁卫军团长,却为了不满袁、黎当道,仆仆于武汉、上海两地,组织武力对抗,陈英士被暗杀后,群龙无首,老袁出高招,出钱将耿先生送英国去念书,这老耿也硬是了得,其他革命党人多是顶了个留学的名头,或继续革命,或混吃混喝,他倒好,生生拿了个经济学博士回来,从此成了武汉教育界闻人,又做教授,又做校长,真正做起了了先生,交上陈独秀、李大钊一干大先生,与李汉俊的交情,则更不一般。北伐军兴,此时不说南陈北李,便是耿先生的旧友刘文岛,也当上了唐生智的党代表,于是耿先生豪情再发,凭三寸不烂之舌,把吴大帅帐下的刘师长,说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刘军长,耿先生自己呐,也就重披战袍,成了耿将军了。国民政府移节武汉后,耿将军与一班中共朋友过从更密,自然而然地近朱者赤了。不久武汉变色,不过那里还是唐总的天下,耿将军交游广泛,本来一时是没有性命之忧的,奈何刘军长转舵转出了瘾,急于讨好远方蒋总,便以议事为名,将耿丹诱往查家墩杀害。可惜刘军长任事太急,虽得远“总”之心,却失近“总”之意,唐生智大兴问罪之师,将刘佐龙逮捕,十五军在汉部队被包围缴械。此事背后,倒底是有人替耿将军申冤,还是唐总看上了刘军长的那几条枪,小A未得准信,不好瞎说的。
小A这说了半天,还在南方打转,或麻或辣或鸟语花香,似乎只有南方才是革命策源地,其实不然,南陈北李,北李往往比南陈务实,小A的一知,中共吸收军事人才的工作,很可能是北方区委开先河的。北方的工作重点,先是军校,后是国民军系统,军校的事后面再谈,先说说对国民军的猎头。说起对冯玉祥的基本判断,南陈北李曾有很大的分歧,南陈大概认定,冯某人既无新思想,又无旧道德,属于不可救药;北李则通过近距离观察,认为冯部训练有素、军纪肃然,对老百姓的态度好过北方任何其他部队,至于性格叛逆,则在打烂的过程中全无问题,留到新建时再考虑也未必晚的。虽然两巨头想法迥异,但北李的地位向来高,南陈的家长制,还套不到他的头上,故而北方对国民军的功夫照下,以后远方有了结论,老冯咸鱼翻身,南陈的看法也就不成其为看法了。
要说北李的最高猎头目标,当然是冯总这个大头了,不过最后结果到底是中共猎头,还是冯总借船,小A这等轻量级的人物,不好结论。还是说一下二级人物比较安全。国民军猎头一族中,北李亲自接触过的,一是史可轩,一是张兆丰,两人都渊出陕西靖国军,也就是说是国民军的旁系,但和一干靖国军主流出身的好汉,还是有些区别:两人都在地方军校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张兆丰还上过几天北大,在靖国军担任的最高正职是排长,以后就是副升副,由副营长而副团长,一看就是非主流的身份,最后干脆离开军队,当上了教导主任,管童子军去了。张兆丰在加入中共后,由北李亲自派遣二进宫,去了孙岳的国民三军,先任第三混成旅的参谋长,后转任团长,总算成了带兵官,后来奉派去国民五军,离冯核心是越来越远,官倒是越做越大,一直升到师长,在河南颇有些战绩,是武汉挂了号的赤色将领,清共一开始,就被出了通缉令,被迫出走苏联。回国以后,任过顺直军委书记,北方局军委书记,是中共在北方的最主要军事专家,多次领导起义,可惜那时的情况,往往是文人乱点一气,张兆丰忠心耿耿,又常常亲历亲为,危险很大,成效不大,终于在策动晋军李生南部兵变时被捕牺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最大的是吴玉帅,想想那个时候的气派真大啊,还得感谢远方的能量大。
在文人里面他是属于实干家,比早年的维新派或革命派(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厉害多了,无孔不入啊,也许就是军略上没有经验,当然也是没机会经历。假如他来执掌江山,会太平点
南陈实在,后继的李、瞿、王当然更不好比。长远说,军略也未必是问题,能不能如毛摆脱远方羁绊,尽快使党自立,进而国自主,才是最主要的,就此打住吧,军委论军,小A在老萨这里打临时工,工资没得领,规矩还是要守的。
梦姑娘能否多赐两句?
小A管见,挑上这头犟牛,是大大看走眼了,这快够一团牛仔猎一百年的了,Not a professor's job.
张大将还是讲朋友、重交情的,是小A比较喜欢的将领;阿琳以前的说法,也不是没道理,只不过政军枪林弹雨中出来的人,要没两下,何以自保?相对而言吧。也就此打住,有机会另聊。
和老吴的合作还是有效果的,中共在京汉铁路线的工运就是老吴提供的便利条件,给了5个铁路巡视员的资格,说是北大学生诚恳不贪污。没想到是去煽动暴乱的。当然后来又亲手镇压了。英国人生气了嘛
我个人认为27年国民党犯了一个大错误,如此暴力的活动不单使得XXX以暴力反弹,而且也导致内部系统的大分裂。尤其是这次活动使得大批温和派领袖或死或投向武装革命的一边,再导致日后的....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要是27年和平以待,以陈李两人的学者背景,不会主动惹起事端,这之后很可能形成两党和平竞争的局面。但是27年这样一做,李死陈退,战争必不可免,蒋汪两人根本就没有一次性击败中共的可能,还如此草率行事,反而引得大乱。
假使没有27年的事变而听任共产党的坐大,李、陈二人能否长期控制住共产党还是问题。
共产党起初是知识精英的组织,后来则逐步变成工人农民的组织,这样党内势力组成势必逐步会起变化。一旦量变导致质变,李、陈二人很可能还是下台,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冲突则依然不可避免,根本原因在于两党代表的社会阶层不同和两党争权。
蒋介石的行为对国民党右派来说是合理的,至于后来局面的发展,那就不是蒋介石的能力所能够决定的了。
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评价很有意思“有大略而无雄才”,以此话而论,张学良看人还是有一套的。
不可避免极其根本原因的论断,完全同意。
除根本矛盾,在策略方面讲,襁褓中的中共,无论南陈还是北李当道,都无法制约国际,国际的傻瓜做法,连汪都要反,何况蒋?另一方面,蒋连同党异己都无法分权,何况中共?国共内战,是一个必然吧。
那个稀包子,不上屉,倒下锅,还不知什么时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