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柴油发动机的陷落? -- 波波粥
估计是根本就没人懂有限元建模,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结果对了才怪.
高调唱惯了,反而不会做实际的东西了,国内现在还有多少能实实在在搞设计做开发的,眼前只有效益,却不从长远考虑,领导短视无知,下面的溜须拍马,只知道把自己的腰包塞满
而且不仅是柴油机了,可能适用于当前国内许多行业了。
赶和超是两个概念,现在的企业多半是赶,奔着钱去的,顾不上长远筹划。
会卖的多是没料的,有料的接不上市场。技术应用这块有鸿沟,这个东西起码重要性不弱于技术本身吧。
也就在实验室阶段解决个有无问题,谈不上市场化。
更神的是听说接了军方项目,最后花钱从国外买了code交差的。
就算中国造船业达到世界第一,一大部分利润给了国外发动机制造商也意义不大。
凡是能涉及到发动机的军工行业,都有心脏病,包括战斗机、直升机、航母这些,基本上都有不统程序的心脏病。
之一.
华为中兴就已经算是发挥到了极致,做些系统集成,多少分到些核心利润,员工的收入按照国内的标准都还不错。其他的所谓民族产业,只要是普通员工的收入还没有达到华为中兴的水平,就说明没有分享到核心利润。
国内收入最高又最轻松的是垄断国企/党政机关,既掠夺了财富,又榨干了高素质人才,实在是可恨。
好多买了这种车的一过保修就把那个阀给拆了到省油了.
对于上文各条分别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条件建设,忽视人才培养:软硬件购买的确是很多的,但是问题在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不通气,硬件资源缺乏整合,各用各的。软件也是,某部门购买的相关的培训和使用等基本上不会让别部门参与。对于本段末尾所提到的计算与实际相差较大的问题,这个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需要case by case,实验和对物理模型的分析是这里的重点,算出结果很容易,结果要在能够反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难。不做实验,不分析,不静心研究搞不定,这个需要既懂专业又明白仿真的人。举个我经历过的例子,汽油发动机缸内燃烧模拟时候,对于hc的排放不容易计算准确,hc的生成中缸壁焠熄导致的hc不好确定,因为实际计算时候layer网格的厚度是大于焠熄层厚度。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对仿真计算的结果再进行一些处理,使用处理后的hc来当做最终的h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设计方案间hc排放多寡的关系。
二、重视专题研究,忽视顶层设计:老兄发此贴的时候是2009年,现在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中,第一梯队的CAE厂商就是在向老兄所提出的这个方向发展。不仅仅是在CAE软件之间进行协同,也在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协同。老兄在三年前就提出这个方向,佩服佩服。
三、重视商用软件购置,忽视知识库建立:同上一条
四、重视现代计算方法运用,忽视现代试验能力创建:其实没有现代实验能力是无法获得真正有用的现代计算方法的吧。这条其实也是在说第一条中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所在。
整机厂搞燃油喷射系统工作重点在把专业厂的东西整合进来吧。
但是好像都在核心算法上遇到了困难。很难达到现在国外cae软件的水平。当年我们让出了市场,也没有拿到cae软件的核心技术,还断了自己的开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找回来。
从我在这个eda这个相似领域工作这么多年的心得,没什么核心算法是有多神秘。所谓的核心算法都是公开的,要不然市场上早就只剩一家公司了。几篇文章,几本书一番,这核心算法真是没啥恐惧的,别人都做出来了,有啥好怕的。
几个phd随便写写,弄一个能跑的程序很容易。我们公司收购了一个小公司,四五个人写了三年,最近推出一个有限元产品。对手那边100多人,十多年的产品,业界的golden standard。把他们用户手册翻翻,看看他们的讲座,大部分的算法想想也知道是啥。两个软件一比较,唉,你别说,几个人搞得软件和100多人写了十多年的软件比起来,大部分问题(90%)也就是内存多用了点,速度稍微慢了点,整体上你还真没啥区别。
可是问题就是在那10%的细节里。怎么样让这个软件作坊的产品能够皮实耐用,那个才是魔鬼。我瞎猜,所谓的瓶颈就是怎么把这剩下的工作做完。
而且市场已经是人家的了,虎口夺食那个是很难很难。比如说,我最近发现这个所谓的golden standard有一个地方算不准(电路高频损耗算的有一个百分之几的偏差,不过除非你算这个器件的品质参数,还真没多大影响),我看了他们的文档,100%肯定模型错了。我用那个模型可以恢复他们的数据,而我的模型明显更准。写了个报告递到上层,上面说,他们错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只能跟着错,因为人家看到我们两个不一致,只会说我们不对。我们只能给用户一个选项说,你要更精确,用这个按钮。缺省设置就是跟这个golden standard一样大家一起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