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药品价格差 -- 车雨田
前不久我的一个亲戚托我买药,他患有一种很普遍的慢性病,医生处方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该药是在我所在城市一家药厂生产的。他们那市面零售价32~35元左右,亲戚本来是用医保直接在医院开药的,可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医院断货了,医院让其自行在外面买药,但当地各药店都无货可供,亲戚就想到了我,让我帮忙在厂家购买一些。我不是从事医药行业销售的,好在认识几个在此药厂工作的朋友,因为个人不能直接从药厂进货,他们帮我找到一个药厂经销商,以他的名义在药厂提货,款项由我直接支付现金给药厂。到了药厂开单,因为亲戚要我买50盒(因为他一周需要一盒),我准备了1000多元,根据零售价和我们一般的经验推断,估计这药的出厂价应该在20元上下,实际开单价格却让人大吃一惊,只有5.8元/盒,50盒只要290元。提货出来遇到在此药厂工作的朋友,告诉他价格差异,他也很吃惊,连说没想到。亲戚听说节约了1300多元非常高兴,可能以后都要麻烦我了。
此药品出厂价和零售价的比价达到了6倍,真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的合法又不是垄断的产品渠道利润能达到此程度,如果是三级销售的话,每级都可以加价翻倍销售,在此种100%利润面前,谁又会去做只有10%~20%利润的业务。难怪每次国家推出的低价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在医院总是不见踪影,这次推行的基础药品制度在这种环境里可能也是同样下场。
现在医院主要是用药来补医。
北京一个三甲医院,普通挂号费才四块五人民币。一个医生一天看五十个病人(可以对比一下国外一个医生一天看几个),总收入才两百多一点。一个月下来大约五千。这点钱全给自已都不够,怎么请的起护士,支付房租水电,怎么也对不起起码七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吧。
现在这种医疗分配制度是扭曲的。但对广大中低收入人来说也有一点好处。看病不贵买药贵。有医保就不说了。如果自费的话医生也会开些便宜的药。或不在医院买就是了,再能主动找找门路的话也能省不少。
尽管医院里也有药。专利药都是天价,非专利药则很便宜。
看医生很贵,没有医疗保险去住院,是要倾家荡产的。
顺便说一下,从药厂搞药,在美国绝对不可能的,也是违法的。
真正厂家还没那么多利润,那些产大路药的想做利润也难。这次只以成分来确定产品不知道能不能规范了药价,估计还会出来什么新的办法规避吧。
除了您说的情况外,而且有部分医院还有极其严格的罚款机制
比如医疗事故费用由医生负担一半,其实保险基本上赔了,但为了安抚病人需要再多出点,病人可能自己闹也可能委托医闹上门。
比如参保病人费用达到某一比例后,因为该费用要由医院承担,医院就分摊到该科室的各个医生头上。
在风险较高,技术要求高的医疗门类比如外科等,如果一个医生光靠工资奖金收入的话,基本上病人收的越多拿到的钱越少,因为出错的绝对值就大了,如此倒挂的事情,如果没有以药养医,估计大部分医生会主动离开这个行业,因为干的越多拿的越少。
医生的诊断费,手术费很廉价。
我们那里县人民医院一个主治医生的明面工资 2500多点,和一个开三轮车拉客的差不多,记住是主治医生。
很多事情,你往深处想想就明白,这世道很简单,不过一个分肥制度而已。
不知到处方费您那收多少。
据我所知北美药剂师也是高收入一族。如果国内把处方中每味药平均收个八九美元的配药费肯定要吵翻天了。
实际上两边都各有优缺点,北美国家有钱,保障相对好一点。
不要指望享受低价的医疗专业服务同时药费也能下来。最有可能的是两边都会越来越高。如果国家有钱,保障能好一点,个人也就能少掏一点罢了.
中国的药大多没有专利门槛,所以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一样在发挥作用.
根据我03年非典期间向做药代的朋友了解的情况,一种药,两块钱出厂,二十块钱到病人手里,中间的18块钱,主要的去向是:
医药公司,5块钱左右
临床费,3-5块钱
药剂科主任,1块钱
院长,1块钱
药代提成,2-4块钱
地区代理商利润,2-6块钱左右.
医药公司是法律强制必须从它那儿走的,就象在外企上班就必须挂名在外服,然后交1/3的收入给外服一样.这其实是养了一群蛀虫.垄断地位决定了它无本万利.
临床费是给开药的医生的,同一种药,不同的厂有不同的名字,成份类似,相互竞争.所以要让医生开你的药,就要给在这里给回扣.药代每个月/周去药房要一张清单,哪个医生开了多少自己的药(当然要给药房辛苦费),然后依这张单给医生回扣.有一个问题是"跑单",就是医生开了单后,病人跑去药店里买了,所以医生就不喜欢开这种药店里有的药.
药剂科主任是决定同类药中,哪种会被列入采购清单的,当然院长那关要先做工作.一般同一类药,比如先锋IV,会进个三四种,也就是会有三四种列入清单,这个选择权是在主任手里的,然后三四种中取哪种,则是临床医生的权限.
医药代表的提成,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地区代理商手下的销售人员,就是单纯吃提成的.一种是一箱箱地向代理商包下来,因为风险转移了,所以代理商会把利润部分转移过来,代理商也鼓励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陪吃陪玩的开支都是药代自行承担.
代理商主要负责对药代的管理,重点大医院的公关,医药品种的管理.一个代理商可能代理不同药厂的品种,他手下一个药代甲把A药做进市一医院了,他就明确把这块地盘划给甲,但是乙仍然可以去市一医院做B药.
03年时,我朋友说,南方的医生和院长太贪了,所以药代的利润太薄了,而东北的医生和院长们当时的心还不够贪,所以还有比较多的利润可以赚.
有人说药剂科主任和院长收的钱不是个人的,而是要和全院/全科医生分的.我不太了解,不过河里的医生很多,可以介绍下.也许不同的医院的情况不同.
关于药价结构,<财经>在05/06年有过专题报道的,事实上是中央的法制政策决定了这样的生态.当然我们知道中央相关的领导已经吃牢饭去了.中国的医药改革和美国完全不同,完全没有可借鉴性.
另外,象哈药二厂这种是典型的pull,属于少数派,不象前面那种是push,属于主流.pull借助于大众媒体的,一般只适用于非处方药.
渠道不同,价格也就不同.在农村青霉素很便宜的,没有这些渠道费用.
药品是医院获利的主要来源,一般药库进药都在批发价上有个扣率,象早年的抗生素,10扣20扣很常见(即批发价的10~20%),医院的零售价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再加15%。不过大部分药品都在50~70扣间,进口药品价格基本为国产的10倍左右,扣率却是最高的,一般都在90以上,所以可想而知利润(指进口药商,医院没多少利润)有多高。
你所列举的例子显然所有人的所得都被放大了,而事实上再好的品种,20块的售价,代表和开方医生都只能得0.5~2块间,其他人就更少了(院长,主任医生和药剂科主任地位顺排,院长只一次性吃大头,主任医生细水常流,药剂科主任拿最少但却是背黑锅的主力)。
我的金额是按百分比,然后去乘出来的....结果就是都放大了.
就拿加价严重的药品为例来说,药品出厂以后通过大的批发商加价后进入各省的中型批发商,也就是省级批发商,省级批发商现在进价基础上加价后交给各级药品代表,进入医院推销,同时参加各级的药品采购投标。药品代表这里也要收取各种费用,比如找医院管药品的主管活动,打通医生的关卡,让医生熟悉使用这类药品,必要的时候还得给医生回扣,如果没有的话也是给医生各种学习的机会,还有各种学术会议的费用。药品代表这里的费用是最高的。进入医院以后,医院一般也要在进价上加12%利润。顺带说一下,药代甚至还要给药房的人回扣,不然也会在药品流通过程中给他们刁难。
即使在美国,药品代表也会想尽办法和医生靠近,他们会赞助各种各样方式的研讨会,学习讲座来拉近和医生的距离。为他们的药品更好的使用做更好的宣传。这些钱也都是来自病人的。在美国昂贵的医药费用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那些所谓的专利药品。
但未必绝对不可能。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