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 -- 端娘
字并没有换掉,原来的便笺该怎么用还怎么用
实在地说,里面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这种为了赞成而赞成的姿态贴、站队贴,很有咱们中国特色呢。不是说一定就是站队给被支持者看。给自己看,给身边的人看,其实也是心里的一种潜移默化。或者说,着相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简化字总表》只是一个表,不会有每个部首写法的解释;制表的人也早去世了,现在没法解释。你当然可以认为没道理,不过说“这个钩是手写楷书的时候,随手带上去的私货”,还是有点贻笑大方的。
与繁化简类似,秦始皇采用隶书的时候尊重前人了吗?世代交替时的字体变化还是不要轻易用尊重不尊重来评价为好。
不过难看不难看各有各的看法,很难说服相反的意见,我觉得只是个习惯的问题。
我说的说不过去的理由在我上面的帖子中已经有引用,不牵涉其他。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要改的人是不是闲得肝疼?
以下问题麻烦你一个个问题回答我,清楚地答是或否。
折腾十亿人民,是或否
花费的资金还是天文数字,是或否
不折腾比折腾好,是或否
“44个汉字整形,只改宋体印刷体,不改手写体和其他字体”,
搞下来就是这44个汉字(砖家所言改开头了跟着还要继续大改):
一个国家一个字搞出了两种写法,是或否
手写体和印制体不统一,是或否
宋体又和其他字体不统一,是或否
改字前后书籍字形不统一,是或否
不同教育的民众意识混乱,是或否
本来统一的搞得不统一了,是或否
而这一切的折腾为何呢,就为了几个北大的书法家和美工家,说要从书法和美观理由出发改的。
在关于笔画简化这块,根本没提加钩的事儿。
其实,如果你仔细翻那个同文版康熙字典的话,里面的字体也有不统一的地方,有宋有楷。
56年简化字的时候,估计也都没意识到字型统一这个问题,因为那时主要矛盾是繁化简的问题。
汉字规范化任重道远啊!
只是为解释汉字简化所采用的方法而举的例子。另外,这次字形修改的基础是六十年代制定八十年代重新发布的简体字字表,不是你引用的五十年代的草案。
希望专家们能始终牢记下面一段话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55年1月
一个文字被硬生生搞成两种写法,这还不够荒唐?始皇帝他老人家都要被气活过来了。至于为什么要改,不考虑实施的难度,带来的问题,造成的浪费,只考虑“美学价值”,高!实在是高!
第一,“杀”字过去是没钩的。
第二,繁化简过程中被加了钩。
第三,55、64、85年的相关文档中,都没提为什么要加钩。
所以,我认为举证的责任在加钩的专家身上。如果说不清为什么要加钩的话,本着尊重几千年来汉字字型的原则,还是把钩去掉为好。
各位散了吧
你选楷书和宋体,写出来的“杀”字就不一样。那是不是不同网站不同新闻,根据录入者使用的字体不同,会出现许许多多同字不同型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再出台一个法令规定一下媒体必须采用什么字体?哈哈哈哈哈
你总结的三条,因为我对文字及简体字的历史不熟,不敢确认。不过,我觉得很可能是对的。
以前的专家都去世了,我认为王宁教授应该负责说明以前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那些依据不对。她作为语言文字专家又负责字表的修订,应该知道前因后果。
我认为前人的修订大家已经习惯(更包括我这样认为这样写好看的),以不折腾为佳。
比如挖马路,原来是水泥砖,现在换成更耐磨,更美观的陶瓷砖,那就合适,但是,大兴土木,只不过是换了个颜色,那就是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