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果敢问题的由来 -- 注注
--------------------------------------------------------------------------------
历史上果敢(称麻栗坝、科干)属于土司管辖下的中国领土,自明末时起由南明后裔为主的汉族居民居住,隶属云南省镇康州,果敢与缅甸之间隔着同样属于中国的木邦土司,所以与缅甸毫不相干。
英国入侵缅甸后,先吞并了木邦土司,然后于1893年起与中国谈判拟订《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吞并中国领土户板(工隆,即滚弄),同时规定果敢属于中国领土。当时狡诈的英国佬充分利用了清朝官员的颟顸和不晓边情,英人为了获得永昌和腾越边界之地,欺骗谈判大臣薛福成,说英国准备以位于云南东南的一块土地相交换,那块地叫科干(即果敢)。
薛福成不知有诈,光绪十九年(1893)七月二十七日据以上奏:“英外部有就滇境东南让我稍展边界之说,据称已与印督商定,于孟定橄榄坡西南边外让我一地,曰科干,在南定河与潞江中间,盖即孟艮土司旧辖,计七百五十英方里。”
其实,这短短一段话有三个严重错误:1,果敢原本就是中国领土,并非英国从英占印度(缅甸)中所割让;2,果敢并不在云南的东南部;3,果敢也并非孟艮土司所管辖。英国人给薛福成下的套暴露了它们谋求侵占果敢的野心,但当时清朝政府和官员对此一无所知。
1894年,《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正式签订,第五条明文规定:
“现因中国不再索问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英国大君主于北丹尼(即木邦)地及科干照以所划边界让与中国。……”照此条约,果敢虽然留在中国境内,但永昌府、腾越州与缅甸之间的边地和户板(即滚弄)地区被英国吞并,而英国实际上寸土未出。英国人玩的就是空手道:把一块一直属于中国的土地“让与中国”,再把你的土地割走一大块!
双方尚未派员勘界时,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国力急剧衰弱,列强渐起瓜分中国之心,法国率先迫使清廷割让车里土司所辖的猛乌、乌得两地,英国接着觊觎果敢地区,遂要求与清政府重订《滇缅界务条款》,果敢于1897年正式割让给英国。
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北京换文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款》,第三条科干一段修改为:“至潞江(萨尔温江)与南迈江相会处,由此顺潞江上行,直到科干西北界,顺接科干东界,直抵工隆界上。”将科干(果敢)与工隆(滚弄)一并划给了英国。附带说一句,英国吞并木邦地区的情况,与果敢大体相似,同样充满了欺诈和威胁。
这就是果敢问题的由来。
英帝国主义的侵略,独立后的缅甸政府继承了英国留下的殖民地遗产,使得几百年来居住在中国西南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被迫与自己的母体告别。缅甸的长年战乱与民族武装割据的局面,其源头正在于一百多年前大英帝国依仗武力和欺诈进行的夺占和攫取,以及由此衍生的民族问题。英殖民主义者统治之处,无不遗留下民族和领土纷争,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如此,印缅之间的阿萨姆如此,中国的西藏与印度、云南与缅甸之间也如此。离开了这个历史背景,只谈什么中国国共内战、缅共游击队或文革红卫兵入缅是远远不够的——那些究竟只是流而不是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何苦,搞那么个飞地。
1,1893-1897年的中英滇缅边界谈判,以大英帝国的全面胜利、大清王朝的全盘失败而告终。英国没有花费一枪一弹,在谈判桌上为英属印度(缅甸)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个边界谈判的后果,至今影响着中缅边境地区数百万人民、几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安全,最新发生的果敢事件,起因可以最早追溯到112年前的中英界约。
2,1897年生效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款》,与《中英南京条约》、《辛丑北京条约》等不同,是在中国与英国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签订的。订立条约的表面起因是划分中国云南省与英属印度的缅甸之间的边界,《续约》在形式上是完成因中日战争未能勘界的1894年《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的后续工作,因此在清政府看来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但实质上,英方利用两次谈判和勘界的机会,把界碑向中国境内推进了2000多平方公里,吞并了果敢全境。
3,为了吞并中国土地,英国在谈判前后采取了劝诱、欺骗和趁人之危攫取等多种方式,兹分别举例如下:
A 劝诱
1891年,英国在以武力威胁手段并吞木邦土司(在今缅甸西北部,包括与印度接壤的克钦邦)后,听说已投降的木邦土司和邻居麻栗坝土司互相交好,派遣他去“劝说”果敢土司归依英国,结果“洋人不费半分财力,安享麻栗坝地方”!从而为日后在条约中正式确立果敢地区属于英属印度创造了条件。
B 欺骗
紧接着,英国在边界谈判中,以与中方换取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为名,将果敢地区“慷慨地”划给中国作为交换。如前所述,英国人玩了一回空手道,把从你左口袋刚掏出的,“交换”你右口袋里的东西。
其实,英方的骗术并不高明,中国官员只要实地踏勘就立即可以予以揭穿。可惜,留过洋的薛福成也未能识破是计,反而信以为真,将英国人的谎言原封不动地“如实”上奏光绪皇帝。无论依照大清律例还是大英帝国的法律,薛福成都犯了严重的欺君之罪,可是终大清一朝也无人能揭破其中之诈。
“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面积并不小,“隙地”只是英国佬故意缩小的说辞,结果中国官员就据此一路上奏,中国皇帝御批“知道了”,条约就这么签了,右口袋里的东西实实在在就没了。
C 趁火打劫
1894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性的一年,中英界约签订后未及勘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以及2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被战火烧得焦头烂额,李鸿章等全力应付日本人的勒索,根本顾不上履行西南边境的界约。这实际上遂英国人的愿。结果,1894年的《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被搁置,1897年重开续议谈判,名义上是对前约的技术性讨论,但英国人拿出了修订草案,指名要果敢。清政府只有唯唯点头的权力,于是,左边口袋装的果敢就象变戏法似的又到了英国人的怀里。
在此之前,法国人已经趁机攫取了猛乌等地。中国有个成语“趁火打劫”,英文也有个说法,叫“loot a burning house”。请看,英法两位文明国家在1897年对中国西南边境的做法,是不是完美地演绎了那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