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之作为证明的内战(三)高昂士气之谜 -- 史文恭
因为当时其实是越军的兵力占优地,在人数上,没有派PLA的必要啊。。
嗯,越共那时候的自尊心还是很足的。。虽然或许和他们当时的军事素质并不匹配。。。
是把它当方面军用的。
任何事情,都是要用心才能做好,对于军人而言,就是“靠前”二字了。
触及到他们核心利益的时候,他们也是能很卖命的很舍命的。比如北伐时期,以及抗日时期早期,都还能同心同德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打来打去,他的利益都是不大,甚至是不合算的,比如杂牌,赢了无赏,输了撤职,他们就会选择自保,畏缩不前,比如白诸葛,坐看淮海战场国军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可谓大将雅量。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利益问题。土共能上下一心,与子同戈,就是因为利益一致所致。
TG更注意的是保护干部骨干.
中央不得不抽调这支部队进行战略机动,本来这支部队是打算回陕甘宁加强一野的,但是由于粮食问题改为南下。当时陕北艰难到太祖亲自发电报告急催刘邓提前出发。另外,陈谢兵团之所以如此壮大是因为在组建时除了增加了一个十二旅以外,还吸收了太行军区新成立的第九纵队(2万余人)、孔从洲起义后的三十八军以及太岳的二十二旅,在出发前编制就已经不止原先的一个纵队,总兵力已经达到8万多人,再加上南下损失少,后来兵力发展到两个军不奇怪。而刘邓出发的时候也才12万人,大别山将近损失一半,自然比不得陈谢的兵强马壮。
54年以前的报道和文章一直是:我陈饶大军;饶漱石倒台后则是:我三野大军。89年邓小平退休后杨尚昆管军队,对粟裕及下属展开怀柔。14大后张震当上了军委副主席,三代和三野也有些渊源,故粟裕也被提升至与陈毅并列的位置了。
这是反历史主义
尽管粟裕战功卓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1948年3月7日,毛泽东为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的评论: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发言人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
三军入中原所说的陈粟部队,并非指华野全军,而是陈毅粟裕带领的,开辟豫皖苏新区的华野西兵团。
解放战争年代,用主官姓名指代部队是常例,电文和文献中经常出现叶陶王部队、陈唐部队、杨罗耿兵团等等说法。
在扣帽子之前,先给肚子里填点实货如何?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口水ING~~
现在的TG在越来越“正规”的同时,似乎丢掉了先辈们的精神。
别光往肚子塞。你看的第四卷的初版日期是什么时候,第几版?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很是了解了一下13军的历史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