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可口可乐入关记 -- 陈郢客
载入中
载入中...必要时请刷新页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可口可乐就只是可口可乐而已。
如果说可口可乐真的带给中国人什么的话,那就是教会了中国人怎么做品牌营销,怎么做快速消费品。作为一个商界中人,我只能说:微可乐吾其被发左衽矣
公司里大家闲谈,论及原因,有人提到种族问题,一个南斯拉夫帅哥愤愤不平地说,bullshit,也许他们想在那里卖可乐。
事实上,正广和是英国人在1864年建立的。论历史,不比可口可乐短。
1882年,英国商人考尔伯克与麦克利格作为合伙人加盟广和洋行。翌年,创始人史密斯脱离广和洋行,在今九江路8号另起炉灶,取名“老广和洋行”。为了以示区别,考、麦二氏将原洋行更名为“正广和洋行”。“正广和”的含义是“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
在解放前,可口可乐由于被视作美国的标志,曾受到不少人的抵制。当时喝正广和汽水曾被称为喝爱国汽水。直到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可口可乐公司都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他们在上海设立的第一个户外广告,不是他们的标志产品可口可乐,而是雪碧。因为他们不是很确定,那段被抵制的历史是否完全过去,所以用一个比较新的产品来试探中国市场的反应。
是用外汇券买的,第一瓶国产可口可乐是瓶装的
七十年代末,要用外汇券买的金贵东东,喝头一口就喷了,大叫难喝,比北冰洋汽水差得远了,结果被老妈狠狠教训了一顿。然后老妈抄起瓶子来一仰脖儿就是一大口……然后她老人家也喷了,笑得我们姐儿五个直不起腰来。
那个简单淳朴的年代,一去不返了
论饮料,觉得酸梅汤、橙汁等比可乐等强得多。即解渴,又好喝,还健康。
可乐的成功,在于商业化。如果剥去商业化这层外衣,可乐还能剩下什么呢?很多所谓的品牌价值被人为地夸大了。如果现在真的一把火把可口可乐公司给烧了的话,真的可口可乐还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起死回生么?MBA的经典案例并不一定能经得起推敲。
现代的商业化已经走入了歧途。靠包装、宣传、心理战就能将人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让人欣欣然地接受。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也是同样如此。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美国式的文化。中间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对消费心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支持学术研究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他们可以做得很细很认真,渗透到各个角落。我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然而我们企业的产品,有点象水漫金山,看似汹涌,却没有根。
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产品、饮食文化,可是,绝大多数只能在低层次上靠价格与别人竞争,竞争到后来,不得不降低质量以求生存。象可乐等进入中国已经二三十年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学费,究竟学到了多少呢?
现在不喝可乐。:)
不过没喝过。那时候家里有一台小电视,天府可乐的广告好像是一群青年人在一个好像是黄鹤楼样的建筑前又蹦又跳的。可惜啊,一个本来大有前途的企业被扼杀了,如果发展起来,应该可以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鼎足而立的。
这种消耗品利润难以想象,可以子子孙孙赚你的钱,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国内完全可以生产,为什么要让外企获得近乎无穷的利润?而这些利润除了维持在中国的生产销售运转外,都是拿回母国反哺的,对中国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del
中粮为什么这么来劲引进可乐?因为有中粮的利益。可见,一个外国公司(行业),要想在中国站住脚,必须和买办组成利益共同体。有钱大家挣。
无论是个人也好,国字头的公司也好,只要有利益在,那就是一切都顾不得了。谁会去真正想到“国家”怎么样呢?“国家”的事,也只好有政治局委员这个层次的人去操心了。可是这个级别就这么几个人,国家的事又这么多,难免顾头顾不了尾,四处冒烟。
可乐只是饮料而已,无关大局。如果买办们渗透到了粮、油、金属。。。
国内不是没有生产饮料这类快速消费品,但是这类产品,与其说口感品质,不如说对营销、信息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
国产的货色死掉了,不是国外产品的过错。中国要对外开放,把产品卖出去,不可能说抵制可口可乐的进入。
比如手机、高端相机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输了也无语;但是饮料市场呢?并不是没有过出色的产品,但是最终都完蛋了。这不是国外公司的过错,首先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就比如三鹿事件,有人声称这是国外公司的阴谋,但是这么说就能摆脱掉我们自己国内公司的罪恶和过错么?
如果说现在市场上竞争不公平,那么可以让市场公平。中国的饮料玩不过可口可乐和几十年前让不让可口可乐进来没有多大的关系。
眼红别人的利润,自己也可以做,为什么不做,为什么做不好?
在非关系国家民族命脉的产业上,我是抱有自由主义态度的。如果为了不让别人得到利润而消灭一个产业,不是太蠢了吗?而且在许多个行业上,中国也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如果大家都认为不应当被别国占去利润,那贸易还怎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