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时事述评:中部发展战略和民族白皮书 -- 井底望天

共:💬63 🌺18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部开发也脱不了这个模式

香港就是上海,广州就是杭州,深圳非常特殊没有替代品。

东莞珠三角一带就是浙江的县城。港商台商就是浙江人。

因为港商台商不在当地消费买房,珠三角的房价就炒不起来。

但是也是相当繁华的。

西部开发虽然出口的东西模式有些不同的,但是基本定位和

繁荣的模式就是1个开放中心,带动多个副中心。西部开发也

脱不了这个模式。所以重庆要定位为西部开放高地。

家园 不和你说了

讨论这么多帖子,一朵花也不给上,看出来你这个人没有礼貌,不和你说了。观点可以不同,没有礼尚往来的讨论我不愿意参加。

家园 对比一下日本的雁型模式困境

80年代以后日本一心要做亚洲永久的霸主,就提出了雁型模式,也就是说,日本成为亚洲的领头雁从事最高端的产业,后面是亚洲四小龙,再后面是印尼,马来等东亚国家,最后是中国。日本的产业逐步升级,而低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由身后的雁群来做。当然日本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日本成为既要成为亚洲的领头雁,也要成为亚洲的领导。

日本的雁型模式最后是陷入了困境当中,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雁型模式需要假设1。领头雁日本的产业始终有升级的余地,并且升级以后的新产业仍然可以支撑日本的劳动力就业。2。处在雁群相对靠后位置的(比如中国)不会与日本争夺领头雁的位置。然而最后的结果说明这两个假设都是错误的。

首先,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电器一直到钢铁造船重化工业,都是可以容纳足够多的劳动力就业的。但是在这之上的高科技制造业(如芯片制造),再往上的高科技研发(如芯片设计,药物研发),一直到最顶端的金融业,是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劳动力就业的。剩余劳动力只能投身于服务业,即使如此,也常常陷入就业不足的困境。高端产业虽然要比低端产业利润大,但是高端产业的利润总和未必比低端产业利润总和大,这是因为高端产业的总量要比低端产业总量小得多。再加上高端的产业还要同欧美竞争,金融业又始终把持在美国的手里,其结果就是,日本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经济反而越发不景气了。

其次,日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优势,而过低估计了中国的优势,特别是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威力。中国虽然开始的时候处于产业最低层,但是由于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造成了任何企业都要重视中国市场,其结果是迫于中国的市场压力,外企在中国进行最残酷的竞争,而这种竞争通常比本国市场的竞争更激烈,因而由于竞争,不得不通过本地化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也就是产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不仅限于低端的产业,还包括高端的产业。有时候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了,高端的产业也不得不跟进。最后的结果就是日本的领头雁优势不在,眼看就要被中国跨越了。

这种状况不仅出现在日本,对欧美的企业也是如此。比如说手机产业,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几大手机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进行竞争,然后竞争变激烈,处于成本的压力,效益最差的企业首先将低端的组装转移到了中国,本土仅仅进行芯片等利润最高的部件得生产。然后效益较好的企业不得不跟进也进行转移。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效益最差的企业将芯片也改为由台湾的企业代工,甚至大陆也开始生产芯片,而本土仅仅保留芯片的设计研发部门,然后同样,效益较好的企业开始跟进(象qualcomm, broadcomm在本土都没有工厂的)。而芯片生产的转移其实也进一步造成了芯片设计的转移成为可能,毕竟芯片生产设计在一起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现在芯片设计的转移还在进行中,但是眼看也不远了。用另一种说法,再全球化下,其实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雁,日本本身也是雁群的一部分,没有人规定日本身后的雁不能超越日本。而中国就在超越除美国之外的群雁进程中,并且20年内有可能超越美国。

再回过头说一说中国从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浙江广东的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就是说,浙江广东的并不是像日本曾经那样的领头雁,他们现在还是处于低端的产业。要向上,要么升级到化工等重工业,要么升级到高科技的研发产业。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从化工等重工业来说,浙江广东缺乏资源。当然石油可以从海上进口,但是同新疆本地的油田,四川本地的天然气相比,未必有优势,国家的西部开发在新疆四川也是布局了特大型的石化企业的。从高科技的研发产业来说,浙江广东面临的是北京上海的竞争,而浙江广东同北京上海比较,完全没有一点优势。举一个例子,一个北京的芯片研发企业同广东的芯片研发企业同时招聘,对大多数人的首选还是北京。而广东应该比浙江还要好一些。北京上海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并且高素质的人口比例非常大,将来中国高端的科技以及金融业,很可能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当北京上海容不下的时候,也会最先向北京附近的天津以及河北,上海附近的江苏扩散。也就是说,中国也有雁型模式,不过领头雁其实是北京与上海,而不是浙江广东。从中端的重工业来说,特别是浙江的潜力,未必有东北,西安,成都的基础好。(不过浙江的杭州宁波可以接受上海的辐射,广东的电子产业比较密集,在这一领域如果做得好升级为研发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比江苏背靠上海不一定有优势。)

这其实也是浙江广东腾笼换鸟的困境-劳动密集型的笼子腾空了,但是更高端的产业的鸟儿并没有飞过来。汪洋在刚开始换鸟的时候,广东的本地政府还是支持的。内地的政府到广东承接产业转移去开始的时候是受到热情接待的,但是没过多久,广东的本地政府就不愿意接待了--自己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哪有资格挑挑拣拣?这也是汪洋的换鸟进行不下去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制定了中西部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策,浙江广东等省份并不热情甚至有抵触心理。即使是现在的其他沿海地区(天津,苏北,山东)其实不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是各有原因。天津等环渤海地区受到的是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国家的政策),苏北受到的是上海的辐射(以及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山东倒是承接的产业转移,不过是韩国的产业转移。浙江广东其实是不愿意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别的地方的。

那么中西部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呢?也不一定。首先沿海最初发展起来靠的主要是外向型产业所需的交通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所致(一直到若干年前沿海的税率还是低于内地)。而现在交通越来越不成为大问题,特别是高铁上马以后。这样一来,北京上海的辐射会越来越大,现在上海的辐射已经覆盖到了整个苏南,杭州宁波其实也处与这个圈内,北京的辐射稍慢一些,但是天津以及部分环渤海地区也受益不小。高铁开通之后,郑州合肥到北京上海只要2-3小时,应该是受益最大的。成都重庆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有一定的产业包括军工基础,高端的芯片制造业主要靠飞机,比如英特尔就把上海的芯片厂关了转移到成都去(这就是产业转移的一个体现)。西安的军工基础很不错,假如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话(这里用一个假如是因为西安的位置稍差,又不像成都重庆有两个较大城市聚集在一起),也很有希望,比如大飞机的军用飞机就落户西安。武汉处于中部,在高铁开通之后到几大经济区都只要4-5小时,也是有优势的(现在武汉到任何地方都要8-10小时,没法接受辐射作用)。

这里将雁型模式提出来是因为,雁型模式在中国也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沿海-〉中部-〉西部的形式。因为沿海的产业本身仍然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中国真正的领头雁是北京上海,沿海的优势在高铁开通之后优势会大大减弱,中国的雁型模式将会是

北京上海-〉

北京上海附近城市(天津唐山,南京杭州)+ 地区中心城市(郑州合肥成都重庆武汉等)+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其他地区

通宝推:四方城,wxmang的书童甲,
家园 珠三角和长三角非常不同

珠三角本身的基础非常薄弱,是香港带来了资金、技术、市场、港口物流一条龙。至今珠三角自主的制造业还非常薄弱。

长三角本身历史上就轻重工业并重,乡村农业手工业发达,资金储备雄厚。上海并未给长三角带来大规模的资金、技术、市场,仅提供了一个港口通道(在北仑落成之前),江浙沪是三头并经,互相竞争的。苏沪类似珠三角,更倾向于外资,但浙江很大程度是自主接单加工的。所以说浙江模式很不适合西部地区。

家园 花,不过我没看出上海由什么领头雁的模样

你要说上海在重工、军工上面有点什么研发优势的话我信,你要说电子、制药、新能源方面的话,深圳只在上海之上,不在其下。说到底,现在除了温州人以外,还没有什么经济势力在中国真有全国范围的影响。当然,温州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上海现在对中国的影响还仅限于光鲜度和消费神话。

家园 上海的优势首先在于

跟北京一样是大企业落脚的首选。药物研发特别是小分子化和物研发现在最厉害的是上海及周边的苏州无锡。因为外国药厂会先在上海落脚,然后在附近建研发实验室,并且上海吸引高素质的药物研发人才也容易。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国际上的各大药厂都有设点。深圳的电子制造业是发达,但是还是属于“电子”类。在更高端的芯片研发的前景上,北京上海的人才以及环境优势非常大(同样的Offer,落户北京上海同落户深圳,你选哪一个?)中芯国际落户上海,在上海北京天津有芯片厂,宏力也在上海。英特尔原先的工厂也是在上海(现在搬到成都去了)。

温州是从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起家的,当然成就现在是很大的。但就像我在帖子里提到的,现在对温州等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升级问题:如果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不做了,做什么?重工业缺少能源(海上进口是一个途径),高端研发缺少人才,更高端的金融业不用想。投资了山西煤矿,结果现在山西煤矿要国有,因为煤矿资源是属于山西的,山西政府自己也不愿意肥水落入外人田。现在温州资本的出路是很大问题(炒房出外)

家园 说得相当的好啊,献花宝推收藏

谢谢兄弟佳作。

家园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富则国富,逐鹿中原,势在必行
家园 哈哈

讨论辛苦了,我来送花

哈哈
家园 万分感谢,回花一朵!
家园 江西近两年有起色,好像是从广东和江浙的

‘转移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得利。

首先,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电器一直到钢铁造船重化工业,都是可以容纳足够多的劳动力就业的。但是在这之上的高科技制造业(如芯片制造),再往上的高科技研发(如芯片设计,药物研发),一直到最顶端的金融业,是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劳动力就业的。剩余劳动力只能投身于服务业,即使如此,也常常陷入就业不足的困境。高端产业虽然要比低端产业利润大,但是高端产业的利润总和未必比低端产业利润总和大,这是因为高端产业的总量要比低端产业总量小得多。再加上高端的产业还要同欧美竞争,金融业又始终把持在美国的手里,其结果就是,日本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经济反而越发不景气了。

这也是美国经济的问题,即使美国有金融业,也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劳动力就业。在高科技和金融泡泡破了之后,窘相就现出来了;眼下实在看不到美国人的就业前景在哪里,奥巴马也说:制造业看来是回不来了。把低端产业转出去,企业的获利可以增加,华尔街高兴,国防部大概也高兴,......

家园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汪洋的腾笼换鸟不靠谱

北京上海以全国为依托,本身又只有千万人口,腾笼换鸟的话,高科技加上服务全国的金融以及服务业,还有可能,广东那么大的地方,单靠高端产业怎么容得下那么多就业人口?老美都在后悔全球化,广东凭什么跳出腾笼换鸟以后就业不足的困境?

家园 去年广东腾笼换鸟的旋风乍起的时候,我也从不同的角度

说了一些想法,觉得广东工业条件差点:/article/1942075

汪洋在天津看到那些航天航空工业大厂,眼红的要命,开口吆喝:“欢迎中央企业到广东落户”!可是,上海、天津都有近100年的工业基础,虽然人才可以流动,但那些经过多年造就的工业环境,不是象港商的玩具衣服电器加工业,可以立竿见影的 ......

家园 西部人口少时优势

中部人口比较多些,东部可以进行产业转移。但是西部就不太合适进行产业转移。人口少,交通不够便利,人口素质不高,缺乏吃苦耐来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包括很多的汉族人口。

我倒是认为西部可以作为国家能源提供基地或者旅游基地:西部由于干旱,太阳日照时间长,太阳的透明度较高,作为太阳能研发和应用基地,包括风能。需要很多人进行维护,修理,安全保卫。另外西部尽管自然条件差些,但是原生态却保持比东部好,大力发展旅游业,应该是很好的。如果南水北调西线成功的话,那么需要对西部的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尤其植树造林)。这个需要国家进行重点投资。植树造林需要很多的人力。维护更是长期任务。

但是不管如何,不能机械模仿低端----高端这样的模式。

家园 【原创】上海这个“共和国的长女”也不是徒有虚名滴

深圳工业门类不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