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史蒂芬•罗奇:中印经济强项掩盖了各自弱点 -- Chieftain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史蒂芬•罗奇:中印经济强项掩盖了各自弱点

中国与印度――两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今天,将它们的发展战略置于同一个背板相互比较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印度以服务业为主导,比较中印两国的战略部署可以发现,两国的经济虽然增势强劲,但经济强项恰恰掩盖了两国经济的弱点。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9月1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题为“中国与印度的挑战”的最新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和印度在经济竞赛上领先群雄,但它们的战略部署却十分不同――中国针对的是制造业,而印度则是服务业。两者加起来,足以激发新一轮更广泛、更强大的全球化波澜,给发达国家构成巨大的压力。

在中国,制造业主导动力之强劲令人惊叹。工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1.6%上升至2003年的52.3%,在这13年的GDP累计增长中占了整整54%。服务业给印度带来的增长动力同样是令人瞩目。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0.6%上升至2003年的50.8%,占该国GDP累计增长的62%。

然而,中国和印度的强项掩盖着两国经济的弱点。从1990年到2003年,印度GDP的工业比重基本上停滞在27.2%的水平。因此,工业在过去13年的GDP累计增长中只占27%,这恰恰是中国的一半。与此同时,中国GDP的服务业比重由1990年的31.3%上升至2003年的33.1%。期间,中国服务业经济的扩张在总体GDP累计增长中仅占33%,仅为服务业对印度增长所作贡献比重的一半多一点。

中国重写了以制造业为主导发展的经典剧本。四大因素使其工业化进程脱颖而出,43%国内储蓄率、进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飙升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大量勤劳、工资低廉、供应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相反,印度的国民储蓄率只有24%;基础设施乏善可陈;及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2003年仅为40亿美元,与过去两年每年流入中国的530亿美元相形见绌。

可是,这些弱势并没有阻碍印度前进。选择以服务业为发展导向,印度绕过了限制它们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储蓄率、基建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重点发展服务业反而让印度尽展所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结果是由信息科技推动(IT-enabled)的服务行业得以复兴,软件、商业加工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整合,填补了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上因长期滞后而出现的缺口。

另一方面,中国在大部分的私人服务领域发展缓慢,特别是在零售、分销和专业服务比如会计、医疗、顾问和法律等行业。电信和航空事业是少数的例外。展望未来的五至十年,出现在中国服务行业的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总体经济活动最少65个百分点,是中国现行比重的两倍。随着国有企业的持续改革,每年将有700-900万工人下岗,扩展劳动力密集的服务行业也可有助于满足就业市场对职位的重大需求。

文章认为,假如中国的制造业主导增长势头持续,而印度以服务为发展主导的罕有战略取得成功,那么发达工业国家将面临严峻的新挑战。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理论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因为长期而言,作为生产方的工人将形成一个新的消费阶层,他们所赚取的收入将通过消费出现在账簿上的另外一边,意味着将带给发达国家供应商无限的商机。

问题是这些基本假设正受到严重的质疑。按照此前最简单的理论,“开放”的经济模式包含两个基本部分,可交易的和非可交易的。对富裕、已发展成熟的经济体而言,在制造业方面的市场分额被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抢走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他们仍然拥有无人可夺走的非可交易的服务业部分,也就是长久以来不受国际竞争威胁的部分。

但今天,白领工人创造的知识型内容可以轻易地出口到世界任何地方,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很多服务已变成可交易,这情况不单发生在价值链的低档次部位――信息中心接线生和数据处理员,且越来越多出现在关乎软件程式编写员、工程师、会计师、律师、顾问和医生工作的高档次领域。

在印度正行之有效的以服务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扩展了全球的竞争舞台。结果是,新压力都落在发达国家的就业市场和实际工资上,在高成本发达国家出现无就业复苏的不容忽视的压力。对于身处发达国家的人来说,以服务和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正在印度和中国等人口密集国家取得成功,将带出一个最令人不愿面对的问题:“我们该怎样?” (记者 单羽青)

家园 从长远看,中国的确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了

现在中国的服务业的确还比较落后,印度的软件和金融都比咱强。不才以为,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现在必须奋起直追了。

首先,中国的自然资源按人均算少得可怜,而服务业是消耗资源较少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就应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其次,服务业中一些行业对今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金融业关系国家命脉,wto后外国人又对此虎视眈眈,加快发展金融业才能更好的与其竞争。IT相关产业属于高端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在此领域不能落后。再次,随着制造业发展成熟,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会越来越小,只有服务业才能最终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助于保持国家稳定。

印度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一些观点认为印度将超越中国也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我们妄自尊大,那即使乌龟也能超过兔子。呵呵。

家园 中、印模式最后都会趋同。我们硬骨头在前面啃可能会占点先机。
家园 没有制造业做基础的服务业缺乏可持续的竞争力.

在经济落后国家象发达国家发展中, 尽管拥有后发展优势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但是不考虑基本国情的发展服务业是短识的.

1. 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在于人均GDP/达到超过3000美元的水平. 现阶段只有依靠制造业来促使人均GDP发展, 进而发展服务业.

2.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相当程度上是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 如汽车, 大型机械... 而印度以外包为基础的服务业基本上是出口劳动力, 很难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 其扩散效应相应地也小.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 大型操作系统, 数据库, 商业应用软件的发展必须符合相应的制造业. 尽管印度的IT服务出口额巨大, 其实并不拥有核心竞争力. 我上一个服务的公司(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在印度雇员过千, 可是印度仍然不能独立的开发企业级的商业管理软件. 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 不过随着制造业的发展. IT, 金融业必将随之发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倒是觉得难啃的骨头还在后面

正如文中说述,中国印度各自发展的道路是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如果中国的服务业要上去可能不象制造业那么简单,这方面涉及到文化国情的太多,毕竟这是一个西方统治的世界,看看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就可以做参考。

制造业的危机也是很大的,现在很多以前在国内做的动画,衣厂拿到越南去了么?而环顾四周,很难找到别的国家取代印度的服务业。当然两个国家现在的模式都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唉,语言文化。

家园 哈哈,你觉得你的下一代英语会比印度人差吗?再者,中国的

制造业也不只是做鞋制衣什么的。

家园 印度人天性决定他们总是想投机取巧。好观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