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闻:56根民族团结柱将永远矗立天安门 -- GPRS
我看提这个建议就是想把胡哥卖了。如果胡哥不阻止,那就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将来非常有可能出现这一幕:56个柱子是那一年立的?2009年。有什么意义?
官方:庆祝60年国庆,促进56个民族大团结。
民间:2009年出现了7.5呗。
当然不是说领导都无知。不过一般无知的都去当领导!
都是倾向于玩垮一个政权的基础。
电视直播广场降半旗,人民群众默哀。背景要是这么一片卡通化的柱子,这效果……
难不成学相声里的段子,到时候一根柱子上给罩一个蓝布套?
把前天被吃掉的吐出来。
对长城兄第一段的看法,我基本同意,原因在上文中也讲了,不再赘述。但这里我还是有些个人看法,说出来看看是否有道理。
“一个政策的成败取决于其实施的效果”,这话没错,但是具体到这里,我认为得细看一下。我们说这个政策失败了,到底是缘于哪种原因?第一,总的政策制定,从基本面上即政策原则就错了;第二,政策细节错了,即具体针对某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失误;第三,落实不力,或执行时给钻政策空子的人或团体以可乘之机,而后续监管力度不足。
总的政策面上,要知道民族政策并非可以脱离时代背景独立发挥作用,牵扯了许多其他因素,这个我不愿多谈,也可以想见很难谈得透彻和形成共识,以后可以详谈。但总的来看,若以国家民委的兴废分为几个阶段的话,民委存在的时间1970年撤销前和1978年恢复后,总的政策其实没有显著变化,前者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后者是民族平等、团结、区域自治和共同繁荣,基本是沿用和恢复的前者的政策原则。如果像朋友们说的那样,前段时期民族关系就很好,后段时期就很差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是总的原则方面的问题。
具体措施方面,我的态度是一贯的,对诸如两少一宽等细节方面的政策规定,我是明确不赞成的。想必类似观点也是网上普遍看法。第三条则可以合到这里一起说,即便两少一宽的出发点再好,也可以跟俺这里说的 神仙驴:少年犯 比较来看一下。造成部分少年嫌犯“不到18岁,杀人也没啥”错误观念原因的,到底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呢。
这几条说破天,其实也未必就要单盯着民族政策看。俺刚才说,“民族政策并非可以脱离时代背景独立发挥作用,牵扯了许多其他因素”,不过就不谈了。
那么再一点,要注意到,民族问题为什么现在显得如此严重?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这个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构成了鲜明的矛盾,各种原先因各种原因被掩盖的矛盾就突出来了,而且可能在放大。民族矛盾只是其中之一。现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冷淡,对人的不信任感加重。原先四合院筒子楼街坊邻里关系不错吧,都搬进高楼后也是铁窗铁门、许多年对门都难得见过面了。人员流动性的加大,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去闯大城市的也多了。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感的加深,也更容易刚到新环境的人“抱团”以寻求安全感。反映在地域上,可能是各种老乡会;反映在其他方面,可能是校友会、各种活动俱乐部等等;而反映在民族上,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同族人会格外亲近了。而在这里,与老乡、校友和那些与汉族外貌区分不大的少数民族不同,其中一些少数民族具有十分鲜明的外貌特征,而更容易被当作另外的群体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这时可能更会发挥的淋漓尽致。比较敏感的人容易将自己遇到的挫折理解为对自己的歧视。这样又反过来促使他们更要抱团。这只是转型期间的一个常见的消极的循环而已。
另外一点,多少就是我自己的主观看法了。“改革前关系就那么融洽”吗?我看也未必。这里不说改革前可能大家都基于比较同一档次的生活水平,没有利益冲突的原因,单说一条,现代日新月异的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信息封闭在当今成为几乎不可能或难度大大提高。也可能是这样:过去未必好到哪里去,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我这里想到前几年云南大山里的毛老师的故事。这位年轻人用数码相机和电脑,将自己执教的大山里的学校和学生的样子如实拍了出来和传到网上,结果引出很大轰动。我就注意到很多网友留言是,惊讶于那里的生活条件,没想到还有那么落后的地方。其实奇怪吗,不奇怪。只是太多的朋友生长于繁华都市,不晓得除此之外的环境罢了。
最后小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还是认为,民族方面目前出现的问题,要放在大环境下看。长远看是要发展经济、减小贫富差距、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则是要严格执法不能敷衍了事、纠正政策措施中失误的地方和堵上钻空子漏洞的问题。其他方面,有些是可做不可说的,有些则是连做都不太现实的,公开讨论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