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强烈推荐《斗牛》! -- 赵括他弟弟
1、米国国名的翻译
美国英文名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现在我们全称翻译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都是对其极致的美化。现代日本人将其翻译为米国,当初我们翻译为咪唎(口坚)国,又名花旗国,简称咪国,鸦片战争期间改为亚美理驾联国,它实际是有多个独立帮国联合起来的国家,米国的州,都是相对独立的国家,例如,弗吉尼亚州的全称是弗吉尼亚共和国,应翻译为邦。直到现在,米国各邦之间在经济上还是独立的,实施歧视他邦的经济政策,中国和米国联邦政府签订经济贸易方面协定,只能是天然就会被歧视的不平等协议。我们本应直接和米国各邦签订协议,才能得到表面平等的协议。可惜洋奴精英们对米国一番美化之后,那里知道还有这些猫腻。米国在其国内都做不到不歧视,却在国际贸易协议中,公然要求他国包括中国给予本国国民待遇,不得歧视他的国民,奇怪的是,中国洋奴精英们不是学米国精英,制定政策歧视他国国民,而是制定诸如优惠引进外资的政策,歧视自己的老百姓,几十年长期执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难得的奇葩了。
但是每一个阶层同样也都有勇敢抵抗的忠义者。就像天天网友说的,总是执着于一个阶层是精英,就肯定清醒抵抗,另一个阶层是素质低下麻木不仁的宣传,实际上是现当代意图否定中国民族精神,更是意图否定毛主席开创的‘人民’政治理念的恶意宣传。
其实质说白了就是想回到等级社会,宣扬精英高人一等的等级思维。
很无耻,也不值得您为之叹息。
偌大一头奶牛,一天得吃多少草料?在当时那艰苦的环境,牛二能填饱自己就不错了,怎么能养活一头牛?将牛藏在山上,光往山上背牛喝的水就会累死牛二。
村子也假,既然养八路牛,村里应该有党组织吧,怎么管事的是个族长模样的老头?
抓豆子时,别的妇女都是灰黑色棉袄,围绕着闫妮扮演的小寡妇的红花棉袄,到底是主角啊,服装都突出。
抓豆子时整个村子都是成年人和老人,一个孩子都没有,儿童群众演员不好找是吧?鸡和狗也懒得找?
土匪抢了牛,不杀牛吃肉,却忙着给牛配种,这土匪是想开养牛场咋的?
土匪窝发生了枪战,所有土匪不是死了就是跑了,怎么牛二和牛却完好无损完璧归赵?
日本兵捅了牛二一刺刀,牛二没有医疗救治伤口自己就复原了,真是神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哪个脑残的国际友人,将一头这么大的奶牛,运到华北一个偏僻的抗日堡垒山村,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非常赞同
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抗日片,谍战片,可以说是极大的侮辱了先烈,矮化共产党
为今后改旗易帜铺平道路,再次陷人民于蒙蔽愚昧之中
说好听的是山寨鲁迅的阿Q,可这是什么年代了
其实呢,文化的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大众之中
就是毛主席说的战争的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大众之中,原话记不得了
除了文革能改变大众,他们改变不了大众,他们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个·沙粒而已,真正的作用恐怕百分之百都是让西方轻敌,让美国不知己不知彼
我觉得吧,实际情况应该正是你说的精英们在奋勇杀敌,当然其实他们也是老百姓转变过来的,但是老百姓自己能有多大能耐杀敌呢?东北人民14年铁蹄统治,但他们能自己解放自己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出于增强自身的合法性和政权的稳固性,以前的政治宣传总是强调老百姓(人民战争),这样做可以理解,但其实反而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何况你自己不也说了吗?人民群众是小推车的作用,而不是直接杀敌。你可以强调军民不可分,但是现在突出精英杀敌也没有什么不对。
何况共产党自身不也自称“无产阶级先锋队”吗?曾经被亿万神州成神的毛泽东也不过是先锋队里的佼佼者,是精英中的精英,难道也不该宣传他的功劳?
其实一句话总结就是不可偏废。
当识字的整天想着怎么整死道友不死贫道时,那才是“素质”的悲剧,其实“素质”这个词汇从三十年前烂大街开始,就是和地摊文化相伴生的,老百姓有句话说的理不糙:读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狗素质和人性善面的冲突史,而礼失求诸野、仗义每多屠狗辈这些老话却是那些“素质”拥有者的历史哀叹。
当狗素质们追问牛二的民智未开时,其实不仅是把一盆历史脏水泼在既不知情、又无还手之力的“文盲”身上,又是把他们贪鄙怯懦、两面三刀的历史面目隐藏在大义凛然的素质拷问下了,牛二既无法为自己辩护,那么还有什么诡计能比这更好的逃脱“素质者们”的历史罪责呢,毕竟掌握天下资源的不会是牛二吧。
洋洋万言的“素质”底下却原来就是那把牛刀,岂非远远不如牛二的效率。
看来上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毕竟文艺战线你不占领别人也会占领的
http://www.m4.cn/opinion/2015-10/1289065.shtml
http://www.m4.cn/opinion/2015-10/1289073.shtml
当年国被破,“丹心”还可以留取照“汗青”;当“汗青”都被偷走了,“丹心”何处照耀?
最近偶然听到《伤痕》作者卢新华在接受“凤凰网”采访(“年代访——我们年代的心灵史”第29期)时说的一段话,他说“伤痕文学”这个命名并非当时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而是他的小说发表后,“美联社”发了一篇文章,第一次用了“伤痕文学”,中国《参考消息》就转载了。看得出来他并未意识到他提到的这个“文学史细节”意味着什么,也许他只是觉得最初的想法来自西方更权威。
我看了这段专访,为无意中撞到这一证实给拼了许久的图找到缺失的一角,而欲喜还忧。“伤痕文学”这一至今影响中国文坛的概念——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文艺时代,果然是有来头的,而谁都以为这是个自生概念。每个时代的思潮都是在各种概念的推助和引导下展开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里起着划定线路、锁定方向的作用,就像发面的引子,看起来似有可无的一小撮粉末,却是整大团面膨胀的基础。
学会看懂被策划的历史,是在旅西十多年后,看清“跨国统治集团”(我有时称为“帝国”,但这个“帝国”并不是某个单一国家的概念)策划他国历史走向在细节上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是要脱层皮的,因为那是我们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而他们以西方各国为据点操持已久的技艺。以西方各国为接应点使人很难将不同国家运作中的人和事连成一条线以看到起点和终点之一致,对中国究竟从何时就已开始运作当然不会有明确的记载,暗藏的历史脉络是从不示人的。几年来我一直在写这条暗藏的历史脉络,但看不懂的人总以一句“阴谋论”嗤之以鼻,由于这条暗线不是以国家组织、行政命令、黑纸白字的形式操作,而是以跨国组织、网线接应、不宣而做的方式,绝大多数人尤其习惯于前一种统治模式的中国人看不清也想不到。改开后尽弃前嫌、忘记伤痛、一头扑入大同世界幻想中的中国文化人完全不知道有这只伸得很长的手在各个历史转折点拨弄我们的命运,以己度人的我们怎么能想到瑞典的汉学家、美国的“反叛”诗人、法、意、德、瑞的“国际”电影节、鹿特丹的诗歌大会、伦敦的创作奖、汉堡的书市、东京的国际基金会、纽约、日内瓦、柏林的画展……针对中国都有着坚定不移的共同使命?又哪里想像得到那群对中国作家和艺术家之“国际名声”握有生杀大权(掌握关键闸门而非一般爱好者和译介者)的西方作家学者、文化商人、艺术掮客看去不同国籍却代表着某个统治中枢的共同利益、针对中国目标一致地朝着同一方向努力?而这同一方向通向一个目标,此目标有表层的、常挂嘴边、听起来很悦耳的部分——艺术家的自由、政体的民主;有中层的、从不被提及的部分——以精神解构的暗战打垮中国;还有藏在最深层的目标——在被彻底麻痹的土地上窃取金融主权(这将是无须一兵一卒而江山永固的占领)。前期所有的运作,无论是大棒——军事打击、舆论妖魔、内部颠覆,还是胡萝卜——邀你开放、给你投资,都只为了后面的目的。只有看清他们最终的那个秘密目标,才能发现那些针对某些中国文人艺客的特殊“欣赏、奖励”,不过是棋手布局的一部分,那些被他们挑中、收买的中国文化人,不过是大棋盘上被暗中调动的小卒子。那套手法运用起来是那么驾轻就熟(已成套路,有规可循),把握时代节点是那么及时,挑中卒子是那么准确,以致做了手脚,被左右的人都毫无知觉,连卒子都不知自己在整盘棋上的作用,任由他们偷偷摸摸地将自家历史轨道扳了道岔,还以为自己才是主人。
看懂了“游戏”之后的我,知道“策划”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由“世界舆论”的漩涡中心(西方几大通讯社、出名报刊等)推出概念(概念的设计并不一定直接来自西媒而时常有更深的幕后策划者),让人看起来只是西方记者的“无心”点拨,实则用意用心极深,然后由里里外外的传媒接力放大,使之成为“话语框架”,而被策划者看上去一切都像自然生成。我们毫不设防的媒体为此帮了大忙,至今也不知自己以为的信息传递是在为谋杀自己的人磨刀。从设计概念到炒作概念、再到挑选实施概念的棋子,一步步都在算计之中,去细究一下从人口爆炸概念被引入、到实施概念的棋子被推到前台、再到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整个过程,就会清晰地看到与我此文说的文艺策划手法从布局到走棋八九不离十。
一个固化的“话语框架”在取得了道德优越感以后,会产生不再需要外力的自转,往往能影响整个时代,引起风潮一样的集体模仿。每个创作主题期(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都有“话语框架”的圈划,以“道德优越感”的方式传染,像笼子一样囚禁了绝大多数文人艺客,不进入“话语框架”的创作,甚至会被时代抛弃。比如“五四”、“新文化”后的“话语框架”催生了一大批反传统、反家庭(《雷雨》、《家、春、秋》)、反社会、反文化(《阿Q正传》、《祥林嫂》)的文学创作。我至今怀疑那个“话语框架”也非自然产生,而有蓄意策划的手将燥动起来的中国社会朝着需要的方向推引,能让既有文坛(新文化之前的文艺)轰然倒地的“话语框架”,不带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外力似不大可能,因为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征服者即便狂杀乱斩夺去最高权力也没做到的事。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纹丝不动、重心很稳时,外力轻轻一推,是决定不了它的移动方向的;而当它剧烈动起来、重心不稳的时候,外力轻轻一点,就可能决定它的方向,而这看起来很像自发的。
“伤痕文学”这一美联社在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及时推出、量身设计的“话语框架”,也决定了中国其后几十年的文艺主题。有人会说,“伤痕文学”很快就终止了,那是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它事实上至今未见穷期,只不过最初契合主题的写作——知识分子回顾文革切身遭遇,渐渐滑向(也是看去自生实则被导向,以某些作家、导演被西人狂捧为战略转折点)泛苦痛——从文革特殊时期变成了整个49年之后甚至之前、从知识分子被整变成了全民遭殃、创作者从迫害亲历者变成并未受过迫害甚至体制得利者如文革造反派、如借万马齐喑之机从底层直入文坛艺界的体制宠儿;随后又进一步滑向对中国社会和人的大揭丑——把局部变成整体、个案变作通常,甚至把自己的猥琐人生、无尊严人格投射于全体中国人,此时文艺叙事已变为描黑述丑的大竞赛,看谁能写得(拍得)最穷、最落后、最黑暗、最丑陋、最不人道。这一步也非自然产生,而是由西方(“集团”在各国的接应点、接应人)设了获得“国际声誉”和“国际津贴”的投奔门槛。
-----------
所以欧美的作为不奇怪。这实际也是我希望中国能尽快取消计生政策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十三亿人面对整个世界来说是绝对少数派。
中国除了自我保护,还能依靠谁?但人口持续减少,如何自我保护?
中国宣宣是第五纵队扎堆的地方。抗日神剧,都是中国宣宣那帮第五纵队们,用来对上糊弄,对下恶心你的东西。
曾经琢磨了很长时间,为啥现今的抗日神剧看起来那么恶心。曾经我以为是其本身将战争儿戏化,将敌胜我败规律化的原因。现在才知道原来其恶心是源自于骨子里面的精英小资范。把历史当儿戏,把群众当猪狗,弄出来的东西不恶心才奇怪。
中宣部本身就是个奇葩,忙也是瞎忙活,对内不安民心,对外不扬国威。钱没少花,就是不见成果。学西方搞愚民政策,结果还弄个邯郸学步。真不知道这该算是百姓的幸运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