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他引用的是John W.Chaffee的 《The Thorny Gates of Learning in Sung China(Cambridge UP, 1985)》。
我们经常讲积重难返,意思往往就是前因后果全看得清清楚楚,却依然除了推到重来,就再也无计可施。而推到重来?盲流都想得到的点子,还需要你来说吗?所以今人评论古人,老是会失之偏颇,盖因实在无法领会当时当地的民情和态势。
普通人心中的善恶,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恶所以恶,因为善所以善的,真能讲清楚前因后果者寥寥。而还原历史真相之举(即所谓翻案),又大多夹带私货,所以本身也没太大意义。但是无论如何,善恶之举终归有着自己的缘由,所以剖析其中的逻辑,自然能够抛开各种迷雾,反衬自己心中的取舍。
曾经这样总结过:家中无米,抗战到底;银钱过千,意志不坚;家财万贯,熊包软蛋。
游牧民族在侵略汉族时是否就像倭寇那样残暴呢。像《明》、《指南录》的作者酒徒就说一看到宋末、蒙元的历史就让人有一种哭泣的感觉。
一言难尽。好坏都有他们
即八旗制度的后遗症,皇族继承和夺嫡问题。
澶渊之盟 从政治上讲,我觉得北宋一点都不吃亏。你一分都不给,和谈还有什么好谈得。
你选择性的谈到了靖康,襄阳,崖山。
那你怎么不选东京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河、岷州之战,定羌城之战,宋元祜二年西夏、吐蕃攻宋之战,和尚原之战。。。。
这样比下来我是不是能说宋朝对外作战胜多败少。
教科书上这些怎么不教,就把宋朝打败的吹的满天飞。那以后秦国的历史也不要教了,只要谈个巨鹿之战,你也能得出个秦国积弱的结论来了。到时候学生要问积弱的秦国为啥统一六国了,同样也会问积弱的宋朝怎么能够对抗西夏,辽,吐蕃,金,蒙古达300余年。
特别是面对强大的蒙古的进攻,世界范围讲,有哪个国家能达到宋的对抗程度,这个叫积弱?
后期骄奢淫逸,误国误民形成了反差。
人啊,变化得真是快啊。让后人无法定位一个人呢。
原来赣南、岭南、福建、西南没有读书的传统,慢慢推广出来的。结果这些本来教化后进的地方往往抵抗到最后,原来书香的地方反倒投降一片一片的。。。。。。
地理因素是一个,但是不是全部的原因吧。
花之
九
贾似道自然私德不是太好,但更大的问题,应该是能力还不够。在日本崛起的过程中,出了一个有名的首相,叫做伊藤博文。这位其实真正名字叫做林利助的老兄,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一大功臣,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他在任上打赢了甲午战争,签署了《马关条约》,创立了政友会,开创了日本两党政治的先河。
这位仁兄的政绩不管这么评价,都是可圈可点的。可是他的私德不昨地,非常好色,被日本各界戏称“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在美国前些年,也出了一个私德有问题的总统,那就是比尔克林顿。他的好色也很有名,不光是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在公家的办公室里,顺手和白宫的大学女实习生,演练“玉人何处不吹箫”的神功。
可是人家克林顿的政绩也是没得盖的。在国内主持了美国高科技的勃发,在欧洲进行了巴尔干战争干涉行为。与他比较起来,个人私德好的多的小布什,8年之内把美国治理得七窍生烟,看来靠私德来评论政治人物,不是一个好的尺度。
宋朝官员对外交政治的幼稚,表现在第一次联合金国攻灭辽国,从而失去了辽国这个缓冲区,不得不自己面临更凶猛的金国的冲击。而不接受教训,后来又联合比金国最凶猛的时候,还要凶猛的蒙古,来灭掉金国,可以说是自己找死。
如果宋朝的官员们有点脑子的话,即使希望收回燕云16州,那么也应该联合辽国抵御金国,等辽国在北方的领土被金国占领,就可以要么扶持一个辽国傀儡政权,要么自己接管燕云16州,来抵御金国。
当蒙古崛起之后,金国自己内部发生了数次黄河大水灾,导致黄河夺淮河出海,经济上面临重大困难。这个时候,正好又是南宋丞相韩佗胄的北伐,导致金国无力面对蒙古对东北的侵吞。
当然不管是南宋在后来联合蒙古灭亡金国是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当年南宋和金国没有尽力支持西夏对抗蒙古,已经是一大失误。西夏之强悍,当初可以令成吉思汗陨落,如果在金国和南宋的支持下,当对蒙古势力的兴起,起到阻碍作用。
不过如果要用这套战略原则,首先你自己的军队起码也要有点战斗力才行。北宋仁宗年间,因为打不过西夏,只好将对辽国的进贡加码,希望由辽国出面来约束西夏。
当年在女真兴起后,占领了辽国的东京(今辽宁辽阳)以及辽东半岛,就和北宋下辖的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于是北宋的腐儒们开始发黄梁美梦:如果和金国合作,就是所谓远交近攻,对辽国来个南北夹击,然后就把后晋石敬瑭让出去的燕云16州给拿回来。由于当时北宋境内,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已经不少农民起事,如太行山的李勉、淮南的刘五、粤闽的刘花三、山东的宋江和浙江的方腊等等,都要求北宋朝廷,在外战上有所作为,来转移国内的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并通过军事威力的展示,来威慑各地骚动的民众。
在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春,北宋派出使者马政渡海,商量合作事宜。经过几次商谈,在宣和三年(公元1120年)秋,金国已经攻占了辽国的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的巴林左旗),整个协定才拍板定案。这个方案,被称为“海上盟约”,由金军攻取辽国长城以北的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的宁城),由宋军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云,双方军队不越过长城。完事后,燕云归于北宋,但北宋则把以前给辽国的岁币送给金国。
可是盟约订了之后,北宋军队忙于在国内救火,到处去扑灭各地的农民造反,无力履行盟约。直到宣和五年(公元1122年),算是把国内的各路造反人马,能剿的给消灭了,能抚的给招安了,又在金国的几次催促下,在5月由童贯和蔡攸,领兵2路北上,不料刚到宋辽界河(今拒马河)南岸,人家辽国驻军就渡河而战,把两路宋军打得大败。
同年10月,宋军卷土重来,这次不光算是打过了边界,还有6千军马过了卢沟河,攻入燕京,但在巷战中又被辽军打败,驻扎在卢沟河南岸的大营惊恐之下,防火烧了自己的营寨,闻风而遁,导致逃兵自相践踏,尸横遍野。
反观金兵,则令辽军望风披靡。人家在按照履约攻下大定之后,对辽军追击而攻下辽国西京(今山西大同),并导致辽国皇帝逃亡阴山西北。于是童贯暗中派人求金军攻燕京,结果在下一年初,金兵过居庸关南下,把关辽军不战而溃退,燕京守军望风而降。
这样一对比,那就让金国朝廷把北宋政治腐败,军队低能的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想找个机会,好好把富裕的北宋洗劫一下,就成了女真将领们的共识。只不过人家刚刚拿下辽国,还需要时间消化。因此当北宋的昏官们要求收回燕云16州,外加长城东面的三个州:平(今河北卢龙县)、营(今河北昌黎县)、滦(今河北迁安县),就是今天河北的唐山和秦皇岛滦河一带,山海关以西一线。女真人当然要反驳,因为你北宋根本没有履行约定,燕京和大同府都是人家金兵打下来的。
于是几轮讨价还价之后,北宋又交了100万贯铜钱的现金之后,算是要回了燕京和附近6个州,但女真人在交割前,把大部分的金银财宝和壮丁男女人口,都卷走了,留了差不多空城给北宋。
而这个时候的北宋官僚们还不知道大祸降至。
不过要靠朝廷里面的那帮官僚和读书人来解决民族和国家存亡问题,不是很靠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元强权的覆灭,最后不是靠的是文天祥心目中的有个人高尚品格的读书之士,而是被元朝压迫日久的黄河流域的农民们。
知识分子就是毛啊,只有附在皮上才有生命力
我的理解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想井先生是会理解的!
如果我们现在就拿下台湾,蓝营的是可以死节,绿营的则不会死节。虽然双方一致都反对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