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大一统的几个基本因素 -- 任爱杰

共:💬36 🌺8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大一统的几个基本因素

井兄的文章井底望天:【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说到中国为何不断大一统。问题是井兄这里只讲文化,同化,未免有些务虚。其实中国自秦之后的不断大一统有几个基本因素:

中国自秦之后一直实行郡县制。其间虽然有过分封制的短暂复辟或者混用。但都是君王推出的权宜之计。最后都以郡县制完胜告终。而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在大分裂时代,各地诸侯割据,但割据势力的内部仍然是郡县制而不是像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度。无他,如果搞封建领主制,力量不能集中,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灭掉的。而郡县制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石。在争霸战争中则更有利于调动割据境内的人力物力从而为下一次统一打好基础。

关于同化,井兄一直有些纠缠人口多少的问题。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现在的居民到底有多少是汉朝人的血统很难说。国外的一些基因理论甚至认为北中国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蒙古人征服者的后裔。这里廖备一说。

问题的关键在于典籍的多少和知识分子的语言是什么。古代中国不论在什么时代,汉文典籍的数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语言的典籍。而经世致用的典籍更是只有汉文。契丹、女真、西夏虽然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但说到典籍还是只能翻译汉文的。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直接用汉文来的方便。于是造成任何受过书面教育的人学的都是汉文,或至少要精通汉文。这一点在朝鲜和日本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两国虽然最后都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但一直到清朝官方正式书面语仍然是汉语。

而在欧洲,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例子。罗马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欧洲的通用语言却仍然是拉丁语(西部)和希腊语(东部),以至于各蛮族自己的书面语不是从拉丁(英、法、德)就是从希腊(俄、东欧)演化。无他,只因蛮族能接触到的典籍不是拉丁语就是希腊语罢了。而后来各国的民族语言的大发展,其实还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各国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罢了。最后各国民族语言的典籍极大丰盛,拉丁语和希腊语才失去了通用语的地位。

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是说汉语,写汉字的。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即使是还在混战,治理地方也不能马上治之,必须依靠受过教育的人。那么地方官乃至中央官吏最终都得说汉语、写汉字。而统治者为了沟通也不得不学习。即使自己不学,子女的老师可都是说汉语、写汉字的。所以二代以下,想不同化都不行。

中国古代的基本社会细胞是家族。维系家族的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事实上把各个以血缘连接的人群固定为原始的生产合作化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政府构架其实就是家族制度的大型翻版。儒家学说则为这套制度制定了各种规范。国家则有效得将这个制度放大到全国。任何进入中国的蛮族如果想违反这个制度,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五胡乱华没有一国能够最终成事,继承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元朝武功赫赫,但在继承人制度上仍然是有力者得之。结果造成内耗不断。而宗法制度则提供了管理成本最低的继承制度。

更重要的是,当天下大乱,政府崩溃后,以宗法制度结成的家族就成了修复社会秩序的模版。儒家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正是一个放大的家族结构。而在一个家族中,族长的地位是唯一的,和不可动摇地。因此,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早就是家族政治的常例。各割据政权最终追求统一此为种因之一。

中国的地理环境正好是自然灾害频繁,但又能够为大规模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内。于是大一统的王朝能够组织人力物力,控制或减轻自然灾害,而分散的割据政权、封建分封则做不到这一点。这就产生了大一统的需求。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我们才看到了历史上进入中原的各蛮族不断被汉文化所同化,并不断追求大一统。而进入近代之后,由于汉文典籍已经不再具备对西方的优势、西方的经济倾销亦将宗法制度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摧垮,则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于是中国无力抗拒西方的影响,反而被迫结合了西方文化,从而发生了异变。

通宝推:SleepingBeauty,居庸叠翠,煮酒正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家园 还有一点,中国的族长位置是稳的但权力却不稳

位置稳使得夺位之争这种祸害最大的内耗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内,但是权力的有可能旁落又使得族长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盯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中国自古就在“架空”和“反架空”的暗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一点用在国家层面就是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架空皇权,实际实施对国家的治理。而这我想才是中国“同化”能力超强的最本质原因。对比西方还要用君主立宪这种过家家式的走过场来抹掉皇权,中国的方法明显高明得多。

家园 任兄说得有道理

说实话,到底有几个人有纯粹的汉族血统呢?心中没底啊。

再补充一点,除了书同文(及车同轨)之作用以外,黄河流域大面积的平原地形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农耕生产方式也是一个同化的要素吧。

再强的游牧民族,到了这片土地上,游牧都维持不下去了。而汉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是最适应农耕生产方式的一种文化。所以一旦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汉化是它维持长治久安的唯一选择。可能这也就是传统历史书上所写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吧。

家园 给任兄挑个刺

中国现在的居民到底有多少是汉朝人的血统很难说。国外的一些基因理论甚至认为北中国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蒙古人征服者的后裔

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显示,中国主体汉族基因纯度相当高。中国不同地域汉人的Y染色体基因相似度在80%-90%之间,来自于母系的X染色体倒是五花八门。简而言之,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的父系祖先就是汉朝人,母系祖先则很来源庞杂。

这一点确实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家园 难道遗传自母系的基因不算基因?

你说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复旦大学的那个吧,他们研究的目的也不是力证汉族的“纯度”,请不要滥用,更不要曲解。

汉族的形成不是靠“基因纯度”,汉族的发展也不是靠“基因纯度”,汉族的未来更不是靠“基因纯度”。

如果哪天必须靠测量“基因纯度”来区分“华夷”,那我宁可脱“华”入“夷”,做这样的“华”,实则才是真正的“夷”。

家园 中国的超稳定结构

80年代 有本书专门论述了中国的超稳定结构, 值得一读。

家园 《兴盛与危机》

这本书还有个通俗版《在历史的表象背后》。我文中所说的修复模板问题即为该书的观点之一。

家园 不太明白你说的和我说得有什么关系。

楼主说中国现代居民汉朝人的血统不高,我是反驳他的这个说法。你说的和我说的好像鸡同鸭讲啊。

汉族的形成、发展、未来到底靠不靠基因纯度,各人可以各人你的观点。我无意改变你的观点。这个问题,历史自然会给出答案。

可是,现状就是,现代汉族,父系基因纯度高。这是事实。

其实,过于强调血统论,强调汉族如何纯净,容易落入“皇汉”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潭,不利于民族团结,政治不正确;但是,刻意漠视事实,硬说汉族是融合的结果,则又会导致民族虚无论。眼下到底如何取舍,每个人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还有,汉族的基因纯度问题,不是仅仅靠哪一篇文章得出的结论。那样和巨韩民国有什么区别。这是分子生物学的结论。现代分子生物学已经很成熟了,几乎地球上的所有民族的基因成分都有数据。还有一个结论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Y染色体基因都很庞杂,他们有汉族的基因,汉族却几乎没有他们的基因,包括蒙古、满族等。哦,还有朝鲜族。似乎数据更支持他们是各族融合的结果。

家园 这个要看怎么解释了

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显示,中国主体汉族基因纯度相当高。中国不同地域汉人的Y染色体基因相似度在80%-90%之间,来自于母系的X染色体倒是五花八门。简而言之,当代大多数中国人的父系祖先就是汉朝人,母系祖先则很来源庞杂。这一点确实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这个DNA检验结果只表明在历史上有大量的北方男子散布到中国各地并和当地人通婚。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男子即为汉朝男人或他们的男性血裔。一个合理的推论是这些男子都是从北方来的征服者。在杀掉或驱逐了被征服地区的大部分男性后,获得了和当地女性交配的优先权。国外的某些理论认为如此规模的征服和屠杀应视作北方蛮族不断入侵的结果。而历史上最著名的蛮族征服者即为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当然,这也并不排除这些男子即是汉朝人。一个检验的方法是用汉墓中挖出的男子遗骸作DNA比较。而且样本必须多才行。另外还要和各少数民族的男子遗骸作DNA比较。如果发现汉朝男子的DNA与现代汉人接近而现代汉人与当时的少数民族不同,才能得出现代汉人大多有汉朝男人血统的结论。

家园 嘿嘿,任老兄,还是去查查所谓征服者的基因数据吧

汉族的主体基因和北方所有游牧民族的主体基因都不相同。而且,各游牧民族基因才是最庞杂的,比汉族要庞杂得多,包括征服最成功的蒙古族和满族。

至于解释么,我也可以说是大量的中原男子散布基因啊?硬要抬杠,我也可以说是南方、东方、西方。当然,最合乎逻辑的还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族群散布基因。你之所以认为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这些男子都是从北方来的征服者。
恐怕还是有先入为主的问题吧?

家园 以复旦大学的论文为依据

现代汉族就是融合的结果,遗传自母系的基因也是人的基因呀。

不承认这点,才真是“刻意漠视事实”。

个人的血统是客观现实,但用血统来划分具有深刻社会、文化、心理意义的“民族”,既违背了华夏(古汉族)的本意,也不符合现在的现实,全无益处,后患无穷。

家园 嘿嘿,我并没否认汉族X染色体的庞杂呀

更何况,还是我先说出来的。又在鸡同鸭讲。

我再次声明,我只是为了证明楼主说汉族是所谓征服者基因融合而成而反驳的呀。

还有,您是成人么?您不明白父系基因纯度高、母系庞杂和父系庞杂、母系纯度高的意义吗?真的不明白?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可能一夫一妻多妾制也有一定功劳

中国的春秋战国其实和欧洲的中世纪有点象,

但是却从未出现过一个君主头戴几顶王冠的现象。

我觉得,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公礼乐,包括

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保证了一个家族能够找到男性

继承人,于是也就保证了该家族的所有下属的效忠

对象是唯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一路

搞下去。

所以,男女不平等在历史上也是有进步意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