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1976 红鹰坠地 -- 拿不准
1976 红鹰坠地
1976真是灾年,地震的余悸未消,我又眼生生地目睹一场航空事故。
当时中国引进的第一套“三十万吨乙烯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平生也由此
近距接触了日本人,并对日式的乒乓球拍很生奇怪。
日人的工作态度很要得。上个厕所都是小跑来回。
鸟巢的火炬,大家都见识了。这乙烯厂也有火炬,大概1。5倍鸟巢的。火焰时大
时小反正天天烧着,5公里内不用路灯。
这火炬头是立在百十米的高塔上,夜暗中20公里外你就能看见其熊熊烈焰。
如何把这火炬头安置到塔顶?方式可能很多,但这次是玩了把洋的。
直升机吊装
印象中模糊记得直升机很像是直五。正式作业的前两天,来工地盘旋了几圈算
是熟悉场地环境。
吊装那天,天气有些阴霾,但能见度很好。我是在6-7公里外的山顶目睹着
事态的进行。
火炬头就位后,飞机就绕着高塔晃悠着坠向地面,然后就看见消防车及救护车
蜂拥而至。
后知缆绳摘除不顺利,桨叶打到火炬头,作业工人被桨叶拦腰打断。
飞行机组据说刚从法国接机受训归来不久,主驾驶为团长。
自此至今,我再未看到中国的直升机吊装作业。
自此至今,我还未看到中国的专业吊装直升机。
器不如人,技不如人。
米-17,黑鹰依然横飞在中国的天空。
工科老哥写到此,还是很感酸楚的。也深感钱大师
这样的工科巨匠对民族荣兴的弥足珍贵!
美苏几次都要打开核保险啊。
血与火面前,“国学大师”不知该当何用。等待出土?
LLD 朝这拍.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你咋知道的?你咋知道的?我也拿不准。
直升机在空中很不稳定,吊装需要在空中有相当长的稳定时间,比一般的吊运危险得多。
有一张安徽吊装高压线塔的照片,不过是用的外国直升机。
还有国内承接直升机吊装业务的。
还有1986年关于下发《直升机吊挂飞行暂行规定》的通知
而中国先在七十年代中期购买了14架超黄蜂,后来仿制成直8,都是跟法国合作的。
还有后来的直9 ,和法国的“海豚”也是密不可分。当然 1976 年还没有后一种,
所以如果76年的机组去法国接机、培训,那一定是接手法国的超黄蜂。
要得,接黄蜂不一定飞黄蜂。再探。
“1976年8月17日,王新训接受协助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吊装乙烯火炬头的任务。8月19日,与171机组飞往北京。经过反复演练于同月28日驾超黄蜂直升飞机将直径1. 2米、高4米、重3吨的火炬头安装在高125米的烟囱顶上。且误差不超过3毫米,用时仅9分钟。但在最后时刻,钢索脱钩时出现异常情况,王新训为保住国家财产和18名安装工人的生命安全,没有采取紧急脱钩措施,自己与4名机组人员随机坠毁。海军党委为表彰其舍己为人的精神,为171机组记集体二等功。为王新训追记一等功。”
http://www.longkou.gov.cn/ds/file/rwwxx.htm
看了链接。卡式小吊吊还行。大吊不行。
真英雄!!!
高度,扭矩,横风影响,杆力,油门配合,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影响到直升机的悬停状态。美军陆航学校初级班至少一半的学时化在练习各种机型的悬停上...
40个空时就能培训出一个固定翼飞机飞行员,400个空时却不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直升机飞行员...
Yes sir 学费就比固定翼贵。
俺们以前没有多少服务的意识,即使要用,审批也非常麻烦,可能要报到空军和总参作战部才能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