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美国战后60年对外政策。 -- 曾自洲
- -- 系统屏蔽 --。
第一个把军事顾问团升级为司令部、向南越派遣作战部队、随后持续增援的,就是JFK。
就算随后的约翰逊,在升级越战问题上大致也是执行了JFK留下的政策,因为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基本留任到68年。反倒是共和党的尼克松才想到收缩。
要说JFK之死是不愿意扩大越战,不通。
第一次石油危机直接导致美国自身经济萧条以及苏联的扩张,不知道你怎么会认为美国启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
写这些东西,论据最好确实一些。
军工联合体的威力从艾森豪威尔就发端了,而且应该说肯尼迪的死除了越南战争,与对民权运动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而美国铁路的衰落更多是因为分散而相对稀少的人口分布,四边“环海”(五大湖的宽广可以说就是内陆海了)的地理优势。前者让灵活高速的公路与航空占据客运与散货优势。后者则把大宗货运放在海运上了。政府从上世纪初不断加强的管制只能说是次要因素。至于说为了强化石油地位搞垮铁路,更是有点因果颠倒了。实际上73年后基辛格去沙特搞石油美元,最多是因势利导。在棋手众多的世界上,哪怕实力差距很大,美国也不可能控制总体走向。
这个记载越战决策的书已经很多了,包括麦克纳马拉的回忆录等,JFK在此期间的观点也不是秘密。
倒是民权运动可能跟JFK之死关系大。
第一次石油危机直接导致的后果:
1,美国GDP抽抽4%以上(一些人认为是4.7%),工业抽抽14%;
2,日本和德国汽车工业开始打垮美国汽车工业,日本三大车企发家都是从此时开始;
3,油价高涨苏联受益,勃列日涅夫的扩张政策有此支撑,其高峰是阿富汗战争。美国转入全面被动防守阶段。
美国受益吗?
原来毛是开放的推手,等是闭关的罪魁啊
- -- 系统屏蔽 --。
先把阴谋主线编圆,然后把那些横死的,不管其生前立场态度,都安插到“阴谋”的反面去。这个是《货币战争》流
光看美国笑到最后,就没看到美国自己也差点混不下去。
另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根本不是一条线走下去的,而是多个派别互相博弈轮流坐庄的结果,这些派别背后又有各自的利益集团。军火工业,石油,金融,IT,汽车等民用制造业,在决策层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几本书都说不清楚的事,一篇网文想勾画出主线,难免走上阴谋论。
开始他是积极扩大派,古巴危机后他觉得苏联在欧洲威胁更大,而且看到越南泥坑越来越大,所以想转向。肯尼迪在1963年10月3月下令从越南撤军
石油危机很明显不是美国主导的,而是阿拉伯国家的力量显示。除了你提到的,还有一个重要后果是76年到80年前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货币里面居然有沙特和伊朗里亚尔!要不当年美国这么扶植伊朗呢。可惜阿拉伯人的不团结与宗教极端性浪费这一次机会。
原因无它,还没受到损失,政府、国会和军队都觉得应该在东南亚遏制共产主义阵营的扩张。
肯尼迪所想的是“越南化”,让南越政权自立承担战争,而不是真正的撤军。所谓65年撤离作战部队,前提是计划到那一年南越军队已经能对抗北越,不能把这种乐观的计划看作肯尼迪想撤军。
但即便肯尼迪活着,看到南越撑不起来,也会增兵的,这是一个连贯的政策。越南化不行了,自己跳出来,自己打也不行,才想到谈。
美国的特点就是那样,不碰壁不调整。
第一次石油危机可以看作中东产油国对四次中东战争失败的报复,73年10月26日战争结束,12月就涨价。
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阵营精心准备的,也最接近成功,但最后还是失败了。阿拉伯阵营才想到动用石油武器,打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我认为阿拉伯人脑子不清楚,顺序搞反了。如果先动石油再开战,可能就不一样。
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确实进行了若干调整,比如加强开发非欧佩克石油产地;分化中东产油国,对其中的海湾君主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加强控制。此后欧佩克对油价的控制能力就逐渐削弱了。
无论是到德州,到加州,还是到纽约,明显铁路的效率是不低的。否则当年也不会为了铁路打得头破血流。须弥一芥:【原创】蓝血与混血(20)
而且全世界都在或多或少的发展高铁,独独美国完全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