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大陆49年后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及相关几个话题 -- wolfgan

共:💬261 🌺342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个人感觉这可能和东亚中华文化圈自身特点有关

a. 东亚人民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最强不一定,但肯定名列前茅)

b. 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能力(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但好像都和民 主制度无关,最多精英独裁)

c. 尊重知识注重教育的文化传统 (大陆有WG,但教育普及一直在进行)

d. 外部的资本技术输入(老美军援 开放市场 & 苏联重工业支援)。

e. 充足的人口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f. 足够的自然资源 (只有大陆符合,但其他几个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家园 赞同,蒋的路走不通

4.12之后,GMD毫无执行力可言,再好的计划,只要危害到自己的利益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现在其实也开始出现利益集团绑架政权的苗头,但比GMD那时候要轻的多,而且TG顶着革命党的名头,群众利益不敢完全无视。

中国社会,不经过土改、大规模教育,工业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三十年的路肯定绕不过去的,可以探讨的是那三十年,到底哪些问题是本来可以避免的。

家园 大国有大国的好处,也有大国的难处。

小国有小国的好处,也有小国的难处。如果单方面强调大国的难处,小国的好处,那确实可以给自己以心理上的安慰。

你注意到没有,除日本外增长率高于大陆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小地方,人口也不多?

你这个大地方的标准太高。要知道日本虽然一直被称作小日本,其实它在世界上是个人口大国,是世界第八人口大国。韩国4700万人口,在世界上也算中等国家,其实所谓的欧洲大国英国和法国也就6000万人口,比韩国多不出多少。而且韩国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从这个标准看,不能把它当小国看待。

你列举的中方数据集中于重工业,而周边国家和地区集中于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这种比较本身已经是不同标准。如果同样统计一个东亚各国和地区重工业的发展,估计那些地区更加惨不忍睹。

台湾的电子行业你可以把它归为轻工业,但它的重要性可不比那些重工业差。另外,如果中国和同一时期的韩国比较某些重工业工业品的增长速度,恐怕惨不忍睹的是中国。

家园 与狼楼主商榷如何看待建国前三十年成就及相关

一是能否认为如果在建国前三十年的时段里进行横向比较,中国大陆(以下简称中国)虽然绝对发展速度不慢,但相对来说却仍然是儒家文化圈或者说东亚里发展较慢的一个,即“这三十年是整个东亚经济,甚至包括部分东南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上升的三十年,其中的领头羊既不是中国大陆,也不是台湾,而是日本。”

二是能否根据第一点的假设和现在TG走的道路,认为“现在中国大陆实现的恰恰是蒋介石当年要走的道路,而毛泽东的路线已被他创立的政党放弃。”或者更清晰确切的提问恐怕应该是——TG凭以赢得民心成功建国的誓诺是否已经被抛弃(套上伪哲学的皮:TG和人民当年签下的契约是否至少已经换了个新的版本,而用西媒如今的最爱就是:TG的合法性如今是完全建立在高速经济发展上)。

关于第一点,我赞同不能用“中国是个大国,有大国的难处”来解释前三十年中国发展速度不如日本及四小龙的原因,这个是偷懒,中国太大了太特殊了,论(有效)国土面积,世界上只有美苏巴等廖廖数国可比,论人口更是除了印度之外,别无其它有意义的对比对象。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其它二百来号国家及地区就此全部开除出球籍。

但就此便简单的根据(GDP)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得出结论:日本和四小龙在那三十年里比中国成就更大。我认为还是过于急切了。首先,与中国相比,日本、四小龙在二战后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在西方历史堪称史无前例,从容忍长期单方面全方位开放国内市场、到批准大量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转移,再到更直接的巨额金援,为了打造典型,赢得冷战,美国对于东亚这批政权的扶植力度是非常惊人,相反中国同时却在受到美国的全方位封锁和颠覆。国际环境天差地别,而这个国际环境从根本上说是没法在短期内改善,在经过长期较量赢得美国的尊重前,中国不可能指望又废除中美通商条约、取消外国特权、恶债、全面限制外资在国计民生的影响力,推行在美国看来“赤色透顶”的全面社会改革,又能得到美国如同对待日本、四小龙那样的慷慨的援助(实际上因为中国太大,按同样的标准,美国即使愿意也援助不起)。

更重要的是,正如狼楼主自己也指出的那样,中国在1949年时根本还是个农业国,而且还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国(看各种农产品的单位产量及质量,例如在建国前,连老祖宗垄断了几千年的丝绸、茶叶都已经基本被踢出了国际主流市场),所以正如在看同时期工业品增长速度比较上,不能光看增长率就说中国比同期日本等发展快,还要考虑到中国当时作为工业化初期,基点特别低。评论建国前三十年的发展,不能光看现在倒推算的GDP增长率(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GDP的官方正式统计在西方也是在七十年代后开始的,之前是倒推出来的?),还必须扩大到看整个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上。

举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面——社会整体教育水准。我们就不说战前就是列强之一的日本,也不说仅为一个城市因而特殊的港、新,拿台湾和韩国为例,它们固然在殖民统治下,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很低,但却有着极高的识字率,而当今所有严谨的经济学者都会同意,初等教育水平的普及是一个实体经济起飞的基本必要条件之一,而百年树人,提高教育全体人民的整体人文科学素质却又是最不可能抄捷径、短期内便克尽全功的事情。光是靠扫盲班,十年八年里就能扫出一支现代化的工业大军来?这是谁都知道不可能的吧。所以光是要等待全民普及教育结出硕果,就可以解释大半建国前三十年,在纯经济发展速度上,为什么中国看起来并不如日本等另一些东亚实体的原因。而如果我们把比较的范围放宽到整个经济社会领域,就不难看到,同期中国在总体上的取得成就的发展速度仍然丝毫不小于东亚任何一个其它实体。

关于第二点,首先那个(批)美国人搞错的一件事就是:蒋介石仍在大陆时根本没有所谓“要带领中国走的道路路线”,或者说,蒋的路线就是“我要独裁,逆我者死”,请问,他在大陆时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民生,有过哪怕一丁点象样的规划和实施吗。所以所谓“现在中国走得其实就是蒋的道路”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根本从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让人去重复?反而是国民党跑到台湾后,实际大量抄袭了TG原来比较温和的主张,从以耕者有其田为目的的土改到带有浓重国家主导计划味道经建计划,甚至台军重建后角色极其吃重的政工部门,也显然是TG政委制的模仿版。

其次,正如美国人曾经争论过的问题——TG到底是民族主义者成份多些还是共产主义者成份多些,结果他们自以为得出了结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基本是铁板一块,其中也包括TG,但这个结论最终被最老牌最坚定的反共政客尼克松认识到那根本是美国自己编出来吓唬自己的神话。现在太多人也因为建国前三十年,尤其是中后期长时间处于严重的左倾状态,而下意识的认为TG号召以建国的要约以及与人民实际达成的契约就是后来被西方命名为毛主义的那套老式社会主义甚至是极左路线,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打开中学历史课本就可以再清楚不过的看到TG从来是把1921-1949的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后来的说明里清清楚楚的写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另一个名称,一直要到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而且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改造进程其实是在建国后接连取得一连串意外的巨大胜利的影响下,举国上下头脑发热才被决定大大缩短了的,而原来党内高层主流一直是认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建国后也至少要存在二三十年以上。TG胜利的根本在于它成功的向人民展示并证明了它是唯一一股可能带领中国走出百年乱世,并重新率领国家追上世界潮流,复兴民族的领导力量,这一条才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立国契约的根本,余下的与之相比都是次枝末节。美国的1783年宪法开始时忘了写入人民权利条款,从长期拒绝到承认有色人种的平等地位,联邦对州权的剥夺和压制,总统(行政)分支对国会(立法)分支实际地位的转换,这些都是带有根本性革命性的路径修正、改变,也没见美国人认为美国现在的立国精神不再是源自波士顿倾茶、费城钟声、列克星顿枪声,国父们也从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换成了林肯罗斯福马丁路德金……所以,任洋人们说得再天花乱坠,我等心中却是自己明白才是。

通宝推:Wjwu,
家园 和黑岛人老兄商榷。

但就此便简单的根据(GDP)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得出结论:日本和四小龙在那三十年里比中国成就更大。我认为还是过于急切了。首先,与中国相比,日本、四小龙在二战后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在西方历史堪称史无前例,从容忍长期单方面全方位开放国内市场、到批准大量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转移,再到更直接的巨额金援,为了打造典型,赢得冷战,美国对于东亚这批政权的扶植力度是非常惊人,相反中国同时却在受到美国的全方位封锁和颠覆。国际环境天差地别,而这个国际环境从根本上说是没法在短期内改善,在经过长期较量赢得美国的尊重前,中国不可能指望又废除中美通商条约、取消外国特权、恶债、全面限制外资在国计民生的影响力,推行在美国看来“赤色透顶”的全面社会改革,又能得到美国如同对待日本、四小龙那样的慷慨的援助(实际上因为中国太大,按同样的标准,美国即使愿意也援助不起)。

首先,日本和四小龙虽然受到美国的扶持,但力度远远称不上史无前例。就在中国周边,还有一个国家受到的扶持比他们还多,那就是曾经是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在五十年代,它的经济水准曾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是,现在它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因此,它曾经被作为一个反面例子,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来援助。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结论。我想,这和马克思说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致的。日本和四小龙受到的所谓外部环境的优惠在那个时代受到的国家多得很,只不过他们抓住机遇罢了。对于您的这些观点,我不止一次听说过。我给出的评价是,这是美国万能论的翻版。既不符合西方经济学,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段话言重了,但以前我就是这么对别人说了。

举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面——社会整体教育水准。我们就不说战前就是列强之一的日本,也不说仅为一个城市因而特殊的港、新,拿台湾和韩国为例,它们固然在殖民统治下,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很低,但却有着极高的识字率,而当今所有严谨的经济学者都会同意,初等教育水平的普及是一个实体经济起飞的基本必要条件之一,而百年树人,提高教育全体人民的整体人文科学素质却又是最不可能抄捷径、短期内便克尽全功的事情。光是靠扫盲班,十年八年里就能扫出一支现代化的工业大军来?这是谁都知道不可能的吧。所以光是要等待全民普及教育结出硕果,就可以解释大半建国前三十年,在纯经济发展速度上,为什么中国看起来并不如日本等另一些东亚实体的原因。

如果说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的话,别人在这段时间内也没闲着。你要把中国普及初等教育考虑进去,那人家是不是也要把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考虑进去呢?

至于那个美国人的看法,其实我并不赞成。我之所以举那个例子,是我说明1949年时的共产党和现在的共产党是有本质区别的。至于这个区别有多大,见仁见智了。至少我并不认同建国前三十年中国处于严重左倾的结论。

家园 再与狼主商榷

首先,日本和四小龙虽然受到美国的扶持,但力度远远称不上史无前例。就在中国周边,还有一个国家受到的扶持比他们还多,那就是曾经是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在五十年代,它的经济水准曾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是,现在它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因此,它曾经被作为一个反面例子,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来援助。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结论。我想,这和马克思说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致的。日本和四小龙受到的所谓外部环境的优惠在那个时代受到的国家多得很,只不过他们抓住机遇罢了。对于您的这些观点,我不止一次听说过。我给出的评价是,这是美国万能论的翻版。既不符合西方经济学,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段话言重了,但以前我就是这么对别人说了。

——不管是西经还是马经,在强调内因的同时,也都没有否认外因的重要吧。所以从菲律宾的失败中,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实务上,都无法推导出西方(主要是美国)对日本、四小龙的扶持在它们经济起飞中的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中国当年面临的选择就是想要进行彻底的内部社会改革就必须暂时牺牲国际环境,鱼和熊掌无法兼得,这个外部条件的差距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不能也不应该否认。打个比方,你我之辈再怎么打鸡血也跑不进百米十秒,难道就此我们就能断定奥运会决赛时有没有人服用兴奋剂无关紧要,因为最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运动员的本身实力?

顺便说一句:我也不同意菲律宾二战后收到的美援比日本、四小龙更多,按人均算,台湾在全球都是美援最高的之一,而日本长期能坚持极其夸张的国内产业保护政策,我认为甚至比直接的援助更有意义,只能说二战结束时,美国给菲律宾留下的底子在亚洲是第一流,然后被它败光了。

如果说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的话,别人在这段时间内也没闲着。你要把中国普及初等教育考虑进去,那人家是不是也要把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考虑进去呢?

——这个当然也要考虑,在下一个阶段的追赶中,说到底就是先发和追赶的问题。所以没有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家(地区)会在普及了初等教育后就固步自封,马上就会想着再接着努力普及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欧美在世界上最先进入工业化,取得了技术领先地位,这与他们的教育普及程度是有着密切正相关联系的,日本成为第一个非西方白人列强,而它恰恰早在明治维新时就拥有当时世界第一流的识字率,傲视其它所有亚非拉国家,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但有没有初等教育是一个0和1的问题,连初等教育都没有接受的文盲半文盲,即使是再庞大数量的强壮劳动力,面对二战后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在工业化世界的竞争中几乎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之则完全不同,大批有初等文化的工人完全可以在少数管理和知识精英的组织下,利用性价比构成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在大多数普通非高科技或复杂工艺产业上与整体教育水准明显高于自己一截的其他国家产业集团进行竞争,战后的日本、四小龙以及现在的中国的实例无不证实了这一点(其实美国赶超英国工业也有类似),而印度、非洲甚至部分拉美国家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其之反例。

家园 再与黑岛兄商榷。

不管是西经还是马经,在强调内因的同时,也都没有否认外因的重要吧。所以从菲律宾的失败中,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实务上,都无法推导出西方(主要是美国)对日本、四小龙的扶持在它们经济起飞中的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中国当年面临的选择就是想要进行彻底的内部社会改革就必须暂时牺牲国际环境,鱼和熊掌无法兼得,这个外部条件的差距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不能也不应该否认。打个比方,你我之辈再怎么打鸡血也跑不进百米十秒,难道就此我们就能断定奥运会决赛时有没有人服用兴奋剂无关紧要,因为最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还是运动员的本身实力?

中国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是从1949年到1956年,在此期间虽然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但是却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可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工业的基础。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国际环境并不差,而且那段时间内可以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全党上下全飘了起来。中国国际环境恶化要等到和苏联撕破脸以后。当然,这撕破脸是迟早的事。中国是大国,在前进的道路要担当一些小国不需要担当的风险是必然的。问题在于,中国随后的大跃进显然是个重大的经济决策错误。而在此期间,中国那些文化上的兄弟都没有犯这种错误。两相一对比,中国不被甩下一段距离是不可能的,没有国家能在犯下这种错误后不被惩罚。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差是一个事实,但中国在经济政策下犯下比东亚兄弟严重的多地错误也是事实。当然,中国所犯的这些错误和所谓的社会制度没有关系,而是和经验有关。

顺便说一句:我也不同意菲律宾二战后收到的美援比日本、四小龙更多,按人均算,台湾在全球都是美援最高的之一,而日本长期能坚持极其夸张的国内产业保护政策,我认为甚至比直接的援助更有意义,只能说二战结束时,美国给菲律宾留下的底子在亚洲是第一流,然后被它败光了。

台湾接受的美援主要是军事援助,对发展经济作用不大。菲律宾很早就是美国的殖民地,台湾蒋介石政权其实一直不中美国的意,日本有过侵略美国的行为,美国其实一直不放心。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国内心肯定更愿意援助菲律宾,而不是日本和台湾。美国在世界上对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援助,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只不过真正能够利用好美国援助的国家很少罢了。至于你所谓的日本能够坚持极其夸张地国内保护政策,那是因为那时美国对他所有的盟友在产业上都很宽容。日本不过是又一次抓住了机会而已。

至于教育问题,你能说中国为普及初等教育花费了很大力气以至于拖慢了一定速度,那我还能说日本和四小龙 为了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花费了更大的力气,以至于经济发展速度更受影响呢。

家园 再说两点

一、后三十年的安全环境是前三十年的努力的结果;

二、后三十年的经济基础是前三十年TG从人嘴中省出来的。

再说大国发展的初始阶段都得靠自己,别人在关键时刻决不会帮的,谁都不想多一个对手。

家园 事实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当中

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至关重要。

家园 不错,菲律宾的那个例子

只能说明有外援不一定能够发展,但不能说明发展中外援不重要,或者没有外援也一定能发展起来。这是个原命题的否命题,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

家园 再再与狼主商榷

中国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是从1949年到1956年,在此期间虽然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但是却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可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工业的基础。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国际环境并不差,而且那段时间内可以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全党上下全飘了起来。中国国际环境恶化要等到和苏联撕破脸以后。当然,这撕破脸是迟早的事。中国是大国,在前进的道路要担当一些小国不需要担当的风险是必然的。问题在于,中国随后的大跃进显然是个重大的经济决策错误。而在此期间,中国那些文化上的兄弟都没有犯这种错误。两相一对比,中国不被甩下一段距离是不可能的,没有国家能在犯下这种错误后不被惩罚。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差是一个事实,但中国在经济政策下犯下比东亚兄弟严重的多地错误也是事实。当然,中国所犯的这些错误和所谓的社会制度没有关系,而是和经验有关。

——这可能我前面没有说清楚引起了误解,我从无意否认建国前三十年在很多决策上,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向方式上犯了很多严重的错误,以至于将原来很可能可以达到的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自己降了下来。我与兄台不同的观点看来主要是两个:

第一,考虑到共和国上半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属于非常典型的工业化早期的粗放数量型增长形态。除了文革中后期显然已经渐渐进入停滞状态,之前则具有强烈的初工业化期的前冲动力,因为到处都是空白,所以只要新的建设就会有很大的增长。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就是往往在大的政治运动导致发展速度猛降后,又会出现极剧的反弹。从某种角度上,可以把其视作一种中国特殊的经济危机,暂时打断了增长,但导致增长的主要动力却仍在,于是在危机过后更强烈的爆发出来。于是把时间段拉长,平均来看,实际损失的发展速度可能比我们原来想象中的要少。这样就能解释,在暂时排除不可能长期高速增长的农业产值后(为了方便比较),为什么在战后前三十年几乎在经济发展策略上没有踏错一步的日本、四小龙,在总工业产量上增长速度的优势并不比屡屡犯错的中国明显的太多。当然,这并不是说TG犯的错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还是鉴于中国是几乎在空白上开始工业化,如果没有犯错,凭错建国初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无比热情和起点更低的优势,在增长速度上本来中国是很有机会在前三十年就超过日本等的。

至于第二,就是我上面就已经说明的,由于建国初中国的初始条件太恶劣,不仅和日本,甚至和四小龙都不在一个等级上,我不认为公正的比较发展成就,能仅看一个GDP增长率或类似数据(不过还是限制在物质层面,精神方面太难以量化,只能暂时存而不论),虽然不能用诸如二弹一星之类大国和小国无法合理比较的项目,但显然我上面提到的人均寿命、传染病发病率、人均每日热量摄取量、受正规学校教育年限等等,这些数据的变化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进行国际间比较,同时对于普通人民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切身相关利益。而如果将比较扩大在整个经济社会整体领域,建国前三十年发展成就与东亚其它实体的比较就显然要比纯比较GDP增长率要强许多。

又:关于苏联在建国初对中国工业化的帮助,个人认为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广阔与大度,恐怕也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绝后,确实比同期日韩等接受的美援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们比较并不是短短的五十年代的十来年,不是吗?不管中苏决裂的主要责任应该由哪方承担,实际就是建国前三十年里,中国至少有二十年处于极度险恶和孤立的国际环境中,而在这同时,东亚的另几个“经济明星”却仍然持续不断的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和扶助。双方竞争的外部条件显然是很不平衡的。当然,这没有必然抱怨,抱怨更没有意义,但在讨论同时期的东亚各实体间的表现差别时,还是不能不提到的因素。

台湾接受的美援主要是军事援助,对发展经济作用不大。菲律宾很早就是美国的殖民地,台湾蒋介石政权其实一直不中美国的意,日本有过侵略美国的行为,美国其实一直不放心。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国内心肯定更愿意援助菲律宾,而不是日本和台湾。美国在世界上对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援助,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只不过真正能够利用好美国援助的国家很少罢了。至于你所谓的日本能够坚持极其夸张地国内保护政策,那是因为那时美国对他所有的盟友在产业上都很宽容。日本不过是又一次抓住了机会而已。

——台湾接受的美援不仅主要限于军事援助,也包括了大量直接间接的经济发展援助。例如台方自己也承认过,去后后初期相对于庞大的军政机关,台湾的税收本身完全无力供养之,直到朝战开始,美援到来,才改变了原来坐吃大陆存金的财政危局。另外,由于台湾长期处于所谓戡乱戒严时期,直接用于军政的开支比例高得惊人,八十年代前(也就是包括了整个建国前三十年时期)一直占预算的一半以上,美国军援在财政上实际起了代付和稳定作用,让台湾不至于由于军费比例过高,产生对民生的排挤效应(实际上还有一定的间接帮助就业、促进经济的作用),而这正是我们大陆在前三十年中不得不为恢复国家尊严和大国地位而付出的代价。

至于东亚几个实体的产业保护是不是抓住又一次美国给予的机会并不是我要阐述的(对于它们在那几十年里在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上做得很好,似乎本来就没有什么争议),既然您似乎也承认它们长期以来对于国内产业的保护程度,至少在同时期的西方阵营里也是属于最严格的一批,那么我在上楼中提出的,它们当初纯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也有着具有中国无法比拟的外部优越条件的论述也应该成立吧。

至于教育问题,你能说中国为普及初等教育花费了很大力气以至于拖慢了一定速度,那我还能说日本和四小龙 为了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花费了更大的力气,以至于经济发展速度更受影响呢。

——您显然理解错了我的观点,我并不是认为“中国为普及初等教育花费了很大力气以至于拖慢了一定速度”,而是以为中国因为在建国初没有普及初等教育(其实是根本没有初等教育体系可言),而在相当程度上不得不等待建国后由自己完成基本的初等教育普及后,才能真正具有加入世界工业化国家竞争的资格(或者说基本条件)。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无法超越跳过。我们拿实例来举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可以暂时隐忍避开IT等高科技行业,没有受过中等教育,还可以避开机械、重化工,也不当什么专业人员,但连初等教育都没有普及,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请问,您的劳动力又准备加入哪个行业进行竞争呢?

家园 是有本质区别,但这种区别的产生原因是政治性的

具体的说,在我看来,这种区别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没有解决好他的接班人问题——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忠诚可靠、精明能干的接班人来充当“毛泽东第二”。

由于没有一个“毛泽东第二”,中共在毛泽东离世后,就立即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内部权威空缺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大讨论等一系列的内部政治斗争,其余波至今未息(不妨对比一下蒋介石去世后国民党仍然是铁板一块,就可以看出一个为前任最高领袖所无保留信任和支持的接班人的重要性)。所谓“现在中国大陆实现的恰恰是蒋介石当年要走的道路,而毛泽东的路线已被他创立的政党放弃”,其实只是这些政治斗争的产物,其产生背景是政治性的,而非经济性的。

家园 花这句,精辟!

大批有初等文化的工人完全可以在少数管理和知识精英的组织下,利用性价比构成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在大多数普通非高科技或复杂工艺产业上与整体教育水准明显高于自己一截的其他国家产业集团进行竞争

家园 观点有待商榷,毛时代发展速度可比日本

60年前建国时,国内情况与日本韩国是没有办法比的:

第一:教育水平差距太大。没有受过教育的老百姓,是无法发展工业的。刚解放时,学理工的大学生非常少,还要在国防上投入大量力量,还要从0开始重工业,农业现代化也投入了大量技术力量。所以,直到毛时代介绍,我们在轻工业发展方面投入力量较少。这使经济发展的主力方面进展较少,影响了总体。

第二:财富底子太少,蒋逃台时,国内很多地方税都交到80年代,美元黄金都被蒋发行金圆券给掠走了。人才也被蒋带走。国内老百姓人均寿命仅36岁,缺衣少食,健康状况也非常差。从人力资源来看,远远比不上日韩。人口增长近一倍,这些增长的人口,大部分需要投入,而不是产出。

第三:毛时代30年建设,成就卓著。从老百姓生活水平增长来看,集中体现在人均寿命增长到68岁,人口增加近一倍。从0开始,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从实物经济增长率来看,前30年增长速度并不低于日韩,远高于后30年。参见:

如何评价不同时代经济:新中国前后三十年比较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1031

毛泽东时代发展速度与日本比较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10259

家园 尽信书不如无书

简单地凭常识就应该知道,中国内地2.9%的经济复合增长率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你在EXCEL中输入=POWER(1+0.029,24),返回的值是1.99,翻译成经济学语言就是:从1950年到1973年,中国经济增长不足一倍。

这个结论你信吗?

简单地算,1973年人口和1950年比就接近翻番,难道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人均消费水平和解放初比较仅仅是“略有增长”吗?

这样的结论你信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