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增长誖论:人民币应该大贬值 -- 陈经

共:💬154 🌺3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问各国基础货币统计数据从来找到的?
家园 笑话,那岂不是中国的金融业全球最好

日本人为了试图抵制日元升值,不知道在日本国内注入了多少流动性,造成了多少泡沫,日本银行业的坏账曾经。。。。算了,现在日本的公共债务据说是GDP的150%以上,美国才65%左右,中国可能才15%吧。事实上我确实没有周小川们的水平好。

家园 这个时候应该请实际购买力这位大仙来解释一下
家园 支持刘德柱

“玄铁重剑”和“果树”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更倾向于支持年均14.5%的通胀速率。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2826

虽然中国30年来CPI(不包括房价)平均不过4.8%,表象上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极速增长,仍然使货币当局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取走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化”

1980年代初,中国曾经流行过一个词汇,叫做“万元户”,这些当年作为先富裕起来代名词的“万元户”,经过30年的中国金融洗礼,其财富的可能膨胀和缩水状况如何?

我们分别选取1981、1991、2001和2007年这四个时点来考察,看看货币可能的变迁途径。

第一种: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看,上述四个时点分别为:500元、1700元、6800元和13800元。因此“万元财富”要跟得上人均货币收入增长,30年前的一万元,大体和现在的27-28万元相当。当然也有另外的货币收入变动口径,例如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看,上述四个时点则分别为780元、2300元、10800元和21200元,这样算下来结果差不多。从业人员的货币工资,在过去的30年间,每10年增长约3-4倍,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储蓄起来的1万元必然随之贬损。或者说,1981年的1万元,大约相当于当时职工13年的工资,或者家庭人均20年的收入,按照目前工资或收入水平来推算,当年1万元应该大体相当于现在的27万-28万元的水准。

第二种,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23亿、9200亿、7.4万亿和17.3万亿,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从上面两种很粗糙的计算看,“万元财富”经不起时间的折磨大幅度缩水,假定中国有类似美国一样的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国债(TIPS),那么以1981年为定基,四个时点的CPI指数分别为100、199、390、440,也就是说,即便中国居民早在30年前就能够购买和CPI指数挂钩的国债,当年的1万元到现在也就仅仅4.4万元而已。假定当年的“万元户”采取五年定期储蓄不断滚动定存,即便考虑到保值贴补,当年存入银行的1万元今天充其量也难超过10万元。

例子可能是粗糙的,但结论显而易见:过去30年,钱本身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不值钱”了!

一国货币化程度以及相关影响的研究,在国际上兴盛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以后显著降温。国内的先驱研究则是易纲在2001-2003年完成的,易纲测定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改革、货币化进程、汇率变动、货币化和价格变动的关系。为了便利起见,我们不妨把事情说得更直白一些。

过去30年,中国货币化进程的一个维度是货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1980年代初期,可能只有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才用得着钱,并且还得有票证配给,才能派得上用途。当时的教育、住房、医疗等基本上是公费的。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上述领域大体都货币化了,上学贵、看病贵、商品房更贵。不仅如此,连许多不应该货币化的领域也充分货币化了,举凡行贿受贿、买官卖官,钱都是背后的根本推手。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本身就要求货币当局发行更多的货币,原来“高福利、低工资”的劳动报酬结构,也逐渐向以货币收入为主、以社会保障为辅的结构倾斜了。

中国货币化进程的另一个维度是货币发行规模的惊人膨胀。以每年净投放的现金看,1981年为50亿元,2007年则为3300亿元,增长了66倍,流通中现金则从3200亿增长到2.7万亿,这还没有考虑银行卡对现金的巨大渗透和替代效应。以广义货币M2的余额来看,1981年为1.9万亿,2007年则为40.3万亿,增长了21倍,在过去20年,即便在M2增速最低的2000年,也达到了同比增长12%。信贷和广义货币的投放持续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过去10年,中国的M2/GDP比率始终是全球最高的。

经过次贷危机的冲击,截至2009年上半年,M2余额达到了57万亿,同比增速28.5%,信贷余额37.7万亿,同比增速34%,流通中现金余额达3.37万亿,同比增速11.5%。中国经济似乎被宽松的货币供给和同样难以遏制的工业规模膨胀所笼罩,经济运行类似于被过度润滑的车轮,快速向前。但是很遗憾,劳动力要素分配在GDP中的占比、职工货币收入的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扭曲都已难以掩饰。无论如何,职工收入增长赶不上发钞增长的步伐。

中国极速的货币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幸运的事情,一是货币化能够使得财力实际上向政府集中,不利于持有银行储蓄或中长期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入分配恶化的问题。二是货币化能够使得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不断膨胀,快速扩张不利于银行维持稳健的资本充足率,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稀释甚至掩盖了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周小川曾指出,在2003年之前,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化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然后才是治理结构的改善。从过去的30年看,中国极速的货币化进程,是政府得以统领经济改革不断向前的很重要的幸运因素。

经济金融运行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往往是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博弈过程。就1980年代的万元户而言,如果他沉湎于消费,在当时购入还十分希罕的彩电、冰箱和磁带录像机,那么到今天这些资产的残值接近于零;如果他前瞻于保值,在当时购入黄金并持有至今,我记得1980年代金价每克大约60-70元,目前大约270元,增值不到5倍;如果他当时买入大米并假定大米可长期不变质,那么30年间,每公斤大米的价格已从约0.5元上升到约3.5元。即便选择储蓄或者国债,在货币化的侵蚀下,30年来币值仍然会被消蚀2/3。

在快速货币化的进程中,持有现金或者低风险低收益的储蓄、国债等金融资产,和把大半财富拱手让出的差异并不大。用货币去购买可以大规模产业化提供的消费品,几乎等同于奢侈的挥霍。

中国极速的货币化进程虽然已经持续了30年,但很难想象它还能再持续30年,金融体系的过度银行化以及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过于显赫的地位,都可能使技术创新迟缓、结构调整不畅、收入分配改革难以得到真正关注。更令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企业甚至居民都已经在三十多年的切身体会中,注意到了运用“长期金融负债”去对抗甚至去利用快速货币化,其基本理念无非就是今日之财不是财,明日之债不是债。

在我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回归,向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回归,使经济增长、收入增长和货币供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关系,货币政策工具也应不拘泥于所谓间接调控,而应该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并举,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兼顾,并关注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异常变动的可能风险。

家园 现在人民币汇率主要还是跟美元挂钩

那么美元贬值是不是也等于人民币变相贬值呢?

家园 实际上,我看到的情形是

英国光膀子的民工赚的比中国的IT民工高。

家园 中国金融为制造业的服务水平不是全球最高

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你把你自己的水平和周小川们看齐是你自己的事情

家园 不同意

人干的劳动可以简单,但是机器大生产,效率奇高,有1万多美元GDP不稀奇。

将来如果中国大批的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定居生活,不管是在沿海还是内地,不再当农民工了,产业一定升级。打通流通领域不合理的障碍,也会导致产业升级,因为营销,品牌等会迅速发展,物流成本降低,可能融资成本也会降低。居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也会引起产业升级。GDP衡量的是经济活动的量,流通领域发展,交通发展,经济活动会更活跃。

以上这些并不大依赖于技术进步,都是可能实现的。

家园 有100块一颗工人脑袋的,比如

美国。

那里理个发10-15美元,老中找到最便宜的就是5美元。

在美国沃尔玛和中国沃尔玛收银的工人有什么分别?

完全没有。

可GDP统计服务业,对中国是5元人民币,对美国是5块美元,或者按现在汇率是35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

这就是小火说的GDP没意义,而购买力是关键的原因。

家园 人均GDP一万美元,人民币应该大幅增值。

假定:

现在人均GDP 5000美元,工业占GDP总值 50%,农业30%,服务业20%。工业对外贸易盈余5000亿/年。

这5000亿不用投资美国债,直接购买美国房地产。

美国房地产升值。中国的投资有利润,10%。

这10%是投资收益,再返回到中国的资产,是升值10倍,又是5000亿。

这5000亿,可以继续投资美国房地产,可以高价买中国本土的粮食,(保国家战略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增多,相应服务业价格提升、房地产升值,或者说国内现有资产原地涨价、升值。

在5000亿增值的后面,又会影响人民币升值。

结果外贸顺差可能减低、并稳定到2500亿/年。

但人民币升值,可以换到更多美元,并且国内资产也升值,有更多的钱可以从银行贷款,加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投资收益继续扩大。

延续的结果可能就是:

GDP总百分比分布:工业35%,农业15%,服务业50%。

国内价格以人民币分布:工业品价格可能保持不变、或微增。农产品价格提升、服务业价格大幅提升。 中国资产提升。

再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所以人均GDP 10,000美元根本就不是梦。

事实上,这就是日本走过的道路。

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就是:

国内资产的东西,虽然资产增加,但是享受不变。比如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积。

日常生活用品大大丰富,比如日本的好衣服、家用电器、汽车的丰富,以及国内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

以前的奢侈享受,现在变成日常福利,比如出国旅游。 比如日本的年度家庭海外度假。

家园 挺有意思。

2008年,我们的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按照可比价值估算,如果实际增长一倍的话,对照的比例,我们应该出口2.83万亿美元。

2008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5.775万亿美元,这期间因为世界经济能大约也就在这个水平上。

如果汇率升值20%,那么相当于3.4万亿,如果汇率下降30%,那么为1.98万亿。

对照国内GDP,汇率为1:6.8,那么08年,为9.7万亿人民币对28万亿,为34.6%。

升值20%,20年为15.4对56万亿。为27.5%

贬值30%,20年为25对56万亿。为44.6%。

看来是个经济结构问题。内需搞得好,就升值。内需搞不好,就贬值,转嫁经济危机。

家园 土耳其GDP per capita也上10000了

低端产业照样可以把GDP PER CAPITA顶到1万.

土耳其有什么高端产业?纺织业?电器?造船?都没法跟中国比。你去土耳其农村看看,和中国农村一样,有些地方路修的还不如中国农村呢。

土耳其如此,墨西哥也如此。

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GDP PER CAPITA 上万的还有不少。 接近10000的更多。。。我就不觉得马来西亚比中国NB。人家还8000、9000美元呢。

中国如果能把农村建设好,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房地产涨一涨,服务业涨一涨,人均GDP上万轻而易举。

更何况2020年美元贬成什么样子还不清楚。1万美元不知道能不能有5万RMB?

家园 列一下现在人均1万美元GDP的地方

不同来源数字略有不同,采用世界银行的吧,2008年。

外链出处

卢森堡 11万2

挪威 9万4

瑞士 6万4

爱尔兰 6万3

丹麦 6万2

冰岛 5万3

荷兰 5万2

瑞典 5万2

芬兰 5万1

奥地利 5万

澳大利亚 4万7

美国 4万7

比利时 4万6

法国 4万6

德国 4万4

英国 4万3

加拿大 4万2

日本 3万8

意大利 3万8

新加坡 3万8

西班牙 3万5

希腊 3万2

香港 3万1

新西兰 3万1

赤道几内亚 2万8

以色列 2万7

斯洛文尼亚 2万7

葡萄牙 2万3

捷克 2万1

巴哈马 2万1

南韩 1万9

沙特 1万9

特里尼达和多巴哥 1万8

斯洛文尼亚 1万8

爱沙尼亚 1万7

利比亚 1万6

克罗地亚 1万6

匈牙利 1万5

拉脱维亚 1万5

安提瓜和巴布达 1万4

立陶宛 1万4

波兰 1万4

俄罗斯 1万1

委内瑞拉 1万1

圣基茨 1万1

土耳其 1万1

墨西哥 1万

智利 1万

加蓬 1万

塞舌尔 1万

乌拉圭 1万

这是50个。按照IMF的数据,9500以上的有60个。CIA的数据是61个。

看看后几个1万多的,大部分也没啥。

现在世界平均8983,中国人再努力十年,距离世界平均还有差距呢,没啥不好理解的。

再说了,10年后的1万美元,能有现在的6000值钱么?

家园 你确定不是开玩笑??

年均14.5%??

意味着中国N年以来一直是负利率??而且是10%的负利率??

现在不少私人借贷也不过是10%~15%的年利。按照你的说法,实际上不过是0利率而已??

每5年我们的货币就贬值一半??或者说为了维持生活水平,每五年我们的薪水要涨一倍??在或者说,每5年,我们的生活价格提高一倍??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

家园 看工业能力,中国目前有达到GDP20000美元的潜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