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全球变暖是大骗局 -- 陈经
难道真的是因为植树造林了?没有谁,林怎么活?
根本不是一码事。
和你的看法相反,我认为因为其是做综述的,需要对各方面的文献按照同样原则进行筛选,而这些原则都是公开的,文献也是公开的,因此是可以进行纯学术探讨的,所以才没有政治性。相对而言,自己资助进行专题研究的,反而更容易有主观性。
不过很有兴趣看到你的完整观点。我还没见到系统的对IPCC的反驳,能有最好。
不敢妄言。
我个人的猜测,雪山消融导致暂时性的淡水增多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与IPCC的预测相符。
预测长期规律与预测短期变化相比,你认为短期预测更容易?
感觉你的结论过于主观,不过不敢下结论。能有文献支持最好。
IPCC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是:
解释来源是2007年版报告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不同的见解有利于大家对于目前环境问题的正确理解,十分期待楼主发表看法。
柴达木完全是因为雨水多了。河西走廊是祁连山雪化的原因。
谢谢。
怎么认证还没通过?铁手干啥去了?在等支持票数最多的记录?
据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台消息,今年春季(3~5月)柴达木盆地各县、市累积降水量达354.2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成,净增96.6毫米,气温偏高1.4~3℃,这使得一向干旱少雨的柴达木盆地不少地方披上了新绿,处处生机盎然。
在柴达木盆地的一些县、市,在青新、青藏公路两侧,昔日茫茫戈壁滩上很多地方已呈现郁郁葱葱的景象,那一片片绿色着实惹人喜爱,特别是前些年遭到破坏的那些裸露的戈壁滩上,植被也初步得到了恢复,更令人欣慰。这些绿色的植物是柴达木盆地独有的梭梭、白刺、红柳、枸杞、沙拐枣等沙生灌木,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势茂盛,给干旱的大漠戈壁带来了阵阵绿意。据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苟日多杰介绍,今年,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多5~8成,德令哈市偏多1.1倍。这是自2002年以来,柴达木盆地春季降水连续三年偏多,也是自1993年以来盆地春季降水最多的一年。多杰台长说,由于近年雨水增多,柴达木盆地沙漠戈壁的地表风蚀量明显降低,生态植被恢复较快,沙源减少,沙漠向绿洲农田推进的速度也明显减缓。
对于这几年柴达木盆地降水增多的原因,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林解释说,从百年尺度上讲,气温和降水的匹配是暖湿、冷干搭配的,但是降水的变化滞后与气温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必然增加,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自从上个冰川期以来,地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120米:
从地球诞生以来,地球在不停脱水,海平面在逐渐下降(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出)。目前地球海平面上升估计已经停止(看看第二张图那个做头的样子,政委分析一下是不是头部形态?)。
地球脱水的现象在这里有个描述:
谢谢橡大提供的资料。
如果真是基于物理原理,这个模型最多只能给出定性的结果,也就是说温室气体增多,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因为这里的因果很简单,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平均温度越高。注意是平均温度,不是某一个地方,某些地方的温度,那些用某些地方冰川融化来证明地球温度升高都是骗人的。因为即使地球的平均温度降低了10度,喜马拉雅山上的温度也有升高10度使冰川融化的可能。
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动力学系统,物理模型绝对不可能给出定量的结果,比如说蝴蝶效应。从这里可以肯定预测气候变化的物理模型绝对不是基于第一性物理原理的动力学模型,而是引入了诺干可调参数(每一个参数代表了至少一种人为的近似)基于平均场近似的物理模型,指望这个模型能给出定量的气候预测还不如指望有蝴蝶效应的气象预测靠谱,好歹蝴蝶效应发生的时间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是会延长的。要得到一个可靠的模型,即使只有一两个参数,没有几百个数据来拟合都是不可靠的。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和地球本身的非平均特性,每个数据只能来自于每年的测量平均,几百个数据就是几百年。根据井大提供的资料,精确的海底测量数据才是从2003年开始的,指望6个数据的拟合去推测上下几百年的温度变化,说它是忽悠一点都没错。
“然而,在几十年的模式发展中,它们始终提供一幅因温室气体增加而引起气候显著变暖的确凿而清晰的图像。”这个就纯属蒙人了。只要在模型里把地球平均温度随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设定成指数关系,再适当的调节控制指数变化的参数,当温室气体浓度大于某个数值时,这个模型里其它参数控制的温度变化都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对温度变化起主导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报告在这里敢说“确凿而清晰”,而在评价模型本身的时候只敢说 模式已经证明是模拟和了解气候的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们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写过论文的都知道,相当高就是不够高!这模型本身的可信度就不高,模型给出的结果即使再精确也是白搭。
看起来IPCC还是很慎重的。IPCC对于如何使用各种可信度的描述有很明确的规定,和一般论文还是不同的。
这里是IPCC的介绍:
信度术语 结果正确的可信程度
非常高的信度 至少有九成机会结果正确
高信度 大约有八成机会结果正确
中等信度 大约有五成机会结果正确
低信度 大约有两成机会结果正确
非常低的信度 少于一成机会结果正确
注意“低信度”和“非常低的信度”只对特别关注的那些领域使用,在这些领域,基于风险的判断被认为是合理的。
这样的情况下,对其信度的描述进行指责是不方便的。IPCC本身是在做综述,其数据的选择、筛选原则,处理方法,都是有公开的方法的;其信度的评估,原则也是公开的。可以指责其信度确定的原则,也可以指责其数据的筛选有问题,甚至指责其报告并没有遵守其原则,但这些都需要一整套的数据和方法论支持。简单的概念性的指责对于IPCC的结论是没有影响的。
IPCC的确通过这个方法把反驳的门槛提的很高,但是的确要想反驳IPCC,如果没有类似的严谨性,结论是很值得怀疑的。对于我们这些并不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人来讲,进行资料总结的人的严谨性是非常重要的。其过程严谨,那么其结论就更可信。我现在倾向于相信IPCC的报告,基本上也是基于其严谨性。反驳的资料里面,我还没有见到有如此严谨的数据处理。
具体的模型问题,内容在详细的技术报告里面,没有中文版的,我有计划看,但是刚刚开始,所以不清楚IPCC究竟在说什么。不过2007年版报告已经出来两年了,有批评,公开文献早就应该有了。如果您关心这个具体问题,能否查一下相关的评论做个总结?应该是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