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力量史学对叛徒案的看法(1) -- 达雅
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天子骄子,以为读的舶来的书讲的都是真的。
----------------------------------
与此同时,一支新的政治力量成长起来了,这就是1966年时候的青年人。这批人的特点是,热忱而幼稚。热忱是因为成长在新中国,受得是最纯粹的红色教育。而幼稚是因为缺乏残酷、复杂斗争的锻炼。这些人基本不知道“妥协”是怎么回事情,因为在他们成长的阶段,官方历史是一部英勇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妥协的必要性被大大弱化了。
因为61人出狱的中央决策者是张闻天,与毛泽东无干,而刘少奇办事又有漏洞。
所以由陈赓来望一下风头比较合适,陈赓是个很精明的人,应该知道话说到哪个程度为止,既不把事情挑破,又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倾向。如果毛泽东还是挺刘,那立刻收手认命;如果毛泽东显示出感兴趣想深究的倾向,那么就可以再做文章。
陈赓开了个头,后来康生见到刘格平,“觉得这人很怪,多坐8年牢”,估计心里也开始怀疑了。到了建国后,就是老毛派高岗去查刘少奇了。
刘少奇的倒台,看来也是水到渠成啊。
毛周相遇太晚了,瑞金时期才算真正比较密切的共事,结果又不好。毛泽东对宁都会议和长江局的事始终不能释怀。
话说回来,周这个人虽然是干才,但立场上确实难让人放心。
陈倒是放气球的合适人选
整风时期他是审干负责人之一,当然上有刘少奇下有安子文(第一手负责),旁边还有彭真,就算有怀疑也只能存着以后慢慢查。
准备七大,再整风之前,就主持了审查代表资格的工作。
里面还详细的描写了他如何严肃细致的审查代表,举了丁玲的例子来说明他和康生处理方法的不同。
他还是和陈云,李富春一起工作的,这种审查也查不出来吗?
任胡子审干,也只能立足于已存在的一手资料。第一手处理问题,写审查结论的是谁?安子文。再说上面还有刘少奇呢。
又回到那个“知道”、“不知道”的问题了。
太值得玩味了。
曾山案的经过是,发现曾和日本人甚至汪在抗日的时候有接触,然后就说是刘派去的,但是没有第一手资料,于是就去档案馆查,发现不但有刘的圈阅还有老毛。然后就是毛勃然大怒,彻底封了档案馆。后来也就没有大叛徒了。
按理讲,去档案馆查资料,当时该签字的都签字了,就差他自己和周的了。而且当时乱哄哄的,谁没干过出格的事。
所以还可能存在一个更邪恶的版本。
报告是如何回事?是否把曾山和日本接触的前因后果、各种影响都说明白了?
如果报告本身过于简略概括,毛泽东在当时签了字,但到解放后看到更多的资料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有追究的想法也很正常。
现在的机关里,领导签字了事情办完了,回过头来再追究当事人的事情也多得很。
很多时候,领导看到的东西是下面让他看的东西。
稀里糊涂获得政权,也会稀里糊涂丢掉的。
四份电报不过两次来往,一次请示一次汇报,中央再分别回复,不就是四份了吗?电报能有多大篇幅,这不能说明中央对事情了解的很清楚啊。
再说领导批示,我自己曾经几次和局级、副部领导一起开会,秘书把报批件送上的时候,大部分领导只是瞄了一眼就签字了,那你说他们知道还是不知道事情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毛泽东无所不知,所以整什么人都是出于阴谋。
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把TG作为一个整体,那它确实可以说是“无所不知”的,但是在这个整体里,每一个个人知道的都是一个断面而已,再大的领导所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 -- 系统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