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坐了下武广高铁 -- 履虎
某些管钱管项目的部门纯属胡乱插手
经济好的时候防过热,死活不让建铁路,建设标准压得低低的
经济不好又可劲投资,不问其他唯标准越高越好,就怕你花钱少了
还有蜜月期一说?
因为通勤电车是连接城区和远郊的,这里城区的定义就是地铁和轻轨的运行范围。中国大城市的问题是原来的城区太小,现在一直靠地铁轻轨往外扩展,也就是说城区的大小现在还是不确定的。通勤电车出了城区可是要铺在地面上的,但在城区里面不可以,不然会严重影响市政建设。估计等城区范围确定了,也就是地铁修得差不多了,再往外的扩展就只能是通勤电车了。
其实北京高铁站建在广安门,这不是市区?上海的虹桥枢纽基本也算市区边缘。为什么?还不是车站要以人流的需求和人流的成本为首要考虑,而不是什么开新区炒地皮的投机。
你大概没实际体验过 很多时候 在市中心搞项目的启动代价是整个项目预算根本无法承受的
就本地区我所知 高铁的选址和炒地皮无关 当然该地政府这么做是自然的 你不要因果倒置
高铁当然有人需要,但值得考虑的是需要的人是多数还是少数,是不是匹配大多数人出行的消费能力?
如果花同样或更少的钱,建货专和更多的普铁,是不是更可以满足和提高社会的交通需求?恐怕现实基本如此,让高收入的人去坐飞机,中低收入的坐速度200公里,但线路更多、班次更理想的铁路,我看没什么不好。
啥是最满足人们需要的地方 你也只是你的看法 莫要拿论点当论据
建更多普铁……很好 有那么多地方让你修轨道吗 普铁需要多少轨道配多少车次能超过高铁的运输能力 应该不是个太难的数学问题 线路更多班次更理想 当然好 但是……请问如何做到
老兄 拜托 大部分高铁通车地区啥状况你不该不知道 收入我不敢说 但是人流会摊薄吗
俺承认俺没研究过这个问题 但是就俺这搭所见而言 这个数字基本属于扯谈
河里早两年就提过,中国将是一个轨道上的国家。因为轨道高效、低能耗、速度快,且非常适合人口密度大的国家。这里的讨论水平确实比较高。
毕竟高铁比普铁贵很多阿
按照发车安排,12月26日投入运营后至春运启动前,武广高铁预计每日发送旅客3万多人,春运期间预计每天发送36对列车,每天发送旅客6万人。
上述发改委专家分析,依照这一发送数量,试运营期间,线路的亏损是肯定的,“可以参照的京津城际,运营一年多以来收益情况也并不理想。”
按这个说法,40天春运期武广高铁要运送240万人次以上。
还有一点,看起来目前的运行密度还没达到铁路预期。
中国大多数情况是在靠地铁还欠账,一个区域城市化了,堵得走不动了,修个小号地铁缓解一下,然后设计寿命50年以上的工程,在开通两三年之内运力即陷入超饱和状态……
真正前瞻性的,以铁道交通为主力,引领城市化方向的案例,几乎没有。北京13号线勉强算一个,但也不是最优方案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观点,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才陷入了今天的窘境
通勤电车无论在市区郊区都应该尽量建在地面,而且是开发一个区域时最优先规划建设的部分。其他市政建设应该配合交通大血管展开,而不是反过来逼着血管“血栓”“曲张”“做搭桥手术”适应自己。
那个赵坚还是北交大的教授呢,
想想,不会是铁道部的卧底吧,哈哈
其实针对中国的国情,既不能走汽车这条路,也不能走飞机
最好就是高铁了。
现在因为高铁刚运行,问题、或者抱怨应该是比较多的,应该发展的看问题。
不过我觉得非常奇怪的一点是,京津快速,上海磁悬浮等都没什么异议出来,怎么一到武广这一连接华中华南,沟通中国珠三角经济区、华中经济区的武广专线出来,非议极大,直追香港高铁。
欧洲的一些高速火车(其实也没多高)的车窗些微是个凹透镜的形状,据说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旅客观看窗外的景物时因车速太快感到头晕。
不知道国内的高铁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尤其是大城市,到了市区不是走高架就是挖地道。北京的13号线那也是高架桥。
不知道你的非中国式观点有没有比较好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