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和巍巍比武】美利坚的面纱(4) 追梦人 -- 风雨声

共:💬2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和巍巍比武】美利坚的面纱(4) 追梦人

我面前这个人大约五十来岁,风度翩翩。一群随扈跟在他身后, 台长在一旁介绍情况,有人在一旁忙着翻译。看起来不是小人物,我小声问身边的同事:这是谁?同事白了我一眼,凑近我低声说:TED TURNER。

那年我二十出头,在电视台海外中心当实习生。英语新闻组每天下午三四点上班, 节目十一点播出,我们工作到晚上九点过节目就录制好了,然后出门数着天上的星星走到地铁站。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中文新闻改写成英文,然后在录音棚里配音。中国的英语新闻做得最好的是国际广播电台,衡量的标准是播音员的发音和稿件的语言质量。大家那时候见识虽然不够,但是还算有自知之明,不去用新闻标准侈谈自己的节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大多采自宣传部门当作“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宣传工具”的BBC或CNN,细心的观众有时还会注意到有些国际新闻上面BBC和CNN的台标没有完全被抹掉了。CNN对当时的中国电视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个不可启及的梦想,即使今天能做好二十四小时全球新闻现场直播的电视台还是寥寥无几。特纳是CNN的总裁和创建人。

那一刻我眼中只剩下景仰,看着这个举止优雅、言谈干练,创造了奇迹的人物站在我面前谈笑风生,感觉是在梦中。

1980年的时候电视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已近半个世纪,但是NBC、CBS、ABC每天只播出半小时到1小时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每年亏损额高达数亿美元。电视台多把新闻视为对社会的义务,三大电视网大一般用娱乐节目来补贴新闻开支,但是把新闻限制在每晚半个小时。早上制片人编导开会,决定晚上播出的新闻。

1980年6月特纳决定建立一个新闻的机构,24小时用电缆传送直播世界各地消息。对于常人来说,这近乎一个疯狂的想法,很多投资人都对这个念头不屑一顾。特纳敲遍了华尔街的大门,在无数冷遇之后,得到了一个金融天才MIKE MILKEN的支持,用发行垃圾债券的方式为CNN筹集了一亿美金的资金。特纳绝处逢生,CNN“有线新闻网”生存下来。

1991年的海湾战争所有的记者撤离巴格达,CNN的PETER BARNNET留在战场上继续实时报道,从此CNN在主流世界家喻户晓。世界通过CNN的镜头在第一时间目睹了柏林墙倒塌、美军入侵巴拿马、苏联解体、波黑战争…. CNN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特纳牵进亿万家庭卧室和客厅的,不仅是一根铜缆,而是整个世界。他改变新闻的定义,也重新定义了世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对政治和商业社会人们的决策心态和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是二十世纪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特纳的名字多年来和亚特兰大联系在一起,他是亚特兰大的形象,也是 “南方的声音”,MOUTH OF THE SOUTH。看《乱世佳人》的时候,亚特兰大曾给我留下了温馨而遥远的背影。因为特纳,我一直对亚特兰大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个学期我的前面坐着一个叫珍妮的亚特兰大姑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对国际学生友善,笑起来总是阳光灿烂。她的南方口音,有几分象江南吴侬软语,温柔得把人能化开。一天上课同学开了一个玩笑,全班的美国同学哄堂大笑。珍妮笑得前仰后合,转过来看到我一脸迷茫,我问她玩笑是什么意思。珍妮停下来看着我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在我耳边说:风雨声,我没法跟你讲,这个玩笑太黄了。然后问我:你听明白了吗?我本想和她开玩笑说没明白,自己脸上却一阵通红。她看着我又是一阵前仰后合的笑声。珍妮在学校时和先生离婚了,她说起此事时,忧郁中带着微笑。

美国人把亚特兰大戏称作哈特兰大, 因为天气热。自南北战争以后,南方一蹶不振,在美国的经济版图上日渐消沉下去,有的地方包括克林顿的阿肯色州几乎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亚特兰大却奇迹般地在废墟上站立起来,成长为南方的经济文化精神支柱。

我第一次有机会到亚特兰大的时候,已经是2000年。

亚特兰大的机场挺大,在候机站之间转移需要乘坐地铁,一出机场热情洋溢的空气迎面而来,没有想到南方还有这么繁华的都市。亚特兰大满大街的路灯杆上都飘动着熊猫的标识。因为前总统卡特坚持不懈的努力,亚特兰大动物园刚刚从中国租借到两只熊猫,为期十年。UPS专门派了两架专机从中国运到美国。在熊猫馆抵达后一个星期,乔治亚州为熊猫举办了一场招待会,当地要人都到场祝贺,前总统卡特,议长金里奇,州长,市长。熊猫却因还没有倒过时差而呼呼大睡,懒得搭理这些闲得没事的人物。我到动物园时候,这两只熊猫华华和久久玩得正欢实,在玻璃房子后面的树上上窜下跳,一个爬到矮树上,从上面用一只手吊在空中,然后掉下来砸在另外一只熊猫的身上,就这么乐此不疲,不断重复着玩。这比举案齐眉,相濡以沫还要温馨。他们大概是这些年来中国派出的最好的外交官了。

我慕名而来寻找CNN的总部。

到达奥林匹亚广场的时候,脸上多少是掩不住的失望。那栋标识着CNN的大楼是如此的普通而不显眼,大概只能在北京的老街上才容易找到。这个“丑小鸭”让我多少有点愤愤不平。我在CNN工作的同学和我长谈CNN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谈到特纳的才干。他慕然感慨,一个卓越的领袖人物,能组织一群能干的人,激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挑战成规和极限,最大限度发挥出人的潜能。他们让这个世界对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样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脊梁,而非是精于倾轧的权谋者,则是一个社会的福气。

在那栋并不华丽的建筑后面,我想到了那个少年时代被称为“怪人”,在布朗大学酗酒和胡闹,二十四岁时父亲自杀身亡留下重担,胸怀理想而处处碰壁的人,是什么在鼓励他从一个懵恫少年到完成一个不可企及的理想。

一次机会我听到另外一个年轻的商界领袖人物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他在夏威夷念高中的时候,有一天听到一个人讲可以用铜缆传送有线电视这种新奇的概念,而他当时对演讲者的激情和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多年来一直在鼓励着他追寻自己的梦想。当时在夏威夷演讲的人就是特纳,那个为特纳的演讲而激动不已的小孩已经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总裁史迪夫凯思。我听凯思讲这个故事时,AOL收购了包括CNN在内时代华纳公司,凯思已经成了特纳的老板。

最近这些年对特纳来说是比较艰难的岁月。他依然坚持着关心政治,并非他热衷于成为政客,而是他相信因为政治涉及每个普通人的基本权利,自己的责任不能交给几个政客。在联合国经费紧缺入不敷出的时候,他慷慨解囊,为联合国捐款十亿美金。他曾经批评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名,认为这项排名为美国制造了畸形的文化。

曾经有一个教谈判的老师,是我碰到的最杰出的学者。他的专业是数学,喜欢用数字来描绘生活,甚至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文化差异,有让人望尘莫及的洞察力。一天上课他让我们每个人都回忆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大家七嘴八舌讲起西班牙、日本、印度的五花八门的儿童故事。老师讲的故事一直历历在目,他小时候看过一本图画书,讲一个小孩子遇到各种挑战,每次在最困难的时候都对自己说:YES,I CAN DO IT。他说这个故事大部分美国孩子都耳熟能详,“I CAN DO IT”这句话从小到大一直响在他的耳边。

也许是这个故事造就了那个逐梦的少年。

家园 风雨兄的文章内涵极深啊。

一根主线下,信马由缰,收发自如。

家园 俺也挺喜欢CNN的,但它近来是不是落伍给FOX了

FOX的体育频道,我喜欢。

家园 美国南方口音象苏州话?我呆了几年也没感觉到

应该是没有碰见那么温柔的女生得缘故。

对南方口音一直很不适应,现在我到了北方,这里人说的都是美国普通话,我感觉自己听力都进步了一个档次。

来美后一直呆在小town,过了几个月终于有机会去了次亚特兰大,特激动----终于又看见高过三层楼的房子了。

亚特兰大的机场可能是为了那年奥运会新建的,否则真没必要那么大,看着也比其它地方的要新。

家园 风雨好文。TURNER还一直致力于打破美国传媒业由寡头垄断的局面;他原来期望

政府恢复70年代的政策,收紧大网络,从而使小的,地方的电视台能够对这个暮气沉沉的行业重获竞争的活力。现在好象是INTERNET成了大传媒网络的挑战者。美国这个系统的好处是鼓励创新,不断地进化,周期性地自我调节,以维持平衡;从而充满了生机。

文笔不好,词不达意了。

家园 终于看到风雨声的文章了,一天来这转几次,今天终于遇到了,先泡茶,才慢慢看来!
家园 就是,就是。。。。

一根主线下,信马由缰,收发自如。

既情姐姐,可真说到点子上了,喜欢看风雨声的文章,却老想不起用什么话来描述他的文章,姐姐这几句,轻描一下,可总结得极其到位!!!

姐姐也是此道高人啊!!!

家园 星空兄如此厚爱,让风雨声诚惶诚恐。望兄多多批评,

能有所进步。如有辜负期望之处,也多多海涵。

家园 相比其他产业,传媒业到现在还是比较分散的,必须适应当地口味。
家园 东张兄比我更加有资格评价美国南方口音和吴侬软语的相似之处:

南方口音特征是说话升调比较多,语音起伏比较大一些。它也分几个不同的区域: 北部维吉尼亚比较淡,接近北方口音;中间的北卡,南卡和乔治亚是南方的中心,有个打高尔夫球的地方叫SAVANA,话软地一塌糊涂。再往南走的LOUISANA和佛罗里达,口音又有点硬了。东张兄在佛罗里达住了很长时间,不知道这个印象对不对?

江南话的特征好象首先是轻辅音比较多,元音比较少,其次才是比较软,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亚特兰大的机场可能是为了那年奥运会新建的,否则真没必要那么大,看着也比其它地方的要新。

谢谢,我没想到这个。这应该是正解。

家园 谢谢老叶批评,一时疏懒,时间没有核对,弄得颠三倒四。

改正错位。这两年CNN被FOX冲击比较大,但是我人为FOX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家园 谢谢即晴MM不断鼓励,不过我认为你在组织结构上比我做得好。

以后多多向你请教。

家园 在看华氏911,愤怒;给风雨看TURNER怎么看现在的美国传媒:

http://www.washingtonmonthly.com/features/2004/0407.turner.html

家园 谢谢陶陶,特纳的文章写得依然充满激情。

FCC的规则好象说一个媒体公司不可以同时控制当地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不过现在比以前放松了不少管制。

家园 呵呵,我对语言一窍不通

轻辅音浊辅音什么的,从来没有研究过。只知道自己对普通话里翘舌不翘舌,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

我的专业对语言没有要求,只要能卖苦力干活就行了,加上自己不努力(也没这方面天赋),所以到现在这英语还是很“搭僵”(沪语,意思是不怎么样)。能弄明白意思就不错了,从没想过去研究(也不会研究)。

南方几个州的口音是不尽相同,我的感觉是南卡和乔治亚口音最重,越是小地方越严重,老年人也比年轻人口音重。北卡稍好一点,西部口音接近南卡,东部则接近维吉尼亚。最南面的佛罗里达(路易斯安娜没去过)和上面几个州都不一样,是硬是软我不懂,但肯定受了点西班牙语的影响。

哈哈,瞎说一气了。

以前一篇陋文间接谈到了点南方口音,链接在下。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0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