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男子青岛乞讨一个月左右寄回5800元 -- 木秀于林
http://news.sina.com.cn/s/2010-01-20/121119507853.shtml
经常在各种论坛看到有人讨论,乞讨人员究竟算不算低收入群体,究竟应该给他们钱不
我想上面这篇报道可以作为一个证据,他们不仅不是低收入,收入反而比很多白领还高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在青岛是不大可能拿到一个月6000元的
“后来在该男子身上发现了三张寄往甘肃的汇款单。青岛市救助站付站长介绍,这位姓曾的男子在去年10月31日到11月20日间,一共向家里汇了三次钱。10月31日向家里寄了3000元,10月31日至11月20日间又汇了两次,一次为200元,另一次为2600元,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往家里寄钱的总金额竟然达到5800元。”
传统上一般而言,乞讨是自身或自家无能为力,迫不得已仰人而生,或者经历了一些事情,自愿过无拘无束的生活,现在的“乞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按照传统意义来看了,这是个职业,俺更愿意用从业人员来形容他们。真的传统意义上的乞讨者,俺相信还是存在的,只是真假太难辨了,反正俺是一棒子打死,一个都不给了,自我安慰的说法,是相信俺这一棒子打死的恐怕还是好人少见,好逸恶劳的多吧。
说个经历过的事,多年前与同事出差,坐火车,在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车上遇到一位当地的(也就是当地省的)四十多岁的汉子,俺同事上下打量了很久,对方也打量了他很久,最终搭话,俺同事说对方瞅着眼熟,对方反问俺们所在的城市,然后哈哈大笑,对俺同事说不怪眼熟,俺在你们那里要过几年粮食,一瞅就认识。俺同事想起来当年这位仁兄在他家附近常年挨家挨户求粮的历史,闲唠问起来仁兄现在家里可好,仁兄笑答,家里一直都很好,当年是奔着你们那里人大方,职业要粮的,要回来的东一缸子面西一缸子米的杂粮归类,然后卖掉换钱,钱寄回家里盖房添置家什,后来有比这更快的来钱道儿了,也就回家了。再唠,这位仁兄家里可比俺们兄弟们富多了,还不是富一点半点。临了,人家仁兄临下车前还口头顺嘴邀请俺们去他家逛逛,最后一句话是你们那儿地方的人忒实在。俺权当是夸俺们呢。
这种新闻几年前也看过了 ~~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04日15:27
本报讯(通讯员宁彤彤记者周明杰)几张自己编的求助纸、电喇叭和一把破二胡,31岁的安徽农民苗应起靠着这些在北京骗讨,每天轻松收入上百元,之后拿着讨来的钱去嫖娼。昨天晚上,苗应起终于结束了他这种倾斜的乞讨生涯,公交总队天安门东站派出所的民警在地铁天安门东站开往王府井站的列车上将他逮了个正着。
我现在变得对乞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了。
我遇到过两件事情,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一是在北京西站,一个小孩过来乞讨,我给她一块钱,然后马上跑上来第二个,不远处还有第三个,我明白遇到团伙了,拒绝给第二个钱,她居然拉着我的行李不让走,我强行摆脱了她,居然还遭到这两个小孩的联合欺负,对我的行李箱又踢又打。
另一个就是在大街上一对十八九的青年,穿着及其高档,然后向你要钱,说什么自己没钱吃饭了,直接回之,你穿的比我都高档,还跟我要钱?滚蛋!
在大仲马的小说里,巴黎圣母院门口的第一个乞丐坐席,价值X亿里费尔。
还知道给家里寄钱
我小时候经常有人到我们村去讨米。
基本上是有人来就给一瓢,我们那的人是不会拒绝的。难道楼主和我们是一个地方的?
朝他要饭的,他给钱。朝他要钱的,他给饭。无聊的他,跑到包子铺买了好几个包子,看着人家费力的吃下去。还有这孩子看到老人会让座,老人不说声谢谢,他孩子气的要老人说。呵呵,一个年轻的孩子。
高兴。 囧
尤其在关内很多地方。我们附近有个讨饭的老大爷,几乎每周出去都能看到他一次,我们开玩笑说他在丐帮是负责这一个片区的八袋长老。现在要钱的太多,大家也都知道咋回事了,对那些直接伸手要的人,愿意给的不怎么多了。我对那些拉二胡表演的,不管唱的咋样,只要带零钱的话多少会给一点。有些更懒的,就是在前面写几个字,爬在地上一动不动。